立即注册 登录
博客 有道 对对碰 杂谈 | 生活 食疗 健身 男女 心理 老年 偏方 用药 | 不孕 传染 儿科 耳鼻喉 风湿 妇科 肝病 肛肠 骨病 呼吸 精神 口腔 泌尿
社区 焦点 俱乐部 就医 | 医讯 育儿 中医 生殖 变装 青少 急救 自测 | 男科 脑病 内分泌 皮肤 神经 肾病 消化 心脏 血管 血液 眼病 整形 肿瘤
订阅
帖子

[饮食]吃顿热乎乎的早餐再上班

时间:2004-12-13 14:48   来自: 人民网-健康时报   原作者: 李长平

很多女性大清早起来就喝蔬果汁,或是冰牛奶加面包,认为不用热饭省事又营养,但是专家却要提醒女性朋友,早上还是吃顿热乎乎的早餐好。经过一夜的休息,晚餐中的食物已经在胃肠道中被完全消化、吸收了。此时胃已排空,消化道也做好了接受新食物的准备。早餐是一天的第一顿饭。“一日之计在于晨”,由于上午的工作和学习任务比较紧张,尤其是我们的大脑,它工作需要直接利用的唯……

  很多女性大清早起来就喝蔬果汁,或是冰牛奶加面包,认为不用热饭省事又营养,但是专家却要提醒女性朋友,早上还是吃顿热乎乎的早餐好。

  经过一夜的休息,晚餐中的食物已经在胃肠道中被完全消化、吸收了。此时胃已排空,消化道也做好了接受新食物的准备。早餐是一天的第一顿饭。“一日之计在于晨”,由于上午的工作和学习任务比较紧张,尤其是我们的大脑,它工作需要直接利用的唯一热能是血中的葡萄糖(即血糖),血糖靠食物补充和肝糖原分解来供应。肝脏内储存糖原的数量有限,耗尽后,难以向大脑输送能源。不吃早饭或早饭中的热能不够,血糖的浓度就低,大脑细胞就得不到充足的血糖供应,脑记忆和脑反应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直接影响了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为了保证充沛的精神和体力,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供给充足热能和营养的早餐就显得尤为重要。

  食物的温度要保证,尽量供应热食。这是因为,在消化道内,食物的消化过程适宜在接近体温的温度下进行。倘若早餐食用过多的冰牛奶、冰豆浆、冰咖啡等食物,冷刺激很容易使胃肠道内温度骤然下降,并造成胃肠道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影响人体内胃酸、胃蛋白酶等消化酶的正常分泌,造成消化过程不充分,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尤其是胃寒、易腹泻的人,就更应当注意食物的温度,以保证早餐营养物质的顺利吸收。

  那么如何安排早餐身体更能受益呢?早起食欲一般不强,早餐食物尽量做到可口、开胃;有足够的数量和较好的质量;体积小,热能高;制备省时省力。比如主食可选择面包、花卷、稀饭、面条、烧饼、馄饨、芝麻糊等。副食可选择牛奶、豆浆、咖啡、鸡蛋、火腿、豆制品、果酱、腐乳、花生米、开胃小菜等。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早餐不可过于简单,有些人为了省事,只喝一些牛奶、豆浆、稀饭、咖啡等。我们知道,不同食物在胃中停留时间的长短是不一样的,所引起的血糖反应也不相同。在正常情况下干稀混合食物可以在胃中停留4~5个小时,而流质食物,也就是上面提到的牛奶、豆浆、稀饭、咖啡等,由于体积大,刚吃完感觉很饱,但在胃中停留时间很短,其中营养成分来不及充分消化即被排出,上升的血糖水平也很快就低落下来,不能持久。因此,在食物的选择上一定要注意干稀搭配,荤素兼备。

收藏 分享 邀请
精彩图文
最新资讯
今日焦点
[第876期]让异物入气管伤害远离孩子
[第876期]让异物入气管伤害远离孩子
8月25日晚,北京儿童医院接诊一名因异物进入气管而危在旦夕的2岁儿童,经过
[第870期]土方治感冒是否可行?
[第870期]土方治感冒是否可行?
夏秋交际,早晚温差大,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感冒,有些人选择抗一抗就过去了,
[第866期]放线菌素D到底是什么?
[第866期]放线菌素D到底是什么?
近期,“放线菌素D”这一药品被炒得沸沸扬扬,从今年7月起,不断有来自福建
[第861期]夏末秋初蚊虫反扑如何应对
[第861期]夏末秋初蚊虫反扑如何应对
夏末秋初,蚊虫突然多了起来,气温下降加上雨水天气略多,为蚊子生长提供了
[第858期]从服务员烫顾客看烫伤处理
[第858期]从服务员烫顾客看烫伤处理
8月24日晚,温州林女士在一家火锅店吃火锅,要求男服务员加水时双方发生一
健康有道
[第358期]尿频尿急,不一定是发炎
[第358期]尿频尿急,不一定是发炎
OAB(Overactive Bladder),膀胱过度活动症,过去有关名词较混乱,如女性尿道综合征、
[第357期]耳聋、耳鸣的中医药治疗
[第357期]耳聋、耳鸣的中医药治疗
耳鸣耳聋是临床常见症状,常见于各科的多种疾病过程中,也可单独成为一种耳疾病。耳鸣
[第356期]不一样的肝脏结节
[第356期]不一样的肝脏结节
肝脏结节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肝脏纤维组织增生并且引起肝小梁排列紊乱所形成。肝结节
[第355期]头晕,您了解吗?
[第355期]头晕,您了解吗?
眩晕是神经科最常见的主诉之一,头晕是常见的临床症候,是各医院门诊就诊的常见症状之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