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5期]世界慢阻肺日,你的肺还好吗

中健网 >> 医疗圈 >> 焦点 2015年11月18日 中健网·健康焦点 李可
11月18日是第十四个“世界慢阻肺日”,慢阻肺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已成为全球第四大致死疾病。专家提醒,立冬后气温下降,人体呼吸系统的防御能力降低,是慢阻肺急性发作或加重的高发期,尤其需积极预防与治疗。

  每分钟有2.5人死于慢阻肺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数据显示:由于吸烟、空气污染等原因,目前全球已有6亿人患有慢阻肺,预计患病率还会继续上升,到2020年将成为全球第三大致死疾病,在中国约有超过4300万患者,多为吸烟男,平均每分钟就有2.5人死于慢阻肺。我国每年死于慢阻肺的患者有128万,死亡率达17.6%,已超过冠心病的死亡率和死亡人数。而且,如果不及时干预,未来30年中国将有6500余万人死于慢阻肺。

  慢阻肺并非不治之症,但死亡率较高。这是因为慢阻肺是一个进行性发展的疾病,起病非常隐蔽,30%的患者没有任何症状,很容易被忽视,从而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期。当患者出现气急、呼吸困难等明显症状时,往往已到了疾病的中晚期,使治疗陷入被动。再加上患者对此病的认识不够,尤其是中老年患者出现气急等症状时,往往认为是年龄老化、呼吸功能减退导致的。到医院一检查才发现慢阻肺病情已比较严重,肺功能损害已难以逆转。因此,慢阻肺被称为生命的“沉默杀手”。

  慢阻肺患者九成是“老烟枪”

  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吸烟是慢阻肺的主要原因,慢阻肺患者中90%以上都有吸烟或者被动吸烟史。而且吸烟时间越长,吸烟数量越大,慢阻肺的发病率也就越高。这也正是慢阻肺中男性患者居多的原因。据一份权威调查数据显示,男性慢阻肺检出率为女性的3倍。而长期吸“二手烟”者,患慢阻肺的风险将增加48%。

  除了吸烟以外,引发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原因还有以下几点:

  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当职业性粉尘及化学物质(烟雾、过敏原、工业废气及室内空气污染等)的浓度过大或接触时间过久,均可导致这一疾病。接触某些特殊的物质、刺激性物质、有机粉尘及过敏原能使气道反应性增加。

  空气污染:化学气体如氯、氧化氮、二氧化硫等,对支气管黏膜有刺激和细胞毒性作用。空气中的烟尘或二氧化硫明显增加时,慢阻肺急性发作显著增多。其他粉尘如二氧化硅、煤尘、棉尘、蔗尘等也刺激支气管黏膜,使气道清除功能遭受损害,为细菌入侵创造条件。烹调时产生的大量油烟和生物燃料产生的烟尘与该病有关。

  感染:呼吸道感染是慢阻肺发病和加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可能为慢阻肺急性发作的主要病原菌。病毒也对慢阻肺的发生和发展起作用。儿童期重度下呼吸道感染和成年时的肺功能降低及呼吸系统症状发生有关。

  慢阻肺常见症状

  慢阻肺以前被我们俗称为“老慢支”,是由多种病因所导致的气管、支气管黏膜慢性炎症。有研究表明,慢阻肺的炎症会溢出到全身,并引起其他系统的疾病或者并发症。

  每到冬季,不少“老慢支”患者就容易复发。这是因为寒冷的空气会引起气道黏液分泌物增加、纤毛运动减弱、气道的抵抗力下降。

  受凉、感冒、吸烟、疲劳常常是诱发或加重慢阻肺的“罪魁祸首”。慢阻肺主要表现为长期咳嗽、咯痰、气喘,在季节变换、每日早晨起床时症状容易加重,痰呈白色黏液泡沫状,黏稠不易咳出,有时还会出现气道痉挛。在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痰量会有所增多,黏稠度会增加,部分呈黄色脓性,甚至痰中带血;咳嗽会变得更为频繁,甚至因咳嗽而呼吸困难。平时能够耐受的日常活动,对患者来说会变得费力或者难于完成。

  锻炼呼吸肌,预防慢阻肺

  慢阻肺是可以预防的。首先,要保持室内环境安静、舒适,空气洁净,室温控制在18℃~20℃,相对湿度50%~70%最佳。冬季注意保暖,避免直接吸入冷空气。吸烟者一定要及早戒烟。

  患有慢阻肺的人,要保证饮食均衡,保持适当的体重。还可以通过锻炼来防控慢阻肺,例如散步、太极拳、体操、上下楼、骑自行车等较为柔和的锻炼方式。运动要由慢而快,由小至大逐渐增加,以身体耐受情况为度,勿急于求成。开始运动5~10分钟,每天4~5次,适应后延长至20~30分钟,每天3~4次。一般1~2周后可使心肺功能显著改善。

  正确的呼吸方法能改善呼吸肌功能,下面我介绍两种:1.腹式呼吸法:患者取立位,体弱者也可取坐位或仰卧位,上身肌肉群放松做深呼吸,一手放于腹部一手放于胸前,吸气时尽力挺腹,也可用手加压腹部,呼气时腹部内陷,尽量将气呼出。一般吸气2秒,呼气4~6秒,每分钟呼吸速度保持在7~8次左右,开始每日2次,每次10~15分钟,熟练后可加大频率,使之成为自然的呼吸习惯。2.缩唇呼吸法:用鼻吸气,缩唇做吹口哨样,缓慢呼气,在不感到费力的情况下,自动调节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缩唇程度。每天3次,每次30分钟。

  需要注意的是,练习时要用鼻吸气、口呼气,深吸气、慢呼气,以能使距离嘴唇30厘米处的蜡烛吹斜但不致熄灭为宜,直到将体内的气吐尽为止。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