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圈
公益行
知识库
疾病库
药品库
医院库
医生库
药店库
全文
全文
标题
内容
中健网·
医疗圈
医讯
思想
焦点
人物
技术
不想上榜
频道头条
平山县中医院举办医院中层管理人员培…
近日,平山县中医院举办了2024年医院中层管理人员培训班。医院…
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换届大会成…
中健网讯 2024年4月20日,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换届大…
养生:颈椎患者忌做七事 24小时颈椎…
人的颈椎是人体中最“金贵”的部位,它上承头颅,下连躯干,既…
医讯
平山县中医院举办医院中层管理人员培训班
近日,平山县中医院举办了2024年医院中层管理人员培训班。医院领导班子和全体中层管理人员50余人现场参训。
邯郸明仁医院召开职代会暨2023年度表彰大会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
平山县中医院举办医院中层管理人员培训班
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换届大会成功召开
养生:颈椎患者忌做七事 24小时颈椎保养法
邯郸明仁医院召开职代会暨2023年度表彰大会
馆陶县中医院李茁壮:中医治疗脂肪肝有妙方
馆陶李茁壮分享:中医治疗咳嗽分寒热温清…
馆陶县中医院:精湛医术保健康 高尚医德为…
馆陶县中医院: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成员…
思想
魏则西事件:百度将清理整顿医疗类商业推广
5月2日起,国家网信办会同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北京市有关部门成立联合调查组进驻百度公司调查…
揭示:女性领导者自我管理
大多数女性领导者认为机会无所不在,而年轻女性则觉得到处都是风险。
心与心的沟通 参加河北省中医药新媒体培…
魏则西事件:百度将清理整顿医疗类商业推广
葵花药业广告式营销难续 狂收购面临整合…
医院微信服务号推广使用 亟待医保数据接入
视线关注:“莆田系”叫停有偿推广 百度…
视线关注:中国保健食品迎来互联网营销时代
保健品“营销”花样百出“坑蒙拐骗”谁来管
天价保健品背后营销术 谁在忽悠老年人上当
焦点
[第1351期]大寒节气养生、食疗、保健都在…
1月20日大寒,大寒节气处在三九、四九时段,是一年中的最寒冷时节,那么,该如何养生呢?
[第1350期]小寒节气养生、饮食、保健都在…
1月6日小寒,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395425
6403
1
395425
PE_U_Article
[第1351期]大寒节气养生、食疗、保健都在这里
如梦
101
1
2
2
0
2024-01-19T18:20:47+08:00
99
0
0
0
0
0
2024-01-19T18:20:47+08:00
2024-09-02T00:00:00+08:00
康之易
2024-09-04T08:40:33.4+08:00
yiliao/2024/1/202401191820255336.png
-di1351-qi-da-han-jie-qi-yang-sheng-shi-liao-bao-jian-dou-zai-zhe-li
字形
无
false
11268656291193589447
395425
大寒|节气养生|食疗|保健
佚名
中健网·健康焦点
1月20日大寒,大寒节气处在三九、四九时段,是一年中的最寒冷时节,那么,该如何养生呢?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src="/UploadFiles/yiliao/2024/1/202401191820255336.png" style="width: 457px; height: 668px;" /></p> <p> 1月20日大寒,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同小寒一样,都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致的意思。大寒节气处在三九、四九时段,此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一年中的最寒冷时节。</p> <p><strong> 大寒节气养生需防寒保暖</strong></p> <p><strong> 1. 防肺寒-喝热粥散寒 </strong></p> <p> 流鼻涕、咳嗽、头痛……风寒感冒是冬日最常见的毛病。症状较轻的,可以选用一些辛温解表、宣肺散寒的食材,清代《惠直堂经验方》中的"神仙粥"就不错。</p> <p> 有歌云:“一把糯米煮成汤,七根葱白七片姜,熬熟兑入半杯醋,伤风感冒保安康”。温服后上床盖被,微热而出小汗。每日早、晚各1次,连服2天。</p> <p><strong> 2. 防腰寒-双手搓腰暖肾阳 </strong></p> <p> 双手搓腰有助于疏通带脉、强壮腰脊和固精益肾。腰部为“带脉”(环绕腰部的经脉)所行之所,特别是脊椎两旁的后腰是肾脏所在位置。肾喜温恶寒,常按摩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p> <p> 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椎骨(长强穴)。每次做50—100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p> <p><strong> 3. 防颈寒-戴围巾穿立领装 </strong></p> <p> 冬天是颈椎病高发的季节。颈部是人体的“要塞”,不但充满血管,还有很多重要的穴位,比如大椎穴、风池穴,以及延伸到肩部的肩井穴。</p> <p> 穿立领装,戴围巾,给脖子保暖,避免头颈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缩,对预防高血压病、心血管病、失眠等都有一定的好处。</p> <p><strong> 4. 防鼻寒-晨起冷水搓鼻 </strong></p> <p><strong> </strong>天冷后 “凉燥”更明显,鼻炎成了许多人的大麻烦。不妨“以寒制寒”,“寒极生热”,每天早上或者外出之前用冷水搓搓鼻翼。</p> <p> 每天早晚用冷水洗鼻有利于增强鼻黏膜的免疫力,是防治鼻炎的不错办法。洗鼻子时顺便揉搓鼻翼,可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环,有助缓解鼻塞、打喷嚏等过敏性鼻炎症状。</p> <p><strong> 5. 防脚寒-常做足浴 </strong></p> <p> 足浴跟热水洗脚不一样。足浴要注意三点。</p> <p> 第一,水温最好40℃左右,避免烫伤,水淹没踝关节处。</p> <p> 第二,每次浸泡20~30分钟,泡后皮肤呈微红色为好。</p> <p> 第三,泡足后擦干用手按摩足趾和脚掌心2~3分钟。最后要注意的是,泡完脚后最好在半小时内就寝。</p> <p> 温馨提醒:足浴不宜在饭后立即进行,糖尿病人浸泡水温不宜太高。凡烧伤、脓疱疮、水痘、麻疹、足部皮肤皲裂者及足部外伤者均不宜足浴。足浴过程中如出现神志模糊、面色苍白、出冷汗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并及时就诊。</p> <p><strong> 大寒食疗</strong></p> <p><strong> 川芎白芷葱白饮</strong></p> <p> 材料:川芎10克,白芷10克,葱白3段,红枣2枚。</p> <p> 制法:上述材料洗净,红枣掰开,与其它材料一同放入煲中,加水适量,大火煮开后改小火,再煮15分钟即可。</p> <p> 功效:辛温解表,祛风止痛。适合外感风寒、头晕头痛之人。</p> <p><strong> </strong><strong>枸杞玫瑰花茶</strong></p> <p> 材料:枸杞子10颗,玫瑰花3-5朵。</p> <p> 制法:把玫瑰花和枸杞子一同放入茶缸中,注入开水,盖上盖子,浸泡10分钟即可。</p> <p> 功效:养血活血,滋肾调肝,解郁安神。适合阴血不足、肝气郁结之人,尤适于月经量少,经前乳房胀痛,容易痛经之女性。</p> <p><strong> 柴鱼花生猪骨粥</strong></p> <p> 材料:柴鱼干2条,花生粒60克,猪骨500克,生姜2片,白米150克。</p> <p> 制法:柴鱼锤松,去头、骨,撕去皮,洗净,撕成小块。猪骨洗净,斩小件,水焯后捞起。白米、花生粒、生姜洗净后,与柴鱼肉、猪骨一起放入煲中,加水适量,大火煮开后改小火煲1.5小时,适时搅拌,最后加盐调味即可。</p> <p> 功效:健脾养血,补虚强身。适合体虚疲乏,面色无华,气血不足之人。</p> <p><strong> 巴戟苁蓉乌鸡汤</strong></p> <p> 材料:巴戟20克,肉苁蓉30克,乌鸡1只,红枣3枚,生姜2片。</p> <p> 制法:乌鸡宰杀后去毛去内脏、洗净、切块,水焯后捞起。巴戟、肉苁蓉、红枣、生姜洗净后与乌鸡一同放入煲中,加水适量,大火煮开后转小火,再煮2个小时加盐调味即可。</p> <p> 功效:温补肾阳,养血益精。适合阳虚腰冷,精血亏虚,肠燥便秘之人。</p> <p><strong> 核桃元肉淮山瘦肉汤</strong></p> <p> 材料:核桃肉100克,桂圆肉20克,淮山20克,瘦肉400克,生姜3片。</p> <p> 制法:上述材料洗净,瘦肉水焯后捞起,与其余材料一同放入煲中,加水适量,大火煮开后转小火,再煮2个小时加盐调味即可。</p> <p> 功效:健脾益肾,补脑安神。适合体质虚损,用脑过度,睡眠欠佳之人。</p>
不分页
★★★★★
大寒,节气养生,食疗,保健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src="http://www.healthcn.net/UploadFiles//yiliao/2024/1/202401191820255336.png" style="width: 457px; height: 668px;" /></p> <p> 1月20日大寒,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同小寒一样,都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致的意思。大寒节气处在三九、四九时段,此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一年中的最寒冷时节。</p> <p><strong> 大寒节气养生需防寒保暖</strong></p> <p><strong> 1. 防肺寒-喝热粥散寒 </strong></p> <p> 流鼻涕、咳嗽、头痛……风寒感冒是冬日最常见的毛病。症状较轻的,可以选用一些辛温解表、宣肺散寒的食材,清代《惠直堂经验方》中的"神仙粥"就不错。</p> <p> 有歌云:“一把糯米煮成汤,七根葱白七片姜,熬熟兑入半杯醋,伤风感冒保安康”。温服后上床盖被,微热而出小汗。每日早、晚各1次,连服2天。</p> <p><strong> 2. 防腰寒-双手搓腰暖肾阳 </strong></p> <p> 双手搓腰有助于疏通带脉、强壮腰脊和固精益肾。腰部为“带脉”(环绕腰部的经脉)所行之所,特别是脊椎两旁的后腰是肾脏所在位置。肾喜温恶寒,常按摩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p> <p> 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椎骨(长强穴)。每次做50—100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p> <p><strong> 3. 防颈寒-戴围巾穿立领装 </strong></p> <p> 冬天是颈椎病高发的季节。颈部是人体的“要塞”,不但充满血管,还有很多重要的穴位,比如大椎穴、风池穴,以及延伸到肩部的肩井穴。</p> <p> 穿立领装,戴围巾,给脖子保暖,避免头颈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缩,对预防高血压病、心血管病、失眠等都有一定的好处。</p> <p><strong> 4. 防鼻寒-晨起冷水搓鼻 </strong></p> <p><strong> </strong>天冷后 “凉燥”更明显,鼻炎成了许多人的大麻烦。不妨“以寒制寒”,“寒极生热”,每天早上或者外出之前用冷水搓搓鼻翼。</p> <p> 每天早晚用冷水洗鼻有利于增强鼻黏膜的免疫力,是防治鼻炎的不错办法。洗鼻子时顺便揉搓鼻翼,可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环,有助缓解鼻塞、打喷嚏等过敏性鼻炎症状。</p> <p><strong> 5. 防脚寒-常做足浴 </strong></p> <p> 足浴跟热水洗脚不一样。足浴要注意三点。</p> <p> 第一,水温最好40℃左右,避免烫伤,水淹没踝关节处。</p> <p> 第二,每次浸泡20~30分钟,泡后皮肤呈微红色为好。</p> <p> 第三,泡足后擦干用手按摩足趾和脚掌心2~3分钟。最后要注意的是,泡完脚后最好在半小时内就寝。</p> <p> 温馨提醒:足浴不宜在饭后立即进行,糖尿病人浸泡水温不宜太高。凡烧伤、脓疱疮、水痘、麻疹、足部皮肤皲裂者及足部外伤者均不宜足浴。足浴过程中如出现神志模糊、面色苍白、出冷汗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并及时就诊。</p> <p><strong> 大寒食疗</strong></p> <p><strong> 川芎白芷葱白饮</strong></p> <p> 材料:川芎10克,白芷10克,葱白3段,红枣2枚。</p> <p> 制法:上述材料洗净,红枣掰开,与其它材料一同放入煲中,加水适量,大火煮开后改小火,再煮15分钟即可。</p> <p> 功效:辛温解表,祛风止痛。适合外感风寒、头晕头痛之人。</p> <p><strong> </strong><strong>枸杞玫瑰花茶</strong></p> <p> 材料:枸杞子10颗,玫瑰花3-5朵。</p> <p> 制法:把玫瑰花和枸杞子一同放入茶缸中,注入开水,盖上盖子,浸泡10分钟即可。</p> <p> 功效:养血活血,滋肾调肝,解郁安神。适合阴血不足、肝气郁结之人,尤适于月经量少,经前乳房胀痛,容易痛经之女性。</p> <p><strong> 柴鱼花生猪骨粥</strong></p> <p> 材料:柴鱼干2条,花生粒60克,猪骨500克,生姜2片,白米150克。</p> <p> 制法:柴鱼锤松,去头、骨,撕去皮,洗净,撕成小块。猪骨洗净,斩小件,水焯后捞起。白米、花生粒、生姜洗净后,与柴鱼肉、猪骨一起放入煲中,加水适量,大火煮开后改小火煲1.5小时,适时搅拌,最后加盐调味即可。</p> <p> 功效:健脾养血,补虚强身。适合体虚疲乏,面色无华,气血不足之人。</p> <p><strong> 巴戟苁蓉乌鸡汤</strong></p> <p> 材料:巴戟20克,肉苁蓉30克,乌鸡1只,红枣3枚,生姜2片。</p> <p> 制法:乌鸡宰杀后去毛去内脏、洗净、切块,水焯后捞起。巴戟、肉苁蓉、红枣、生姜洗净后与乌鸡一同放入煲中,加水适量,大火煮开后转小火,再煮2个小时加盐调味即可。</p> <p> 功效:温补肾阳,养血益精。适合阳虚腰冷,精血亏虚,肠燥便秘之人。</p> <p><strong> 核桃元肉淮山瘦肉汤</strong></p> <p> 材料:核桃肉100克,桂圆肉20克,淮山20克,瘦肉400克,生姜3片。</p> <p> 制法:上述材料洗净,瘦肉水焯后捞起,与其余材料一同放入煲中,加水适量,大火煮开后转小火,再煮2个小时加盐调味即可。</p> <p> 功效:健脾益肾,补脑安神。适合体质虚损,用脑过度,睡眠欠佳之人。</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src="/UploadFiles/yiliao/2024/1/202401191820255336.png" style="width: 457px; height: 668px;" /></p> <p> 1月20日大寒,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同小寒一样,都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致的意思。大寒节气处在三九、四九时段,此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一年中的最寒冷时节。</p> <p><strong> 大寒节气养生需防寒保暖</strong></p> <p><strong> 1. 防肺寒-喝热粥散寒 </strong></p> <p> 流鼻涕、咳嗽、头痛……风寒感冒是冬日最常见的毛病。症状较轻的,可以选用一些辛温解表、宣肺散寒的食材,清代《惠直堂经验方》中的"神仙粥"就不错。</p> <p> 有歌云:“一把糯米煮成汤,七根葱白七片姜,熬熟兑入半杯醋,伤风感冒保安康”。温服后上床盖被,微热而出小汗。每日早、晚各1次,连服2天。</p> <p><strong> 2. 防腰寒-双手搓腰暖肾阳 </strong></p> <p> 双手搓腰有助于疏通带脉、强壮腰脊和固精益肾。腰部为“带脉”(环绕腰部的经脉)所行之所,特别是脊椎两旁的后腰是肾脏所在位置。肾喜温恶寒,常按摩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p> <p> 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椎骨(长强穴)。每次做50—100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p> <p><strong> 3. 防颈寒-戴围巾穿立领装 </strong></p> <p> 冬天是颈椎病高发的季节。颈部是人体的“要塞”,不但充满血管,还有很多重要的穴位,比如大椎穴、风池穴,以及延伸到肩部的肩井穴。</p> <p> 穿立领装,戴围巾,给脖子保暖,避免头颈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缩,对预防高血压病、心血管病、失眠等都有一定的好处。</p> <p><strong> 4. 防鼻寒-晨起冷水搓鼻 </strong></p> <p><strong> </strong>天冷后 “凉燥”更明显,鼻炎成了许多人的大麻烦。不妨“以寒制寒”,“寒极生热”,每天早上或者外出之前用冷水搓搓鼻翼。</p> <p> 每天早晚用冷水洗鼻有利于增强鼻黏膜的免疫力,是防治鼻炎的不错办法。洗鼻子时顺便揉搓鼻翼,可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环,有助缓解鼻塞、打喷嚏等过敏性鼻炎症状。</p> <p><strong> 5. 防脚寒-常做足浴 </strong></p> <p> 足浴跟热水洗脚不一样。足浴要注意三点。</p> <p> 第一,水温最好40℃左右,避免烫伤,水淹没踝关节处。</p> <p> 第二,每次浸泡20~30分钟,泡后皮肤呈微红色为好。</p> <p> 第三,泡足后擦干用手按摩足趾和脚掌心2~3分钟。最后要注意的是,泡完脚后最好在半小时内就寝。</p> <p> 温馨提醒:足浴不宜在饭后立即进行,糖尿病人浸泡水温不宜太高。凡烧伤、脓疱疮、水痘、麻疹、足部皮肤皲裂者及足部外伤者均不宜足浴。足浴过程中如出现神志模糊、面色苍白、出冷汗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并及时就诊。</p> <p><strong> 大寒食疗</strong></p> <p><strong> 川芎白芷葱白饮</strong></p> <p> 材料:川芎10克,白芷10克,葱白3段,红枣2枚。</p> <p> 制法:上述材料洗净,红枣掰开,与其它材料一同放入煲中,加水适量,大火煮开后改小火,再煮15分钟即可。</p> <p> 功效:辛温解表,祛风止痛。适合外感风寒、头晕头痛之人。</p> <p><strong> </strong><strong>枸杞玫瑰花茶</strong></p> <p> 材料:枸杞子10颗,玫瑰花3-5朵。</p> <p> 制法:把玫瑰花和枸杞子一同放入茶缸中,注入开水,盖上盖子,浸泡10分钟即可。</p> <p> 功效:养血活血,滋肾调肝,解郁安神。适合阴血不足、肝气郁结之人,尤适于月经量少,经前乳房胀痛,容易痛经之女性。</p> <p><strong> 柴鱼花生猪骨粥</strong></p> <p> 材料:柴鱼干2条,花生粒60克,猪骨500克,生姜2片,白米150克。</p> <p> 制法:柴鱼锤松,去头、骨,撕去皮,洗净,撕成小块。猪骨洗净,斩小件,水焯后捞起。白米、花生粒、生姜洗净后,与柴鱼肉、猪骨一起放入煲中,加水适量,大火煮开后改小火煲1.5小时,适时搅拌,最后加盐调味即可。</p> <p> 功效:健脾养血,补虚强身。适合体虚疲乏,面色无华,气血不足之人。</p> <p><strong> 巴戟苁蓉乌鸡汤</strong></p> <p> 材料:巴戟20克,肉苁蓉30克,乌鸡1只,红枣3枚,生姜2片。</p> <p> 制法:乌鸡宰杀后去毛去内脏、洗净、切块,水焯后捞起。巴戟、肉苁蓉、红枣、生姜洗净后与乌鸡一同放入煲中,加水适量,大火煮开后转小火,再煮2个小时加盐调味即可。</p> <p> 功效:温补肾阳,养血益精。适合阳虚腰冷,精血亏虚,肠燥便秘之人。</p> <p><strong> 核桃元肉淮山瘦肉汤</strong></p> <p> 材料:核桃肉100克,桂圆肉20克,淮山20克,瘦肉400克,生姜3片。</p> <p> 制法:上述材料洗净,瘦肉水焯后捞起,与其余材料一同放入煲中,加水适量,大火煮开后转小火,再煮2个小时加盐调味即可。</p> <p> 功效:健脾益肾,补脑安神。适合体质虚损,用脑过度,睡眠欠佳之人。</p>
海洋人
395422
6403
1
395422
PE_U_Article
[第1350期]小寒节气养生、饮食、保健都在这里
如梦
80
1
1
1
0
2024-01-06T18:03:51+08:00
99
0
0
0
0
0
2024-01-19T18:03:52+08:00
2024-09-02T00:00:00+08:00
康之易
2024-09-05T14:53:01.467+08:00
yiliao/2024/1/202401191802410208.png
-di1350-qi-xiao-han-jie-qi-yang-sheng-yin-shi-bao-jian-dou-zai-zhe-li
字形
无
false
11935369065207437105
395422
小寒|节气养生|饮食|保健
佚名
中健网·健康焦点
1月6日小寒,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src="/UploadFiles/yiliao/2024/1/202401191802410208.png" style="width: 550px; height: 309px;" /></p> <p> 1月6日小寒,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冬季的第5个节气,干支历子月的结束与丑月的起始。</p> <p>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这句民谚何等精辟。人们经过了春湿、夏暑近一年的消耗,脏脏的阴阳气血会有所偏衰,合理的进补既可及时补充气血津液,抵御严寒侵袭,又能使来年少生病,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目的。</p> <p> 虽然此时节是“进补”的最佳时期,但进补并非吃大量的滋补品就可以了,一定要有的放矢。按照传统中医理论,滋补分为四类,即补气、补血、补阴、补阳。</p> <p> 补气主要针对气虚体质:如动后冒虚汗、精神疲乏,妇人子宫脱垂等体,宜用红参、红枣、白术、北芪、淮山和五味子等。</p> <p> 补血主要针对血虚体质:如头昏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黄、嘴唇苍白、妇人月经量少且色淡等,应用当归、熟地、白芍、阿胶和首乌等。</p> <p> 补阴针对阴虚体质:如夜间盗汗午后低热、两颊潮红、手足心热、妇人白带增多等体征,宜用冬虫夏草、白参、沙参、天冬、鳖甲、龟板、白木耳等。</p> <p> 补阳针对阳虚体质:如手足冰凉、怕冷、腰酸、性机能低下等体征,可选用鹿茸、杜仲、肉苁蓉、巴戟等。我们广东人多为阴虚阳盛的体质,更宜选用冬虫夏草、石斛、沙参、玉竹、芡实之类,配伍肉禽煲、炖汤水进补。</p> <p> 民谚亦曰:“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到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这说明了冬季锻炼的重要性。在这干冷的日子里,宜多进行户外的运动,如晨早的慢跑、跳绳、踢毽等。</p> <p> 还要在精神上宜静神少虑、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心态平和,增添乐趣。在此节气里,患心脏病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中医认为,人体内的血液,得温则易于流动,得寒就容易停滞,所谓“血遇寒则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尤其是老年人。</p> <p><strong> 节气养生:养肾防寒</strong></p> <p> 寒为冬季的主气,小寒又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寒主收引凝滞。所以,虽然小寒养生包括的内容很多,但基本的原则仍是《黄帝内经》中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日万物敛藏,养生就该顺应自然界收藏之势,收藏阴精,使精气内聚,以润五脏。冬季时节,如果肾的机能强健,就可以调节机体适应严冬的变化,所以冬日养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养肾防寒”。</p> <p> 民谚:“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到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充分说明了冬季锻炼的重要性。在干冷的日子里,宜挑选不刮风、阳光灿烂的日子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如慢跑、跳绳、踢毽等(但不宜晨练)。在精神上宜静神少虑、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心态平和,增添乐趣。在此节气里,患心脏病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人体内的血液,得温则易于流动,得寒就容易停滞,所谓“血遇寒则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尤其是老年人。</p> <p><strong> 节气饮食:宜温补、宜益肾</strong></p> <p> 冬季养生重要原则是“养肾防寒”,羊肉味甘、性温,冬吃羊肉有补益强身健体等功效,也难怪冬日里那么多人喜欢吃羊肉,但要注意外感或内有宿热者忌用。吃羊肉最经典的保健食谱是当归生姜羊肉汤,这碗羊肉汤的来头可不小,出自《金匮要略》卷上,具有温中补虚,祛寒止痛的功效,主治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产后腹中㽲痛,腹中寒疝,虚劳不足。“当归生姜羊肉汤,产后腹痛蓐劳匡。亦有加入参芪者,千金四物甘桂姜。”当归生姜羊肉汤功能补养精血,散寒止痛。方中当归、羊肉兼补兼温,而以生姜宣散寒气。</p> <p> 小寒时节正是进补的好时节,但进补不是吃大量的滋补品就行,一定要有的放矢,按照传统中医理论来进补。进补分为四类,即补气、补血、补阴、补阳。补气主要针对气虚体质,如动后冒虚汗、精神疲乏,妇人子宫脱垂等,宜用红参、红枣、白术、北芪和五味子等;补血主要针对血虚体质,如头昏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黄、嘴唇苍白、妇人月经量少且色淡等,应用当归、熟地黄、白芍、阿胶等;补阴针对阴虚体质,如夜间盗汗、午后低热、两颊潮红、手足心热、妇人白带增多等,宜用沙参、天冬、白木耳等;补阳针对阳虚体质,如手足冰凉、怕冷、腰酸、性机能低下等,可选用杜仲、肉苁蓉、巴戟等。</p> <p><strong> 锻炼:阳光下运动为宜</strong></p> <p> 民间有“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的说法,冬季尤其是小寒后天气寒冷的时节,最为重要的还是加强体育锻炼。高石军指出,适当的体育锻炼、户外活动,能强身健体、增强身体御寒能力。同时,不同的人群进行体育锻炼时也应注意适当的方法。</p> <p> 1.时间宜晚。早晨锻炼最好待日出以后再进行,因日出后温度上升,空气中的污染物也有所减少,还有进行日光浴的作用。</p> <p> 2.适量运动。冬季的运动量不寰过大,可进行运动量较适宜的全身性运动太极拳、慢跑、体操等,以保持充足的体力。</p> <p> 3.防寒保暖。严寒季节进行锻炼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以免受寒。</p> <p><strong> 小寒节气饮食推荐</strong></p> <p> 小寒正值“三九”,寒气逼人,可继续温补,但要注意阳气已升发,温补不可过度,可选用桂圆红枣茶。</p> <p><strong> 小寒节气养生茶</strong></p> <p> 【制作方法】桂圆肉 10g,红枣 10g,将红枣洗净、去核,与桂圆 肉一起放入茶壶中,倒入开水,泡 10 分钟即可饮用。桂圆温补,红枣养胃, 两者合用适合因寒冷而腹部冰冷、面色苍白、浑身乏力的血虚体质者。</p> <p><strong> 山药羊肉汤</strong></p> <p> [配料] 羊肉500克,山药150克,姜、葱、胡椒、绍酒、食盐适量。</p> <p> [做法] 羊肉洗净切块,入沸水锅内,焯去血水;姜葱洗净用刀拍破备用;淮山片清水浸透与羊肉一起置于锅中,放入适量清水,将其它配料一同投入锅中,大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炖至熟烂即可食之。</p> <p> [功效] 补脾胃,益肺肾。</p> <p><strong> 素炒三丝</strong></p> <p> [配料] 干冬菇1.5两,青椒2个,胡萝卜1根,植物油、白糖、黄酒、味精、盐、水淀粉、鲜汤麻油适量。</p> <p> [做法] 冬菇水发洗净,挤干水分,切成细条,胡萝卜、青椒洗净切丝。锅内放油烧热,将三丝入锅煸炒后,放黄酒、糖、再煸炒,然后加鲜汤、盐,待汤烧开后加味精,用淀粉勾芡,淋上麻油,盛入盘内即可。</p> <p> [功效] 健脾化滞,润燥。</p> <p> 饮食禁忌:狗肉忌与绿豆,杏仁,菱角同食。</p> <p> 患有顽固性皮肤瘙痒症者忌食香菇。</p> <p><strong> 丝瓜西红柿粥</strong></p> <p> [配料] 丝瓜500克,西红柿3个,粳米100克,葱姜末、盐、味精适量。</p> <p> [做法] 丝瓜洗净去皮,切小片西红柿洗净切小块备用。粳米洗净放入锅内,倒入适量清水置火上煮沸,改文火煮至八成熟,放入丝瓜、葱姜末、盐煮至粥熟,放西红柿、味精稍炖即成。</p> <p> [功效] 清热,化痰止咳,生津除烦。</p> <p><strong> 大米粥</strong></p> <p> 大米是我们经常食用的一种传统主食,有胃气、补脾虚、壮筋骨、和五脏之功效,最适合在冬天的时候食用。大米的'性味甘平,煮成粥来喝是人人都可以接受的。因此,冬季养生粥绝少不了它。</p> <p><strong> 红薯粥</strong></p> <p> 《本草纲目》中记载:红薯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的功效,能使人“长寿少疾”。还能补中、和血、暖胃、肥五脏等。当代《中华本草》说其:“味甘,性平。归脾、肾经。"</p> <p>“补中和血、益气生津、宽肠胃、通便秘。主治脾虚水肿、疮疡肿毒、肠燥便秘。”红薯配上小米煮成的粥甘甜味美,喝过之后还有回香。二者的组合更是堪称经典,对消化不好和想要减肥的人来说是不错的选择。</p> <p><strong> 牛肉粥</strong></p> <p> 牛肉性温和,同羊肉一起被称为冬季滋补的绝佳肉类。牛肉煮成的粥营养价值高,口味独特,可以补脾胃,并且能够强健筋骨。最重要的是能够迅速使身体产生热量。</p> <p><strong> 山药粥</strong></p> <p> 书中说山药健脾益胃,助消化、益肺止咳,临床上常用治脾胃虚弱、泄泻、肺虚痰嗽久咳之症。而且还有降低血糖,延年益寿等功效,因此是非常棒的滋补佳品。而且以煮粥的形式来食用山药一点也不会破坏它的营养成分,可以起到冬季养生滋补的功效。</p>
不分页
★★★★★
小寒,节气养生,饮食,保健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src="http://www.healthcn.net/UploadFiles//yiliao/2024/1/202401191802410208.png" style="width: 550px; height: 309px;" /></p> <p> 1月6日小寒,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冬季的第5个节气,干支历子月的结束与丑月的起始。</p> <p>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这句民谚何等精辟。人们经过了春湿、夏暑近一年的消耗,脏脏的阴阳气血会有所偏衰,合理的进补既可及时补充气血津液,抵御严寒侵袭,又能使来年少生病,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目的。</p> <p> 虽然此时节是“进补”的最佳时期,但进补并非吃大量的滋补品就可以了,一定要有的放矢。按照传统中医理论,滋补分为四类,即补气、补血、补阴、补阳。</p> <p> 补气主要针对气虚体质:如动后冒虚汗、精神疲乏,妇人子宫脱垂等体,宜用红参、红枣、白术、北芪、淮山和五味子等。</p> <p> 补血主要针对血虚体质:如头昏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黄、嘴唇苍白、妇人月经量少且色淡等,应用当归、熟地、白芍、阿胶和首乌等。</p> <p> 补阴针对阴虚体质:如夜间盗汗午后低热、两颊潮红、手足心热、妇人白带增多等体征,宜用冬虫夏草、白参、沙参、天冬、鳖甲、龟板、白木耳等。</p> <p> 补阳针对阳虚体质:如手足冰凉、怕冷、腰酸、性机能低下等体征,可选用鹿茸、杜仲、肉苁蓉、巴戟等。我们广东人多为阴虚阳盛的体质,更宜选用冬虫夏草、石斛、沙参、玉竹、芡实之类,配伍肉禽煲、炖汤水进补。</p> <p> 民谚亦曰:“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到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这说明了冬季锻炼的重要性。在这干冷的日子里,宜多进行户外的运动,如晨早的慢跑、跳绳、踢毽等。</p> <p> 还要在精神上宜静神少虑、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心态平和,增添乐趣。在此节气里,患心脏病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中医认为,人体内的血液,得温则易于流动,得寒就容易停滞,所谓“血遇寒则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尤其是老年人。</p> <p><strong> 节气养生:养肾防寒</strong></p> <p> 寒为冬季的主气,小寒又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寒主收引凝滞。所以,虽然小寒养生包括的内容很多,但基本的原则仍是《黄帝内经》中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日万物敛藏,养生就该顺应自然界收藏之势,收藏阴精,使精气内聚,以润五脏。冬季时节,如果肾的机能强健,就可以调节机体适应严冬的变化,所以冬日养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养肾防寒”。</p> <p> 民谚:“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到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充分说明了冬季锻炼的重要性。在干冷的日子里,宜挑选不刮风、阳光灿烂的日子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如慢跑、跳绳、踢毽等(但不宜晨练)。在精神上宜静神少虑、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心态平和,增添乐趣。在此节气里,患心脏病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人体内的血液,得温则易于流动,得寒就容易停滞,所谓“血遇寒则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尤其是老年人。</p> <p><strong> 节气饮食:宜温补、宜益肾</strong></p> <p> 冬季养生重要原则是“养肾防寒”,羊肉味甘、性温,冬吃羊肉有补益强身健体等功效,也难怪冬日里那么多人喜欢吃羊肉,但要注意外感或内有宿热者忌用。吃羊肉最经典的保健食谱是当归生姜羊肉汤,这碗羊肉汤的来头可不小,出自《金匮要略》卷上,具有温中补虚,祛寒止痛的功效,主治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产后腹中㽲痛,腹中寒疝,虚劳不足。“当归生姜羊肉汤,产后腹痛蓐劳匡。亦有加入参芪者,千金四物甘桂姜。”当归生姜羊肉汤功能补养精血,散寒止痛。方中当归、羊肉兼补兼温,而以生姜宣散寒气。</p> <p> 小寒时节正是进补的好时节,但进补不是吃大量的滋补品就行,一定要有的放矢,按照传统中医理论来进补。进补分为四类,即补气、补血、补阴、补阳。补气主要针对气虚体质,如动后冒虚汗、精神疲乏,妇人子宫脱垂等,宜用红参、红枣、白术、北芪和五味子等;补血主要针对血虚体质,如头昏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黄、嘴唇苍白、妇人月经量少且色淡等,应用当归、熟地黄、白芍、阿胶等;补阴针对阴虚体质,如夜间盗汗、午后低热、两颊潮红、手足心热、妇人白带增多等,宜用沙参、天冬、白木耳等;补阳针对阳虚体质,如手足冰凉、怕冷、腰酸、性机能低下等,可选用杜仲、肉苁蓉、巴戟等。</p> <p><strong> 锻炼:阳光下运动为宜</strong></p> <p> 民间有“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的说法,冬季尤其是小寒后天气寒冷的时节,最为重要的还是加强体育锻炼。高石军指出,适当的体育锻炼、户外活动,能强身健体、增强身体御寒能力。同时,不同的人群进行体育锻炼时也应注意适当的方法。</p> <p> 1.时间宜晚。早晨锻炼最好待日出以后再进行,因日出后温度上升,空气中的污染物也有所减少,还有进行日光浴的作用。</p> <p> 2.适量运动。冬季的运动量不寰过大,可进行运动量较适宜的全身性运动太极拳、慢跑、体操等,以保持充足的体力。</p> <p> 3.防寒保暖。严寒季节进行锻炼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以免受寒。</p> <p><strong> 小寒节气饮食推荐</strong></p> <p> 小寒正值“三九”,寒气逼人,可继续温补,但要注意阳气已升发,温补不可过度,可选用桂圆红枣茶。</p> <p><strong> 小寒节气养生茶</strong></p> <p> 【制作方法】桂圆肉 10g,红枣 10g,将红枣洗净、去核,与桂圆 肉一起放入茶壶中,倒入开水,泡 10 分钟即可饮用。桂圆温补,红枣养胃, 两者合用适合因寒冷而腹部冰冷、面色苍白、浑身乏力的血虚体质者。</p> <p><strong> 山药羊肉汤</strong></p> <p> [配料] 羊肉500克,山药150克,姜、葱、胡椒、绍酒、食盐适量。</p> <p> [做法] 羊肉洗净切块,入沸水锅内,焯去血水;姜葱洗净用刀拍破备用;淮山片清水浸透与羊肉一起置于锅中,放入适量清水,将其它配料一同投入锅中,大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炖至熟烂即可食之。</p> <p> [功效] 补脾胃,益肺肾。</p> <p><strong> 素炒三丝</strong></p> <p> [配料] 干冬菇1.5两,青椒2个,胡萝卜1根,植物油、白糖、黄酒、味精、盐、水淀粉、鲜汤麻油适量。</p> <p> [做法] 冬菇水发洗净,挤干水分,切成细条,胡萝卜、青椒洗净切丝。锅内放油烧热,将三丝入锅煸炒后,放黄酒、糖、再煸炒,然后加鲜汤、盐,待汤烧开后加味精,用淀粉勾芡,淋上麻油,盛入盘内即可。</p> <p> [功效] 健脾化滞,润燥。</p> <p> 饮食禁忌:狗肉忌与绿豆,杏仁,菱角同食。</p> <p> 患有顽固性皮肤瘙痒症者忌食香菇。</p> <p><strong> 丝瓜西红柿粥</strong></p> <p> [配料] 丝瓜500克,西红柿3个,粳米100克,葱姜末、盐、味精适量。</p> <p> [做法] 丝瓜洗净去皮,切小片西红柿洗净切小块备用。粳米洗净放入锅内,倒入适量清水置火上煮沸,改文火煮至八成熟,放入丝瓜、葱姜末、盐煮至粥熟,放西红柿、味精稍炖即成。</p> <p> [功效] 清热,化痰止咳,生津除烦。</p> <p><strong> 大米粥</strong></p> <p> 大米是我们经常食用的一种传统主食,有胃气、补脾虚、壮筋骨、和五脏之功效,最适合在冬天的时候食用。大米的'性味甘平,煮成粥来喝是人人都可以接受的。因此,冬季养生粥绝少不了它。</p> <p><strong> 红薯粥</strong></p> <p> 《本草纲目》中记载:红薯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的功效,能使人“长寿少疾”。还能补中、和血、暖胃、肥五脏等。当代《中华本草》说其:“味甘,性平。归脾、肾经。"</p> <p>“补中和血、益气生津、宽肠胃、通便秘。主治脾虚水肿、疮疡肿毒、肠燥便秘。”红薯配上小米煮成的粥甘甜味美,喝过之后还有回香。二者的组合更是堪称经典,对消化不好和想要减肥的人来说是不错的选择。</p> <p><strong> 牛肉粥</strong></p> <p> 牛肉性温和,同羊肉一起被称为冬季滋补的绝佳肉类。牛肉煮成的粥营养价值高,口味独特,可以补脾胃,并且能够强健筋骨。最重要的是能够迅速使身体产生热量。</p> <p><strong> 山药粥</strong></p> <p> 书中说山药健脾益胃,助消化、益肺止咳,临床上常用治脾胃虚弱、泄泻、肺虚痰嗽久咳之症。而且还有降低血糖,延年益寿等功效,因此是非常棒的滋补佳品。而且以煮粥的形式来食用山药一点也不会破坏它的营养成分,可以起到冬季养生滋补的功效。</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src="/UploadFiles/yiliao/2024/1/202401191802410208.png" style="width: 550px; height: 309px;" /></p> <p> 1月6日小寒,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冬季的第5个节气,干支历子月的结束与丑月的起始。</p> <p>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这句民谚何等精辟。人们经过了春湿、夏暑近一年的消耗,脏脏的阴阳气血会有所偏衰,合理的进补既可及时补充气血津液,抵御严寒侵袭,又能使来年少生病,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目的。</p> <p> 虽然此时节是“进补”的最佳时期,但进补并非吃大量的滋补品就可以了,一定要有的放矢。按照传统中医理论,滋补分为四类,即补气、补血、补阴、补阳。</p> <p> 补气主要针对气虚体质:如动后冒虚汗、精神疲乏,妇人子宫脱垂等体,宜用红参、红枣、白术、北芪、淮山和五味子等。</p> <p> 补血主要针对血虚体质:如头昏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黄、嘴唇苍白、妇人月经量少且色淡等,应用当归、熟地、白芍、阿胶和首乌等。</p> <p> 补阴针对阴虚体质:如夜间盗汗午后低热、两颊潮红、手足心热、妇人白带增多等体征,宜用冬虫夏草、白参、沙参、天冬、鳖甲、龟板、白木耳等。</p> <p> 补阳针对阳虚体质:如手足冰凉、怕冷、腰酸、性机能低下等体征,可选用鹿茸、杜仲、肉苁蓉、巴戟等。我们广东人多为阴虚阳盛的体质,更宜选用冬虫夏草、石斛、沙参、玉竹、芡实之类,配伍肉禽煲、炖汤水进补。</p> <p> 民谚亦曰:“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到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这说明了冬季锻炼的重要性。在这干冷的日子里,宜多进行户外的运动,如晨早的慢跑、跳绳、踢毽等。</p> <p> 还要在精神上宜静神少虑、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心态平和,增添乐趣。在此节气里,患心脏病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中医认为,人体内的血液,得温则易于流动,得寒就容易停滞,所谓“血遇寒则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尤其是老年人。</p> <p><strong> 节气养生:养肾防寒</strong></p> <p> 寒为冬季的主气,小寒又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寒主收引凝滞。所以,虽然小寒养生包括的内容很多,但基本的原则仍是《黄帝内经》中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日万物敛藏,养生就该顺应自然界收藏之势,收藏阴精,使精气内聚,以润五脏。冬季时节,如果肾的机能强健,就可以调节机体适应严冬的变化,所以冬日养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养肾防寒”。</p> <p> 民谚:“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到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充分说明了冬季锻炼的重要性。在干冷的日子里,宜挑选不刮风、阳光灿烂的日子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如慢跑、跳绳、踢毽等(但不宜晨练)。在精神上宜静神少虑、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心态平和,增添乐趣。在此节气里,患心脏病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人体内的血液,得温则易于流动,得寒就容易停滞,所谓“血遇寒则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尤其是老年人。</p> <p><strong> 节气饮食:宜温补、宜益肾</strong></p> <p> 冬季养生重要原则是“养肾防寒”,羊肉味甘、性温,冬吃羊肉有补益强身健体等功效,也难怪冬日里那么多人喜欢吃羊肉,但要注意外感或内有宿热者忌用。吃羊肉最经典的保健食谱是当归生姜羊肉汤,这碗羊肉汤的来头可不小,出自《金匮要略》卷上,具有温中补虚,祛寒止痛的功效,主治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产后腹中㽲痛,腹中寒疝,虚劳不足。“当归生姜羊肉汤,产后腹痛蓐劳匡。亦有加入参芪者,千金四物甘桂姜。”当归生姜羊肉汤功能补养精血,散寒止痛。方中当归、羊肉兼补兼温,而以生姜宣散寒气。</p> <p> 小寒时节正是进补的好时节,但进补不是吃大量的滋补品就行,一定要有的放矢,按照传统中医理论来进补。进补分为四类,即补气、补血、补阴、补阳。补气主要针对气虚体质,如动后冒虚汗、精神疲乏,妇人子宫脱垂等,宜用红参、红枣、白术、北芪和五味子等;补血主要针对血虚体质,如头昏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黄、嘴唇苍白、妇人月经量少且色淡等,应用当归、熟地黄、白芍、阿胶等;补阴针对阴虚体质,如夜间盗汗、午后低热、两颊潮红、手足心热、妇人白带增多等,宜用沙参、天冬、白木耳等;补阳针对阳虚体质,如手足冰凉、怕冷、腰酸、性机能低下等,可选用杜仲、肉苁蓉、巴戟等。</p> <p><strong> 锻炼:阳光下运动为宜</strong></p> <p> 民间有“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的说法,冬季尤其是小寒后天气寒冷的时节,最为重要的还是加强体育锻炼。高石军指出,适当的体育锻炼、户外活动,能强身健体、增强身体御寒能力。同时,不同的人群进行体育锻炼时也应注意适当的方法。</p> <p> 1.时间宜晚。早晨锻炼最好待日出以后再进行,因日出后温度上升,空气中的污染物也有所减少,还有进行日光浴的作用。</p> <p> 2.适量运动。冬季的运动量不寰过大,可进行运动量较适宜的全身性运动太极拳、慢跑、体操等,以保持充足的体力。</p> <p> 3.防寒保暖。严寒季节进行锻炼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以免受寒。</p> <p><strong> 小寒节气饮食推荐</strong></p> <p> 小寒正值“三九”,寒气逼人,可继续温补,但要注意阳气已升发,温补不可过度,可选用桂圆红枣茶。</p> <p><strong> 小寒节气养生茶</strong></p> <p> 【制作方法】桂圆肉 10g,红枣 10g,将红枣洗净、去核,与桂圆 肉一起放入茶壶中,倒入开水,泡 10 分钟即可饮用。桂圆温补,红枣养胃, 两者合用适合因寒冷而腹部冰冷、面色苍白、浑身乏力的血虚体质者。</p> <p><strong> 山药羊肉汤</strong></p> <p> [配料] 羊肉500克,山药150克,姜、葱、胡椒、绍酒、食盐适量。</p> <p> [做法] 羊肉洗净切块,入沸水锅内,焯去血水;姜葱洗净用刀拍破备用;淮山片清水浸透与羊肉一起置于锅中,放入适量清水,将其它配料一同投入锅中,大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炖至熟烂即可食之。</p> <p> [功效] 补脾胃,益肺肾。</p> <p><strong> 素炒三丝</strong></p> <p> [配料] 干冬菇1.5两,青椒2个,胡萝卜1根,植物油、白糖、黄酒、味精、盐、水淀粉、鲜汤麻油适量。</p> <p> [做法] 冬菇水发洗净,挤干水分,切成细条,胡萝卜、青椒洗净切丝。锅内放油烧热,将三丝入锅煸炒后,放黄酒、糖、再煸炒,然后加鲜汤、盐,待汤烧开后加味精,用淀粉勾芡,淋上麻油,盛入盘内即可。</p> <p> [功效] 健脾化滞,润燥。</p> <p> 饮食禁忌:狗肉忌与绿豆,杏仁,菱角同食。</p> <p> 患有顽固性皮肤瘙痒症者忌食香菇。</p> <p><strong> 丝瓜西红柿粥</strong></p> <p> [配料] 丝瓜500克,西红柿3个,粳米100克,葱姜末、盐、味精适量。</p> <p> [做法] 丝瓜洗净去皮,切小片西红柿洗净切小块备用。粳米洗净放入锅内,倒入适量清水置火上煮沸,改文火煮至八成熟,放入丝瓜、葱姜末、盐煮至粥熟,放西红柿、味精稍炖即成。</p> <p> [功效] 清热,化痰止咳,生津除烦。</p> <p><strong> 大米粥</strong></p> <p> 大米是我们经常食用的一种传统主食,有胃气、补脾虚、壮筋骨、和五脏之功效,最适合在冬天的时候食用。大米的'性味甘平,煮成粥来喝是人人都可以接受的。因此,冬季养生粥绝少不了它。</p> <p><strong> 红薯粥</strong></p> <p> 《本草纲目》中记载:红薯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的功效,能使人“长寿少疾”。还能补中、和血、暖胃、肥五脏等。当代《中华本草》说其:“味甘,性平。归脾、肾经。"</p> <p>“补中和血、益气生津、宽肠胃、通便秘。主治脾虚水肿、疮疡肿毒、肠燥便秘。”红薯配上小米煮成的粥甘甜味美,喝过之后还有回香。二者的组合更是堪称经典,对消化不好和想要减肥的人来说是不错的选择。</p> <p><strong> 牛肉粥</strong></p> <p> 牛肉性温和,同羊肉一起被称为冬季滋补的绝佳肉类。牛肉煮成的粥营养价值高,口味独特,可以补脾胃,并且能够强健筋骨。最重要的是能够迅速使身体产生热量。</p> <p><strong> 山药粥</strong></p> <p> 书中说山药健脾益胃,助消化、益肺止咳,临床上常用治脾胃虚弱、泄泻、肺虚痰嗽久咳之症。而且还有降低血糖,延年益寿等功效,因此是非常棒的滋补佳品。而且以煮粥的形式来食用山药一点也不会破坏它的营养成分,可以起到冬季养生滋补的功效。</p>
海上风
395421
6403
1
395421
PE_U_Article
[第1349期]冬至节气养生、饮食、习俗都在这里
如梦
70
1
1
8
0
2023-12-22T17:56:28+08:00
99
0
0
0
0
0
2024-01-19T17:56:30+08:00
2024-09-02T00:00:00+08:00
康之易
2024-08-27T00:00:10.29+08:00
yiliao/2024/1/202401191753089446.jpg
-di1349-qi-dong-zhi-jie-qi-yang-sheng-yin-shi-xi-su-dou-zai-zhe-li
字形
无
false
17371189597427160840
395421
冬至|节气养生|饮食|习俗
佚名
中健网·健康焦点
12月22日冬至,夏尽秋分日,春生冬至时。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src="/UploadFiles/yiliao/2024/1/202401191750472257.png" style="width: 550px; height: 575px;" /></p> <p> 12月22日冬至,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p> <p><strong> 冬至节气知多少</strong></p> <p> 冬至俗称冬节、常至节等,属于中国二十四节气,兼具自然和人文两大内涵,因此冬至要吃饺子也属于独特的节令食文化。</p> <p> 在冬至这个时期吃饺子是盼团圆的意思,取平安团圆之意,也含有希望早日归来之意。并且民间也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传闻,不仅如此,饺子馅料丰富,是冬至的最佳选择。</p> <p><strong> 冬至·迎“五最”</strong></p> <p> “最长夜”:这一天,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p> <p> “最寒冷”:冬至到,数九寒天开始,我国各地气候都会进入最寒冷的阶段!</p> <p> “最隆重”:冬至,不仅是最早被确立的节气,最古老的节气,也曾是最隆重的节日,甚至“冬至大如年”。</p> <p> “最夺目”:在这一天你还会看到,故宫太和殿“建极绥猷”四字被金光依次点亮,颐和园的十七孔桥完美上演“金光穿洞”,兵马俑披上“金色铠甲”</p> <p> “最为可期”:古人认为,冬至节,春之先声也,是个吉日,预示着否极泰来。所以,“冬至”还有一个祝福予你:愿冬日所盼,终如约而至!</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src="/UploadFiles/yiliao/2024/1/202401191753089446.jpg" style="width: 444px; height: 314px;" /></p> <p><strong> 冬至·习俗</strong></p> <p><strong> 数九盼春</strong></p> <p> “夏尽秋分日,春生冬至时”。冬至时节虽然天寒地冻,但也是遥望春天的时节。在古人传统认知里,此时已开始向春天一步步走近,所以古人云:冬至节,春之先声也。流传下来的不同版本的《九九歌》《数九歌》《九九消寒歌》《九九消寒图》是数寒天也是数着日子盼春天!</p> <p><strong> 藏冬冰</strong></p> <p> 冰的应用十分广泛,可以保鲜,又可入药。北方一般都在冬至前后,修窖藏冰,同时藏入各种鲜果,春后取出,颜色宛若刚从树上摘下来一样。南方沿海居民,也习惯在冬至后修窖藏冰,以便第二年打鱼期间为鱼保鲜。</p> <p><strong> 吃饺子、汤圆</strong></p> <p>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在我国北方,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我国南方在这一天,则更偏爱汤圆、年糕等甜点。</p> <p> 不论是饺子还是汤圆,薄薄一层面皮,做法千变万化,但都包裹了鲜美的味道,浸润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p> <p><strong> 祭祖,彼此贺冬</strong></p> <p> 冬至又叫“冬节”,是古人计算二十四节气的起点,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人们在这一天祭祖,彼此贺冬,所以又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p> <p><strong> 冬至节气养生</strong></p> <p> 1、搓后腰,养肾气 </p> <p> 腰眼为经外奇穴,位于人体腰部第四腰椎棘突左右3—4寸的凹陷处。</p> <p> 用手掌搓腰眼和尾闾,不仅可以疏通经脉、强壮腰骨,还能起到固精益肾和延年益寿的作用,且男女都适用。</p> <p>方法:双手搓热后,紧按于腰眼处片刻,再向下重推至尾闾部,每日反复50-100遍。</p> <p> 2、少吃咸,益肾精 </p> <p> 冬季养生饮食不宜过咸,过咸会伤肾,损伤阳气。此外,饮食上还要注意不可过食辛辣刺激之物。</p> <p> 3、按摩耳,畅气血 </p> <p>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冬至以后经常按摩耳朵,有助于肾脏的保健和气血的顺畅。</p> <p> 拉耳垂:用两手的拇指、食指同时按摩耳垂,先将耳垂揉捏、搓热,然后向下拉耳垂15~20次,以发热发烫为度。</p> <p> 提耳尖:用双手捏住双耳上部耳轮,适量提拉耳尖,提拉的时候大拇指和食指顺便对耳尖进行按摩,以微微发热为度。</p> <p> 摩耳轮:拇指位于耳轮内侧,其余四指位于耳轮外侧,揉搓2~5分钟,再往上提揪,以耳部感到发热为止。</p> <p> 4、常动脚,补脾肾 </p> <p> 众所周知,我们的足部有很多益肾的大穴,所以,冬日常练脚,补肾又防老,大家快学一学。</p> <p> 第一步:搓脚</p> <p> 脚并在一起,让脚的内侧来回地搓,很快脚就会发热,这样可以刺激到足部的脾经和肾经两大经络,起到温补阳气,锻炼身体的效果。</p> <p> 第二步:碰脚跟</p> <p> 两腿打开,两个脚打开一点点的距离,两个脚跟一起来碰,我们脚跟其实对应人的肾和泌尿生殖系统,也是人肾经的位置。</p> <p> 第三步:碰脚掌</p> <p> 脚跟对住,前脚掌稍稍抬起。用脚的前脚掌内侧来碰,这个碰的过程中,养护的是脾经。 </p> <p> 在碰的过程中,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两大根本我们都调节到了。所以,这是一组非常实用的练脚操,大家可以在每晚泡脚后做一做,不拘于时长,贵在坚持。</p> <p><strong> 冬至起居,防寒防流感</strong></p> <p> 首先要注意衣着的保暖,冬至过后,虽然日照时间会逐渐延长,但是大气层中散失的热量依旧是大于吸收的热量,气温也是会呈现持续偏低的现象。所以注意保暖、保护身体不被寒气侵袭是很重要的。</p> <p> 虽然天气寒冷,但是运动还是必不可少的。冬至的到来标志着阳气慢慢进入“生”的状态,但冬天的本质还是要以“藏”为主。所以在运动上避免强度大的,可以选择跳绳、乒乓球、骑自行车这类型的运动,尽量在太阳出来之后,上午9点-10点或者下午3点-4点左右最适宜。</p> <p> 头是诸阳之会,是阳气汇聚的地方,外出时建议戴上帽子,进入室内之后再摘掉。双脚是离心脏最远的地方,很多人容易出现双脚冰凉的现象,建议在睡觉前用温水泡脚,帮助血液的运行。同时还可以将自己的双手搓热然后覆盖在膝盖上,驱逐停留在双腘的寒邪。</p> <p> 同时,冬季也是流感多发的季节,在外出时注意戴好口罩,勤洗手,家中空气要注意流通,隔一段时间要打开窗户更换新鲜空气。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要及时就医。</p> <p><strong> 冬至进补,可选膏方</strong></p> <p> 冬至时节气候严寒,人体生理机能处于相对抑制的状态,热量消耗减少,是机体蓄积能量的阶段。这个时候人体气血趋于内敛,消化吸收功能较强,适当进补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并能最大限度地贮存精华物质,为阳气升发做好充足的准备,也为来年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p> <p> 膏方是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的膏状内服中药制剂,有药物浓度高、成分稳定、服用时无需煎煮、口感好、便于携带等特点,具有综合调理作用。冬令进补,科学进行膏方调理,能使人体气血阴阳虚损或脏腑功能失调的状态得以纠正,从而达到补虚扶正、阴阳平衡的效果,最终起到调节免疫、防病治病、抗衰延年的目的。</p> <p> 然而膏方虽好,并非人人适合。一般体弱者、亚健康状态以及慢性疾病人群较为适合,而平素体格强壮者则没必要进行膏方进补,尤其患有感冒发热、腹痛腹泻等急性疾病的患者不宜吃膏。</p> <p>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有所不同,所以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服食同一种膏方(如固元膏)。如果不求辨证,盲目进补,往往适得其反,因此不建议市民自行选购成膏或购买药材自制膏方,最好到医院请有经验的中医师为自己开膏调补。</p> <p><strong> 冬至天灸,保健康</strong></p> <p> 天灸疗法是古代冷灸法的一种,是应用中药贴于穴位上达到灸治效果的一种中医外治法,具有无烟、无火、高效、安全、副作用小的特点。</p> <p> 天灸疗法适合各种虚寒性疾病患者,如患有慢性咳嗽、鼻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慢性腹泻、慢性胃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肌肉疲劳、关节疼痛等运动系统疾病的患者。或平素手足冰凉、宫寒痛经、坐月伤风的妇女,体弱多病的老人、小孩,均可考虑进行天灸治疗。</p> <p> 冬至后的81天每9天为一个单位,称为“数九寒天”,而“三九”天前后,气温往往最低,有“冷在三九”之说。此时人体气血运行减慢,机体抵抗力下降,若能因时制宜,根据人体的体质情况及疾病特点,利用经络循行规律及穴位特点施以天灸,借助药物温热之性温阳益气,则可使人体阳气充沛、经络畅通、气血和调,达到扶正祛邪,减轻虚寒症状,预防疾病再发的效果。</p> <p> 如果说三伏天灸是趁着夏天阳气充足时顺势而为来散寒、祛邪,以达到冬病夏治的目的,那么三九天灸则偏于温补,着重扶阳补虚,以期冬防冬病。三九天灸亦是对三伏天灸的补充和巩固,因而做过三伏天灸的患者建议再贴三九天灸以加强效果。</p> <p> 但需要注意的是阴虚火旺、湿热、实热等病证均不宜进行天灸治疗,以免加重病情;局部皮肤有疮疖、溃疡、感染者,应禁止贴灸;恶性肿瘤、肺结核、血液病、糖尿病等患者,慎做天灸。</p> <p><strong> 冬至食疗方</strong></p> <p><strong> 芝麻花生汤圆</strong></p> <p> 【材料】芝麻100克,花生粒100克,糯米粉400克,糖浆适量。</p> <p> 【制法】花生粒入锅炒香去衣、研磨成粉,黑芝麻炒香磨粉,然后把花生、黑芝麻混合加糖浆拌匀备用。用糯米粉、温水一起和粉,然后把粉团揪成大小相等的小团,压扁,中间包入芝麻花生馅,揉成球状,下锅煮熟即成。</p> <p> 【功效】健脾养胃,补肾益精。适合脾胃虚弱、肾精亏虚之人。</p> <p><strong> 花生黄豆炖猪蹄</strong></p> <p> 【材料】猪蹄500克,花生50克,黄豆100克,党参30克,当归20克,生姜3片,陈皮5克,料酒适量。</p> <p> 【制法】黄豆提前浸泡12小时,花生开水煮上2分钟沥干水分,猪蹄去毛洗净,剁成小块,用开水焯烫后捞起。将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入料酒,然后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开撇去浮沫,转成小火慢炖约2小时,待猪蹄微烂时加入食盐调味即可。</p> <p> 【功效】益气养血,养颜润肤。适合素体肺脾偏虚、气血不足之人。</p> <p><strong> 天麻乌鸡汤</strong></p> <p> 【材料】乌鸡750克,天麻30克,川芎20克,茯苓30g,生姜3片,红枣5枚。</p> <p> 【制法】乌鸡宰杀后去毛去内脏、洗净,把天麻、川芎、茯苓洗净后塞入鸡腹中,用线缝口。把乌鸡放入砂锅内,加入生姜、红枣、清水适量,大火烧开后用小火炖约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p> <p> 【功效】滋养补虚,平肝熄风。适合平素体虚且肝肾不足,常有头晕、头痛之人。</p> <p><strong> 巴戟元肉红枣炖乳鸽</strong></p> <p> 【材料】巴戟天15克,桂圆肉15克,红枣3个,生姜3片,鸽子(乳鸽)1只,猪瘦肉100克,食盐适量。</p> <p> 【做法】将所有材料洗净,放入炖盅内,加入适量清水,隔水清炖1.5小时,调味即可。</p> <p> 【专家点评】巴戟天味辛甘,性微温,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示,巴戟天有抗疲劳、增强机体免疫的功能。鸽肉味咸性平,有滋肾益气、补血调经的功效。桂圆肉养血安神;红枣益气补血;生姜胃中和胃。整个炖汤温阳补肾、补益气血,尤其适合冬令时节进补保健食用。</p> <p><strong> 健脾补肾汤</strong></p> <p> 【材料】芡实10g,核桃仁10g,莲子8g,山药10g,猪骨100g。</p> <p> 【做法】材料下锅,加约3碗水,小火慢炖1小时即可。1周1~2次。</p> <p> 【功效】健脾补肾。</p>
不分页
★★★★★
冬至,节气养生,饮食,习俗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src="http://www.healthcn.net/UploadFiles//yiliao/2024/1/202401191750472257.png" style="width: 550px; height: 575px;" /></p> <p> 12月22日冬至,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p> <p><strong> 冬至节气知多少</strong></p> <p> 冬至俗称冬节、常至节等,属于中国二十四节气,兼具自然和人文两大内涵,因此冬至要吃饺子也属于独特的节令食文化。</p> <p> 在冬至这个时期吃饺子是盼团圆的意思,取平安团圆之意,也含有希望早日归来之意。并且民间也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传闻,不仅如此,饺子馅料丰富,是冬至的最佳选择。</p> <p><strong> 冬至·迎“五最”</strong></p> <p> “最长夜”:这一天,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p> <p> “最寒冷”:冬至到,数九寒天开始,我国各地气候都会进入最寒冷的阶段!</p> <p> “最隆重”:冬至,不仅是最早被确立的节气,最古老的节气,也曾是最隆重的节日,甚至“冬至大如年”。</p> <p> “最夺目”:在这一天你还会看到,故宫太和殿“建极绥猷”四字被金光依次点亮,颐和园的十七孔桥完美上演“金光穿洞”,兵马俑披上“金色铠甲”</p> <p> “最为可期”:古人认为,冬至节,春之先声也,是个吉日,预示着否极泰来。所以,“冬至”还有一个祝福予你:愿冬日所盼,终如约而至!</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src="http://www.healthcn.net/UploadFiles//yiliao/2024/1/202401191753089446.jpg" style="width: 444px; height: 314px;" /></p> <p><strong> 冬至·习俗</strong></p> <p><strong> 数九盼春</strong></p> <p> “夏尽秋分日,春生冬至时”。冬至时节虽然天寒地冻,但也是遥望春天的时节。在古人传统认知里,此时已开始向春天一步步走近,所以古人云:冬至节,春之先声也。流传下来的不同版本的《九九歌》《数九歌》《九九消寒歌》《九九消寒图》是数寒天也是数着日子盼春天!</p> <p><strong> 藏冬冰</strong></p> <p> 冰的应用十分广泛,可以保鲜,又可入药。北方一般都在冬至前后,修窖藏冰,同时藏入各种鲜果,春后取出,颜色宛若刚从树上摘下来一样。南方沿海居民,也习惯在冬至后修窖藏冰,以便第二年打鱼期间为鱼保鲜。</p> <p><strong> 吃饺子、汤圆</strong></p> <p>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在我国北方,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我国南方在这一天,则更偏爱汤圆、年糕等甜点。</p> <p> 不论是饺子还是汤圆,薄薄一层面皮,做法千变万化,但都包裹了鲜美的味道,浸润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p> <p><strong> 祭祖,彼此贺冬</strong></p> <p> 冬至又叫“冬节”,是古人计算二十四节气的起点,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人们在这一天祭祖,彼此贺冬,所以又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p> <p><strong> 冬至节气养生</strong></p> <p> 1、搓后腰,养肾气 </p> <p> 腰眼为经外奇穴,位于人体腰部第四腰椎棘突左右3—4寸的凹陷处。</p> <p> 用手掌搓腰眼和尾闾,不仅可以疏通经脉、强壮腰骨,还能起到固精益肾和延年益寿的作用,且男女都适用。</p> <p>方法:双手搓热后,紧按于腰眼处片刻,再向下重推至尾闾部,每日反复50-100遍。</p> <p> 2、少吃咸,益肾精 </p> <p> 冬季养生饮食不宜过咸,过咸会伤肾,损伤阳气。此外,饮食上还要注意不可过食辛辣刺激之物。</p> <p> 3、按摩耳,畅气血 </p> <p>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冬至以后经常按摩耳朵,有助于肾脏的保健和气血的顺畅。</p> <p> 拉耳垂:用两手的拇指、食指同时按摩耳垂,先将耳垂揉捏、搓热,然后向下拉耳垂15~20次,以发热发烫为度。</p> <p> 提耳尖:用双手捏住双耳上部耳轮,适量提拉耳尖,提拉的时候大拇指和食指顺便对耳尖进行按摩,以微微发热为度。</p> <p> 摩耳轮:拇指位于耳轮内侧,其余四指位于耳轮外侧,揉搓2~5分钟,再往上提揪,以耳部感到发热为止。</p> <p> 4、常动脚,补脾肾 </p> <p> 众所周知,我们的足部有很多益肾的大穴,所以,冬日常练脚,补肾又防老,大家快学一学。</p> <p> 第一步:搓脚</p> <p> 脚并在一起,让脚的内侧来回地搓,很快脚就会发热,这样可以刺激到足部的脾经和肾经两大经络,起到温补阳气,锻炼身体的效果。</p> <p> 第二步:碰脚跟</p> <p> 两腿打开,两个脚打开一点点的距离,两个脚跟一起来碰,我们脚跟其实对应人的肾和泌尿生殖系统,也是人肾经的位置。</p> <p> 第三步:碰脚掌</p> <p> 脚跟对住,前脚掌稍稍抬起。用脚的前脚掌内侧来碰,这个碰的过程中,养护的是脾经。 </p> <p> 在碰的过程中,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两大根本我们都调节到了。所以,这是一组非常实用的练脚操,大家可以在每晚泡脚后做一做,不拘于时长,贵在坚持。</p> <p><strong> 冬至起居,防寒防流感</strong></p> <p> 首先要注意衣着的保暖,冬至过后,虽然日照时间会逐渐延长,但是大气层中散失的热量依旧是大于吸收的热量,气温也是会呈现持续偏低的现象。所以注意保暖、保护身体不被寒气侵袭是很重要的。</p> <p> 虽然天气寒冷,但是运动还是必不可少的。冬至的到来标志着阳气慢慢进入“生”的状态,但冬天的本质还是要以“藏”为主。所以在运动上避免强度大的,可以选择跳绳、乒乓球、骑自行车这类型的运动,尽量在太阳出来之后,上午9点-10点或者下午3点-4点左右最适宜。</p> <p> 头是诸阳之会,是阳气汇聚的地方,外出时建议戴上帽子,进入室内之后再摘掉。双脚是离心脏最远的地方,很多人容易出现双脚冰凉的现象,建议在睡觉前用温水泡脚,帮助血液的运行。同时还可以将自己的双手搓热然后覆盖在膝盖上,驱逐停留在双腘的寒邪。</p> <p> 同时,冬季也是流感多发的季节,在外出时注意戴好口罩,勤洗手,家中空气要注意流通,隔一段时间要打开窗户更换新鲜空气。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要及时就医。</p> <p><strong> 冬至进补,可选膏方</strong></p> <p> 冬至时节气候严寒,人体生理机能处于相对抑制的状态,热量消耗减少,是机体蓄积能量的阶段。这个时候人体气血趋于内敛,消化吸收功能较强,适当进补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并能最大限度地贮存精华物质,为阳气升发做好充足的准备,也为来年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p> <p> 膏方是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的膏状内服中药制剂,有药物浓度高、成分稳定、服用时无需煎煮、口感好、便于携带等特点,具有综合调理作用。冬令进补,科学进行膏方调理,能使人体气血阴阳虚损或脏腑功能失调的状态得以纠正,从而达到补虚扶正、阴阳平衡的效果,最终起到调节免疫、防病治病、抗衰延年的目的。</p> <p> 然而膏方虽好,并非人人适合。一般体弱者、亚健康状态以及慢性疾病人群较为适合,而平素体格强壮者则没必要进行膏方进补,尤其患有感冒发热、腹痛腹泻等急性疾病的患者不宜吃膏。</p> <p>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有所不同,所以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服食同一种膏方(如固元膏)。如果不求辨证,盲目进补,往往适得其反,因此不建议市民自行选购成膏或购买药材自制膏方,最好到医院请有经验的中医师为自己开膏调补。</p> <p><strong> 冬至天灸,保健康</strong></p> <p> 天灸疗法是古代冷灸法的一种,是应用中药贴于穴位上达到灸治效果的一种中医外治法,具有无烟、无火、高效、安全、副作用小的特点。</p> <p> 天灸疗法适合各种虚寒性疾病患者,如患有慢性咳嗽、鼻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慢性腹泻、慢性胃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肌肉疲劳、关节疼痛等运动系统疾病的患者。或平素手足冰凉、宫寒痛经、坐月伤风的妇女,体弱多病的老人、小孩,均可考虑进行天灸治疗。</p> <p> 冬至后的81天每9天为一个单位,称为“数九寒天”,而“三九”天前后,气温往往最低,有“冷在三九”之说。此时人体气血运行减慢,机体抵抗力下降,若能因时制宜,根据人体的体质情况及疾病特点,利用经络循行规律及穴位特点施以天灸,借助药物温热之性温阳益气,则可使人体阳气充沛、经络畅通、气血和调,达到扶正祛邪,减轻虚寒症状,预防疾病再发的效果。</p> <p> 如果说三伏天灸是趁着夏天阳气充足时顺势而为来散寒、祛邪,以达到冬病夏治的目的,那么三九天灸则偏于温补,着重扶阳补虚,以期冬防冬病。三九天灸亦是对三伏天灸的补充和巩固,因而做过三伏天灸的患者建议再贴三九天灸以加强效果。</p> <p> 但需要注意的是阴虚火旺、湿热、实热等病证均不宜进行天灸治疗,以免加重病情;局部皮肤有疮疖、溃疡、感染者,应禁止贴灸;恶性肿瘤、肺结核、血液病、糖尿病等患者,慎做天灸。</p> <p><strong> 冬至食疗方</strong></p> <p><strong> 芝麻花生汤圆</strong></p> <p> 【材料】芝麻100克,花生粒100克,糯米粉400克,糖浆适量。</p> <p> 【制法】花生粒入锅炒香去衣、研磨成粉,黑芝麻炒香磨粉,然后把花生、黑芝麻混合加糖浆拌匀备用。用糯米粉、温水一起和粉,然后把粉团揪成大小相等的小团,压扁,中间包入芝麻花生馅,揉成球状,下锅煮熟即成。</p> <p> 【功效】健脾养胃,补肾益精。适合脾胃虚弱、肾精亏虚之人。</p> <p><strong> 花生黄豆炖猪蹄</strong></p> <p> 【材料】猪蹄500克,花生50克,黄豆100克,党参30克,当归20克,生姜3片,陈皮5克,料酒适量。</p> <p> 【制法】黄豆提前浸泡12小时,花生开水煮上2分钟沥干水分,猪蹄去毛洗净,剁成小块,用开水焯烫后捞起。将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入料酒,然后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开撇去浮沫,转成小火慢炖约2小时,待猪蹄微烂时加入食盐调味即可。</p> <p> 【功效】益气养血,养颜润肤。适合素体肺脾偏虚、气血不足之人。</p> <p><strong> 天麻乌鸡汤</strong></p> <p> 【材料】乌鸡750克,天麻30克,川芎20克,茯苓30g,生姜3片,红枣5枚。</p> <p> 【制法】乌鸡宰杀后去毛去内脏、洗净,把天麻、川芎、茯苓洗净后塞入鸡腹中,用线缝口。把乌鸡放入砂锅内,加入生姜、红枣、清水适量,大火烧开后用小火炖约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p> <p> 【功效】滋养补虚,平肝熄风。适合平素体虚且肝肾不足,常有头晕、头痛之人。</p> <p><strong> 巴戟元肉红枣炖乳鸽</strong></p> <p> 【材料】巴戟天15克,桂圆肉15克,红枣3个,生姜3片,鸽子(乳鸽)1只,猪瘦肉100克,食盐适量。</p> <p> 【做法】将所有材料洗净,放入炖盅内,加入适量清水,隔水清炖1.5小时,调味即可。</p> <p> 【专家点评】巴戟天味辛甘,性微温,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示,巴戟天有抗疲劳、增强机体免疫的功能。鸽肉味咸性平,有滋肾益气、补血调经的功效。桂圆肉养血安神;红枣益气补血;生姜胃中和胃。整个炖汤温阳补肾、补益气血,尤其适合冬令时节进补保健食用。</p> <p><strong> 健脾补肾汤</strong></p> <p> 【材料】芡实10g,核桃仁10g,莲子8g,山药10g,猪骨100g。</p> <p> 【做法】材料下锅,加约3碗水,小火慢炖1小时即可。1周1~2次。</p> <p> 【功效】健脾补肾。</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src="/UploadFiles/yiliao/2024/1/202401191750472257.png" style="width: 550px; height: 575px;" /></p> <p> 12月22日冬至,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p> <p><strong> 冬至节气知多少</strong></p> <p> 冬至俗称冬节、常至节等,属于中国二十四节气,兼具自然和人文两大内涵,因此冬至要吃饺子也属于独特的节令食文化。</p> <p> 在冬至这个时期吃饺子是盼团圆的意思,取平安团圆之意,也含有希望早日归来之意。并且民间也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传闻,不仅如此,饺子馅料丰富,是冬至的最佳选择。</p> <p><strong> 冬至·迎“五最”</strong></p> <p> “最长夜”:这一天,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p> <p> “最寒冷”:冬至到,数九寒天开始,我国各地气候都会进入最寒冷的阶段!</p> <p> “最隆重”:冬至,不仅是最早被确立的节气,最古老的节气,也曾是最隆重的节日,甚至“冬至大如年”。</p> <p> “最夺目”:在这一天你还会看到,故宫太和殿“建极绥猷”四字被金光依次点亮,颐和园的十七孔桥完美上演“金光穿洞”,兵马俑披上“金色铠甲”</p> <p> “最为可期”:古人认为,冬至节,春之先声也,是个吉日,预示着否极泰来。所以,“冬至”还有一个祝福予你:愿冬日所盼,终如约而至!</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src="/UploadFiles/yiliao/2024/1/202401191753089446.jpg" style="width: 444px; height: 314px;" /></p> <p><strong> 冬至·习俗</strong></p> <p><strong> 数九盼春</strong></p> <p> “夏尽秋分日,春生冬至时”。冬至时节虽然天寒地冻,但也是遥望春天的时节。在古人传统认知里,此时已开始向春天一步步走近,所以古人云:冬至节,春之先声也。流传下来的不同版本的《九九歌》《数九歌》《九九消寒歌》《九九消寒图》是数寒天也是数着日子盼春天!</p> <p><strong> 藏冬冰</strong></p> <p> 冰的应用十分广泛,可以保鲜,又可入药。北方一般都在冬至前后,修窖藏冰,同时藏入各种鲜果,春后取出,颜色宛若刚从树上摘下来一样。南方沿海居民,也习惯在冬至后修窖藏冰,以便第二年打鱼期间为鱼保鲜。</p> <p><strong> 吃饺子、汤圆</strong></p> <p>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在我国北方,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我国南方在这一天,则更偏爱汤圆、年糕等甜点。</p> <p> 不论是饺子还是汤圆,薄薄一层面皮,做法千变万化,但都包裹了鲜美的味道,浸润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p> <p><strong> 祭祖,彼此贺冬</strong></p> <p> 冬至又叫“冬节”,是古人计算二十四节气的起点,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人们在这一天祭祖,彼此贺冬,所以又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p> <p><strong> 冬至节气养生</strong></p> <p> 1、搓后腰,养肾气 </p> <p> 腰眼为经外奇穴,位于人体腰部第四腰椎棘突左右3—4寸的凹陷处。</p> <p> 用手掌搓腰眼和尾闾,不仅可以疏通经脉、强壮腰骨,还能起到固精益肾和延年益寿的作用,且男女都适用。</p> <p>方法:双手搓热后,紧按于腰眼处片刻,再向下重推至尾闾部,每日反复50-100遍。</p> <p> 2、少吃咸,益肾精 </p> <p> 冬季养生饮食不宜过咸,过咸会伤肾,损伤阳气。此外,饮食上还要注意不可过食辛辣刺激之物。</p> <p> 3、按摩耳,畅气血 </p> <p>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冬至以后经常按摩耳朵,有助于肾脏的保健和气血的顺畅。</p> <p> 拉耳垂:用两手的拇指、食指同时按摩耳垂,先将耳垂揉捏、搓热,然后向下拉耳垂15~20次,以发热发烫为度。</p> <p> 提耳尖:用双手捏住双耳上部耳轮,适量提拉耳尖,提拉的时候大拇指和食指顺便对耳尖进行按摩,以微微发热为度。</p> <p> 摩耳轮:拇指位于耳轮内侧,其余四指位于耳轮外侧,揉搓2~5分钟,再往上提揪,以耳部感到发热为止。</p> <p> 4、常动脚,补脾肾 </p> <p> 众所周知,我们的足部有很多益肾的大穴,所以,冬日常练脚,补肾又防老,大家快学一学。</p> <p> 第一步:搓脚</p> <p> 脚并在一起,让脚的内侧来回地搓,很快脚就会发热,这样可以刺激到足部的脾经和肾经两大经络,起到温补阳气,锻炼身体的效果。</p> <p> 第二步:碰脚跟</p> <p> 两腿打开,两个脚打开一点点的距离,两个脚跟一起来碰,我们脚跟其实对应人的肾和泌尿生殖系统,也是人肾经的位置。</p> <p> 第三步:碰脚掌</p> <p> 脚跟对住,前脚掌稍稍抬起。用脚的前脚掌内侧来碰,这个碰的过程中,养护的是脾经。 </p> <p> 在碰的过程中,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两大根本我们都调节到了。所以,这是一组非常实用的练脚操,大家可以在每晚泡脚后做一做,不拘于时长,贵在坚持。</p> <p><strong> 冬至起居,防寒防流感</strong></p> <p> 首先要注意衣着的保暖,冬至过后,虽然日照时间会逐渐延长,但是大气层中散失的热量依旧是大于吸收的热量,气温也是会呈现持续偏低的现象。所以注意保暖、保护身体不被寒气侵袭是很重要的。</p> <p> 虽然天气寒冷,但是运动还是必不可少的。冬至的到来标志着阳气慢慢进入“生”的状态,但冬天的本质还是要以“藏”为主。所以在运动上避免强度大的,可以选择跳绳、乒乓球、骑自行车这类型的运动,尽量在太阳出来之后,上午9点-10点或者下午3点-4点左右最适宜。</p> <p> 头是诸阳之会,是阳气汇聚的地方,外出时建议戴上帽子,进入室内之后再摘掉。双脚是离心脏最远的地方,很多人容易出现双脚冰凉的现象,建议在睡觉前用温水泡脚,帮助血液的运行。同时还可以将自己的双手搓热然后覆盖在膝盖上,驱逐停留在双腘的寒邪。</p> <p> 同时,冬季也是流感多发的季节,在外出时注意戴好口罩,勤洗手,家中空气要注意流通,隔一段时间要打开窗户更换新鲜空气。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要及时就医。</p> <p><strong> 冬至进补,可选膏方</strong></p> <p> 冬至时节气候严寒,人体生理机能处于相对抑制的状态,热量消耗减少,是机体蓄积能量的阶段。这个时候人体气血趋于内敛,消化吸收功能较强,适当进补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并能最大限度地贮存精华物质,为阳气升发做好充足的准备,也为来年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p> <p> 膏方是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的膏状内服中药制剂,有药物浓度高、成分稳定、服用时无需煎煮、口感好、便于携带等特点,具有综合调理作用。冬令进补,科学进行膏方调理,能使人体气血阴阳虚损或脏腑功能失调的状态得以纠正,从而达到补虚扶正、阴阳平衡的效果,最终起到调节免疫、防病治病、抗衰延年的目的。</p> <p> 然而膏方虽好,并非人人适合。一般体弱者、亚健康状态以及慢性疾病人群较为适合,而平素体格强壮者则没必要进行膏方进补,尤其患有感冒发热、腹痛腹泻等急性疾病的患者不宜吃膏。</p> <p>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有所不同,所以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服食同一种膏方(如固元膏)。如果不求辨证,盲目进补,往往适得其反,因此不建议市民自行选购成膏或购买药材自制膏方,最好到医院请有经验的中医师为自己开膏调补。</p> <p><strong> 冬至天灸,保健康</strong></p> <p> 天灸疗法是古代冷灸法的一种,是应用中药贴于穴位上达到灸治效果的一种中医外治法,具有无烟、无火、高效、安全、副作用小的特点。</p> <p> 天灸疗法适合各种虚寒性疾病患者,如患有慢性咳嗽、鼻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慢性腹泻、慢性胃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肌肉疲劳、关节疼痛等运动系统疾病的患者。或平素手足冰凉、宫寒痛经、坐月伤风的妇女,体弱多病的老人、小孩,均可考虑进行天灸治疗。</p> <p> 冬至后的81天每9天为一个单位,称为“数九寒天”,而“三九”天前后,气温往往最低,有“冷在三九”之说。此时人体气血运行减慢,机体抵抗力下降,若能因时制宜,根据人体的体质情况及疾病特点,利用经络循行规律及穴位特点施以天灸,借助药物温热之性温阳益气,则可使人体阳气充沛、经络畅通、气血和调,达到扶正祛邪,减轻虚寒症状,预防疾病再发的效果。</p> <p> 如果说三伏天灸是趁着夏天阳气充足时顺势而为来散寒、祛邪,以达到冬病夏治的目的,那么三九天灸则偏于温补,着重扶阳补虚,以期冬防冬病。三九天灸亦是对三伏天灸的补充和巩固,因而做过三伏天灸的患者建议再贴三九天灸以加强效果。</p> <p> 但需要注意的是阴虚火旺、湿热、实热等病证均不宜进行天灸治疗,以免加重病情;局部皮肤有疮疖、溃疡、感染者,应禁止贴灸;恶性肿瘤、肺结核、血液病、糖尿病等患者,慎做天灸。</p> <p><strong> 冬至食疗方</strong></p> <p><strong> 芝麻花生汤圆</strong></p> <p> 【材料】芝麻100克,花生粒100克,糯米粉400克,糖浆适量。</p> <p> 【制法】花生粒入锅炒香去衣、研磨成粉,黑芝麻炒香磨粉,然后把花生、黑芝麻混合加糖浆拌匀备用。用糯米粉、温水一起和粉,然后把粉团揪成大小相等的小团,压扁,中间包入芝麻花生馅,揉成球状,下锅煮熟即成。</p> <p> 【功效】健脾养胃,补肾益精。适合脾胃虚弱、肾精亏虚之人。</p> <p><strong> 花生黄豆炖猪蹄</strong></p> <p> 【材料】猪蹄500克,花生50克,黄豆100克,党参30克,当归20克,生姜3片,陈皮5克,料酒适量。</p> <p> 【制法】黄豆提前浸泡12小时,花生开水煮上2分钟沥干水分,猪蹄去毛洗净,剁成小块,用开水焯烫后捞起。将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入料酒,然后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开撇去浮沫,转成小火慢炖约2小时,待猪蹄微烂时加入食盐调味即可。</p> <p> 【功效】益气养血,养颜润肤。适合素体肺脾偏虚、气血不足之人。</p> <p><strong> 天麻乌鸡汤</strong></p> <p> 【材料】乌鸡750克,天麻30克,川芎20克,茯苓30g,生姜3片,红枣5枚。</p> <p> 【制法】乌鸡宰杀后去毛去内脏、洗净,把天麻、川芎、茯苓洗净后塞入鸡腹中,用线缝口。把乌鸡放入砂锅内,加入生姜、红枣、清水适量,大火烧开后用小火炖约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p> <p> 【功效】滋养补虚,平肝熄风。适合平素体虚且肝肾不足,常有头晕、头痛之人。</p> <p><strong> 巴戟元肉红枣炖乳鸽</strong></p> <p> 【材料】巴戟天15克,桂圆肉15克,红枣3个,生姜3片,鸽子(乳鸽)1只,猪瘦肉100克,食盐适量。</p> <p> 【做法】将所有材料洗净,放入炖盅内,加入适量清水,隔水清炖1.5小时,调味即可。</p> <p> 【专家点评】巴戟天味辛甘,性微温,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示,巴戟天有抗疲劳、增强机体免疫的功能。鸽肉味咸性平,有滋肾益气、补血调经的功效。桂圆肉养血安神;红枣益气补血;生姜胃中和胃。整个炖汤温阳补肾、补益气血,尤其适合冬令时节进补保健食用。</p> <p><strong> 健脾补肾汤</strong></p> <p> 【材料】芡实10g,核桃仁10g,莲子8g,山药10g,猪骨100g。</p> <p> 【做法】材料下锅,加约3碗水,小火慢炖1小时即可。1周1~2次。</p> <p> 【功效】健脾补肾。</p>
海鸥
395386
6403
1
395386
PE_U_Article
[第1348期]大雪节气养生,保健、饮食都在这里
如梦
64
1
1
1
0
2023-12-07T10:25:47+08:00
99
0
0
0
0
0
2023-12-25T10:28:56+08:00
2024-09-02T00:00:00+08:00
康之易
2024-09-06T08:10:05.24+08:00
yiliao/2023/12/202312251018103598.jpg
-di1348-qi-da-xue-jie-qi-yang-sheng-bao-jian-yin-shi-dou-zai-zhe-li
字形
无
false
10283307188797845238
395386
大雪|节气养生|保健|饮食
佚名
中健网·健康焦点
“大雪”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21个节气,中医上素有“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之说,究竟该怎么做呢?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src="/UploadFiles/yiliao/2023/12/202312251018103598.jpg" style="width: 550px; height: 244px;" /></p> <p> 12月7日大雪,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冬季的第三个节气。大雪节气是干支历子月的起始,标志着仲冬时节正式开始。</p> <p><strong> 大雪节气养生</strong></p> <p><strong> 早睡晚起阴藏阳</strong></p> <p> “养藏”乃冬日起居的主旋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强调“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阳光”。</p> <p> 此时应当比夏日较早入睡,最迟不可晚于子时(晚上11点)睡觉;而早上如条件允许可至天空发白才起,以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但所谓“晚起”并非指毫无节制睡到早上8、9点甚者正午后方起。</p> <p> 在穿衣方面,要根据气候和环境变化适时添减,以免衣着过少,外感风寒,损伤阳气;衣着过多,腠理打开,阳不得藏。</p> <p> 同时也要多晒太阳,太阳之精能壮人阳气,多晒太阳能使全身气机调和畅达。</p> <p><strong> 强基固本膏方养</strong></p> <p> 膏方本就是药材用水煎煮,滤取药物的煎液,经浓缩后加糖或炼蜜制成的半流体制剂或者稠厚的药膏,其主要作用是补虚扶正,改善体质,以调阴阳、益气血、补五脏、助正气为主,兼顾祛邪疗疾。</p> <p> 膏方在调理亚健康状态、更年期前期、多种慢性疾病及病后康复等方面均有显著优势,尤其适用于体质偏颇、体弱的人群及注重调养的健康人群。</p> <p> 膏方四季皆可用,但以冬季为最佳,体现“冬藏”之意。故大雪节气之后,随着冬日的日渐寒冷,人们不妨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食膏方以强基固本。</p> <p><strong> 动静结合平阴阳</strong></p> <p> 冬天是阳气潜藏、养精蓄锐的季节,古籍有言“冬时天地气闭,血气伏藏,人不可劳作汗出,发泄阳气”。因此,不能扰动阳气而破坏人体阴阳转换的生理功能。大雪节气运动养生应做到动静结合。</p> <p> 所谓“动”,并非指过于激烈、大汗淋漓的运动,而是以运动强度适中、微微汗出为佳,可选择练习太极拳、八段锦等养生操。</p> <p> 而“静”多指行“坐功”,每天清晨,双腿盘坐,头转向左方,两手由体侧提到胸前,手心朝上,两臂随后缓缓落下,头转向正前方,两手臂再重复上述动作。</p> <p> 头转向右,动作相同,左右相反,左右各做15次,然后上下齿相叩,即叩齿36次,漱津几次,待津液满口分3次咽下,意想把津液送至丹田。</p> <p> 如此漱津3次,一呼一吸为一息,如此36息而止。</p> <p><strong> 足部按摩固阳根</strong></p> <p> 古人认为人有四根,即“鼻根,苗之根;乳根,宗气之根;耳根,神机之根;脚根,精气之根”。</p> <p> 鼻子、耳朵、乳房是人体精气的三个凝聚点,而双足乃是全身阴精阳气的最终汇集点。与人体五脏六腑相对应的十二经脉有一半起止于双足,共计60多个穴位。</p> <p> 现代足部反射学认为,人体所有器官组织在足底存在立体分布的缩影反射区,对足部进行适当的按摩,可调整内脏功能,促进身体健康。民间更有“人老先老脚,养生先养脚”之说,可见足部养生对人体的重要性。</p> <p> 中医认为,人之先天根于肾。足底的涌泉穴为肾经起始穴位,以一侧大拇指或足跟按揉对侧涌泉穴,每次按摩30~50下,以足心感到发热为度,可起到降虚火、滋肾水、镇静安神的作用。</p> <p> 此外,足部按摩宜找准敏感点,讲究局部有酸、麻、胀、痛的感觉,按摩力度因人而异,并以能耐受为度。若能配合沐足,则效果更佳。</p> <p><strong> 温润滋养强体质</strong></p> <p> 大雪时节,寒风凛凛,人体阳气也相对偏弱。所谓“冬天进补,开春打虎”,适当进补不仅有助于抵御寒冷,还能增强体质。</p> <p> 牛肉、羊肉、鸡肉、虾等食物富含蛋白质或脂肪,热量较高,中医认为它们性质温热,具有补脾暖肾、益气养血等功效,是冬季备受青睐的食材。每年冬天,餐馆中猪肚鸡、羊肉煲、水煮牛肉等菜式更受热捧,就是冬令进补在生活中的体现。</p> <p> 但冬天气候偏于干燥,饮食应尽量避免爆炒或油炸等烹调方法,也不宜使用过多辛燥香料进行调味,以免增加食物燥热之性,导致上火长痘、口舌生疮、咽喉疼痛、便秘出血等燥热阴伤、邪热伤络的症状。</p> <p> 另外,对于阴虚血燥之人,牛肉、羊肉、狗肉等大热之品不宜多吃,而鸭肉、龟、鳖等肉类性平或偏凉,可适当选用。鸭肉性平、微寒,能滋阴降火、生津血、补五脏;乌鸡性平味甘,能滋阴清热、补肾养肝;甲鱼性平,能养阴清热、滋肾养血,都是十分滋养的冬季补品。</p> <p> 烹调时还可适当加入沙参、玉竹、石斛、黄精、枸杞子、桑葚子等药材,既美味又滋补,有补益虚损、滋养身体的功效,可助您安然过冬。</p> <p><strong> 冬吃萝卜赛人参</strong></p> <p> “冬月伏阳在内”,随着天地阳气降敛潜藏,人体阳气也随之向内收敛,此时毛孔收缩,腠理密致,人们穿衣增多,活动减少,能量消耗也减少。但冬令进补高热量饮食,往往又容易形成积热内生。</p> <p>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出:“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十一月之时,阳气在里,胃中烦热”,这恰好道出了民间谚语“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的深意。</p> <p> 健康的真谛在于体内阴阳的协调平衡。生姜性温而祛寒暖胃,萝卜性凉而除热消滞,利用这两种食材温凉之性,以及炎夏、寒冬的气候特点和气机的升降趋势,进行阴阳调和,补虚泻实,恰恰体现了中医“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调理养生大法。</p> <p> 白萝卜又名莱菔,生食熟食均可,生者味辛、甘,性凉;熟者味甘,性平,归脾、胃经。生吃萝卜或榨汁饮用,清新爽口,能清热生津防燥,适合肺燥咳嗽、咽干口渴、大便燥结之人。炖熟的萝卜软烂美味,《本草经疏》记载莱菔根煮熟能下气消谷、化痰消导,尤其适合脾胃不和、气胀食滞、痰多不畅之人。</p> <p><strong> 大雪节气穴位养生</strong></p> <p> 大雪节气穴位养生以“平调阴阳”为原则,推荐养生穴位为神阙穴和命门穴。</p> <p><strong> 神阙穴</strong></p> <p> 定位:属任脉,即肚脐。</p> <p> 作用:培元固本、回阳救脱、和胃理肠。现代常用于治疗胃炎、肠炎、痢疾、尿潴留。</p> <p><strong> 命门穴</strong></p> <p> 定位:属督脉,位于第二、三腰椎棘突间,在腰部与肚脐相平的区域。</p> <p> 作用:培元固本、强健腰膝。现代常用于治疗性功能障碍、前列腺炎、月经不调、慢性肠炎、腰部疾患等。</p> <p><strong> 大雪节气食疗推荐</strong></p> <p><strong> 萝卜焖牛腩</strong></p> <p> 材料:新鲜牛腩500克,白萝卜500克,生姜3片,葱3根,八角5颗,小茴香5克,桂皮5克,香叶5片,柱侯酱、米酒、酱油、冰糖等调料。</p> <p> 制法:萝卜削皮切块后用水煮3分钟捞出;牛腩切块,用开水氽烫后捞起;生姜切片,葱切段备用。锅内放油烧热后,加入姜、葱、八角、小茴香、桂皮、香叶炒出香味,然后加入牛腩、适量柱侯酱,翻炒上色,接着加水至高出牛腩约2厘米,再加入适量米酒、生抽、老抽、冰糖,然后盖上锅盖,中小火焖1.5小时,最后加入萝卜,继续煮半小时至牛腩软烂即可。</p> <p> 功效:温脾暖胃,补中益气,强健筋骨。适合气虚体弱、筋骨酸软之人。</p> <p><strong> 山药枸杞鸡汤</strong></p> <p> 原料:怀山药30克,枸杞子15克,母鸡半只约500克,生姜3片,精盐适量。</p> <p> 做法:先将母鸡洗净切块,与怀山药、枸杞子、生姜一同放入沙锅,加适量清水,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煲1~1.5小时,调入精盐即成。</p> <p> 功效:养阴健脾、益肾补虚。</p> <p><strong> 小米玉米番薯粥</strong></p> <p> 材料:小米100克,粳米50克,玉米粒30克,番薯100克。</p> <p> 制法:番薯洗净后削皮切块备用。小米、白米、玉米粒淘洗干净后放入煲中,加水适量,大火煮开后,加入番薯,小火续煮约30分钟至番薯熟软即可。</p> <p> 功效:补虚养胃,益气健脾。适合素体脾胃偏虚或大补伤脾后出现食欲不振、大便不畅之人。</p> <p><strong> 百岁酒(多人量)</strong></p> <p> 食材:红参30克,熟地黄30克,田七15克,陈皮2瓣,黄酒750毫升(3碗)。</p> <p> 做法:红参提前准备好,熟地黄切片,隔水蒸5-8分钟,取出晾干。将所有药材放入玻璃罐中,倒入黄酒,密封好,浸泡1月即可饮用。</p> <p> 专家点评:红参性温、味甘微苦,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的功效;熟地黄性微温、味甘,能够滋养阴血、补肾;田七性温、味甘微苦,有活血化瘀的功效;陈皮理气和胃。此酒适合有四肢麻痹、关节疼痛等症状的人饮用。</p> <p> 小贴士:有出血倾向者不作推荐。</p> <p> 大雪节气调养——三个妙方</p> <p><strong> 揉捏耳朵</strong></p> <p> 用食指贴耳廓内层,拇指贴耳廓外层,不分凹凸高低处,相对轻轻捏揉。以捏揉至耳朵轻微发热为宜。可促进耳部血液循环,缓解头痛,预防冻疮。</p> <p><strong> 手指梳头</strong></p> <p> 劳累时可用手指梳头,同时稍加力道点按太阳穴、百会穴等,可以改善头部血液循环,减轻疲劳,舒缓情绪,睡前用此法亦可促进睡眠。</p> <p><strong> 科学泡脚</strong></p> <p> 冬季天气寒冷,人体的气血运行会减慢。睡前(晚上7~9点肾经最弱时期)适度泡脚可以滋养肾经,同时可以舒缓疲劳、放松心情。</p> <p> 泡脚的同时,建议按摩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等穴位,既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亦能加强补肾益精、防病保健的效果。</p>
不分页
★★★★★
大雪,节气养生,保健,饮食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src="http://www.healthcn.net/UploadFiles//yiliao/2023/12/202312251018103598.jpg" style="width: 550px; height: 244px;" /></p> <p> 12月7日大雪,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冬季的第三个节气。大雪节气是干支历子月的起始,标志着仲冬时节正式开始。</p> <p><strong> 大雪节气养生</strong></p> <p><strong> 早睡晚起阴藏阳</strong></p> <p> “养藏”乃冬日起居的主旋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强调“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阳光”。</p> <p> 此时应当比夏日较早入睡,最迟不可晚于子时(晚上11点)睡觉;而早上如条件允许可至天空发白才起,以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但所谓“晚起”并非指毫无节制睡到早上8、9点甚者正午后方起。</p> <p> 在穿衣方面,要根据气候和环境变化适时添减,以免衣着过少,外感风寒,损伤阳气;衣着过多,腠理打开,阳不得藏。</p> <p> 同时也要多晒太阳,太阳之精能壮人阳气,多晒太阳能使全身气机调和畅达。</p> <p><strong> 强基固本膏方养</strong></p> <p> 膏方本就是药材用水煎煮,滤取药物的煎液,经浓缩后加糖或炼蜜制成的半流体制剂或者稠厚的药膏,其主要作用是补虚扶正,改善体质,以调阴阳、益气血、补五脏、助正气为主,兼顾祛邪疗疾。</p> <p> 膏方在调理亚健康状态、更年期前期、多种慢性疾病及病后康复等方面均有显著优势,尤其适用于体质偏颇、体弱的人群及注重调养的健康人群。</p> <p> 膏方四季皆可用,但以冬季为最佳,体现“冬藏”之意。故大雪节气之后,随着冬日的日渐寒冷,人们不妨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食膏方以强基固本。</p> <p><strong> 动静结合平阴阳</strong></p> <p> 冬天是阳气潜藏、养精蓄锐的季节,古籍有言“冬时天地气闭,血气伏藏,人不可劳作汗出,发泄阳气”。因此,不能扰动阳气而破坏人体阴阳转换的生理功能。大雪节气运动养生应做到动静结合。</p> <p> 所谓“动”,并非指过于激烈、大汗淋漓的运动,而是以运动强度适中、微微汗出为佳,可选择练习太极拳、八段锦等养生操。</p> <p> 而“静”多指行“坐功”,每天清晨,双腿盘坐,头转向左方,两手由体侧提到胸前,手心朝上,两臂随后缓缓落下,头转向正前方,两手臂再重复上述动作。</p> <p> 头转向右,动作相同,左右相反,左右各做15次,然后上下齿相叩,即叩齿36次,漱津几次,待津液满口分3次咽下,意想把津液送至丹田。</p> <p> 如此漱津3次,一呼一吸为一息,如此36息而止。</p> <p><strong> 足部按摩固阳根</strong></p> <p> 古人认为人有四根,即“鼻根,苗之根;乳根,宗气之根;耳根,神机之根;脚根,精气之根”。</p> <p> 鼻子、耳朵、乳房是人体精气的三个凝聚点,而双足乃是全身阴精阳气的最终汇集点。与人体五脏六腑相对应的十二经脉有一半起止于双足,共计60多个穴位。</p> <p> 现代足部反射学认为,人体所有器官组织在足底存在立体分布的缩影反射区,对足部进行适当的按摩,可调整内脏功能,促进身体健康。民间更有“人老先老脚,养生先养脚”之说,可见足部养生对人体的重要性。</p> <p> 中医认为,人之先天根于肾。足底的涌泉穴为肾经起始穴位,以一侧大拇指或足跟按揉对侧涌泉穴,每次按摩30~50下,以足心感到发热为度,可起到降虚火、滋肾水、镇静安神的作用。</p> <p> 此外,足部按摩宜找准敏感点,讲究局部有酸、麻、胀、痛的感觉,按摩力度因人而异,并以能耐受为度。若能配合沐足,则效果更佳。</p> <p><strong> 温润滋养强体质</strong></p> <p> 大雪时节,寒风凛凛,人体阳气也相对偏弱。所谓“冬天进补,开春打虎”,适当进补不仅有助于抵御寒冷,还能增强体质。</p> <p> 牛肉、羊肉、鸡肉、虾等食物富含蛋白质或脂肪,热量较高,中医认为它们性质温热,具有补脾暖肾、益气养血等功效,是冬季备受青睐的食材。每年冬天,餐馆中猪肚鸡、羊肉煲、水煮牛肉等菜式更受热捧,就是冬令进补在生活中的体现。</p> <p> 但冬天气候偏于干燥,饮食应尽量避免爆炒或油炸等烹调方法,也不宜使用过多辛燥香料进行调味,以免增加食物燥热之性,导致上火长痘、口舌生疮、咽喉疼痛、便秘出血等燥热阴伤、邪热伤络的症状。</p> <p> 另外,对于阴虚血燥之人,牛肉、羊肉、狗肉等大热之品不宜多吃,而鸭肉、龟、鳖等肉类性平或偏凉,可适当选用。鸭肉性平、微寒,能滋阴降火、生津血、补五脏;乌鸡性平味甘,能滋阴清热、补肾养肝;甲鱼性平,能养阴清热、滋肾养血,都是十分滋养的冬季补品。</p> <p> 烹调时还可适当加入沙参、玉竹、石斛、黄精、枸杞子、桑葚子等药材,既美味又滋补,有补益虚损、滋养身体的功效,可助您安然过冬。</p> <p><strong> 冬吃萝卜赛人参</strong></p> <p> “冬月伏阳在内”,随着天地阳气降敛潜藏,人体阳气也随之向内收敛,此时毛孔收缩,腠理密致,人们穿衣增多,活动减少,能量消耗也减少。但冬令进补高热量饮食,往往又容易形成积热内生。</p> <p>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出:“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十一月之时,阳气在里,胃中烦热”,这恰好道出了民间谚语“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的深意。</p> <p> 健康的真谛在于体内阴阳的协调平衡。生姜性温而祛寒暖胃,萝卜性凉而除热消滞,利用这两种食材温凉之性,以及炎夏、寒冬的气候特点和气机的升降趋势,进行阴阳调和,补虚泻实,恰恰体现了中医“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调理养生大法。</p> <p> 白萝卜又名莱菔,生食熟食均可,生者味辛、甘,性凉;熟者味甘,性平,归脾、胃经。生吃萝卜或榨汁饮用,清新爽口,能清热生津防燥,适合肺燥咳嗽、咽干口渴、大便燥结之人。炖熟的萝卜软烂美味,《本草经疏》记载莱菔根煮熟能下气消谷、化痰消导,尤其适合脾胃不和、气胀食滞、痰多不畅之人。</p> <p><strong> 大雪节气穴位养生</strong></p> <p> 大雪节气穴位养生以“平调阴阳”为原则,推荐养生穴位为神阙穴和命门穴。</p> <p><strong> 神阙穴</strong></p> <p> 定位:属任脉,即肚脐。</p> <p> 作用:培元固本、回阳救脱、和胃理肠。现代常用于治疗胃炎、肠炎、痢疾、尿潴留。</p> <p><strong> 命门穴</strong></p> <p> 定位:属督脉,位于第二、三腰椎棘突间,在腰部与肚脐相平的区域。</p> <p> 作用:培元固本、强健腰膝。现代常用于治疗性功能障碍、前列腺炎、月经不调、慢性肠炎、腰部疾患等。</p> <p><strong> 大雪节气食疗推荐</strong></p> <p><strong> 萝卜焖牛腩</strong></p> <p> 材料:新鲜牛腩500克,白萝卜500克,生姜3片,葱3根,八角5颗,小茴香5克,桂皮5克,香叶5片,柱侯酱、米酒、酱油、冰糖等调料。</p> <p> 制法:萝卜削皮切块后用水煮3分钟捞出;牛腩切块,用开水氽烫后捞起;生姜切片,葱切段备用。锅内放油烧热后,加入姜、葱、八角、小茴香、桂皮、香叶炒出香味,然后加入牛腩、适量柱侯酱,翻炒上色,接着加水至高出牛腩约2厘米,再加入适量米酒、生抽、老抽、冰糖,然后盖上锅盖,中小火焖1.5小时,最后加入萝卜,继续煮半小时至牛腩软烂即可。</p> <p> 功效:温脾暖胃,补中益气,强健筋骨。适合气虚体弱、筋骨酸软之人。</p> <p><strong> 山药枸杞鸡汤</strong></p> <p> 原料:怀山药30克,枸杞子15克,母鸡半只约500克,生姜3片,精盐适量。</p> <p> 做法:先将母鸡洗净切块,与怀山药、枸杞子、生姜一同放入沙锅,加适量清水,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煲1~1.5小时,调入精盐即成。</p> <p> 功效:养阴健脾、益肾补虚。</p> <p><strong> 小米玉米番薯粥</strong></p> <p> 材料:小米100克,粳米50克,玉米粒30克,番薯100克。</p> <p> 制法:番薯洗净后削皮切块备用。小米、白米、玉米粒淘洗干净后放入煲中,加水适量,大火煮开后,加入番薯,小火续煮约30分钟至番薯熟软即可。</p> <p> 功效:补虚养胃,益气健脾。适合素体脾胃偏虚或大补伤脾后出现食欲不振、大便不畅之人。</p> <p><strong> 百岁酒(多人量)</strong></p> <p> 食材:红参30克,熟地黄30克,田七15克,陈皮2瓣,黄酒750毫升(3碗)。</p> <p> 做法:红参提前准备好,熟地黄切片,隔水蒸5-8分钟,取出晾干。将所有药材放入玻璃罐中,倒入黄酒,密封好,浸泡1月即可饮用。</p> <p> 专家点评:红参性温、味甘微苦,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的功效;熟地黄性微温、味甘,能够滋养阴血、补肾;田七性温、味甘微苦,有活血化瘀的功效;陈皮理气和胃。此酒适合有四肢麻痹、关节疼痛等症状的人饮用。</p> <p> 小贴士:有出血倾向者不作推荐。</p> <p> 大雪节气调养——三个妙方</p> <p><strong> 揉捏耳朵</strong></p> <p> 用食指贴耳廓内层,拇指贴耳廓外层,不分凹凸高低处,相对轻轻捏揉。以捏揉至耳朵轻微发热为宜。可促进耳部血液循环,缓解头痛,预防冻疮。</p> <p><strong> 手指梳头</strong></p> <p> 劳累时可用手指梳头,同时稍加力道点按太阳穴、百会穴等,可以改善头部血液循环,减轻疲劳,舒缓情绪,睡前用此法亦可促进睡眠。</p> <p><strong> 科学泡脚</strong></p> <p> 冬季天气寒冷,人体的气血运行会减慢。睡前(晚上7~9点肾经最弱时期)适度泡脚可以滋养肾经,同时可以舒缓疲劳、放松心情。</p> <p> 泡脚的同时,建议按摩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等穴位,既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亦能加强补肾益精、防病保健的效果。</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src="/UploadFiles/yiliao/2023/12/202312251018103598.jpg" style="width: 550px; height: 244px;" /></p> <p> 12月7日大雪,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冬季的第三个节气。大雪节气是干支历子月的起始,标志着仲冬时节正式开始。</p> <p><strong> 大雪节气养生</strong></p> <p><strong> 早睡晚起阴藏阳</strong></p> <p> “养藏”乃冬日起居的主旋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强调“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阳光”。</p> <p> 此时应当比夏日较早入睡,最迟不可晚于子时(晚上11点)睡觉;而早上如条件允许可至天空发白才起,以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但所谓“晚起”并非指毫无节制睡到早上8、9点甚者正午后方起。</p> <p> 在穿衣方面,要根据气候和环境变化适时添减,以免衣着过少,外感风寒,损伤阳气;衣着过多,腠理打开,阳不得藏。</p> <p> 同时也要多晒太阳,太阳之精能壮人阳气,多晒太阳能使全身气机调和畅达。</p> <p><strong> 强基固本膏方养</strong></p> <p> 膏方本就是药材用水煎煮,滤取药物的煎液,经浓缩后加糖或炼蜜制成的半流体制剂或者稠厚的药膏,其主要作用是补虚扶正,改善体质,以调阴阳、益气血、补五脏、助正气为主,兼顾祛邪疗疾。</p> <p> 膏方在调理亚健康状态、更年期前期、多种慢性疾病及病后康复等方面均有显著优势,尤其适用于体质偏颇、体弱的人群及注重调养的健康人群。</p> <p> 膏方四季皆可用,但以冬季为最佳,体现“冬藏”之意。故大雪节气之后,随着冬日的日渐寒冷,人们不妨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食膏方以强基固本。</p> <p><strong> 动静结合平阴阳</strong></p> <p> 冬天是阳气潜藏、养精蓄锐的季节,古籍有言“冬时天地气闭,血气伏藏,人不可劳作汗出,发泄阳气”。因此,不能扰动阳气而破坏人体阴阳转换的生理功能。大雪节气运动养生应做到动静结合。</p> <p> 所谓“动”,并非指过于激烈、大汗淋漓的运动,而是以运动强度适中、微微汗出为佳,可选择练习太极拳、八段锦等养生操。</p> <p> 而“静”多指行“坐功”,每天清晨,双腿盘坐,头转向左方,两手由体侧提到胸前,手心朝上,两臂随后缓缓落下,头转向正前方,两手臂再重复上述动作。</p> <p> 头转向右,动作相同,左右相反,左右各做15次,然后上下齿相叩,即叩齿36次,漱津几次,待津液满口分3次咽下,意想把津液送至丹田。</p> <p> 如此漱津3次,一呼一吸为一息,如此36息而止。</p> <p><strong> 足部按摩固阳根</strong></p> <p> 古人认为人有四根,即“鼻根,苗之根;乳根,宗气之根;耳根,神机之根;脚根,精气之根”。</p> <p> 鼻子、耳朵、乳房是人体精气的三个凝聚点,而双足乃是全身阴精阳气的最终汇集点。与人体五脏六腑相对应的十二经脉有一半起止于双足,共计60多个穴位。</p> <p> 现代足部反射学认为,人体所有器官组织在足底存在立体分布的缩影反射区,对足部进行适当的按摩,可调整内脏功能,促进身体健康。民间更有“人老先老脚,养生先养脚”之说,可见足部养生对人体的重要性。</p> <p> 中医认为,人之先天根于肾。足底的涌泉穴为肾经起始穴位,以一侧大拇指或足跟按揉对侧涌泉穴,每次按摩30~50下,以足心感到发热为度,可起到降虚火、滋肾水、镇静安神的作用。</p> <p> 此外,足部按摩宜找准敏感点,讲究局部有酸、麻、胀、痛的感觉,按摩力度因人而异,并以能耐受为度。若能配合沐足,则效果更佳。</p> <p><strong> 温润滋养强体质</strong></p> <p> 大雪时节,寒风凛凛,人体阳气也相对偏弱。所谓“冬天进补,开春打虎”,适当进补不仅有助于抵御寒冷,还能增强体质。</p> <p> 牛肉、羊肉、鸡肉、虾等食物富含蛋白质或脂肪,热量较高,中医认为它们性质温热,具有补脾暖肾、益气养血等功效,是冬季备受青睐的食材。每年冬天,餐馆中猪肚鸡、羊肉煲、水煮牛肉等菜式更受热捧,就是冬令进补在生活中的体现。</p> <p> 但冬天气候偏于干燥,饮食应尽量避免爆炒或油炸等烹调方法,也不宜使用过多辛燥香料进行调味,以免增加食物燥热之性,导致上火长痘、口舌生疮、咽喉疼痛、便秘出血等燥热阴伤、邪热伤络的症状。</p> <p> 另外,对于阴虚血燥之人,牛肉、羊肉、狗肉等大热之品不宜多吃,而鸭肉、龟、鳖等肉类性平或偏凉,可适当选用。鸭肉性平、微寒,能滋阴降火、生津血、补五脏;乌鸡性平味甘,能滋阴清热、补肾养肝;甲鱼性平,能养阴清热、滋肾养血,都是十分滋养的冬季补品。</p> <p> 烹调时还可适当加入沙参、玉竹、石斛、黄精、枸杞子、桑葚子等药材,既美味又滋补,有补益虚损、滋养身体的功效,可助您安然过冬。</p> <p><strong> 冬吃萝卜赛人参</strong></p> <p> “冬月伏阳在内”,随着天地阳气降敛潜藏,人体阳气也随之向内收敛,此时毛孔收缩,腠理密致,人们穿衣增多,活动减少,能量消耗也减少。但冬令进补高热量饮食,往往又容易形成积热内生。</p> <p>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出:“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十一月之时,阳气在里,胃中烦热”,这恰好道出了民间谚语“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的深意。</p> <p> 健康的真谛在于体内阴阳的协调平衡。生姜性温而祛寒暖胃,萝卜性凉而除热消滞,利用这两种食材温凉之性,以及炎夏、寒冬的气候特点和气机的升降趋势,进行阴阳调和,补虚泻实,恰恰体现了中医“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调理养生大法。</p> <p> 白萝卜又名莱菔,生食熟食均可,生者味辛、甘,性凉;熟者味甘,性平,归脾、胃经。生吃萝卜或榨汁饮用,清新爽口,能清热生津防燥,适合肺燥咳嗽、咽干口渴、大便燥结之人。炖熟的萝卜软烂美味,《本草经疏》记载莱菔根煮熟能下气消谷、化痰消导,尤其适合脾胃不和、气胀食滞、痰多不畅之人。</p> <p><strong> 大雪节气穴位养生</strong></p> <p> 大雪节气穴位养生以“平调阴阳”为原则,推荐养生穴位为神阙穴和命门穴。</p> <p><strong> 神阙穴</strong></p> <p> 定位:属任脉,即肚脐。</p> <p> 作用:培元固本、回阳救脱、和胃理肠。现代常用于治疗胃炎、肠炎、痢疾、尿潴留。</p> <p><strong> 命门穴</strong></p> <p> 定位:属督脉,位于第二、三腰椎棘突间,在腰部与肚脐相平的区域。</p> <p> 作用:培元固本、强健腰膝。现代常用于治疗性功能障碍、前列腺炎、月经不调、慢性肠炎、腰部疾患等。</p> <p><strong> 大雪节气食疗推荐</strong></p> <p><strong> 萝卜焖牛腩</strong></p> <p> 材料:新鲜牛腩500克,白萝卜500克,生姜3片,葱3根,八角5颗,小茴香5克,桂皮5克,香叶5片,柱侯酱、米酒、酱油、冰糖等调料。</p> <p> 制法:萝卜削皮切块后用水煮3分钟捞出;牛腩切块,用开水氽烫后捞起;生姜切片,葱切段备用。锅内放油烧热后,加入姜、葱、八角、小茴香、桂皮、香叶炒出香味,然后加入牛腩、适量柱侯酱,翻炒上色,接着加水至高出牛腩约2厘米,再加入适量米酒、生抽、老抽、冰糖,然后盖上锅盖,中小火焖1.5小时,最后加入萝卜,继续煮半小时至牛腩软烂即可。</p> <p> 功效:温脾暖胃,补中益气,强健筋骨。适合气虚体弱、筋骨酸软之人。</p> <p><strong> 山药枸杞鸡汤</strong></p> <p> 原料:怀山药30克,枸杞子15克,母鸡半只约500克,生姜3片,精盐适量。</p> <p> 做法:先将母鸡洗净切块,与怀山药、枸杞子、生姜一同放入沙锅,加适量清水,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煲1~1.5小时,调入精盐即成。</p> <p> 功效:养阴健脾、益肾补虚。</p> <p><strong> 小米玉米番薯粥</strong></p> <p> 材料:小米100克,粳米50克,玉米粒30克,番薯100克。</p> <p> 制法:番薯洗净后削皮切块备用。小米、白米、玉米粒淘洗干净后放入煲中,加水适量,大火煮开后,加入番薯,小火续煮约30分钟至番薯熟软即可。</p> <p> 功效:补虚养胃,益气健脾。适合素体脾胃偏虚或大补伤脾后出现食欲不振、大便不畅之人。</p> <p><strong> 百岁酒(多人量)</strong></p> <p> 食材:红参30克,熟地黄30克,田七15克,陈皮2瓣,黄酒750毫升(3碗)。</p> <p> 做法:红参提前准备好,熟地黄切片,隔水蒸5-8分钟,取出晾干。将所有药材放入玻璃罐中,倒入黄酒,密封好,浸泡1月即可饮用。</p> <p> 专家点评:红参性温、味甘微苦,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的功效;熟地黄性微温、味甘,能够滋养阴血、补肾;田七性温、味甘微苦,有活血化瘀的功效;陈皮理气和胃。此酒适合有四肢麻痹、关节疼痛等症状的人饮用。</p> <p> 小贴士:有出血倾向者不作推荐。</p> <p> 大雪节气调养——三个妙方</p> <p><strong> 揉捏耳朵</strong></p> <p> 用食指贴耳廓内层,拇指贴耳廓外层,不分凹凸高低处,相对轻轻捏揉。以捏揉至耳朵轻微发热为宜。可促进耳部血液循环,缓解头痛,预防冻疮。</p> <p><strong> 手指梳头</strong></p> <p> 劳累时可用手指梳头,同时稍加力道点按太阳穴、百会穴等,可以改善头部血液循环,减轻疲劳,舒缓情绪,睡前用此法亦可促进睡眠。</p> <p><strong> 科学泡脚</strong></p> <p> 冬季天气寒冷,人体的气血运行会减慢。睡前(晚上7~9点肾经最弱时期)适度泡脚可以滋养肾经,同时可以舒缓疲劳、放松心情。</p> <p> 泡脚的同时,建议按摩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等穴位,既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亦能加强补肾益精、防病保健的效果。</p>
古墓爱情
395359
6403
1
395359
PE_U_Article
[第1347期]小雪节气养生,保健、饮食都在这里
如梦
83
1
1
1
0
2023-11-20T10:44:13+08:00
99
0
0
0
0
0
2023-11-20T10:44:13+08:00
2024-09-02T00:00:00+08:00
康之易
2024-09-04T15:24:01.867+08:00
yiliao/2023/11/202311201035036586.jpg
-di1347-qi-xiao-xue-jie-qi-yang-sheng-bao-jian-yin-shi-dou-zai-zhe-li
字形
无
false
7081241403592216363
395359
小雪|节气养生|保健|饮食
佚名
中健网·健康焦点
11月22日小雪,小雪节气,顺时而养、增强体质。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src="/UploadFiles/yiliao/2023/11/202311201035036586.jpg" style="width: 550px; height: 310px;" /></p> <p> 11月22日小雪,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冬季第2个节气,时间在每年公历11月22或23日,即太阳到达黄经240°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p> <p> 小雪节气中说的“小雪”与日常天气预报所说的“小雪”意义不同,它是一个气候概念,代表的是小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小雪是反映降水与气温的节气,它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降水量渐增。</p> <p><strong> 小雪有三候</strong></p> <p> 古人认为,小雪节气可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p> <p> 意思是说:小雪节气之后五日,就不能看到彩虹;再五日,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中的阴气下降,导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所以万物失去生机;又五日,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p> <p> 小雪前后,我国北方已经开始降雪,但南方地区由于秦岭和大巴山阻挡了冷空气入侵,还较为暖和。尤其是广州及珠三角一带,此节气期间还是明显的深秋气候,秋风瑟瑟,日夜温差较大,人们开始穿上长袖衣服或添加外套。</p> <p><strong> 小雪养生,应注重以下几点:</strong></p> <p><strong> 起居防寒</strong></p> <p> 冬季正是睡懒觉的好时候。冬季白昼时间缩短,天亮得晚,加上天气寒冷,大家就更眷恋温暖的被窝了。</p> <p> 婴幼儿以及正处于成长黄金期的青少年,应早卧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更有利于来年春季“抽条发枝”;对于劳累的上班族来说,尤其是“996”人群,要使白天精力充沛,工作高效,充足深度的睡眠也是必不可少;对于老年人群来讲,空闲时间多,更可以早卧晚起,以更好地养精蓄锐。</p> <p> 从立冬到小雪,自然界气候的寒冷刺激逐渐增多、增强,及时有效地增添衣物对于健康尤为重要。</p> <p> 但穿衣的多少要因人而定,对大部分老年人来说,阳气不如年轻人充盛,就需要及早增添衣物以御寒、保暖护阳。但对于婴幼儿来说,日常活动多,新陈代谢旺盛,如因衣物增添过多使全身汗出,毛孔常开泄,反而更易感寒而得病。</p> <p><strong> 少动护阳</strong></p> <p> 动则养阳,静则养阴。冬日主闭藏,主张少动、少出汗,可以通过日常的家务活动或太极拳、步行、慢跑等运动方式使肢体微温、经脉畅通,从而达到护阳的目的。</p> <p> 平时室内空调或暖气温度过高、高强度运动、桑拿热疗等因素导致的大汗都属于耗伤阳气的做法,不利于冬日肾精之闭藏,应尽量避免。</p> <p><strong> 调畅情志</strong></p> <p> 小雪节气中,天气总是阴冷晦暗,大自然气压偏低,人们的心情也会受到影响,容易出现情绪低落、郁郁寡欢的状态,甚者容易引发抑郁症,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所以小雪节气的养生保健一定要注意调节情志,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p> <p> 中医认为人体与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自然界的四时变化、阴晴雨雪,对人体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p> <p> 而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季节的变化会引起机体内神经递质5-羟色胺含量的变化,而5-羟色胺过低会引起抑郁症的发生。秋冬季节日照时间减少,脑内5-羟色胺含量减少,则容易诱发精神抑郁,出现悲观、烦躁、失眠、厌世等消极症状。</p> <p><strong> 晒晒太阳心里更阳光</strong></p> <p> 清代名医曹慈山在《老老恒言》中说:“背日光而坐,列子所谓‘负日之暄’也,脊梁得有微暖,能使遍体和畅。日为太阳之精,其光壮人阳气。”立冬之后,在阳光最强烈的正午时间,以身体背面沐浴阳光,可以达到强壮人体阳气、温通经脉的作用,有利于扶助脏腑正气,抵御外邪。</p> <p> 晦暗天气更要捉住太阳出来之时多晒太阳以保持脑内5-羟色胺的稳定,中医也认为晒太阳能助发人体的阳气,以改善冬日自然界“阴盛阳虚”的状态。</p> <p><strong> 户外活动身心皆愉悦</strong></p> <p> 冬季最好的运动健身时间最好是中午前后,因为此时的室外温度和人体自身温度都比较适合,人体各种生理功能都处于最佳状态,体力比较充沛,容易进入运动的状态。</p> <p> 而运动的方式可选择运动量别过大、强度适中的运动。打八段锦就是非常适合秋冬保健的养生操。常练八段锦可柔筋健骨、养气壮力,具有行气活血、协调五脏六腑之功。</p> <p><strong> 芳香食物开窍又醒神</strong></p> <p> 如喝玫瑰花茶、桂花茶、茉莉花茶等,在水果方面选香蕉、菠萝这些香味浓郁的水果,它们本身可帮助大脑产生5-羟色胺,这也符合中医芳香可开窍醒神的理论。</p> <p> 同时,吃复合性碳水化合物能改善心情,效果虽慢但更合乎健康。</p> <p> 微量元素硒元素能振奋情绪,全麦面包等谷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硒元素,鸡肉、海鲜等也富含硒。</p> <p><strong> 琴棋书画怡情兼养性</strong></p> <p> 单就听音乐而言,可增添生活中的乐趣,缓解紧张情绪,故清代医学家吴尚有言:“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盛于服药者也。</p> <p> 中医五行“木、火、土、金、水”分别对应古乐中的“角、徵、宫、商、羽”五音,当人们出现情绪问题时也可用五行五音的相关理论进行音乐治疗。</p> <p> 如被烦恼困扰,出现抑郁易怒等肝气郁结症状时,应多听“角”调式乐曲,代表曲如《胡笳十八拍》,欣赏此类曲目有利于平调旺盛的肝气,起到疏肝理气的作用。</p> <p> 如生活工作压力较大,睡眠欠佳,容易出现心慌、胸闷、烦躁等心火偏旺的症状时,应多听“徵”调式乐曲,代表曲如《紫竹调》,此类曲目活泼轻松,对调理心气有较好的作用。</p> <p> 音乐可以洗涤心灵,调畅气机,在聆听中曲调、情志、脏气共鸣互动,有助于心脉通畅、情绪舒展。</p> <p><strong> 注重饮食疗法</strong></p> <p> 冬令进补能使通过饮食摄入的营养物质、能量更好地储存于体内,食补是最好的选择。著名医学大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食治篇》中说到 :“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对于体质虚弱的人群来说,也可以通过药补的方式,达到扶正固本、增强抵抗力的作用。</p> <p> 在我国,冬令进补已成习俗。这是因为冬天气温低,人体代谢相应下降,精气物质封藏,服用补药补品,有利于吸收储存,对身体健康最为有利。然而,每个人体质不同、年龄各异,食补药膳有宜忌。</p> <p><strong> 因人而异行补养</strong></p> <p> 阳虚体质宜多食羊肉、鸡肉等性质偏于温热的食物;</p> <p> 气虚体质可以在常规的煲汤、炖菜等过程中加入少量黄芪、人参等补气之品;</p> <p> 血虚之人当养血为要,多食动物肝脏、鸡鸭鱼肉等高蛋白食品;</p> <p> 阴虚者易多食滋润之品,如莲藕、阿胶、银耳、燕窝等;</p> <p> 脾胃素虚之人,需先调理好脾胃功能,再服补药补品,可增加滋补效力,不然会发生“虚不受补”的情况。</p> <p><strong> 食补药膳有宜忌</strong></p> <p> 体质平和、阴阳平调、营养状况较好的人群在冬季保持正常的均衡饮食即可,无需特殊补养。</p> <p> 对于体质虚弱、易疲劳、自觉精力不足、易感冒、反复生病、怕冷、大病久病术后等人群,可以通过食补、药膳等方式,以达到增强抵抗力、改善体质的目的。</p> <p> 相反,急性疾病大发作、发热、感染性疾病感染未控制期间,即使是冬季也不适宜进补,要以清淡饮食为宜。</p> <p><strong> 避食生冷护脾阳</strong></p> <p> 生冷果蔬大多性寒,长期大量食用易损伤脾胃之气。尤其在立冬之后,即使是健康人也要少吃寒凉的食物,体质偏弱或平素脾胃功能较差的人群尽量不吃生冷果蔬之品。</p> <p> 明朝皇甫中的《明医指掌》记载:“虚弱人,口食生冷寒凉之物,手足厥冷,脐腹绞痛,脉脱或迟。”素体虚弱的人忌服慎服生冷寒凉,也是护阳避寒的重点。</p> <p><strong> 小雪食疗方推荐</strong></p> <p><strong> 客家清蒸萝卜丸</strong></p> <p> 客家清蒸萝卜丸是一道广东省的汉族传统名菜,属于粤菜系客家菜。客家清蒸萝卜丸是客家人非常喜欢的家常菜肴,是逢年过节,宴请亲朋好友的必做之菜,团团圆圆的萝卜丸,意寓着全家的平安团圆。</p> <p> 材料:白萝卜300 克,五花肉 50 克,香菇、葱花、虾米、面粉、精盐、胡椒粉、香油、料酒、姜蓉、生抽酱油适量</p> <p><strong> 步骤:</strong></p> <p> 1、香菇和虾米分别泡发好,洗净,香菇切丁备用。五花肉切丁后以搅拌机打成肉糜,用料酒,盐,姜末,生抽搅拌入味备用。</p> <p> 2、萝卜洗净,切成丝,放少许盐腌2个小时以上,用布包住萝卜丝拧干水分。</p> <p> 3、在大盆里往萝卜丝中放入少许面粉,再放入肉糜,葱花,香菇,虾米,加盐,胡椒粉,麻油,按照同一个方向搅拌均匀。</p> <p> 4、手里沾些清水,把搅拌好的萝卜肉馅面糊揉成圆形丸子。</p> <p> 5、将丸子放在蒸盘中顺序排好,然后浇上少许生抽,撒葱花,蒸15分钟左右即可出锅食用。</p> <p> 小雪节气的食物首先推荐白萝卜。民间谚语有云:“冬吃萝卜夏吃姜”、“十月萝卜赛人参”,确实有一定的道理。</p> <p> 白萝卜作为冬季的时令蔬菜,营养丰富,富含B族维生素、维生素C和多种矿物质,具有抗氧化的作用;白萝卜还能诱导人体产生干扰素,对预防反复感染有一定的疗效。</p> <p> 白萝卜在祖国医学著作中也称作莱菔,能够降气祛痰,生食和熟食的作用是有区别的。</p> <p> 清代医家王士雄《随息居饮食谱》中说,“生者辛甘凉, 润肺化痰, 祛风涤热。治肺痿吐衄、咳嗽失音, 涂打扑、汤火伤, 救烟熏欲死、噤口毒痢、二便不通、痰中类风、咽喉诸病。解酒毒、煤毒、面毒、茄子毒。消豆腐积, 杀鱼腥气。熟者甘温,下气和中, 补脾运食, 生津液, 御风寒, 肥健人, 已带浊, 泽胎养血, 百病皆宜”。</p> <p> 可见,白萝卜生用性凉,对热证、风证有良好的效果,并能解毒;煮熟后其辛辣、走窜、行气的力度减缓了,入脾胃以和中运脾,能充分发挥其“以运为补”的功效,所以“百病皆宜”,对孕妇也适宜,具有“泽胎养血”的作用。</p> <p> 汉代医书《名医别录》中也对白萝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称其“主利五脏,益气”;《日华子本草》说白萝卜能“温中,补不足,治劳瘦咳嗽,和羊肉、鲫鱼煮食之。”</p> <p> 清代大才子、美食家袁枚的《随园食单》中就记载了多种白萝卜的煮食方法,例如以萝卜作丝与鱼翅、鸡胸脯肉等作食,或以酱腌制生食,或以猪油炒熟虾米煨透而食等,并不一味求异求珍,而在于赞叹食材之间有机组合的艺术以及厨师烹饪的技术和巧思。可见食物无贵贱之分,平常人家常吃的蔬菜白萝卜,与贵细物鱼翅,与荤腥之类搭配也能相得益彰。</p> <p> 而由古至今 ,以袁枚为代表的美食家们提倡“适时而食”,也就是吃适合应季的食物,这也是“天人相应”古代哲学观的一种延伸,充满了大智慧。</p> <p> 而白萝卜是小雪节气的时令蔬菜,在小雪节气食用,正切合“适时而食”的观念。</p> <p><strong> 胡萝卜生姜焖羊肉</strong></p> <p> 食材:羊肉500-800克,胡萝卜1个,生姜100克,花生油、食盐、生抽、腐乳适量。</p> <p> 做法:胡萝卜去皮切块;生姜切片;羊肉切块洗净,焯水别用。热油起锅,爆香生姜,再放入羊肉爆炒3分分钟;加入胡萝卜、食盐、生抽、腐乳及清水,大火烧开转小火焖煮40分钟,至肉熟软即可。</p> <p> 专家点评:羊肉性温,具有温补脾胃、益血养肝、补肾壮阳的功效,是绝佳的保健品。其用生姜、胡萝卜焖煮,不仅加强了温补的作用,还能健胃消食。整个膳食补消兼用,适合体质虚寒的人群食用。喜辣者,可加适量青椒。</p> <p> 小贴士:湿热、阴虚火旺者少食。</p> <p><strong> 肉桂生姜柿子茶</strong></p> <p> 食材:肉桂皮3克,生姜30-50克,柿子饼2-3个,松子仁、红糖适量。</p> <p> 做法:柿子饼切块,生姜拍烂备用。锅内加水煮沸,放入柿子饼、生姜、肉桂,小火煮20分钟后熄火,加适量红糖调味,再撒上松子仁,即可饮用。</p> <p> 专家点评:柿子饼具有生津止渴、润肺化痰的功效。肉桂皮性大热、味甘辛,用之泡茶,能引火归元,并使茶饮芳香。生姜温中和胃。松子仁健脾通便、滋润皮肤。此茶饮特别适合体虚人士及老年人饮用。</p> <p> 小贴士:糖尿病患者不作推荐。</p> <p><strong> 乌鸡酒</strong></p> <p> 食材:乌鸡1只(约1500克),黄酒1-1.5斤,红枣3-5个,生姜3片,食盐适量。</p> <p> 做法:乌鸡去脏,斩块洗净备用。锅内加黄酒煮沸,放入所有食材,大火烧开转小火煲30分钟,调味即可。</p> <p> 专家点评:乌鸡具有补虚、养血益精的功效。黄酒性大热、味苦甘辛,能通经络、行血脉、散湿气。饮用黄酒不仅可以增进食欲,让人心情愉悦,还有助于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本食膳能补血养颜、舒筋活血、健身强体,特别适合术后体虚、产后及冬天手足不温的人群食用。</p> <p> 小贴士:酒精过敏者及湿热体质人群慎用。</p> <p><strong> 五谷杂粮粥</strong></p> <p> 材料:黑豆、红豆、眉豆各30克,绿豆20克,小米70克,莲子20克,百合15克,红枣3枚。</p> <p> 制法:黑豆、红豆、眉豆、绿豆提前浸泡6小时,红枣去核,莲子去芯,小米、百合洗净。把上述材料一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大火煮开,转小火,煮至豆类熟烂时加盐调味即可。</p> <p> 功效:补中气,滋肺肾,安心神。适合脾肾偏虚、肺阴不足或兼有夜寐欠安之人。</p> <p><strong> 石斛麦冬茶</strong></p> <p> 材料:石斛6克、麦冬10克、绿茶3克。</p> <p> 制法:将石斛、麦冬洗净切碎,与绿茶一起放入杯中,用开水冲泡,盖上盖子焗15分钟即可。</p> <p> 功效:养阴和胃,醒脑提神。适合平素嗜食辛辣、胃燥阴伤、口干便秘之人。</p> <p><strong> 花生红枣鸡脚汤</strong></p> <p> 材料:鸡脚4对,瘦肉50克,花生30克,红枣5枚,生姜3片。</p> <p> 制法:以上材料洗净后,鸡脚斩开,瘦肉切块,与其它材料同放入汤煲中,加水适量,大火煮开后,小火续煮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p> <p> 功效:润燥养阴,补血养颜。适合阴血亏虚、皮肤干燥之人。</p> <p><strong> 黑豆枸杞塘虱汤</strong></p> <p> 材料:塘虱鱼500克,黑豆100克,枸杞15克,陈皮5克,生姜3片。</p> <p> 制法:塘虱鱼宰杀去鳞、鳃、内脏后洗净,黑豆提前3小时浸泡,将所有材料一同放入汤煲中,大火煮开,用小火续煮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p> <p> 功效:健脾益肾,滋阴养血。适合脾肾两虚、阴血不足之人。</p> <p><strong> 杜仲牛膝汤</strong></p> <p> 原料:杜仲20g,牛膝10g,黑豆100g,大枣6枚,鸡腿2~4只(约400g),鸡翅膀2只(约200g)。生姜、葱、精盐、米酒各适量。</p> <p> 做法:杜仲、牛膝洗净入锅,加适量清水煮成药汁,去渣留汁备用。鸡腿、鸡翅膀洗净,剁成块,生姜、葱洗净,切成姜片、葱段,一起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水、米酒,用大火煮沸,撇去浮沫,改用小火煮,熬成澄清的浓汤,再放入洗净的黑豆继续煮,待黑豆煮软,香气四溢后,加入大枣及杜仲、牛膝药汁,再熬煮片刻,调入盐即成。</p> <p> 专家点评:本方由补益肝肾、强筋壮骨的杜仲,补肝肾、壮腰膝、通经脉、祛风湿的牛膝,以及温阳益气、补脾益胃的鸡腿、鸡翅膀为主,合入补脾益肾、活血利水的黑豆与益气养血、补脾益胃的大枣组成。</p> <p> 全方共奏补益肝肾、强筋壮骨、温阳益气、活血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小雪时节或冬季由于天气寒冷,年老体弱之人出现腰膝酸痛、筋骨无力、畏寒肢冷等不适的调养。</p> <p> 也可用于肝肾虚衰、气血不足所致风寒湿痹证,表现为腰膝酸痛、四肢关节肿痛、喜温恶寒、手足发凉等病证的调治。</p>
不分页
★★★★★
小雪,节气养生,保健,饮食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src="http://www.healthcn.net/UploadFiles//yiliao/2023/11/202311201035036586.jpg" style="width: 550px; height: 310px;" /></p> <p> 11月22日小雪,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冬季第2个节气,时间在每年公历11月22或23日,即太阳到达黄经240°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p> <p> 小雪节气中说的“小雪”与日常天气预报所说的“小雪”意义不同,它是一个气候概念,代表的是小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小雪是反映降水与气温的节气,它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降水量渐增。</p> <p><strong> 小雪有三候</strong></p> <p> 古人认为,小雪节气可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p> <p> 意思是说:小雪节气之后五日,就不能看到彩虹;再五日,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中的阴气下降,导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所以万物失去生机;又五日,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p> <p> 小雪前后,我国北方已经开始降雪,但南方地区由于秦岭和大巴山阻挡了冷空气入侵,还较为暖和。尤其是广州及珠三角一带,此节气期间还是明显的深秋气候,秋风瑟瑟,日夜温差较大,人们开始穿上长袖衣服或添加外套。</p> <p><strong> 小雪养生,应注重以下几点:</strong></p> <p><strong> 起居防寒</strong></p> <p> 冬季正是睡懒觉的好时候。冬季白昼时间缩短,天亮得晚,加上天气寒冷,大家就更眷恋温暖的被窝了。</p> <p> 婴幼儿以及正处于成长黄金期的青少年,应早卧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更有利于来年春季“抽条发枝”;对于劳累的上班族来说,尤其是“996”人群,要使白天精力充沛,工作高效,充足深度的睡眠也是必不可少;对于老年人群来讲,空闲时间多,更可以早卧晚起,以更好地养精蓄锐。</p> <p> 从立冬到小雪,自然界气候的寒冷刺激逐渐增多、增强,及时有效地增添衣物对于健康尤为重要。</p> <p> 但穿衣的多少要因人而定,对大部分老年人来说,阳气不如年轻人充盛,就需要及早增添衣物以御寒、保暖护阳。但对于婴幼儿来说,日常活动多,新陈代谢旺盛,如因衣物增添过多使全身汗出,毛孔常开泄,反而更易感寒而得病。</p> <p><strong> 少动护阳</strong></p> <p> 动则养阳,静则养阴。冬日主闭藏,主张少动、少出汗,可以通过日常的家务活动或太极拳、步行、慢跑等运动方式使肢体微温、经脉畅通,从而达到护阳的目的。</p> <p> 平时室内空调或暖气温度过高、高强度运动、桑拿热疗等因素导致的大汗都属于耗伤阳气的做法,不利于冬日肾精之闭藏,应尽量避免。</p> <p><strong> 调畅情志</strong></p> <p> 小雪节气中,天气总是阴冷晦暗,大自然气压偏低,人们的心情也会受到影响,容易出现情绪低落、郁郁寡欢的状态,甚者容易引发抑郁症,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所以小雪节气的养生保健一定要注意调节情志,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p> <p> 中医认为人体与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自然界的四时变化、阴晴雨雪,对人体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p> <p> 而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季节的变化会引起机体内神经递质5-羟色胺含量的变化,而5-羟色胺过低会引起抑郁症的发生。秋冬季节日照时间减少,脑内5-羟色胺含量减少,则容易诱发精神抑郁,出现悲观、烦躁、失眠、厌世等消极症状。</p> <p><strong> 晒晒太阳心里更阳光</strong></p> <p> 清代名医曹慈山在《老老恒言》中说:“背日光而坐,列子所谓‘负日之暄’也,脊梁得有微暖,能使遍体和畅。日为太阳之精,其光壮人阳气。”立冬之后,在阳光最强烈的正午时间,以身体背面沐浴阳光,可以达到强壮人体阳气、温通经脉的作用,有利于扶助脏腑正气,抵御外邪。</p> <p> 晦暗天气更要捉住太阳出来之时多晒太阳以保持脑内5-羟色胺的稳定,中医也认为晒太阳能助发人体的阳气,以改善冬日自然界“阴盛阳虚”的状态。</p> <p><strong> 户外活动身心皆愉悦</strong></p> <p> 冬季最好的运动健身时间最好是中午前后,因为此时的室外温度和人体自身温度都比较适合,人体各种生理功能都处于最佳状态,体力比较充沛,容易进入运动的状态。</p> <p> 而运动的方式可选择运动量别过大、强度适中的运动。打八段锦就是非常适合秋冬保健的养生操。常练八段锦可柔筋健骨、养气壮力,具有行气活血、协调五脏六腑之功。</p> <p><strong> 芳香食物开窍又醒神</strong></p> <p> 如喝玫瑰花茶、桂花茶、茉莉花茶等,在水果方面选香蕉、菠萝这些香味浓郁的水果,它们本身可帮助大脑产生5-羟色胺,这也符合中医芳香可开窍醒神的理论。</p> <p> 同时,吃复合性碳水化合物能改善心情,效果虽慢但更合乎健康。</p> <p> 微量元素硒元素能振奋情绪,全麦面包等谷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硒元素,鸡肉、海鲜等也富含硒。</p> <p><strong> 琴棋书画怡情兼养性</strong></p> <p> 单就听音乐而言,可增添生活中的乐趣,缓解紧张情绪,故清代医学家吴尚有言:“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盛于服药者也。</p> <p> 中医五行“木、火、土、金、水”分别对应古乐中的“角、徵、宫、商、羽”五音,当人们出现情绪问题时也可用五行五音的相关理论进行音乐治疗。</p> <p> 如被烦恼困扰,出现抑郁易怒等肝气郁结症状时,应多听“角”调式乐曲,代表曲如《胡笳十八拍》,欣赏此类曲目有利于平调旺盛的肝气,起到疏肝理气的作用。</p> <p> 如生活工作压力较大,睡眠欠佳,容易出现心慌、胸闷、烦躁等心火偏旺的症状时,应多听“徵”调式乐曲,代表曲如《紫竹调》,此类曲目活泼轻松,对调理心气有较好的作用。</p> <p> 音乐可以洗涤心灵,调畅气机,在聆听中曲调、情志、脏气共鸣互动,有助于心脉通畅、情绪舒展。</p> <p><strong> 注重饮食疗法</strong></p> <p> 冬令进补能使通过饮食摄入的营养物质、能量更好地储存于体内,食补是最好的选择。著名医学大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食治篇》中说到 :“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对于体质虚弱的人群来说,也可以通过药补的方式,达到扶正固本、增强抵抗力的作用。</p> <p> 在我国,冬令进补已成习俗。这是因为冬天气温低,人体代谢相应下降,精气物质封藏,服用补药补品,有利于吸收储存,对身体健康最为有利。然而,每个人体质不同、年龄各异,食补药膳有宜忌。</p> <p><strong> 因人而异行补养</strong></p> <p> 阳虚体质宜多食羊肉、鸡肉等性质偏于温热的食物;</p> <p> 气虚体质可以在常规的煲汤、炖菜等过程中加入少量黄芪、人参等补气之品;</p> <p> 血虚之人当养血为要,多食动物肝脏、鸡鸭鱼肉等高蛋白食品;</p> <p> 阴虚者易多食滋润之品,如莲藕、阿胶、银耳、燕窝等;</p> <p> 脾胃素虚之人,需先调理好脾胃功能,再服补药补品,可增加滋补效力,不然会发生“虚不受补”的情况。</p> <p><strong> 食补药膳有宜忌</strong></p> <p> 体质平和、阴阳平调、营养状况较好的人群在冬季保持正常的均衡饮食即可,无需特殊补养。</p> <p> 对于体质虚弱、易疲劳、自觉精力不足、易感冒、反复生病、怕冷、大病久病术后等人群,可以通过食补、药膳等方式,以达到增强抵抗力、改善体质的目的。</p> <p> 相反,急性疾病大发作、发热、感染性疾病感染未控制期间,即使是冬季也不适宜进补,要以清淡饮食为宜。</p> <p><strong> 避食生冷护脾阳</strong></p> <p> 生冷果蔬大多性寒,长期大量食用易损伤脾胃之气。尤其在立冬之后,即使是健康人也要少吃寒凉的食物,体质偏弱或平素脾胃功能较差的人群尽量不吃生冷果蔬之品。</p> <p> 明朝皇甫中的《明医指掌》记载:“虚弱人,口食生冷寒凉之物,手足厥冷,脐腹绞痛,脉脱或迟。”素体虚弱的人忌服慎服生冷寒凉,也是护阳避寒的重点。</p> <p><strong> 小雪食疗方推荐</strong></p> <p><strong> 客家清蒸萝卜丸</strong></p> <p> 客家清蒸萝卜丸是一道广东省的汉族传统名菜,属于粤菜系客家菜。客家清蒸萝卜丸是客家人非常喜欢的家常菜肴,是逢年过节,宴请亲朋好友的必做之菜,团团圆圆的萝卜丸,意寓着全家的平安团圆。</p> <p> 材料:白萝卜300 克,五花肉 50 克,香菇、葱花、虾米、面粉、精盐、胡椒粉、香油、料酒、姜蓉、生抽酱油适量</p> <p><strong> 步骤:</strong></p> <p> 1、香菇和虾米分别泡发好,洗净,香菇切丁备用。五花肉切丁后以搅拌机打成肉糜,用料酒,盐,姜末,生抽搅拌入味备用。</p> <p> 2、萝卜洗净,切成丝,放少许盐腌2个小时以上,用布包住萝卜丝拧干水分。</p> <p> 3、在大盆里往萝卜丝中放入少许面粉,再放入肉糜,葱花,香菇,虾米,加盐,胡椒粉,麻油,按照同一个方向搅拌均匀。</p> <p> 4、手里沾些清水,把搅拌好的萝卜肉馅面糊揉成圆形丸子。</p> <p> 5、将丸子放在蒸盘中顺序排好,然后浇上少许生抽,撒葱花,蒸15分钟左右即可出锅食用。</p> <p> 小雪节气的食物首先推荐白萝卜。民间谚语有云:“冬吃萝卜夏吃姜”、“十月萝卜赛人参”,确实有一定的道理。</p> <p> 白萝卜作为冬季的时令蔬菜,营养丰富,富含B族维生素、维生素C和多种矿物质,具有抗氧化的作用;白萝卜还能诱导人体产生干扰素,对预防反复感染有一定的疗效。</p> <p> 白萝卜在祖国医学著作中也称作莱菔,能够降气祛痰,生食和熟食的作用是有区别的。</p> <p> 清代医家王士雄《随息居饮食谱》中说,“生者辛甘凉, 润肺化痰, 祛风涤热。治肺痿吐衄、咳嗽失音, 涂打扑、汤火伤, 救烟熏欲死、噤口毒痢、二便不通、痰中类风、咽喉诸病。解酒毒、煤毒、面毒、茄子毒。消豆腐积, 杀鱼腥气。熟者甘温,下气和中, 补脾运食, 生津液, 御风寒, 肥健人, 已带浊, 泽胎养血, 百病皆宜”。</p> <p> 可见,白萝卜生用性凉,对热证、风证有良好的效果,并能解毒;煮熟后其辛辣、走窜、行气的力度减缓了,入脾胃以和中运脾,能充分发挥其“以运为补”的功效,所以“百病皆宜”,对孕妇也适宜,具有“泽胎养血”的作用。</p> <p> 汉代医书《名医别录》中也对白萝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称其“主利五脏,益气”;《日华子本草》说白萝卜能“温中,补不足,治劳瘦咳嗽,和羊肉、鲫鱼煮食之。”</p> <p> 清代大才子、美食家袁枚的《随园食单》中就记载了多种白萝卜的煮食方法,例如以萝卜作丝与鱼翅、鸡胸脯肉等作食,或以酱腌制生食,或以猪油炒熟虾米煨透而食等,并不一味求异求珍,而在于赞叹食材之间有机组合的艺术以及厨师烹饪的技术和巧思。可见食物无贵贱之分,平常人家常吃的蔬菜白萝卜,与贵细物鱼翅,与荤腥之类搭配也能相得益彰。</p> <p> 而由古至今 ,以袁枚为代表的美食家们提倡“适时而食”,也就是吃适合应季的食物,这也是“天人相应”古代哲学观的一种延伸,充满了大智慧。</p> <p> 而白萝卜是小雪节气的时令蔬菜,在小雪节气食用,正切合“适时而食”的观念。</p> <p><strong> 胡萝卜生姜焖羊肉</strong></p> <p> 食材:羊肉500-800克,胡萝卜1个,生姜100克,花生油、食盐、生抽、腐乳适量。</p> <p> 做法:胡萝卜去皮切块;生姜切片;羊肉切块洗净,焯水别用。热油起锅,爆香生姜,再放入羊肉爆炒3分分钟;加入胡萝卜、食盐、生抽、腐乳及清水,大火烧开转小火焖煮40分钟,至肉熟软即可。</p> <p> 专家点评:羊肉性温,具有温补脾胃、益血养肝、补肾壮阳的功效,是绝佳的保健品。其用生姜、胡萝卜焖煮,不仅加强了温补的作用,还能健胃消食。整个膳食补消兼用,适合体质虚寒的人群食用。喜辣者,可加适量青椒。</p> <p> 小贴士:湿热、阴虚火旺者少食。</p> <p><strong> 肉桂生姜柿子茶</strong></p> <p> 食材:肉桂皮3克,生姜30-50克,柿子饼2-3个,松子仁、红糖适量。</p> <p> 做法:柿子饼切块,生姜拍烂备用。锅内加水煮沸,放入柿子饼、生姜、肉桂,小火煮20分钟后熄火,加适量红糖调味,再撒上松子仁,即可饮用。</p> <p> 专家点评:柿子饼具有生津止渴、润肺化痰的功效。肉桂皮性大热、味甘辛,用之泡茶,能引火归元,并使茶饮芳香。生姜温中和胃。松子仁健脾通便、滋润皮肤。此茶饮特别适合体虚人士及老年人饮用。</p> <p> 小贴士:糖尿病患者不作推荐。</p> <p><strong> 乌鸡酒</strong></p> <p> 食材:乌鸡1只(约1500克),黄酒1-1.5斤,红枣3-5个,生姜3片,食盐适量。</p> <p> 做法:乌鸡去脏,斩块洗净备用。锅内加黄酒煮沸,放入所有食材,大火烧开转小火煲30分钟,调味即可。</p> <p> 专家点评:乌鸡具有补虚、养血益精的功效。黄酒性大热、味苦甘辛,能通经络、行血脉、散湿气。饮用黄酒不仅可以增进食欲,让人心情愉悦,还有助于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本食膳能补血养颜、舒筋活血、健身强体,特别适合术后体虚、产后及冬天手足不温的人群食用。</p> <p> 小贴士:酒精过敏者及湿热体质人群慎用。</p> <p><strong> 五谷杂粮粥</strong></p> <p> 材料:黑豆、红豆、眉豆各30克,绿豆20克,小米70克,莲子20克,百合15克,红枣3枚。</p> <p> 制法:黑豆、红豆、眉豆、绿豆提前浸泡6小时,红枣去核,莲子去芯,小米、百合洗净。把上述材料一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大火煮开,转小火,煮至豆类熟烂时加盐调味即可。</p> <p> 功效:补中气,滋肺肾,安心神。适合脾肾偏虚、肺阴不足或兼有夜寐欠安之人。</p> <p><strong> 石斛麦冬茶</strong></p> <p> 材料:石斛6克、麦冬10克、绿茶3克。</p> <p> 制法:将石斛、麦冬洗净切碎,与绿茶一起放入杯中,用开水冲泡,盖上盖子焗15分钟即可。</p> <p> 功效:养阴和胃,醒脑提神。适合平素嗜食辛辣、胃燥阴伤、口干便秘之人。</p> <p><strong> 花生红枣鸡脚汤</strong></p> <p> 材料:鸡脚4对,瘦肉50克,花生30克,红枣5枚,生姜3片。</p> <p> 制法:以上材料洗净后,鸡脚斩开,瘦肉切块,与其它材料同放入汤煲中,加水适量,大火煮开后,小火续煮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p> <p> 功效:润燥养阴,补血养颜。适合阴血亏虚、皮肤干燥之人。</p> <p><strong> 黑豆枸杞塘虱汤</strong></p> <p> 材料:塘虱鱼500克,黑豆100克,枸杞15克,陈皮5克,生姜3片。</p> <p> 制法:塘虱鱼宰杀去鳞、鳃、内脏后洗净,黑豆提前3小时浸泡,将所有材料一同放入汤煲中,大火煮开,用小火续煮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p> <p> 功效:健脾益肾,滋阴养血。适合脾肾两虚、阴血不足之人。</p> <p><strong> 杜仲牛膝汤</strong></p> <p> 原料:杜仲20g,牛膝10g,黑豆100g,大枣6枚,鸡腿2~4只(约400g),鸡翅膀2只(约200g)。生姜、葱、精盐、米酒各适量。</p> <p> 做法:杜仲、牛膝洗净入锅,加适量清水煮成药汁,去渣留汁备用。鸡腿、鸡翅膀洗净,剁成块,生姜、葱洗净,切成姜片、葱段,一起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水、米酒,用大火煮沸,撇去浮沫,改用小火煮,熬成澄清的浓汤,再放入洗净的黑豆继续煮,待黑豆煮软,香气四溢后,加入大枣及杜仲、牛膝药汁,再熬煮片刻,调入盐即成。</p> <p> 专家点评:本方由补益肝肾、强筋壮骨的杜仲,补肝肾、壮腰膝、通经脉、祛风湿的牛膝,以及温阳益气、补脾益胃的鸡腿、鸡翅膀为主,合入补脾益肾、活血利水的黑豆与益气养血、补脾益胃的大枣组成。</p> <p> 全方共奏补益肝肾、强筋壮骨、温阳益气、活血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小雪时节或冬季由于天气寒冷,年老体弱之人出现腰膝酸痛、筋骨无力、畏寒肢冷等不适的调养。</p> <p> 也可用于肝肾虚衰、气血不足所致风寒湿痹证,表现为腰膝酸痛、四肢关节肿痛、喜温恶寒、手足发凉等病证的调治。</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src="/UploadFiles/yiliao/2023/11/202311201035036586.jpg" style="width: 550px; height: 310px;" /></p> <p> 11月22日小雪,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冬季第2个节气,时间在每年公历11月22或23日,即太阳到达黄经240°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p> <p> 小雪节气中说的“小雪”与日常天气预报所说的“小雪”意义不同,它是一个气候概念,代表的是小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小雪是反映降水与气温的节气,它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降水量渐增。</p> <p><strong> 小雪有三候</strong></p> <p> 古人认为,小雪节气可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p> <p> 意思是说:小雪节气之后五日,就不能看到彩虹;再五日,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中的阴气下降,导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所以万物失去生机;又五日,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p> <p> 小雪前后,我国北方已经开始降雪,但南方地区由于秦岭和大巴山阻挡了冷空气入侵,还较为暖和。尤其是广州及珠三角一带,此节气期间还是明显的深秋气候,秋风瑟瑟,日夜温差较大,人们开始穿上长袖衣服或添加外套。</p> <p><strong> 小雪养生,应注重以下几点:</strong></p> <p><strong> 起居防寒</strong></p> <p> 冬季正是睡懒觉的好时候。冬季白昼时间缩短,天亮得晚,加上天气寒冷,大家就更眷恋温暖的被窝了。</p> <p> 婴幼儿以及正处于成长黄金期的青少年,应早卧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更有利于来年春季“抽条发枝”;对于劳累的上班族来说,尤其是“996”人群,要使白天精力充沛,工作高效,充足深度的睡眠也是必不可少;对于老年人群来讲,空闲时间多,更可以早卧晚起,以更好地养精蓄锐。</p> <p> 从立冬到小雪,自然界气候的寒冷刺激逐渐增多、增强,及时有效地增添衣物对于健康尤为重要。</p> <p> 但穿衣的多少要因人而定,对大部分老年人来说,阳气不如年轻人充盛,就需要及早增添衣物以御寒、保暖护阳。但对于婴幼儿来说,日常活动多,新陈代谢旺盛,如因衣物增添过多使全身汗出,毛孔常开泄,反而更易感寒而得病。</p> <p><strong> 少动护阳</strong></p> <p> 动则养阳,静则养阴。冬日主闭藏,主张少动、少出汗,可以通过日常的家务活动或太极拳、步行、慢跑等运动方式使肢体微温、经脉畅通,从而达到护阳的目的。</p> <p> 平时室内空调或暖气温度过高、高强度运动、桑拿热疗等因素导致的大汗都属于耗伤阳气的做法,不利于冬日肾精之闭藏,应尽量避免。</p> <p><strong> 调畅情志</strong></p> <p> 小雪节气中,天气总是阴冷晦暗,大自然气压偏低,人们的心情也会受到影响,容易出现情绪低落、郁郁寡欢的状态,甚者容易引发抑郁症,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所以小雪节气的养生保健一定要注意调节情志,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p> <p> 中医认为人体与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自然界的四时变化、阴晴雨雪,对人体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p> <p> 而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季节的变化会引起机体内神经递质5-羟色胺含量的变化,而5-羟色胺过低会引起抑郁症的发生。秋冬季节日照时间减少,脑内5-羟色胺含量减少,则容易诱发精神抑郁,出现悲观、烦躁、失眠、厌世等消极症状。</p> <p><strong> 晒晒太阳心里更阳光</strong></p> <p> 清代名医曹慈山在《老老恒言》中说:“背日光而坐,列子所谓‘负日之暄’也,脊梁得有微暖,能使遍体和畅。日为太阳之精,其光壮人阳气。”立冬之后,在阳光最强烈的正午时间,以身体背面沐浴阳光,可以达到强壮人体阳气、温通经脉的作用,有利于扶助脏腑正气,抵御外邪。</p> <p> 晦暗天气更要捉住太阳出来之时多晒太阳以保持脑内5-羟色胺的稳定,中医也认为晒太阳能助发人体的阳气,以改善冬日自然界“阴盛阳虚”的状态。</p> <p><strong> 户外活动身心皆愉悦</strong></p> <p> 冬季最好的运动健身时间最好是中午前后,因为此时的室外温度和人体自身温度都比较适合,人体各种生理功能都处于最佳状态,体力比较充沛,容易进入运动的状态。</p> <p> 而运动的方式可选择运动量别过大、强度适中的运动。打八段锦就是非常适合秋冬保健的养生操。常练八段锦可柔筋健骨、养气壮力,具有行气活血、协调五脏六腑之功。</p> <p><strong> 芳香食物开窍又醒神</strong></p> <p> 如喝玫瑰花茶、桂花茶、茉莉花茶等,在水果方面选香蕉、菠萝这些香味浓郁的水果,它们本身可帮助大脑产生5-羟色胺,这也符合中医芳香可开窍醒神的理论。</p> <p> 同时,吃复合性碳水化合物能改善心情,效果虽慢但更合乎健康。</p> <p> 微量元素硒元素能振奋情绪,全麦面包等谷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硒元素,鸡肉、海鲜等也富含硒。</p> <p><strong> 琴棋书画怡情兼养性</strong></p> <p> 单就听音乐而言,可增添生活中的乐趣,缓解紧张情绪,故清代医学家吴尚有言:“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盛于服药者也。</p> <p> 中医五行“木、火、土、金、水”分别对应古乐中的“角、徵、宫、商、羽”五音,当人们出现情绪问题时也可用五行五音的相关理论进行音乐治疗。</p> <p> 如被烦恼困扰,出现抑郁易怒等肝气郁结症状时,应多听“角”调式乐曲,代表曲如《胡笳十八拍》,欣赏此类曲目有利于平调旺盛的肝气,起到疏肝理气的作用。</p> <p> 如生活工作压力较大,睡眠欠佳,容易出现心慌、胸闷、烦躁等心火偏旺的症状时,应多听“徵”调式乐曲,代表曲如《紫竹调》,此类曲目活泼轻松,对调理心气有较好的作用。</p> <p> 音乐可以洗涤心灵,调畅气机,在聆听中曲调、情志、脏气共鸣互动,有助于心脉通畅、情绪舒展。</p> <p><strong> 注重饮食疗法</strong></p> <p> 冬令进补能使通过饮食摄入的营养物质、能量更好地储存于体内,食补是最好的选择。著名医学大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食治篇》中说到 :“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对于体质虚弱的人群来说,也可以通过药补的方式,达到扶正固本、增强抵抗力的作用。</p> <p> 在我国,冬令进补已成习俗。这是因为冬天气温低,人体代谢相应下降,精气物质封藏,服用补药补品,有利于吸收储存,对身体健康最为有利。然而,每个人体质不同、年龄各异,食补药膳有宜忌。</p> <p><strong> 因人而异行补养</strong></p> <p> 阳虚体质宜多食羊肉、鸡肉等性质偏于温热的食物;</p> <p> 气虚体质可以在常规的煲汤、炖菜等过程中加入少量黄芪、人参等补气之品;</p> <p> 血虚之人当养血为要,多食动物肝脏、鸡鸭鱼肉等高蛋白食品;</p> <p> 阴虚者易多食滋润之品,如莲藕、阿胶、银耳、燕窝等;</p> <p> 脾胃素虚之人,需先调理好脾胃功能,再服补药补品,可增加滋补效力,不然会发生“虚不受补”的情况。</p> <p><strong> 食补药膳有宜忌</strong></p> <p> 体质平和、阴阳平调、营养状况较好的人群在冬季保持正常的均衡饮食即可,无需特殊补养。</p> <p> 对于体质虚弱、易疲劳、自觉精力不足、易感冒、反复生病、怕冷、大病久病术后等人群,可以通过食补、药膳等方式,以达到增强抵抗力、改善体质的目的。</p> <p> 相反,急性疾病大发作、发热、感染性疾病感染未控制期间,即使是冬季也不适宜进补,要以清淡饮食为宜。</p> <p><strong> 避食生冷护脾阳</strong></p> <p> 生冷果蔬大多性寒,长期大量食用易损伤脾胃之气。尤其在立冬之后,即使是健康人也要少吃寒凉的食物,体质偏弱或平素脾胃功能较差的人群尽量不吃生冷果蔬之品。</p> <p> 明朝皇甫中的《明医指掌》记载:“虚弱人,口食生冷寒凉之物,手足厥冷,脐腹绞痛,脉脱或迟。”素体虚弱的人忌服慎服生冷寒凉,也是护阳避寒的重点。</p> <p><strong> 小雪食疗方推荐</strong></p> <p><strong> 客家清蒸萝卜丸</strong></p> <p> 客家清蒸萝卜丸是一道广东省的汉族传统名菜,属于粤菜系客家菜。客家清蒸萝卜丸是客家人非常喜欢的家常菜肴,是逢年过节,宴请亲朋好友的必做之菜,团团圆圆的萝卜丸,意寓着全家的平安团圆。</p> <p> 材料:白萝卜300 克,五花肉 50 克,香菇、葱花、虾米、面粉、精盐、胡椒粉、香油、料酒、姜蓉、生抽酱油适量</p> <p><strong> 步骤:</strong></p> <p> 1、香菇和虾米分别泡发好,洗净,香菇切丁备用。五花肉切丁后以搅拌机打成肉糜,用料酒,盐,姜末,生抽搅拌入味备用。</p> <p> 2、萝卜洗净,切成丝,放少许盐腌2个小时以上,用布包住萝卜丝拧干水分。</p> <p> 3、在大盆里往萝卜丝中放入少许面粉,再放入肉糜,葱花,香菇,虾米,加盐,胡椒粉,麻油,按照同一个方向搅拌均匀。</p> <p> 4、手里沾些清水,把搅拌好的萝卜肉馅面糊揉成圆形丸子。</p> <p> 5、将丸子放在蒸盘中顺序排好,然后浇上少许生抽,撒葱花,蒸15分钟左右即可出锅食用。</p> <p> 小雪节气的食物首先推荐白萝卜。民间谚语有云:“冬吃萝卜夏吃姜”、“十月萝卜赛人参”,确实有一定的道理。</p> <p> 白萝卜作为冬季的时令蔬菜,营养丰富,富含B族维生素、维生素C和多种矿物质,具有抗氧化的作用;白萝卜还能诱导人体产生干扰素,对预防反复感染有一定的疗效。</p> <p> 白萝卜在祖国医学著作中也称作莱菔,能够降气祛痰,生食和熟食的作用是有区别的。</p> <p> 清代医家王士雄《随息居饮食谱》中说,“生者辛甘凉, 润肺化痰, 祛风涤热。治肺痿吐衄、咳嗽失音, 涂打扑、汤火伤, 救烟熏欲死、噤口毒痢、二便不通、痰中类风、咽喉诸病。解酒毒、煤毒、面毒、茄子毒。消豆腐积, 杀鱼腥气。熟者甘温,下气和中, 补脾运食, 生津液, 御风寒, 肥健人, 已带浊, 泽胎养血, 百病皆宜”。</p> <p> 可见,白萝卜生用性凉,对热证、风证有良好的效果,并能解毒;煮熟后其辛辣、走窜、行气的力度减缓了,入脾胃以和中运脾,能充分发挥其“以运为补”的功效,所以“百病皆宜”,对孕妇也适宜,具有“泽胎养血”的作用。</p> <p> 汉代医书《名医别录》中也对白萝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称其“主利五脏,益气”;《日华子本草》说白萝卜能“温中,补不足,治劳瘦咳嗽,和羊肉、鲫鱼煮食之。”</p> <p> 清代大才子、美食家袁枚的《随园食单》中就记载了多种白萝卜的煮食方法,例如以萝卜作丝与鱼翅、鸡胸脯肉等作食,或以酱腌制生食,或以猪油炒熟虾米煨透而食等,并不一味求异求珍,而在于赞叹食材之间有机组合的艺术以及厨师烹饪的技术和巧思。可见食物无贵贱之分,平常人家常吃的蔬菜白萝卜,与贵细物鱼翅,与荤腥之类搭配也能相得益彰。</p> <p> 而由古至今 ,以袁枚为代表的美食家们提倡“适时而食”,也就是吃适合应季的食物,这也是“天人相应”古代哲学观的一种延伸,充满了大智慧。</p> <p> 而白萝卜是小雪节气的时令蔬菜,在小雪节气食用,正切合“适时而食”的观念。</p> <p><strong> 胡萝卜生姜焖羊肉</strong></p> <p> 食材:羊肉500-800克,胡萝卜1个,生姜100克,花生油、食盐、生抽、腐乳适量。</p> <p> 做法:胡萝卜去皮切块;生姜切片;羊肉切块洗净,焯水别用。热油起锅,爆香生姜,再放入羊肉爆炒3分分钟;加入胡萝卜、食盐、生抽、腐乳及清水,大火烧开转小火焖煮40分钟,至肉熟软即可。</p> <p> 专家点评:羊肉性温,具有温补脾胃、益血养肝、补肾壮阳的功效,是绝佳的保健品。其用生姜、胡萝卜焖煮,不仅加强了温补的作用,还能健胃消食。整个膳食补消兼用,适合体质虚寒的人群食用。喜辣者,可加适量青椒。</p> <p> 小贴士:湿热、阴虚火旺者少食。</p> <p><strong> 肉桂生姜柿子茶</strong></p> <p> 食材:肉桂皮3克,生姜30-50克,柿子饼2-3个,松子仁、红糖适量。</p> <p> 做法:柿子饼切块,生姜拍烂备用。锅内加水煮沸,放入柿子饼、生姜、肉桂,小火煮20分钟后熄火,加适量红糖调味,再撒上松子仁,即可饮用。</p> <p> 专家点评:柿子饼具有生津止渴、润肺化痰的功效。肉桂皮性大热、味甘辛,用之泡茶,能引火归元,并使茶饮芳香。生姜温中和胃。松子仁健脾通便、滋润皮肤。此茶饮特别适合体虚人士及老年人饮用。</p> <p> 小贴士:糖尿病患者不作推荐。</p> <p><strong> 乌鸡酒</strong></p> <p> 食材:乌鸡1只(约1500克),黄酒1-1.5斤,红枣3-5个,生姜3片,食盐适量。</p> <p> 做法:乌鸡去脏,斩块洗净备用。锅内加黄酒煮沸,放入所有食材,大火烧开转小火煲30分钟,调味即可。</p> <p> 专家点评:乌鸡具有补虚、养血益精的功效。黄酒性大热、味苦甘辛,能通经络、行血脉、散湿气。饮用黄酒不仅可以增进食欲,让人心情愉悦,还有助于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本食膳能补血养颜、舒筋活血、健身强体,特别适合术后体虚、产后及冬天手足不温的人群食用。</p> <p> 小贴士:酒精过敏者及湿热体质人群慎用。</p> <p><strong> 五谷杂粮粥</strong></p> <p> 材料:黑豆、红豆、眉豆各30克,绿豆20克,小米70克,莲子20克,百合15克,红枣3枚。</p> <p> 制法:黑豆、红豆、眉豆、绿豆提前浸泡6小时,红枣去核,莲子去芯,小米、百合洗净。把上述材料一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大火煮开,转小火,煮至豆类熟烂时加盐调味即可。</p> <p> 功效:补中气,滋肺肾,安心神。适合脾肾偏虚、肺阴不足或兼有夜寐欠安之人。</p> <p><strong> 石斛麦冬茶</strong></p> <p> 材料:石斛6克、麦冬10克、绿茶3克。</p> <p> 制法:将石斛、麦冬洗净切碎,与绿茶一起放入杯中,用开水冲泡,盖上盖子焗15分钟即可。</p> <p> 功效:养阴和胃,醒脑提神。适合平素嗜食辛辣、胃燥阴伤、口干便秘之人。</p> <p><strong> 花生红枣鸡脚汤</strong></p> <p> 材料:鸡脚4对,瘦肉50克,花生30克,红枣5枚,生姜3片。</p> <p> 制法:以上材料洗净后,鸡脚斩开,瘦肉切块,与其它材料同放入汤煲中,加水适量,大火煮开后,小火续煮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p> <p> 功效:润燥养阴,补血养颜。适合阴血亏虚、皮肤干燥之人。</p> <p><strong> 黑豆枸杞塘虱汤</strong></p> <p> 材料:塘虱鱼500克,黑豆100克,枸杞15克,陈皮5克,生姜3片。</p> <p> 制法:塘虱鱼宰杀去鳞、鳃、内脏后洗净,黑豆提前3小时浸泡,将所有材料一同放入汤煲中,大火煮开,用小火续煮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p> <p> 功效:健脾益肾,滋阴养血。适合脾肾两虚、阴血不足之人。</p> <p><strong> 杜仲牛膝汤</strong></p> <p> 原料:杜仲20g,牛膝10g,黑豆100g,大枣6枚,鸡腿2~4只(约400g),鸡翅膀2只(约200g)。生姜、葱、精盐、米酒各适量。</p> <p> 做法:杜仲、牛膝洗净入锅,加适量清水煮成药汁,去渣留汁备用。鸡腿、鸡翅膀洗净,剁成块,生姜、葱洗净,切成姜片、葱段,一起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水、米酒,用大火煮沸,撇去浮沫,改用小火煮,熬成澄清的浓汤,再放入洗净的黑豆继续煮,待黑豆煮软,香气四溢后,加入大枣及杜仲、牛膝药汁,再熬煮片刻,调入盐即成。</p> <p> 专家点评:本方由补益肝肾、强筋壮骨的杜仲,补肝肾、壮腰膝、通经脉、祛风湿的牛膝,以及温阳益气、补脾益胃的鸡腿、鸡翅膀为主,合入补脾益肾、活血利水的黑豆与益气养血、补脾益胃的大枣组成。</p> <p> 全方共奏补益肝肾、强筋壮骨、温阳益气、活血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小雪时节或冬季由于天气寒冷,年老体弱之人出现腰膝酸痛、筋骨无力、畏寒肢冷等不适的调养。</p> <p> 也可用于肝肾虚衰、气血不足所致风寒湿痹证,表现为腰膝酸痛、四肢关节肿痛、喜温恶寒、手足发凉等病证的调治。</p>
干将
395344
6403
1
395344
PE_U_Article
[第1346期]立冬节气养生,保健、饮食都在这里
如梦
76
1
1
1
0
2023-11-10T16:26:01+08:00
99
0
0
0
0
0
2023-11-10T16:26:01+08:00
2024-09-02T00:00:00+08:00
康之易
2024-09-06T10:11:57.997+08:00
yiliao/2023/11/202311101620113705.png
-di1346-qi-li-dong-jie-qi-yang-sheng-bao-jian-yin-shi-dou-zai-zhe-li
字形
无
false
5265556286931784503
395344
立冬|节气养生|保健|饮食
未知
中健网·健康焦点
11月8日立冬,俗话说:“立冬会进补,来年能打虎!”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src="/UploadFiles/yiliao/2023/11/202311101620113705.png" style="width: 550px; height: 306px;" /></p> <p><strong> 立冬是传统二十四节气</strong></p> <p> 11月8日立冬,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起始。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其气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过渡。</p> <p><strong> 一、立冬养生要点,记住这四点就够了!</strong></p> <p><strong> 起居调养</strong></p> <p> 立冬时节,在起居调养方面应该早睡晚起,这样更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进入冬季,夜卧一般建议在晚上10点之前,早晨尽量等太阳升起后再起床。充足的睡眠能有效恢复精力、养阴培元。</p> <p> 与此同时,冬季的早晨是血管类疾病爆发的一个“高危时刻”,寒冷刺激会引起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因此,每日起床时应以“缓”为要,醒来后先活动一下手脚,然后慢慢起身、下床,切莫起床过猛、过快。此外,季节变化,气温持续降低,还需要视情况调整衣着,避免受凉感冒。</p> <p><strong> 饮食调养</strong></p> <p> 进入冬季,饮食要以“温补”为主。在进补方面,大家需根据地域及个体体质差异选择食物,北方宜温补、南方宜清补,不宜肆意进补。</p> <p> 北方相对寒冷,宜进补牛、羊肉等大温大热之品,这样有助元阳、补精血、疗肺虚之功效;南方气候温和,应进补鸡、鸭、鱼类等甘温之品。值得一提的是,鱼肉蛋白质含量高,是猪肉的两倍,且属于优质蛋白,人体吸收率高。</p> <p> 与此同时,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适当补充维生素、蛋白质、微量元素等也是增强体质、维护健康的重要一环。比如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摄入更多维生素A和维生素C,不仅能够增强耐寒能力和对寒冷的适应力,对心血管健康也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冬季养护心血管,还可以多吃海鱼或者适当补充一些深海鱼油,它们富含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更有利于心血管的健康。</p> <p><strong> 精神调养</strong></p> <p> 冬季万物凋零,很容易出现消沉的情绪和凄凉之感,而不良情绪会引起身体的一系列反应甚至导致疾病。因此,冬季要注重精神调养,遇事不要过分急躁,要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和生活状态,保持心情舒畅。可以通过适当晒晒太阳、听听歌、养养花、打坐安神等方式消除烦闷和低落的情绪,保持心境平和。</p> <p><strong> 运动调养</strong></p> <p> 立冬之后,早晨运动时间应在阳光出现以后,晚饭后不宜外出进行激烈运动,同时注意“冬藏”,不宜大汗淋漓。</p> <p> 因此,冬季宜选择轻缓的运动,锻炼身体应以身体微热为度,推荐慢跑、快走、广场舞、太极拳等。运动量不宜过大,因为出汗过多既损伤人体之阴,又耗心阳。而对于心脑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应禁止剧烈运动,同时运动时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锻炼过程中着凉受寒成为疾病诱因。</p> <p><strong> 立冬养生,吃什么食物好?</strong></p> <p><strong> 羊肉 </strong></p> <p> 羊肉味甘性温,温补防寒,能补精血、疗肺虚、暖中胃,是冬天的优质补品之一。在寒冷的冬天,来一顿羊肉火锅,美味又驱寒!</p> <p><strong> 柿子</strong></p> <p> 柿子营养价值高,吃起来不仅美味,而且还能补筋骨、增强人的免疫力。不过柿子营养可口,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柿子不能大量食用,且不宜空腹食用。</p> <p><strong> 梨</strong></p> <p> 梨是最常见的清肺食物,冬季吃梨是上佳之选。制作方法可以蒸食、煮汤等,还可以榨成梨汁,或加入冰糖、川贝、陈皮、枸杞等煮熟饮用。</p> <p><strong> 莲藕</strong></p> <p> 俗话说:夏采莲子冬挖藕,冬季吃藕好时节。莲藕营养价值高,可生津清热、养胃滋阴、健脾益气、凉血止呕,是冬季非常不错的食补佳品。</p> <p><strong> 鱼肉</strong></p> <p> 鱼肉营养丰富,是冬季滋补的佳品。而且在众多肉类中,鱼肉可谓是特殊的存在,高蛋白、低脂肪,更是成为养生保健的优良选择。寒冷的冬天,喝碗鲜美的鱼汤,吃块嫩滑的鱼肉,简直太舒服啦!</p> <p> 冬天到了,有了这份养生宝典,希望大家在这个冬天里过得开心又健康!</p> <p><strong> 入冬2大误区要规避</strong></p> <p><strong> 关紧门窗,易生病</strong></p> <p> 从深秋降温开始,许多人在室内就紧闭门窗,空气流通不够,为各种细菌滋生、螨虫生长提供了条件,皮肤瘙痒、过敏性鼻炎等疾病更容易发作。</p> <p> 立冬时节还未大降温,建议每天在温暖时或阳光充足时开窗通风两次以上,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及时把被褥枕头等床上用品拿到太阳下晾晒。</p> <p><strong> 吃辣多,伤阳气</strong></p> <p> 入冬后有个常见误区,就是觉得要多吃辣,暖身少感冒。寒冷时候适度吃辣的确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驱寒除湿,改善手脚冰凉的寒凉症状。</p> <p> 但是过多吃辣,容易耗散阳气。从立冬开始,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也处于相对缓慢的水平,养生应由“收”转“藏”,保护阳气是重点,如果过多吃辣导致阳气亏虚,更容易生病。</p> <p> 不仅如此,经常吃辣还容易引发肠胃病症、加重体内湿热、导致皮肤变差等。</p>
不分页
★★★★★
立冬,节气养生,保健,饮食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src="http://www.healthcn.net/UploadFiles//yiliao/2023/11/202311101620113705.png" style="width: 550px; height: 306px;" /></p> <p><strong> 立冬是传统二十四节气</strong></p> <p> 11月8日立冬,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起始。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其气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过渡。</p> <p><strong> 一、立冬养生要点,记住这四点就够了!</strong></p> <p><strong> 起居调养</strong></p> <p> 立冬时节,在起居调养方面应该早睡晚起,这样更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进入冬季,夜卧一般建议在晚上10点之前,早晨尽量等太阳升起后再起床。充足的睡眠能有效恢复精力、养阴培元。</p> <p> 与此同时,冬季的早晨是血管类疾病爆发的一个“高危时刻”,寒冷刺激会引起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因此,每日起床时应以“缓”为要,醒来后先活动一下手脚,然后慢慢起身、下床,切莫起床过猛、过快。此外,季节变化,气温持续降低,还需要视情况调整衣着,避免受凉感冒。</p> <p><strong> 饮食调养</strong></p> <p> 进入冬季,饮食要以“温补”为主。在进补方面,大家需根据地域及个体体质差异选择食物,北方宜温补、南方宜清补,不宜肆意进补。</p> <p> 北方相对寒冷,宜进补牛、羊肉等大温大热之品,这样有助元阳、补精血、疗肺虚之功效;南方气候温和,应进补鸡、鸭、鱼类等甘温之品。值得一提的是,鱼肉蛋白质含量高,是猪肉的两倍,且属于优质蛋白,人体吸收率高。</p> <p> 与此同时,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适当补充维生素、蛋白质、微量元素等也是增强体质、维护健康的重要一环。比如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摄入更多维生素A和维生素C,不仅能够增强耐寒能力和对寒冷的适应力,对心血管健康也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冬季养护心血管,还可以多吃海鱼或者适当补充一些深海鱼油,它们富含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更有利于心血管的健康。</p> <p><strong> 精神调养</strong></p> <p> 冬季万物凋零,很容易出现消沉的情绪和凄凉之感,而不良情绪会引起身体的一系列反应甚至导致疾病。因此,冬季要注重精神调养,遇事不要过分急躁,要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和生活状态,保持心情舒畅。可以通过适当晒晒太阳、听听歌、养养花、打坐安神等方式消除烦闷和低落的情绪,保持心境平和。</p> <p><strong> 运动调养</strong></p> <p> 立冬之后,早晨运动时间应在阳光出现以后,晚饭后不宜外出进行激烈运动,同时注意“冬藏”,不宜大汗淋漓。</p> <p> 因此,冬季宜选择轻缓的运动,锻炼身体应以身体微热为度,推荐慢跑、快走、广场舞、太极拳等。运动量不宜过大,因为出汗过多既损伤人体之阴,又耗心阳。而对于心脑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应禁止剧烈运动,同时运动时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锻炼过程中着凉受寒成为疾病诱因。</p> <p><strong> 立冬养生,吃什么食物好?</strong></p> <p><strong> 羊肉 </strong></p> <p> 羊肉味甘性温,温补防寒,能补精血、疗肺虚、暖中胃,是冬天的优质补品之一。在寒冷的冬天,来一顿羊肉火锅,美味又驱寒!</p> <p><strong> 柿子</strong></p> <p> 柿子营养价值高,吃起来不仅美味,而且还能补筋骨、增强人的免疫力。不过柿子营养可口,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柿子不能大量食用,且不宜空腹食用。</p> <p><strong> 梨</strong></p> <p> 梨是最常见的清肺食物,冬季吃梨是上佳之选。制作方法可以蒸食、煮汤等,还可以榨成梨汁,或加入冰糖、川贝、陈皮、枸杞等煮熟饮用。</p> <p><strong> 莲藕</strong></p> <p> 俗话说:夏采莲子冬挖藕,冬季吃藕好时节。莲藕营养价值高,可生津清热、养胃滋阴、健脾益气、凉血止呕,是冬季非常不错的食补佳品。</p> <p><strong> 鱼肉</strong></p> <p> 鱼肉营养丰富,是冬季滋补的佳品。而且在众多肉类中,鱼肉可谓是特殊的存在,高蛋白、低脂肪,更是成为养生保健的优良选择。寒冷的冬天,喝碗鲜美的鱼汤,吃块嫩滑的鱼肉,简直太舒服啦!</p> <p> 冬天到了,有了这份养生宝典,希望大家在这个冬天里过得开心又健康!</p> <p><strong> 入冬2大误区要规避</strong></p> <p><strong> 关紧门窗,易生病</strong></p> <p> 从深秋降温开始,许多人在室内就紧闭门窗,空气流通不够,为各种细菌滋生、螨虫生长提供了条件,皮肤瘙痒、过敏性鼻炎等疾病更容易发作。</p> <p> 立冬时节还未大降温,建议每天在温暖时或阳光充足时开窗通风两次以上,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及时把被褥枕头等床上用品拿到太阳下晾晒。</p> <p><strong> 吃辣多,伤阳气</strong></p> <p> 入冬后有个常见误区,就是觉得要多吃辣,暖身少感冒。寒冷时候适度吃辣的确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驱寒除湿,改善手脚冰凉的寒凉症状。</p> <p> 但是过多吃辣,容易耗散阳气。从立冬开始,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也处于相对缓慢的水平,养生应由“收”转“藏”,保护阳气是重点,如果过多吃辣导致阳气亏虚,更容易生病。</p> <p> 不仅如此,经常吃辣还容易引发肠胃病症、加重体内湿热、导致皮肤变差等。</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src="/UploadFiles/yiliao/2023/11/202311101620113705.png" style="width: 550px; height: 306px;" /></p> <p><strong> 立冬是传统二十四节气</strong></p> <p> 11月8日立冬,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起始。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其气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过渡。</p> <p><strong> 一、立冬养生要点,记住这四点就够了!</strong></p> <p><strong> 起居调养</strong></p> <p> 立冬时节,在起居调养方面应该早睡晚起,这样更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进入冬季,夜卧一般建议在晚上10点之前,早晨尽量等太阳升起后再起床。充足的睡眠能有效恢复精力、养阴培元。</p> <p> 与此同时,冬季的早晨是血管类疾病爆发的一个“高危时刻”,寒冷刺激会引起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因此,每日起床时应以“缓”为要,醒来后先活动一下手脚,然后慢慢起身、下床,切莫起床过猛、过快。此外,季节变化,气温持续降低,还需要视情况调整衣着,避免受凉感冒。</p> <p><strong> 饮食调养</strong></p> <p> 进入冬季,饮食要以“温补”为主。在进补方面,大家需根据地域及个体体质差异选择食物,北方宜温补、南方宜清补,不宜肆意进补。</p> <p> 北方相对寒冷,宜进补牛、羊肉等大温大热之品,这样有助元阳、补精血、疗肺虚之功效;南方气候温和,应进补鸡、鸭、鱼类等甘温之品。值得一提的是,鱼肉蛋白质含量高,是猪肉的两倍,且属于优质蛋白,人体吸收率高。</p> <p> 与此同时,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适当补充维生素、蛋白质、微量元素等也是增强体质、维护健康的重要一环。比如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摄入更多维生素A和维生素C,不仅能够增强耐寒能力和对寒冷的适应力,对心血管健康也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冬季养护心血管,还可以多吃海鱼或者适当补充一些深海鱼油,它们富含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更有利于心血管的健康。</p> <p><strong> 精神调养</strong></p> <p> 冬季万物凋零,很容易出现消沉的情绪和凄凉之感,而不良情绪会引起身体的一系列反应甚至导致疾病。因此,冬季要注重精神调养,遇事不要过分急躁,要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和生活状态,保持心情舒畅。可以通过适当晒晒太阳、听听歌、养养花、打坐安神等方式消除烦闷和低落的情绪,保持心境平和。</p> <p><strong> 运动调养</strong></p> <p> 立冬之后,早晨运动时间应在阳光出现以后,晚饭后不宜外出进行激烈运动,同时注意“冬藏”,不宜大汗淋漓。</p> <p> 因此,冬季宜选择轻缓的运动,锻炼身体应以身体微热为度,推荐慢跑、快走、广场舞、太极拳等。运动量不宜过大,因为出汗过多既损伤人体之阴,又耗心阳。而对于心脑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应禁止剧烈运动,同时运动时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锻炼过程中着凉受寒成为疾病诱因。</p> <p><strong> 立冬养生,吃什么食物好?</strong></p> <p><strong> 羊肉 </strong></p> <p> 羊肉味甘性温,温补防寒,能补精血、疗肺虚、暖中胃,是冬天的优质补品之一。在寒冷的冬天,来一顿羊肉火锅,美味又驱寒!</p> <p><strong> 柿子</strong></p> <p> 柿子营养价值高,吃起来不仅美味,而且还能补筋骨、增强人的免疫力。不过柿子营养可口,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柿子不能大量食用,且不宜空腹食用。</p> <p><strong> 梨</strong></p> <p> 梨是最常见的清肺食物,冬季吃梨是上佳之选。制作方法可以蒸食、煮汤等,还可以榨成梨汁,或加入冰糖、川贝、陈皮、枸杞等煮熟饮用。</p> <p><strong> 莲藕</strong></p> <p> 俗话说:夏采莲子冬挖藕,冬季吃藕好时节。莲藕营养价值高,可生津清热、养胃滋阴、健脾益气、凉血止呕,是冬季非常不错的食补佳品。</p> <p><strong> 鱼肉</strong></p> <p> 鱼肉营养丰富,是冬季滋补的佳品。而且在众多肉类中,鱼肉可谓是特殊的存在,高蛋白、低脂肪,更是成为养生保健的优良选择。寒冷的冬天,喝碗鲜美的鱼汤,吃块嫩滑的鱼肉,简直太舒服啦!</p> <p> 冬天到了,有了这份养生宝典,希望大家在这个冬天里过得开心又健康!</p> <p><strong> 入冬2大误区要规避</strong></p> <p><strong> 关紧门窗,易生病</strong></p> <p> 从深秋降温开始,许多人在室内就紧闭门窗,空气流通不够,为各种细菌滋生、螨虫生长提供了条件,皮肤瘙痒、过敏性鼻炎等疾病更容易发作。</p> <p> 立冬时节还未大降温,建议每天在温暖时或阳光充足时开窗通风两次以上,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及时把被褥枕头等床上用品拿到太阳下晾晒。</p> <p><strong> 吃辣多,伤阳气</strong></p> <p> 入冬后有个常见误区,就是觉得要多吃辣,暖身少感冒。寒冷时候适度吃辣的确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驱寒除湿,改善手脚冰凉的寒凉症状。</p> <p> 但是过多吃辣,容易耗散阳气。从立冬开始,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也处于相对缓慢的水平,养生应由“收”转“藏”,保护阳气是重点,如果过多吃辣导致阳气亏虚,更容易生病。</p> <p> 不仅如此,经常吃辣还容易引发肠胃病症、加重体内湿热、导致皮肤变差等。</p>
风雨之恋
395335
6403
1
395335
PE_U_Article
[第1345期]霜降节气养生、饮食、运动都在这里
如梦
93
1
2
7
0
2023-10-25T09:45:16+08:00
99
0
0
0
0
0
2023-10-25T09:45:16+08:00
2024-09-02T00:00:00+08:00
康之易
2024-08-13T01:30:05.933+08:00
yiliao/2023/10/202310250944594256.jpg
-di1345-qi-shuang-jiang-jie-qi-yang-sheng-yin-shi-yun-dong-dou-zai-zhe-li
字形
无
false
15993639212866625545
395335
霜降|节气养生|饮食|运动
佚名
中健网·健康焦点
10月24日霜降,补冬不如补霜降,霜降进补,来年打虎。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src="/UploadFiles/yiliao/2023/10/202310250944594256.jpg" style="width: 550px; height: 234px;" /></p> <p> 10月24日迎来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花的形成是因为秋夜地面散热较多,温度骤然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结形成细微的冰针,这种白色结晶体即为“霜”。“浓霜猛太阳”,白天太阳越好,温度越高,夜里结的霜就越多,所以霜降前后早晚温差较前更为明显。</p> <p> 霜降三候:一候“豺乃祭兽”,豺狼开始捕获猎物,以兽来祭天;二候“草木黄落”,木叶飘零,飒飒风干,冬天即将来临;三候“蜇虫咸俯”,“俯”是低头,蜇虫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p> <p> 霜降时节天气由凉转冷,但“霜降始霜”主要反映黄河流域的气候特征。广东地处东南沿海,珠三角附近城市见霜一般要到元旦以后。虽然霜花未降,但寒意已来。根据既往气象数据显示,广东霜降前后白天气温最高可达28℃,而清晨及夜晚气温在18℃左右,气温变化幅度之大常常令人难以适应,稍有疏忽,容易感寒生病或旧病复发。</p> <p> 霜降时节降雨显著减少,气候也越加干燥,此时养生当以平补润燥、强身御寒为重点。</p> <p><strong> 适时保暖防寒腿</strong></p> <p> 霜降以后早晚温差加大,人们需防“秋冻”所伤,应根据气温变化及时添衣以免着凉。当寒潮来袭时,老人尤需谨防“老寒腿”发作,特别是腰腿受凉后容易出现腰膝冷痛、活动不利。</p> <p> “老寒腿”的发作与感受风寒之邪有关。医经云:“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寒邪附于风而入体,风寒之邪痹阻腰膝部位之脉络,气血阻滞不通,不通则痛。</p> <p> 清晨、傍晚气温较低,户外运动时最好穿着宽松的长衣、长裤,尤其要做好腰部及下肢的保暖。</p> <p> 现代医学认为腰部支撑整个上半身,是负重及运动时最容易受伤的部位;而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关节,几乎承受着全身的重量,负担重、活动大,关节韧带容易拉伤,关节软骨容易磨损,此二者皆是人体运动过程中功能重要又易损伤的部位。霜降时期由于气温下降会反射性地引起肌肉韧带的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血流速度减慢,容易引起腰膝关节的神经、血管及软组织功能紊乱,从而加重腰腿疾病的发生。</p> <p> 除了老年人寒腿症状容易发作外,一些美丽“冻”人的中青年女性由于霜降时节仍然穿着短裙、短裤,也容易出现腿部酸麻胀痛、有沉重感等“老寒腿”的先兆症状。建议爱美的女士们密切关注气温变化,及时换上过膝长裙、长裤,或搭配打底裤以保护容易受寒的腿部。</p> <p> 此外,由于人体血管受到冷刺激后会出现相应的收缩,使血压骤升,故在此节气期间心脑血管疾病如心梗、心绞痛、脑梗、脑出血等的发病率也开始上升。而预防上述疾病最好的手段就是保暖。</p> <p><strong> 食疗进补有法度</strong></p> <p> 霜降是秋季向冬季过渡的节气,气温降幅大大增加,人体需要进食更多的热量抗寒以增强体质,因而民间十分重视霜降进补,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霜降进补,来年打虎”等说法。</p> <p> 秋补是“打底补”,地基打牢固了,冬补才能顺势而为。霜降为秋末之时,因脾寄旺于四季之末,因此,霜降与长夏同属土,土合脾胃,在此节气期间脾胃功能处于旺盛时期,宜淡补调胃。</p> <p> 应选用气味平淡、作用缓和的食物,以汤类、粥类为宜,及营养滋补,有利于吸收。另外,“春天吃花,秋天吃果”,白薯、山芋、山药、莲藕、南瓜、柿子、等都适宜在此节气进食,而萝卜更是当令蔬果,有顺气、宽中、生津、消积滞、宽胸膈、化痰热、散瘀血之功效,是霜降时期的养生佳品。</p> <p> 南瓜温中益气、补脾养胃,板栗通肾气、厚肠胃、强筋活血;柿子生津液、除燥热、润肺化痰;莲藕调中健脾、润肺养阴;山药补脾养肺、固肾益精;白萝卜顺气宽中、化痰生津等等。</p> <p> “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体虚之人根据具体情况进补可起到增强体质、祛病强身的作用。一般以气虚补气、血虚补血、阴虚滋阴、阳虚温阳为总原则,症状复杂者还可根据需要气血同治、阴阳双补。</p> <p> 补益药材当中诸如人参、灵芝可补气,阿胶、当归可养血,鹿茸、巴戟能补阳,龟板、鳖甲可滋阴等等,必须在分清阴阳气血之虚实情况下对症施食,必要时可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若患有发热外感、皮疹疮疡、腹痛便秘等急症、实证者,应暂停进补,以免闭门留寇,加重病情。</p> <p><strong> 滋养浓汤除秋燥</strong></p> <p> 时值深秋,随着降雨量的减少,天气越加干燥,人体通过体表蒸发的水分也大大增加。中医认为秋气应肺,肺脏为娇嫩清虚之脏,人体体表的肌肤、毛发、黏膜等皆为肺脏所主,秋燥偏盛则使肺阴受损,从而出现发丝毛躁、肌肤干燥、皮肤瘙痒、细纹增多、口干鼻燥等阴虚肺燥之证。</p> <p> 肺脏具有喜润恶燥的特点,因而霜降时节饮食方面需要注意补充柔润滋养之品以润肺燥、滋阴津,此时正是进行汤水滋养的最佳时候。</p> <p><strong> </strong>汤被认为是最富营养、最易消化吸收的菜肴之一。汤以水为介质,用肉类、蔬菜、水果、药材等多种材料进行适当搭配,经过或蒸、或煮、或炖、或熬等不同的烹饪过程,食材的各种营养渗入到汤汁中并充分融合,形成香气四溢的可口佳肴。汤以汁多味美为特点,多具有滋养津液、养颜润肤的功效。</p> <p><strong> </strong>秋季养肺,煲汤时还可适当加入杏仁、川贝、白果等可宣降肺气,或用沙参、石斛、麦冬、玉竹、百合以滋阴润肺,还可根据体质情况灵活加减。霜降秋燥,自己动手烹调“秋日养生汤”,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一份秋天别样的滋润和甜美。</p> <p><strong> 健体强身养生功</strong></p> <p><strong> </strong>时下气候早凉夜寒,正是鼻炎、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高发的时期,故名“多事之秋”。中医养生除讲究避邪防病以外,亦主张适当练功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以下推荐几种简单易行的养生功法:</p> <p><strong> </strong>1、搓脸摩耳:先将两手搓热,然后用双手掌在面部上下揉搓,由轻到重,直到脸上发热为止;然后摩耳,用双手拇指、食指循耳廓自上而下按摩20次,按摩耳垂30次。长期坚持可起到强壮元气、益肺补肾的功效,从而达到疏通脸部气血,醒脑提神,预防感冒等作用。</p> <p><strong> </strong>2、叩齿咽津:盘膝而坐,全身放松,口唇微闭,凝神闭目,然后上下牙齿有节奏的互相叩击。刚开始时,可轻叩20次左右,随着锻炼的不断进展,可逐渐增加叩齿的次数和力度,一般以36次为宜。叩齿后,调息吐纳,用舌在口腔内贴着上下牙床、牙面搅动,用力柔和自然,先上后下,先内后外,搅动36次,当感觉有唾液产生并渐渐增多后,以舌尖抵上腭部以聚集唾液,然后分三次徐徐咽下。此功法可以起到健脾益胃,纳气补肾的效果。</p> <p><strong> </strong>3、还可练练《遵生八笺》提倡的“九月中坐功”:方法为:清晨平坐,伸展双手攀住双足,随着脚部的动作用力,将双腿伸出去再收回来,如此反复5~7次,然后叩动上下颌牙齿36次,缓慢吸气并吐出,调节气息,将津液咽下,想象津液下行至丹田,反复9次。此法具有和调五脏、行气利水之效。</p> <p><strong> </strong> <strong>按摩穴位保健康</strong></p> <p><strong> </strong>人体生理活动随自然界阴阳消长的规律改变,在秋季,燥邪与风邪易侵犯人体,诱发感冒、鼻炎等疾病。</p> <p><strong> </strong>防感冒:按摩合谷穴、曲池穴等穴位可预防感冒。</p> <p><strong> </strong>防鼻炎:常按迎香穴可宣通鼻窍,预防鼻炎发作。</p> <p><strong> </strong>提高免疫力:常按足三里穴可提高免疫力,健脾胃,扶正固本。</p> <p><strong> </strong>滋阴生津:燥邪易伤阴津,可常按三阴交穴,以滋阴生津、润燥清热。</p> <p><strong> 霜降食疗方</strong></p> <p><strong> 1、银杏萝卜粥</strong></p> <p><strong> </strong>材料:银杏20克,白萝卜75克,糯米75克,白糖适量。</p> <p><strong> </strong>制法:白萝卜洗净切丝,用开水焯熟后捞起备用。银杏剥壳,沸水稍煮去衣后,与糯米一同入锅,大火煮开转成小火慢煮约45分钟,加糖再煮5分钟,然后拌入萝卜丝即可食用。</p> <p><strong> </strong>功效:止咳平喘、健脾养肺。适合肺燥咳嗽、肺脾两虚之人。</p> <p><strong> 2、紫薯银耳露</strong></p> <p><strong> </strong>材料:紫薯100克,银耳50克,莲子15克,冰糖适量。</p> <p><strong> </strong>制法:紫薯切丁,莲子去芯,银耳泡发后洗净、撕小块备用。将紫薯、银耳、莲子放入搅拌机中,加入适量水,搅碎成浆,然后倒入锅中,加入冰糖,用中火边煮边搅拌至煮开即可。</p> <p><strong> </strong>功效:健脾润肺,滋阴安神。适合虚火浮动夜寐不安或大便干结之人。</p> <p><strong> 3、百合玉竹老鸽汤</strong></p> <p><strong> </strong>材料:老鸽1只,玉竹30克,百合15克,枸杞15克,桂圆肉10克,生姜2片。</p> <p><strong> </strong>制法:玉竹、百合、枸杞洗净备用,老鸽宰杀后去毛去内脏、洗净、切成大块,与其它材料一同放入煲中,加水适量,先用大火煲开,再转小火煲2小时,最后加盐调味即可。</p> <p><strong> </strong>功效:滋阴养血安神。适合肺肾阴虚,兼有心神不宁、夜寐欠安之人。</p> <p><strong> 4、腐竹杏仁生鱼汤</strong></p> <p><strong> </strong>材料:生鱼500克,腐竹50克,南杏仁30克,马蹄50克,生姜3片。</p> <p><strong> </strong>制法:腐竹泡软切段,马蹄削皮后洗净切成两半,生鱼去鳞、腮、肠脏,洗净备用。把全部材料放入汤煲内,加水适量,大火煮开转小火,再煲1小时,加盐调味即可。</p> <p><strong> </strong>功效:润燥化痰,敛肺止咳。适合咳嗽日久、肺阴耗伤之人。</p> <p><strong> 5、桂花酸梅汤</strong></p> <p><strong> </strong>食材:乌梅3-5个,山楂15克,熟地黄15克,陈皮半瓣,桂花、冰糖适量。(3人量)</p> <p><strong> </strong>做法:乌梅、山楂、熟地黄、陈皮洗净,用纱布装好。锅内加水煮沸,放入装有药材的纱袋,小火煮40分钟。加入冰糖煮至融化,去掉纱袋,撒上桂花即可。</p> <p><strong> </strong>专家点评:乌梅为青梅熏制而成,生津止渴,能使浮越在上的虚火归位。搭配健胃消食、化肉食积的山楂,引火下行的熟地黄,健脾顺气的陈皮,清香怡人的桂花,煮一锅口感酸甜,健脾胃,消食滞的茶饮。深秋时节,丹桂飘香,我们还品秋之余,为冬日进补做准备的同时,却又为上火烦扰。此茶饮能降虚火,对咽喉异物感、久咳少痰、食欲欠佳等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适合大众进补时及秋冬保健食用。</p> <p><strong> </strong>小贴士:消化道溃疡者不宜。</p> <p><strong> 6、沙参麦冬汤</strong></p> <p><strong> </strong>沙参麦冬汤源自《温病条辨》</p> <p><strong> </strong>组成:北沙参15克、玉竹10克、麦冬10克、生甘草5克、桑叶10克、生扁豆10克、天花粉10克。</p> <p><strong> </strong>功效:清养肺阴,生津润燥。主治燥伤肺胃,津液亏虚。</p> <p><strong> </strong>适用范围:常见咽干口渴,干咳少痰等。</p> <p><strong> </strong>服用方法:水煎服,一日二次或代茶饮。可在上方基础上加黄精10克补气养阴,太子参15克补气健脾,生津润肺。也可单用黄精100克左右,炖猪肉、炖鸡食用等;或太子参100克,焖猪蹄髈、炖鸡食用。</p>
不分页
★★★★★
霜降,节气养生,饮食,运动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src="http://www.healthcn.net/UploadFiles//yiliao/2023/10/202310250944594256.jpg" style="width: 550px; height: 234px;" /></p> <p> 10月24日迎来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花的形成是因为秋夜地面散热较多,温度骤然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结形成细微的冰针,这种白色结晶体即为“霜”。“浓霜猛太阳”,白天太阳越好,温度越高,夜里结的霜就越多,所以霜降前后早晚温差较前更为明显。</p> <p> 霜降三候:一候“豺乃祭兽”,豺狼开始捕获猎物,以兽来祭天;二候“草木黄落”,木叶飘零,飒飒风干,冬天即将来临;三候“蜇虫咸俯”,“俯”是低头,蜇虫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p> <p> 霜降时节天气由凉转冷,但“霜降始霜”主要反映黄河流域的气候特征。广东地处东南沿海,珠三角附近城市见霜一般要到元旦以后。虽然霜花未降,但寒意已来。根据既往气象数据显示,广东霜降前后白天气温最高可达28℃,而清晨及夜晚气温在18℃左右,气温变化幅度之大常常令人难以适应,稍有疏忽,容易感寒生病或旧病复发。</p> <p> 霜降时节降雨显著减少,气候也越加干燥,此时养生当以平补润燥、强身御寒为重点。</p> <p><strong> 适时保暖防寒腿</strong></p> <p> 霜降以后早晚温差加大,人们需防“秋冻”所伤,应根据气温变化及时添衣以免着凉。当寒潮来袭时,老人尤需谨防“老寒腿”发作,特别是腰腿受凉后容易出现腰膝冷痛、活动不利。</p> <p> “老寒腿”的发作与感受风寒之邪有关。医经云:“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寒邪附于风而入体,风寒之邪痹阻腰膝部位之脉络,气血阻滞不通,不通则痛。</p> <p> 清晨、傍晚气温较低,户外运动时最好穿着宽松的长衣、长裤,尤其要做好腰部及下肢的保暖。</p> <p> 现代医学认为腰部支撑整个上半身,是负重及运动时最容易受伤的部位;而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关节,几乎承受着全身的重量,负担重、活动大,关节韧带容易拉伤,关节软骨容易磨损,此二者皆是人体运动过程中功能重要又易损伤的部位。霜降时期由于气温下降会反射性地引起肌肉韧带的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血流速度减慢,容易引起腰膝关节的神经、血管及软组织功能紊乱,从而加重腰腿疾病的发生。</p> <p> 除了老年人寒腿症状容易发作外,一些美丽“冻”人的中青年女性由于霜降时节仍然穿着短裙、短裤,也容易出现腿部酸麻胀痛、有沉重感等“老寒腿”的先兆症状。建议爱美的女士们密切关注气温变化,及时换上过膝长裙、长裤,或搭配打底裤以保护容易受寒的腿部。</p> <p> 此外,由于人体血管受到冷刺激后会出现相应的收缩,使血压骤升,故在此节气期间心脑血管疾病如心梗、心绞痛、脑梗、脑出血等的发病率也开始上升。而预防上述疾病最好的手段就是保暖。</p> <p><strong> 食疗进补有法度</strong></p> <p> 霜降是秋季向冬季过渡的节气,气温降幅大大增加,人体需要进食更多的热量抗寒以增强体质,因而民间十分重视霜降进补,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霜降进补,来年打虎”等说法。</p> <p> 秋补是“打底补”,地基打牢固了,冬补才能顺势而为。霜降为秋末之时,因脾寄旺于四季之末,因此,霜降与长夏同属土,土合脾胃,在此节气期间脾胃功能处于旺盛时期,宜淡补调胃。</p> <p> 应选用气味平淡、作用缓和的食物,以汤类、粥类为宜,及营养滋补,有利于吸收。另外,“春天吃花,秋天吃果”,白薯、山芋、山药、莲藕、南瓜、柿子、等都适宜在此节气进食,而萝卜更是当令蔬果,有顺气、宽中、生津、消积滞、宽胸膈、化痰热、散瘀血之功效,是霜降时期的养生佳品。</p> <p> 南瓜温中益气、补脾养胃,板栗通肾气、厚肠胃、强筋活血;柿子生津液、除燥热、润肺化痰;莲藕调中健脾、润肺养阴;山药补脾养肺、固肾益精;白萝卜顺气宽中、化痰生津等等。</p> <p> “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体虚之人根据具体情况进补可起到增强体质、祛病强身的作用。一般以气虚补气、血虚补血、阴虚滋阴、阳虚温阳为总原则,症状复杂者还可根据需要气血同治、阴阳双补。</p> <p> 补益药材当中诸如人参、灵芝可补气,阿胶、当归可养血,鹿茸、巴戟能补阳,龟板、鳖甲可滋阴等等,必须在分清阴阳气血之虚实情况下对症施食,必要时可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若患有发热外感、皮疹疮疡、腹痛便秘等急症、实证者,应暂停进补,以免闭门留寇,加重病情。</p> <p><strong> 滋养浓汤除秋燥</strong></p> <p> 时值深秋,随着降雨量的减少,天气越加干燥,人体通过体表蒸发的水分也大大增加。中医认为秋气应肺,肺脏为娇嫩清虚之脏,人体体表的肌肤、毛发、黏膜等皆为肺脏所主,秋燥偏盛则使肺阴受损,从而出现发丝毛躁、肌肤干燥、皮肤瘙痒、细纹增多、口干鼻燥等阴虚肺燥之证。</p> <p> 肺脏具有喜润恶燥的特点,因而霜降时节饮食方面需要注意补充柔润滋养之品以润肺燥、滋阴津,此时正是进行汤水滋养的最佳时候。</p> <p><strong> </strong>汤被认为是最富营养、最易消化吸收的菜肴之一。汤以水为介质,用肉类、蔬菜、水果、药材等多种材料进行适当搭配,经过或蒸、或煮、或炖、或熬等不同的烹饪过程,食材的各种营养渗入到汤汁中并充分融合,形成香气四溢的可口佳肴。汤以汁多味美为特点,多具有滋养津液、养颜润肤的功效。</p> <p><strong> </strong>秋季养肺,煲汤时还可适当加入杏仁、川贝、白果等可宣降肺气,或用沙参、石斛、麦冬、玉竹、百合以滋阴润肺,还可根据体质情况灵活加减。霜降秋燥,自己动手烹调“秋日养生汤”,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一份秋天别样的滋润和甜美。</p> <p><strong> 健体强身养生功</strong></p> <p><strong> </strong>时下气候早凉夜寒,正是鼻炎、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高发的时期,故名“多事之秋”。中医养生除讲究避邪防病以外,亦主张适当练功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以下推荐几种简单易行的养生功法:</p> <p><strong> </strong>1、搓脸摩耳:先将两手搓热,然后用双手掌在面部上下揉搓,由轻到重,直到脸上发热为止;然后摩耳,用双手拇指、食指循耳廓自上而下按摩20次,按摩耳垂30次。长期坚持可起到强壮元气、益肺补肾的功效,从而达到疏通脸部气血,醒脑提神,预防感冒等作用。</p> <p><strong> </strong>2、叩齿咽津:盘膝而坐,全身放松,口唇微闭,凝神闭目,然后上下牙齿有节奏的互相叩击。刚开始时,可轻叩20次左右,随着锻炼的不断进展,可逐渐增加叩齿的次数和力度,一般以36次为宜。叩齿后,调息吐纳,用舌在口腔内贴着上下牙床、牙面搅动,用力柔和自然,先上后下,先内后外,搅动36次,当感觉有唾液产生并渐渐增多后,以舌尖抵上腭部以聚集唾液,然后分三次徐徐咽下。此功法可以起到健脾益胃,纳气补肾的效果。</p> <p><strong> </strong>3、还可练练《遵生八笺》提倡的“九月中坐功”:方法为:清晨平坐,伸展双手攀住双足,随着脚部的动作用力,将双腿伸出去再收回来,如此反复5~7次,然后叩动上下颌牙齿36次,缓慢吸气并吐出,调节气息,将津液咽下,想象津液下行至丹田,反复9次。此法具有和调五脏、行气利水之效。</p> <p><strong> </strong> <strong>按摩穴位保健康</strong></p> <p><strong> </strong>人体生理活动随自然界阴阳消长的规律改变,在秋季,燥邪与风邪易侵犯人体,诱发感冒、鼻炎等疾病。</p> <p><strong> </strong>防感冒:按摩合谷穴、曲池穴等穴位可预防感冒。</p> <p><strong> </strong>防鼻炎:常按迎香穴可宣通鼻窍,预防鼻炎发作。</p> <p><strong> </strong>提高免疫力:常按足三里穴可提高免疫力,健脾胃,扶正固本。</p> <p><strong> </strong>滋阴生津:燥邪易伤阴津,可常按三阴交穴,以滋阴生津、润燥清热。</p> <p><strong> 霜降食疗方</strong></p> <p><strong> 1、银杏萝卜粥</strong></p> <p><strong> </strong>材料:银杏20克,白萝卜75克,糯米75克,白糖适量。</p> <p><strong> </strong>制法:白萝卜洗净切丝,用开水焯熟后捞起备用。银杏剥壳,沸水稍煮去衣后,与糯米一同入锅,大火煮开转成小火慢煮约45分钟,加糖再煮5分钟,然后拌入萝卜丝即可食用。</p> <p><strong> </strong>功效:止咳平喘、健脾养肺。适合肺燥咳嗽、肺脾两虚之人。</p> <p><strong> 2、紫薯银耳露</strong></p> <p><strong> </strong>材料:紫薯100克,银耳50克,莲子15克,冰糖适量。</p> <p><strong> </strong>制法:紫薯切丁,莲子去芯,银耳泡发后洗净、撕小块备用。将紫薯、银耳、莲子放入搅拌机中,加入适量水,搅碎成浆,然后倒入锅中,加入冰糖,用中火边煮边搅拌至煮开即可。</p> <p><strong> </strong>功效:健脾润肺,滋阴安神。适合虚火浮动夜寐不安或大便干结之人。</p> <p><strong> 3、百合玉竹老鸽汤</strong></p> <p><strong> </strong>材料:老鸽1只,玉竹30克,百合15克,枸杞15克,桂圆肉10克,生姜2片。</p> <p><strong> </strong>制法:玉竹、百合、枸杞洗净备用,老鸽宰杀后去毛去内脏、洗净、切成大块,与其它材料一同放入煲中,加水适量,先用大火煲开,再转小火煲2小时,最后加盐调味即可。</p> <p><strong> </strong>功效:滋阴养血安神。适合肺肾阴虚,兼有心神不宁、夜寐欠安之人。</p> <p><strong> 4、腐竹杏仁生鱼汤</strong></p> <p><strong> </strong>材料:生鱼500克,腐竹50克,南杏仁30克,马蹄50克,生姜3片。</p> <p><strong> </strong>制法:腐竹泡软切段,马蹄削皮后洗净切成两半,生鱼去鳞、腮、肠脏,洗净备用。把全部材料放入汤煲内,加水适量,大火煮开转小火,再煲1小时,加盐调味即可。</p> <p><strong> </strong>功效:润燥化痰,敛肺止咳。适合咳嗽日久、肺阴耗伤之人。</p> <p><strong> 5、桂花酸梅汤</strong></p> <p><strong> </strong>食材:乌梅3-5个,山楂15克,熟地黄15克,陈皮半瓣,桂花、冰糖适量。(3人量)</p> <p><strong> </strong>做法:乌梅、山楂、熟地黄、陈皮洗净,用纱布装好。锅内加水煮沸,放入装有药材的纱袋,小火煮40分钟。加入冰糖煮至融化,去掉纱袋,撒上桂花即可。</p> <p><strong> </strong>专家点评:乌梅为青梅熏制而成,生津止渴,能使浮越在上的虚火归位。搭配健胃消食、化肉食积的山楂,引火下行的熟地黄,健脾顺气的陈皮,清香怡人的桂花,煮一锅口感酸甜,健脾胃,消食滞的茶饮。深秋时节,丹桂飘香,我们还品秋之余,为冬日进补做准备的同时,却又为上火烦扰。此茶饮能降虚火,对咽喉异物感、久咳少痰、食欲欠佳等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适合大众进补时及秋冬保健食用。</p> <p><strong> </strong>小贴士:消化道溃疡者不宜。</p> <p><strong> 6、沙参麦冬汤</strong></p> <p><strong> </strong>沙参麦冬汤源自《温病条辨》</p> <p><strong> </strong>组成:北沙参15克、玉竹10克、麦冬10克、生甘草5克、桑叶10克、生扁豆10克、天花粉10克。</p> <p><strong> </strong>功效:清养肺阴,生津润燥。主治燥伤肺胃,津液亏虚。</p> <p><strong> </strong>适用范围:常见咽干口渴,干咳少痰等。</p> <p><strong> </strong>服用方法:水煎服,一日二次或代茶饮。可在上方基础上加黄精10克补气养阴,太子参15克补气健脾,生津润肺。也可单用黄精100克左右,炖猪肉、炖鸡食用等;或太子参100克,焖猪蹄髈、炖鸡食用。</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src="/UploadFiles/yiliao/2023/10/202310250944594256.jpg" style="width: 550px; height: 234px;" /></p> <p> 10月24日迎来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花的形成是因为秋夜地面散热较多,温度骤然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结形成细微的冰针,这种白色结晶体即为“霜”。“浓霜猛太阳”,白天太阳越好,温度越高,夜里结的霜就越多,所以霜降前后早晚温差较前更为明显。</p> <p> 霜降三候:一候“豺乃祭兽”,豺狼开始捕获猎物,以兽来祭天;二候“草木黄落”,木叶飘零,飒飒风干,冬天即将来临;三候“蜇虫咸俯”,“俯”是低头,蜇虫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p> <p> 霜降时节天气由凉转冷,但“霜降始霜”主要反映黄河流域的气候特征。广东地处东南沿海,珠三角附近城市见霜一般要到元旦以后。虽然霜花未降,但寒意已来。根据既往气象数据显示,广东霜降前后白天气温最高可达28℃,而清晨及夜晚气温在18℃左右,气温变化幅度之大常常令人难以适应,稍有疏忽,容易感寒生病或旧病复发。</p> <p> 霜降时节降雨显著减少,气候也越加干燥,此时养生当以平补润燥、强身御寒为重点。</p> <p><strong> 适时保暖防寒腿</strong></p> <p> 霜降以后早晚温差加大,人们需防“秋冻”所伤,应根据气温变化及时添衣以免着凉。当寒潮来袭时,老人尤需谨防“老寒腿”发作,特别是腰腿受凉后容易出现腰膝冷痛、活动不利。</p> <p> “老寒腿”的发作与感受风寒之邪有关。医经云:“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寒邪附于风而入体,风寒之邪痹阻腰膝部位之脉络,气血阻滞不通,不通则痛。</p> <p> 清晨、傍晚气温较低,户外运动时最好穿着宽松的长衣、长裤,尤其要做好腰部及下肢的保暖。</p> <p> 现代医学认为腰部支撑整个上半身,是负重及运动时最容易受伤的部位;而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关节,几乎承受着全身的重量,负担重、活动大,关节韧带容易拉伤,关节软骨容易磨损,此二者皆是人体运动过程中功能重要又易损伤的部位。霜降时期由于气温下降会反射性地引起肌肉韧带的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血流速度减慢,容易引起腰膝关节的神经、血管及软组织功能紊乱,从而加重腰腿疾病的发生。</p> <p> 除了老年人寒腿症状容易发作外,一些美丽“冻”人的中青年女性由于霜降时节仍然穿着短裙、短裤,也容易出现腿部酸麻胀痛、有沉重感等“老寒腿”的先兆症状。建议爱美的女士们密切关注气温变化,及时换上过膝长裙、长裤,或搭配打底裤以保护容易受寒的腿部。</p> <p> 此外,由于人体血管受到冷刺激后会出现相应的收缩,使血压骤升,故在此节气期间心脑血管疾病如心梗、心绞痛、脑梗、脑出血等的发病率也开始上升。而预防上述疾病最好的手段就是保暖。</p> <p><strong> 食疗进补有法度</strong></p> <p> 霜降是秋季向冬季过渡的节气,气温降幅大大增加,人体需要进食更多的热量抗寒以增强体质,因而民间十分重视霜降进补,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霜降进补,来年打虎”等说法。</p> <p> 秋补是“打底补”,地基打牢固了,冬补才能顺势而为。霜降为秋末之时,因脾寄旺于四季之末,因此,霜降与长夏同属土,土合脾胃,在此节气期间脾胃功能处于旺盛时期,宜淡补调胃。</p> <p> 应选用气味平淡、作用缓和的食物,以汤类、粥类为宜,及营养滋补,有利于吸收。另外,“春天吃花,秋天吃果”,白薯、山芋、山药、莲藕、南瓜、柿子、等都适宜在此节气进食,而萝卜更是当令蔬果,有顺气、宽中、生津、消积滞、宽胸膈、化痰热、散瘀血之功效,是霜降时期的养生佳品。</p> <p> 南瓜温中益气、补脾养胃,板栗通肾气、厚肠胃、强筋活血;柿子生津液、除燥热、润肺化痰;莲藕调中健脾、润肺养阴;山药补脾养肺、固肾益精;白萝卜顺气宽中、化痰生津等等。</p> <p> “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体虚之人根据具体情况进补可起到增强体质、祛病强身的作用。一般以气虚补气、血虚补血、阴虚滋阴、阳虚温阳为总原则,症状复杂者还可根据需要气血同治、阴阳双补。</p> <p> 补益药材当中诸如人参、灵芝可补气,阿胶、当归可养血,鹿茸、巴戟能补阳,龟板、鳖甲可滋阴等等,必须在分清阴阳气血之虚实情况下对症施食,必要时可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若患有发热外感、皮疹疮疡、腹痛便秘等急症、实证者,应暂停进补,以免闭门留寇,加重病情。</p> <p><strong> 滋养浓汤除秋燥</strong></p> <p> 时值深秋,随着降雨量的减少,天气越加干燥,人体通过体表蒸发的水分也大大增加。中医认为秋气应肺,肺脏为娇嫩清虚之脏,人体体表的肌肤、毛发、黏膜等皆为肺脏所主,秋燥偏盛则使肺阴受损,从而出现发丝毛躁、肌肤干燥、皮肤瘙痒、细纹增多、口干鼻燥等阴虚肺燥之证。</p> <p> 肺脏具有喜润恶燥的特点,因而霜降时节饮食方面需要注意补充柔润滋养之品以润肺燥、滋阴津,此时正是进行汤水滋养的最佳时候。</p> <p><strong> </strong>汤被认为是最富营养、最易消化吸收的菜肴之一。汤以水为介质,用肉类、蔬菜、水果、药材等多种材料进行适当搭配,经过或蒸、或煮、或炖、或熬等不同的烹饪过程,食材的各种营养渗入到汤汁中并充分融合,形成香气四溢的可口佳肴。汤以汁多味美为特点,多具有滋养津液、养颜润肤的功效。</p> <p><strong> </strong>秋季养肺,煲汤时还可适当加入杏仁、川贝、白果等可宣降肺气,或用沙参、石斛、麦冬、玉竹、百合以滋阴润肺,还可根据体质情况灵活加减。霜降秋燥,自己动手烹调“秋日养生汤”,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一份秋天别样的滋润和甜美。</p> <p><strong> 健体强身养生功</strong></p> <p><strong> </strong>时下气候早凉夜寒,正是鼻炎、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高发的时期,故名“多事之秋”。中医养生除讲究避邪防病以外,亦主张适当练功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以下推荐几种简单易行的养生功法:</p> <p><strong> </strong>1、搓脸摩耳:先将两手搓热,然后用双手掌在面部上下揉搓,由轻到重,直到脸上发热为止;然后摩耳,用双手拇指、食指循耳廓自上而下按摩20次,按摩耳垂30次。长期坚持可起到强壮元气、益肺补肾的功效,从而达到疏通脸部气血,醒脑提神,预防感冒等作用。</p> <p><strong> </strong>2、叩齿咽津:盘膝而坐,全身放松,口唇微闭,凝神闭目,然后上下牙齿有节奏的互相叩击。刚开始时,可轻叩20次左右,随着锻炼的不断进展,可逐渐增加叩齿的次数和力度,一般以36次为宜。叩齿后,调息吐纳,用舌在口腔内贴着上下牙床、牙面搅动,用力柔和自然,先上后下,先内后外,搅动36次,当感觉有唾液产生并渐渐增多后,以舌尖抵上腭部以聚集唾液,然后分三次徐徐咽下。此功法可以起到健脾益胃,纳气补肾的效果。</p> <p><strong> </strong>3、还可练练《遵生八笺》提倡的“九月中坐功”:方法为:清晨平坐,伸展双手攀住双足,随着脚部的动作用力,将双腿伸出去再收回来,如此反复5~7次,然后叩动上下颌牙齿36次,缓慢吸气并吐出,调节气息,将津液咽下,想象津液下行至丹田,反复9次。此法具有和调五脏、行气利水之效。</p> <p><strong> </strong> <strong>按摩穴位保健康</strong></p> <p><strong> </strong>人体生理活动随自然界阴阳消长的规律改变,在秋季,燥邪与风邪易侵犯人体,诱发感冒、鼻炎等疾病。</p> <p><strong> </strong>防感冒:按摩合谷穴、曲池穴等穴位可预防感冒。</p> <p><strong> </strong>防鼻炎:常按迎香穴可宣通鼻窍,预防鼻炎发作。</p> <p><strong> </strong>提高免疫力:常按足三里穴可提高免疫力,健脾胃,扶正固本。</p> <p><strong> </strong>滋阴生津:燥邪易伤阴津,可常按三阴交穴,以滋阴生津、润燥清热。</p> <p><strong> 霜降食疗方</strong></p> <p><strong> 1、银杏萝卜粥</strong></p> <p><strong> </strong>材料:银杏20克,白萝卜75克,糯米75克,白糖适量。</p> <p><strong> </strong>制法:白萝卜洗净切丝,用开水焯熟后捞起备用。银杏剥壳,沸水稍煮去衣后,与糯米一同入锅,大火煮开转成小火慢煮约45分钟,加糖再煮5分钟,然后拌入萝卜丝即可食用。</p> <p><strong> </strong>功效:止咳平喘、健脾养肺。适合肺燥咳嗽、肺脾两虚之人。</p> <p><strong> 2、紫薯银耳露</strong></p> <p><strong> </strong>材料:紫薯100克,银耳50克,莲子15克,冰糖适量。</p> <p><strong> </strong>制法:紫薯切丁,莲子去芯,银耳泡发后洗净、撕小块备用。将紫薯、银耳、莲子放入搅拌机中,加入适量水,搅碎成浆,然后倒入锅中,加入冰糖,用中火边煮边搅拌至煮开即可。</p> <p><strong> </strong>功效:健脾润肺,滋阴安神。适合虚火浮动夜寐不安或大便干结之人。</p> <p><strong> 3、百合玉竹老鸽汤</strong></p> <p><strong> </strong>材料:老鸽1只,玉竹30克,百合15克,枸杞15克,桂圆肉10克,生姜2片。</p> <p><strong> </strong>制法:玉竹、百合、枸杞洗净备用,老鸽宰杀后去毛去内脏、洗净、切成大块,与其它材料一同放入煲中,加水适量,先用大火煲开,再转小火煲2小时,最后加盐调味即可。</p> <p><strong> </strong>功效:滋阴养血安神。适合肺肾阴虚,兼有心神不宁、夜寐欠安之人。</p> <p><strong> 4、腐竹杏仁生鱼汤</strong></p> <p><strong> </strong>材料:生鱼500克,腐竹50克,南杏仁30克,马蹄50克,生姜3片。</p> <p><strong> </strong>制法:腐竹泡软切段,马蹄削皮后洗净切成两半,生鱼去鳞、腮、肠脏,洗净备用。把全部材料放入汤煲内,加水适量,大火煮开转小火,再煲1小时,加盐调味即可。</p> <p><strong> </strong>功效:润燥化痰,敛肺止咳。适合咳嗽日久、肺阴耗伤之人。</p> <p><strong> 5、桂花酸梅汤</strong></p> <p><strong> </strong>食材:乌梅3-5个,山楂15克,熟地黄15克,陈皮半瓣,桂花、冰糖适量。(3人量)</p> <p><strong> </strong>做法:乌梅、山楂、熟地黄、陈皮洗净,用纱布装好。锅内加水煮沸,放入装有药材的纱袋,小火煮40分钟。加入冰糖煮至融化,去掉纱袋,撒上桂花即可。</p> <p><strong> </strong>专家点评:乌梅为青梅熏制而成,生津止渴,能使浮越在上的虚火归位。搭配健胃消食、化肉食积的山楂,引火下行的熟地黄,健脾顺气的陈皮,清香怡人的桂花,煮一锅口感酸甜,健脾胃,消食滞的茶饮。深秋时节,丹桂飘香,我们还品秋之余,为冬日进补做准备的同时,却又为上火烦扰。此茶饮能降虚火,对咽喉异物感、久咳少痰、食欲欠佳等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适合大众进补时及秋冬保健食用。</p> <p><strong> </strong>小贴士:消化道溃疡者不宜。</p> <p><strong> 6、沙参麦冬汤</strong></p> <p><strong> </strong>沙参麦冬汤源自《温病条辨》</p> <p><strong> </strong>组成:北沙参15克、玉竹10克、麦冬10克、生甘草5克、桑叶10克、生扁豆10克、天花粉10克。</p> <p><strong> </strong>功效:清养肺阴,生津润燥。主治燥伤肺胃,津液亏虚。</p> <p><strong> </strong>适用范围:常见咽干口渴,干咳少痰等。</p> <p><strong> </strong>服用方法:水煎服,一日二次或代茶饮。可在上方基础上加黄精10克补气养阴,太子参15克补气健脾,生津润肺。也可单用黄精100克左右,炖猪肉、炖鸡食用等;或太子参100克,焖猪蹄髈、炖鸡食用。</p>
风流倜傥
395292
6403
1
395292
PE_U_Article
[第1344期]寒露节气养生,饮食、运动都在这里
如梦
87
2
3
9
0
2023-10-14T09:48:49+08:00
99
0
0
0
0
0
2023-10-14T09:48:49+08:00
2024-09-02T00:00:00+08:00
康之易
2024-08-13T03:29:35.753+08:00
yiliao/2023/10/202310140940450553.png
-di1344-qi-han-lu-jie-qi-yang-sheng-yin-shi-yun-dong-dou-zai-zhe-li
字形
无
false
8392072634651515858
395292
寒露|节气养生|饮食|运动
佚名
中健网·健康焦点
10月8日寒露,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寒露该如何养生呢?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src="/UploadFiles/yiliao/2023/10/202310140940450553.png" style="width: 550px; height: 331px;" /></p> <p> 10月8日寒露,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寒露以后,气温进一步降低,温差显著拉大。《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也。”意思是说露水受寒气影响,即将凝结成霜,比白露时节更加寒冷,故名“寒露”。</p> <p><strong>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最早提到“寒”字的节气。</strong></p> <p> “寒露”一到,虽说江南地区还会出现“小阳春”的暖意,但是在北方,可见树叶飘零,早霜袭人,东北和西北有些地区已进入冬季。</p> <p> 此时,自然界阳气渐退、阴气渐生。</p> <p> 在此人体生理活动降低之时,为了顺应四季,人们的活动消耗也应随之下降,以确保体内的阴阳平衡。</p> <p><strong> 寒露起居·按时作息</strong></p> <p> 《黄帝内经》云:“起居有常”,指的是提倡按时作息,避免贪睡多睡损伤人体的正气,同时也应该避免熬夜透支耗损阴津。</p> <p> 所以,在寒露之后,应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则,调整作息时间,早睡早起,以调节阴阳平衡,调和脏腑气血。</p> <p><strong> 寒露着装·注意下肢保暖</strong></p> <p> 寒露过后,昼夜温差加大,此时早晚应及时添加衣物,特别是要注意脚部的保暖。</p> <p> 足部是足三阴经及足三阳经所经之处,若脚部受寒,寒邪循经侵入人体,会影响其脾胃、肝胆、肾及膀胱等脏腑功能。</p> <p> 喜欢穿裙子的女生们要护好膝关节,以免诱发关节炎。</p> <p> 此外,肩膀和颈部后方的大椎穴亦是寒气入侵的主要位置,也要注意保护。</p> <p> 大家可养成每日睡前用热水泡脚的习惯,这不但能够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而且还能缓解疲劳,有助于睡眠。</p> <p><strong> 寒露饮食·多甘平少辛辣</strong></p> <p> 寒露前后宜食味甘平的食物,以增强脾胃功能。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等,防止因过食辛辣损伤人体阴精。</p> <p> 同时,多吃具有滋润作用的食物。</p> <p> 寒露前后容易出现口唇干燥,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可多吃些梨、苹果、香蕉、柿子、荸荠、龙眼肉、柚子等具有滋阴润燥、润肺生津功效的果品。</p> <p> 还可多吃具有去燥降火作用的食品,如鱼类、鸭蛋、牛肉、猪肝、海带、紫菜、莲藕、银耳等。</p> <p> 药补则应以清润温养、不寒不热、不伤阴耗阴为原则。</p> <p><strong> 寒露情志·积极乐观</strong></p> <p> 秋风萧瑟,万物凋零,由盛转衰,不免让人触景生情,勾起人们心底忧郁的心绪,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来说,凄凉垂暮之感更胜,此时情绪调养十分重要,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安宁平静的心情,以缓和秋天的肃杀之气对人的影响。</p> <p><strong> 寒露运动·不宜太早</strong></p> <p> 寒露节气后,运动方面也要有所调整,可以选择慢跑、登山、散步等形式,但运动时间不宜太早,这是因为晨起气温太低,身体素质较弱者容易感受寒邪。</p> <p> 同时不论何种运动,都不宜过量,在全身微热,尚未出汗或微微出汗时,即行停止,应避免大汗淋漓,以保持阴液内敛,不使阳气外耗,否则会伤阴损阳。</p> <p> 若遇到阴雨天气时,可选择在室内运动,不可冒雨涉水,以免感受寒湿。</p> <p><strong> 寒露保健·祛邪防病</strong></p> <p> 深秋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高峰,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如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等。</p> <p> 为预防这些疾病,首先要注意保暖,有哮喘发作史的人尤其要注意增减衣服,外出时可戴口罩,避免寒冷对呼吸道的刺激而发病。</p> <p> 日常多搓揉迎香穴(鼻翼两侧),练练呬(「嘶」音)字功等,都有助于我们预防呼吸道疾病。</p> <p> 对于有慢性胃炎和消化道溃疡病史的人,则要特别注意腹部保暖及自我保养,切忌食用冷硬食物伤胃。</p> <p><strong> 寒露如何养生</strong></p> <p><strong> “4不”:4个部位不能冻到</strong></p> <p> 寒露之后尤其要注意头颈、腰背、脚部、关节的保暖。</p> <p> 头部不能冻:头颈部是寒气入侵的主要部位,会导致感冒、咳嗽、头痛等不适。戴上帽子,系条围巾可以有效保暖颈部。可经常模仿“乌龟伸脖”的动作,前后伸缩脖子,再左右转动,可有效缓解疲乏,改善颈椎功能。</p> <p> 腰部不能冻:老年人阳气渐衰,腰肌劳损等症状受寒冷刺激容易加重。老年人早晚出门时不妨穿个马甲。另外,广播体操里的腹背运动和蹲起运动都能很好地温暖腰背,时常用搓热的双手捂在腰眼上也有很好的振奋阳气的作用。</p> <p> 脚部不能冻:足部保暖除了穿厚袜子、棉拖鞋以外,还可以利用晚上看电视的时间,站立踮起脚尖再放下,重复做至额头微微冒汗。做完运动,再用热水泡脚,脚上有许多反射区对应着人体的不同部位,泡脚时揉揉脚,可以舒筋活血,温暖保养全身。</p> <p> 注意:水温不宜过高,38℃~42℃之间较合适,泡脚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p> <p> 喜欢穴位按摩和经络保健的圈友,还可以在晚上泡脚时,重点按摩太冲、太白、太溪三个穴位,具有调节肝、脾、肾三阴经经气的作用,符合“秋冬养阴”的顺时养生特点。</p> <p> 关节不能冻:天气变化、潮湿受凉会导致关节炎疼痛加重。膝关节是人体的主要负重关节,滑液是关节间的液体润滑剂。人体膝关节约含有滑液0.5毫升,滑液的黏度直接与黏蛋白的含量有关。当气温下降时,滑液中的黏蛋白含量增多,便增加了滑液的黏度,影响了关节的活动。</p> <p> 天气寒冷,老人、儿童和体质较弱的圈友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渐增添衣服。但换季穿衣服别换得太快,最好厚薄搭配,以提高人体的抗寒能力更好过冬。注意保暖,不穿单衣也是寒露养生的重要一点。</p> <p><strong> “5要”:5件养生事要常做</strong></p> <p><strong> 1、减辛增酸 润肺防燥</strong></p> <p> 秋季要注意润肺防燥,肺喜滋润,干燥的气候容易导致“肺火”。“燥则润之”,深秋时节建议多吃养阴润肺防燥的食物,如百合、银耳、莲子、南瓜等。</p> <p> 秋季养生宜“收”不宜“散”。食酸有助于收敛肺气,可以适当吃些酸味的果蔬,如橘子、柠檬、石榴、番茄、乌梅、葡萄等应季果蔬,甜中味酸,既能护肺,又可增强肝脏功能。</p> <p> 中医有五味入五脏之说,辛味入肺,酸味入肝。在秋天要少吃辛辣刺激、煎炸熏烤类的食物,如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和酒等,宜少吃或不吃,通过减辛,一能防止肺气太盛,二能防止辛燥伤肺,耗伤阴液。</p> <p> 寒露天凉,晨起凉甚,早餐应吃温软食物,可以喝点热粥,粳米、糯米均是极好的选择,有健脾胃、补中气的功效。</p> <p> 冰糖蒸山药可以说是老少皆宜的健康药膳,既健脾胃又润肺。</p> <p> “金秋之时,燥气当令”,除了饮食滋润防燥,居住环境的防燥也很重要,不妨在室内放个加湿器,使居室内保持一定的湿度,能有效预防秋燥伤人,引起的咽干、鼻干、干咳、皮肤干等不适。</p> <p><strong> 2、防病防燥多喝水 朝盐晚蜜更健康</strong></p> <p> 每到气候变冷,患脑血栓的病人就会增加,有心脑血管疾病病史的圈友尤其要注意清晨和晚间适量补水。</p> <p> 清晨饮水可冲淡胃肠道,水分入血液后,随活动以汗液和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睡前半小时适量饮水能稀释血液预防血栓。</p> <p> 多喝水不是一股脑儿地猛灌白开水,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喝点蜂蜜水,既能减少白天的水分流失,又能适时补充人体水分和抗衰老,可以说是秋季养生的饮“水”良方。</p> <p> 同时喝蜂蜜水还可以防止秋燥便秘。蜂蜜对神经衰弱、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肝病、肺病等均有一定疗效,能帮助人们提高抵抗力和抗疲劳能力。在秋天经常服用蜂蜜,还可以起到润肺、养肺,兼调脾胃的作用。</p> <p> 注意:高血压患者夜间不要因为起夜怕凉而憋尿,否则会使血压升高,可能引起脑出血或心肌梗死等危险事件,严重的还可能导致猝死。</p> <p><strong> 3、养生每天坚持这2件事</strong></p> <p><strong> </strong>穴位保健</p> <p> 揉足三里,健脾胃</p> <p> 中医把胃经称为“长寿经”,其途经膝关节。饭后20分钟左右,用手反复摩擦膝关节,可以使胃经通畅。</p> <p> 喜欢穴位按摩的圈友应该听过“肚腹三里留”这句口诀,按揉或敲打小腿外侧足三里穴,3~5分钟,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既能生发胃气、燥化脾湿,有助强身延年益寿;又能提升肠胃功能,促进脂肪代谢,辅助减肥。</p> <p> 揉摩风池穴、合谷穴、曲池穴等,预防感冒</p> <p> 按迎香穴可宣通鼻窍,预防鼻炎发作</p> <p> 常按三阴交穴,以滋阴生津、润燥清热</p> <p> 此外,针对此时节常见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可按揉肺俞穴、脾俞穴、膻中穴、天突穴等,补肺健脾益气;慢性胃炎患者在受凉或饮食生冷后,易诱发胃痛,可艾灸或按揉中脘穴、足三里穴、梁丘穴、内关穴等理气和止胃痛;针对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可艾灸或按揉大椎穴、足三里穴、阴陵泉穴、阿是穴,以祛风湿、通利关节止痛。</p> <p> 弹指:改善怕冷</p> <p> 很多朋友冬天怕冷,容易手脚冰凉,如果在寒露之后开始练练“弹指功”,可以让这些状况得到改善。</p> <p> “弹指功”非常简单,每天中午用双手拇指扣住中指用力弹出去,反复一百遍。当然,不必局限于一百次这个数目,有空就弹弹。中指的指尖是心包经的起点,而心包经是心脏的保护墙,常弹中指能促进气血循环,提高人体的御寒能力。</p> <p> 养生按摩,不会一蹴而就,贵在坚持,日积月累,细水长流,方见成效。</p> <p><strong> 4、吃好三样</strong></p> <p><strong> </strong> 吃芝麻</p> <p> 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润燥”,民间自古就有“寒露吃芝麻”的习俗。</p> <p> 芝麻分为白芝麻、黑芝麻。食用以白芝麻为好,药用以黑芝麻为佳。芝麻味甘性平,入肝、肾、肺、脾经,可以补肝肾,润肺气,增津液,润肠燥。既可以强身健体,还能滋阴润肺通便。除此之外,黑芝麻还具有乌须黑发、润肤护肤美颜的功效。</p> <p> 咳嗽的人还可以喝点芝麻糊,滋润呼吸道,消除痰液,顺畅呼吸道。</p> <p> 吃柿子</p> <p> 民谚说“立秋核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 。</p> <p> 柿子在秋天成熟,它的维生素和糖分比一般的水果都高,古人赞它“色胜金衣,甘逾玉液”。</p> <p> 可以养肺护胃、清热祛燥、化痰止咳、生津止渴、健脾涩肠止血。柿子上的“柿蒂”还有降逆止呕的作用。</p> <p> 吃冬枣</p> <p> 俗话说,一日吃三枣,一生不显老。</p> <p> 寒露时节,冬枣上市,冬枣含有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等19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C的含量尤其丰富,有活维生素丸之称。</p> <p> 秋季易感冒,多吃冬枣可以调节免疫,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p> <p> 秋燥皮肤易干,多吃冬枣还能抗氧化,提高皮肤弹性,让人年轻有活力。</p> <p> 同时还能维持血管弹性,保护心脑血管,促进人体肝脏解毒。</p> <p><strong> 5、早睡早起 适量运动</strong></p> <p> 秋天是“阴气长,阳气收”的季节,早睡可顺应阳气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需注意调节生活节奏,防止过度疲劳和熬夜。</p> <p> 秋季是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长期坚持可增强心肺功能,散步、爬山等都是很好的选择,但开始时强度不宜太大,应逐渐增加运动量,如果过度运动,会增加人体的疲惫感,反而不利于身体恢复。</p>
不分页
★★★★★
寒露,节气养生,饮食,运动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src="http://www.healthcn.net/UploadFiles//yiliao/2023/10/202310140940450553.png" style="width: 550px; height: 331px;" /></p> <p> 10月8日寒露,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寒露以后,气温进一步降低,温差显著拉大。《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也。”意思是说露水受寒气影响,即将凝结成霜,比白露时节更加寒冷,故名“寒露”。</p> <p><strong>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最早提到“寒”字的节气。</strong></p> <p> “寒露”一到,虽说江南地区还会出现“小阳春”的暖意,但是在北方,可见树叶飘零,早霜袭人,东北和西北有些地区已进入冬季。</p> <p> 此时,自然界阳气渐退、阴气渐生。</p> <p> 在此人体生理活动降低之时,为了顺应四季,人们的活动消耗也应随之下降,以确保体内的阴阳平衡。</p> <p><strong> 寒露起居·按时作息</strong></p> <p> 《黄帝内经》云:“起居有常”,指的是提倡按时作息,避免贪睡多睡损伤人体的正气,同时也应该避免熬夜透支耗损阴津。</p> <p> 所以,在寒露之后,应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则,调整作息时间,早睡早起,以调节阴阳平衡,调和脏腑气血。</p> <p><strong> 寒露着装·注意下肢保暖</strong></p> <p> 寒露过后,昼夜温差加大,此时早晚应及时添加衣物,特别是要注意脚部的保暖。</p> <p> 足部是足三阴经及足三阳经所经之处,若脚部受寒,寒邪循经侵入人体,会影响其脾胃、肝胆、肾及膀胱等脏腑功能。</p> <p> 喜欢穿裙子的女生们要护好膝关节,以免诱发关节炎。</p> <p> 此外,肩膀和颈部后方的大椎穴亦是寒气入侵的主要位置,也要注意保护。</p> <p> 大家可养成每日睡前用热水泡脚的习惯,这不但能够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而且还能缓解疲劳,有助于睡眠。</p> <p><strong> 寒露饮食·多甘平少辛辣</strong></p> <p> 寒露前后宜食味甘平的食物,以增强脾胃功能。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等,防止因过食辛辣损伤人体阴精。</p> <p> 同时,多吃具有滋润作用的食物。</p> <p> 寒露前后容易出现口唇干燥,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可多吃些梨、苹果、香蕉、柿子、荸荠、龙眼肉、柚子等具有滋阴润燥、润肺生津功效的果品。</p> <p> 还可多吃具有去燥降火作用的食品,如鱼类、鸭蛋、牛肉、猪肝、海带、紫菜、莲藕、银耳等。</p> <p> 药补则应以清润温养、不寒不热、不伤阴耗阴为原则。</p> <p><strong> 寒露情志·积极乐观</strong></p> <p> 秋风萧瑟,万物凋零,由盛转衰,不免让人触景生情,勾起人们心底忧郁的心绪,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来说,凄凉垂暮之感更胜,此时情绪调养十分重要,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安宁平静的心情,以缓和秋天的肃杀之气对人的影响。</p> <p><strong> 寒露运动·不宜太早</strong></p> <p> 寒露节气后,运动方面也要有所调整,可以选择慢跑、登山、散步等形式,但运动时间不宜太早,这是因为晨起气温太低,身体素质较弱者容易感受寒邪。</p> <p> 同时不论何种运动,都不宜过量,在全身微热,尚未出汗或微微出汗时,即行停止,应避免大汗淋漓,以保持阴液内敛,不使阳气外耗,否则会伤阴损阳。</p> <p> 若遇到阴雨天气时,可选择在室内运动,不可冒雨涉水,以免感受寒湿。</p> <p><strong> 寒露保健·祛邪防病</strong></p> <p> 深秋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高峰,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如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等。</p> <p> 为预防这些疾病,首先要注意保暖,有哮喘发作史的人尤其要注意增减衣服,外出时可戴口罩,避免寒冷对呼吸道的刺激而发病。</p> <p> 日常多搓揉迎香穴(鼻翼两侧),练练呬(「嘶」音)字功等,都有助于我们预防呼吸道疾病。</p> <p> 对于有慢性胃炎和消化道溃疡病史的人,则要特别注意腹部保暖及自我保养,切忌食用冷硬食物伤胃。</p> <p><strong> 寒露如何养生</strong></p> <p><strong> “4不”:4个部位不能冻到</strong></p> <p> 寒露之后尤其要注意头颈、腰背、脚部、关节的保暖。</p> <p> 头部不能冻:头颈部是寒气入侵的主要部位,会导致感冒、咳嗽、头痛等不适。戴上帽子,系条围巾可以有效保暖颈部。可经常模仿“乌龟伸脖”的动作,前后伸缩脖子,再左右转动,可有效缓解疲乏,改善颈椎功能。</p> <p> 腰部不能冻:老年人阳气渐衰,腰肌劳损等症状受寒冷刺激容易加重。老年人早晚出门时不妨穿个马甲。另外,广播体操里的腹背运动和蹲起运动都能很好地温暖腰背,时常用搓热的双手捂在腰眼上也有很好的振奋阳气的作用。</p> <p> 脚部不能冻:足部保暖除了穿厚袜子、棉拖鞋以外,还可以利用晚上看电视的时间,站立踮起脚尖再放下,重复做至额头微微冒汗。做完运动,再用热水泡脚,脚上有许多反射区对应着人体的不同部位,泡脚时揉揉脚,可以舒筋活血,温暖保养全身。</p> <p> 注意:水温不宜过高,38℃~42℃之间较合适,泡脚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p> <p> 喜欢穴位按摩和经络保健的圈友,还可以在晚上泡脚时,重点按摩太冲、太白、太溪三个穴位,具有调节肝、脾、肾三阴经经气的作用,符合“秋冬养阴”的顺时养生特点。</p> <p> 关节不能冻:天气变化、潮湿受凉会导致关节炎疼痛加重。膝关节是人体的主要负重关节,滑液是关节间的液体润滑剂。人体膝关节约含有滑液0.5毫升,滑液的黏度直接与黏蛋白的含量有关。当气温下降时,滑液中的黏蛋白含量增多,便增加了滑液的黏度,影响了关节的活动。</p> <p> 天气寒冷,老人、儿童和体质较弱的圈友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渐增添衣服。但换季穿衣服别换得太快,最好厚薄搭配,以提高人体的抗寒能力更好过冬。注意保暖,不穿单衣也是寒露养生的重要一点。</p> <p><strong> “5要”:5件养生事要常做</strong></p> <p><strong> 1、减辛增酸 润肺防燥</strong></p> <p> 秋季要注意润肺防燥,肺喜滋润,干燥的气候容易导致“肺火”。“燥则润之”,深秋时节建议多吃养阴润肺防燥的食物,如百合、银耳、莲子、南瓜等。</p> <p> 秋季养生宜“收”不宜“散”。食酸有助于收敛肺气,可以适当吃些酸味的果蔬,如橘子、柠檬、石榴、番茄、乌梅、葡萄等应季果蔬,甜中味酸,既能护肺,又可增强肝脏功能。</p> <p> 中医有五味入五脏之说,辛味入肺,酸味入肝。在秋天要少吃辛辣刺激、煎炸熏烤类的食物,如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和酒等,宜少吃或不吃,通过减辛,一能防止肺气太盛,二能防止辛燥伤肺,耗伤阴液。</p> <p> 寒露天凉,晨起凉甚,早餐应吃温软食物,可以喝点热粥,粳米、糯米均是极好的选择,有健脾胃、补中气的功效。</p> <p> 冰糖蒸山药可以说是老少皆宜的健康药膳,既健脾胃又润肺。</p> <p> “金秋之时,燥气当令”,除了饮食滋润防燥,居住环境的防燥也很重要,不妨在室内放个加湿器,使居室内保持一定的湿度,能有效预防秋燥伤人,引起的咽干、鼻干、干咳、皮肤干等不适。</p> <p><strong> 2、防病防燥多喝水 朝盐晚蜜更健康</strong></p> <p> 每到气候变冷,患脑血栓的病人就会增加,有心脑血管疾病病史的圈友尤其要注意清晨和晚间适量补水。</p> <p> 清晨饮水可冲淡胃肠道,水分入血液后,随活动以汗液和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睡前半小时适量饮水能稀释血液预防血栓。</p> <p> 多喝水不是一股脑儿地猛灌白开水,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喝点蜂蜜水,既能减少白天的水分流失,又能适时补充人体水分和抗衰老,可以说是秋季养生的饮“水”良方。</p> <p> 同时喝蜂蜜水还可以防止秋燥便秘。蜂蜜对神经衰弱、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肝病、肺病等均有一定疗效,能帮助人们提高抵抗力和抗疲劳能力。在秋天经常服用蜂蜜,还可以起到润肺、养肺,兼调脾胃的作用。</p> <p> 注意:高血压患者夜间不要因为起夜怕凉而憋尿,否则会使血压升高,可能引起脑出血或心肌梗死等危险事件,严重的还可能导致猝死。</p> <p><strong> 3、养生每天坚持这2件事</strong></p> <p><strong> </strong>穴位保健</p> <p> 揉足三里,健脾胃</p> <p> 中医把胃经称为“长寿经”,其途经膝关节。饭后20分钟左右,用手反复摩擦膝关节,可以使胃经通畅。</p> <p> 喜欢穴位按摩的圈友应该听过“肚腹三里留”这句口诀,按揉或敲打小腿外侧足三里穴,3~5分钟,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既能生发胃气、燥化脾湿,有助强身延年益寿;又能提升肠胃功能,促进脂肪代谢,辅助减肥。</p> <p> 揉摩风池穴、合谷穴、曲池穴等,预防感冒</p> <p> 按迎香穴可宣通鼻窍,预防鼻炎发作</p> <p> 常按三阴交穴,以滋阴生津、润燥清热</p> <p> 此外,针对此时节常见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可按揉肺俞穴、脾俞穴、膻中穴、天突穴等,补肺健脾益气;慢性胃炎患者在受凉或饮食生冷后,易诱发胃痛,可艾灸或按揉中脘穴、足三里穴、梁丘穴、内关穴等理气和止胃痛;针对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可艾灸或按揉大椎穴、足三里穴、阴陵泉穴、阿是穴,以祛风湿、通利关节止痛。</p> <p> 弹指:改善怕冷</p> <p> 很多朋友冬天怕冷,容易手脚冰凉,如果在寒露之后开始练练“弹指功”,可以让这些状况得到改善。</p> <p> “弹指功”非常简单,每天中午用双手拇指扣住中指用力弹出去,反复一百遍。当然,不必局限于一百次这个数目,有空就弹弹。中指的指尖是心包经的起点,而心包经是心脏的保护墙,常弹中指能促进气血循环,提高人体的御寒能力。</p> <p> 养生按摩,不会一蹴而就,贵在坚持,日积月累,细水长流,方见成效。</p> <p><strong> 4、吃好三样</strong></p> <p><strong> </strong> 吃芝麻</p> <p> 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润燥”,民间自古就有“寒露吃芝麻”的习俗。</p> <p> 芝麻分为白芝麻、黑芝麻。食用以白芝麻为好,药用以黑芝麻为佳。芝麻味甘性平,入肝、肾、肺、脾经,可以补肝肾,润肺气,增津液,润肠燥。既可以强身健体,还能滋阴润肺通便。除此之外,黑芝麻还具有乌须黑发、润肤护肤美颜的功效。</p> <p> 咳嗽的人还可以喝点芝麻糊,滋润呼吸道,消除痰液,顺畅呼吸道。</p> <p> 吃柿子</p> <p> 民谚说“立秋核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 。</p> <p> 柿子在秋天成熟,它的维生素和糖分比一般的水果都高,古人赞它“色胜金衣,甘逾玉液”。</p> <p> 可以养肺护胃、清热祛燥、化痰止咳、生津止渴、健脾涩肠止血。柿子上的“柿蒂”还有降逆止呕的作用。</p> <p> 吃冬枣</p> <p> 俗话说,一日吃三枣,一生不显老。</p> <p> 寒露时节,冬枣上市,冬枣含有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等19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C的含量尤其丰富,有活维生素丸之称。</p> <p> 秋季易感冒,多吃冬枣可以调节免疫,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p> <p> 秋燥皮肤易干,多吃冬枣还能抗氧化,提高皮肤弹性,让人年轻有活力。</p> <p> 同时还能维持血管弹性,保护心脑血管,促进人体肝脏解毒。</p> <p><strong> 5、早睡早起 适量运动</strong></p> <p> 秋天是“阴气长,阳气收”的季节,早睡可顺应阳气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需注意调节生活节奏,防止过度疲劳和熬夜。</p> <p> 秋季是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长期坚持可增强心肺功能,散步、爬山等都是很好的选择,但开始时强度不宜太大,应逐渐增加运动量,如果过度运动,会增加人体的疲惫感,反而不利于身体恢复。</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src="/UploadFiles/yiliao/2023/10/202310140940450553.png" style="width: 550px; height: 331px;" /></p> <p> 10月8日寒露,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寒露以后,气温进一步降低,温差显著拉大。《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也。”意思是说露水受寒气影响,即将凝结成霜,比白露时节更加寒冷,故名“寒露”。</p> <p><strong>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最早提到“寒”字的节气。</strong></p> <p> “寒露”一到,虽说江南地区还会出现“小阳春”的暖意,但是在北方,可见树叶飘零,早霜袭人,东北和西北有些地区已进入冬季。</p> <p> 此时,自然界阳气渐退、阴气渐生。</p> <p> 在此人体生理活动降低之时,为了顺应四季,人们的活动消耗也应随之下降,以确保体内的阴阳平衡。</p> <p><strong> 寒露起居·按时作息</strong></p> <p> 《黄帝内经》云:“起居有常”,指的是提倡按时作息,避免贪睡多睡损伤人体的正气,同时也应该避免熬夜透支耗损阴津。</p> <p> 所以,在寒露之后,应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则,调整作息时间,早睡早起,以调节阴阳平衡,调和脏腑气血。</p> <p><strong> 寒露着装·注意下肢保暖</strong></p> <p> 寒露过后,昼夜温差加大,此时早晚应及时添加衣物,特别是要注意脚部的保暖。</p> <p> 足部是足三阴经及足三阳经所经之处,若脚部受寒,寒邪循经侵入人体,会影响其脾胃、肝胆、肾及膀胱等脏腑功能。</p> <p> 喜欢穿裙子的女生们要护好膝关节,以免诱发关节炎。</p> <p> 此外,肩膀和颈部后方的大椎穴亦是寒气入侵的主要位置,也要注意保护。</p> <p> 大家可养成每日睡前用热水泡脚的习惯,这不但能够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而且还能缓解疲劳,有助于睡眠。</p> <p><strong> 寒露饮食·多甘平少辛辣</strong></p> <p> 寒露前后宜食味甘平的食物,以增强脾胃功能。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等,防止因过食辛辣损伤人体阴精。</p> <p> 同时,多吃具有滋润作用的食物。</p> <p> 寒露前后容易出现口唇干燥,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可多吃些梨、苹果、香蕉、柿子、荸荠、龙眼肉、柚子等具有滋阴润燥、润肺生津功效的果品。</p> <p> 还可多吃具有去燥降火作用的食品,如鱼类、鸭蛋、牛肉、猪肝、海带、紫菜、莲藕、银耳等。</p> <p> 药补则应以清润温养、不寒不热、不伤阴耗阴为原则。</p> <p><strong> 寒露情志·积极乐观</strong></p> <p> 秋风萧瑟,万物凋零,由盛转衰,不免让人触景生情,勾起人们心底忧郁的心绪,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来说,凄凉垂暮之感更胜,此时情绪调养十分重要,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安宁平静的心情,以缓和秋天的肃杀之气对人的影响。</p> <p><strong> 寒露运动·不宜太早</strong></p> <p> 寒露节气后,运动方面也要有所调整,可以选择慢跑、登山、散步等形式,但运动时间不宜太早,这是因为晨起气温太低,身体素质较弱者容易感受寒邪。</p> <p> 同时不论何种运动,都不宜过量,在全身微热,尚未出汗或微微出汗时,即行停止,应避免大汗淋漓,以保持阴液内敛,不使阳气外耗,否则会伤阴损阳。</p> <p> 若遇到阴雨天气时,可选择在室内运动,不可冒雨涉水,以免感受寒湿。</p> <p><strong> 寒露保健·祛邪防病</strong></p> <p> 深秋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高峰,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如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等。</p> <p> 为预防这些疾病,首先要注意保暖,有哮喘发作史的人尤其要注意增减衣服,外出时可戴口罩,避免寒冷对呼吸道的刺激而发病。</p> <p> 日常多搓揉迎香穴(鼻翼两侧),练练呬(「嘶」音)字功等,都有助于我们预防呼吸道疾病。</p> <p> 对于有慢性胃炎和消化道溃疡病史的人,则要特别注意腹部保暖及自我保养,切忌食用冷硬食物伤胃。</p> <p><strong> 寒露如何养生</strong></p> <p><strong> “4不”:4个部位不能冻到</strong></p> <p> 寒露之后尤其要注意头颈、腰背、脚部、关节的保暖。</p> <p> 头部不能冻:头颈部是寒气入侵的主要部位,会导致感冒、咳嗽、头痛等不适。戴上帽子,系条围巾可以有效保暖颈部。可经常模仿“乌龟伸脖”的动作,前后伸缩脖子,再左右转动,可有效缓解疲乏,改善颈椎功能。</p> <p> 腰部不能冻:老年人阳气渐衰,腰肌劳损等症状受寒冷刺激容易加重。老年人早晚出门时不妨穿个马甲。另外,广播体操里的腹背运动和蹲起运动都能很好地温暖腰背,时常用搓热的双手捂在腰眼上也有很好的振奋阳气的作用。</p> <p> 脚部不能冻:足部保暖除了穿厚袜子、棉拖鞋以外,还可以利用晚上看电视的时间,站立踮起脚尖再放下,重复做至额头微微冒汗。做完运动,再用热水泡脚,脚上有许多反射区对应着人体的不同部位,泡脚时揉揉脚,可以舒筋活血,温暖保养全身。</p> <p> 注意:水温不宜过高,38℃~42℃之间较合适,泡脚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p> <p> 喜欢穴位按摩和经络保健的圈友,还可以在晚上泡脚时,重点按摩太冲、太白、太溪三个穴位,具有调节肝、脾、肾三阴经经气的作用,符合“秋冬养阴”的顺时养生特点。</p> <p> 关节不能冻:天气变化、潮湿受凉会导致关节炎疼痛加重。膝关节是人体的主要负重关节,滑液是关节间的液体润滑剂。人体膝关节约含有滑液0.5毫升,滑液的黏度直接与黏蛋白的含量有关。当气温下降时,滑液中的黏蛋白含量增多,便增加了滑液的黏度,影响了关节的活动。</p> <p> 天气寒冷,老人、儿童和体质较弱的圈友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渐增添衣服。但换季穿衣服别换得太快,最好厚薄搭配,以提高人体的抗寒能力更好过冬。注意保暖,不穿单衣也是寒露养生的重要一点。</p> <p><strong> “5要”:5件养生事要常做</strong></p> <p><strong> 1、减辛增酸 润肺防燥</strong></p> <p> 秋季要注意润肺防燥,肺喜滋润,干燥的气候容易导致“肺火”。“燥则润之”,深秋时节建议多吃养阴润肺防燥的食物,如百合、银耳、莲子、南瓜等。</p> <p> 秋季养生宜“收”不宜“散”。食酸有助于收敛肺气,可以适当吃些酸味的果蔬,如橘子、柠檬、石榴、番茄、乌梅、葡萄等应季果蔬,甜中味酸,既能护肺,又可增强肝脏功能。</p> <p> 中医有五味入五脏之说,辛味入肺,酸味入肝。在秋天要少吃辛辣刺激、煎炸熏烤类的食物,如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和酒等,宜少吃或不吃,通过减辛,一能防止肺气太盛,二能防止辛燥伤肺,耗伤阴液。</p> <p> 寒露天凉,晨起凉甚,早餐应吃温软食物,可以喝点热粥,粳米、糯米均是极好的选择,有健脾胃、补中气的功效。</p> <p> 冰糖蒸山药可以说是老少皆宜的健康药膳,既健脾胃又润肺。</p> <p> “金秋之时,燥气当令”,除了饮食滋润防燥,居住环境的防燥也很重要,不妨在室内放个加湿器,使居室内保持一定的湿度,能有效预防秋燥伤人,引起的咽干、鼻干、干咳、皮肤干等不适。</p> <p><strong> 2、防病防燥多喝水 朝盐晚蜜更健康</strong></p> <p> 每到气候变冷,患脑血栓的病人就会增加,有心脑血管疾病病史的圈友尤其要注意清晨和晚间适量补水。</p> <p> 清晨饮水可冲淡胃肠道,水分入血液后,随活动以汗液和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睡前半小时适量饮水能稀释血液预防血栓。</p> <p> 多喝水不是一股脑儿地猛灌白开水,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喝点蜂蜜水,既能减少白天的水分流失,又能适时补充人体水分和抗衰老,可以说是秋季养生的饮“水”良方。</p> <p> 同时喝蜂蜜水还可以防止秋燥便秘。蜂蜜对神经衰弱、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肝病、肺病等均有一定疗效,能帮助人们提高抵抗力和抗疲劳能力。在秋天经常服用蜂蜜,还可以起到润肺、养肺,兼调脾胃的作用。</p> <p> 注意:高血压患者夜间不要因为起夜怕凉而憋尿,否则会使血压升高,可能引起脑出血或心肌梗死等危险事件,严重的还可能导致猝死。</p> <p><strong> 3、养生每天坚持这2件事</strong></p> <p><strong> </strong>穴位保健</p> <p> 揉足三里,健脾胃</p> <p> 中医把胃经称为“长寿经”,其途经膝关节。饭后20分钟左右,用手反复摩擦膝关节,可以使胃经通畅。</p> <p> 喜欢穴位按摩的圈友应该听过“肚腹三里留”这句口诀,按揉或敲打小腿外侧足三里穴,3~5分钟,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既能生发胃气、燥化脾湿,有助强身延年益寿;又能提升肠胃功能,促进脂肪代谢,辅助减肥。</p> <p> 揉摩风池穴、合谷穴、曲池穴等,预防感冒</p> <p> 按迎香穴可宣通鼻窍,预防鼻炎发作</p> <p> 常按三阴交穴,以滋阴生津、润燥清热</p> <p> 此外,针对此时节常见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可按揉肺俞穴、脾俞穴、膻中穴、天突穴等,补肺健脾益气;慢性胃炎患者在受凉或饮食生冷后,易诱发胃痛,可艾灸或按揉中脘穴、足三里穴、梁丘穴、内关穴等理气和止胃痛;针对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可艾灸或按揉大椎穴、足三里穴、阴陵泉穴、阿是穴,以祛风湿、通利关节止痛。</p> <p> 弹指:改善怕冷</p> <p> 很多朋友冬天怕冷,容易手脚冰凉,如果在寒露之后开始练练“弹指功”,可以让这些状况得到改善。</p> <p> “弹指功”非常简单,每天中午用双手拇指扣住中指用力弹出去,反复一百遍。当然,不必局限于一百次这个数目,有空就弹弹。中指的指尖是心包经的起点,而心包经是心脏的保护墙,常弹中指能促进气血循环,提高人体的御寒能力。</p> <p> 养生按摩,不会一蹴而就,贵在坚持,日积月累,细水长流,方见成效。</p> <p><strong> 4、吃好三样</strong></p> <p><strong> </strong> 吃芝麻</p> <p> 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润燥”,民间自古就有“寒露吃芝麻”的习俗。</p> <p> 芝麻分为白芝麻、黑芝麻。食用以白芝麻为好,药用以黑芝麻为佳。芝麻味甘性平,入肝、肾、肺、脾经,可以补肝肾,润肺气,增津液,润肠燥。既可以强身健体,还能滋阴润肺通便。除此之外,黑芝麻还具有乌须黑发、润肤护肤美颜的功效。</p> <p> 咳嗽的人还可以喝点芝麻糊,滋润呼吸道,消除痰液,顺畅呼吸道。</p> <p> 吃柿子</p> <p> 民谚说“立秋核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 。</p> <p> 柿子在秋天成熟,它的维生素和糖分比一般的水果都高,古人赞它“色胜金衣,甘逾玉液”。</p> <p> 可以养肺护胃、清热祛燥、化痰止咳、生津止渴、健脾涩肠止血。柿子上的“柿蒂”还有降逆止呕的作用。</p> <p> 吃冬枣</p> <p> 俗话说,一日吃三枣,一生不显老。</p> <p> 寒露时节,冬枣上市,冬枣含有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等19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C的含量尤其丰富,有活维生素丸之称。</p> <p> 秋季易感冒,多吃冬枣可以调节免疫,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p> <p> 秋燥皮肤易干,多吃冬枣还能抗氧化,提高皮肤弹性,让人年轻有活力。</p> <p> 同时还能维持血管弹性,保护心脑血管,促进人体肝脏解毒。</p> <p><strong> 5、早睡早起 适量运动</strong></p> <p> 秋天是“阴气长,阳气收”的季节,早睡可顺应阳气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需注意调节生活节奏,防止过度疲劳和熬夜。</p> <p> 秋季是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长期坚持可增强心肺功能,散步、爬山等都是很好的选择,但开始时强度不宜太大,应逐渐增加运动量,如果过度运动,会增加人体的疲惫感,反而不利于身体恢复。</p>
豆腐
人物
潘荣汉:37年默默坚守乡村,痴心不改的好…
在隆尧县千户营乡唐家庄村,有这样一位医生,他自1980年从卫校毕业始,37年坚守乡村,每天接治病人十几位…
王清贤:以身示教面对面 喚来后生爱中医
日前,唐山市中医医院肿瘤科副主任王清贤应邀参加华北理工学院中医学院专家学者与学生“面对面”活动。对…
389296
6404
1
389296
PE_U_Article
妙手仁心不虚传——记安国市疾控中心刘树生
如梦
1002
1
2
2
0
2017-10-12T10:58:58.383+08:00
2017-10-12T10:58:59.583+08:00
99
0
0
0
0
0
2017-10-12T10:58:58+08:00
2017-10-12T00:00:00+08:00
如梦
2024-09-06T00:29:17.44+08:00
miao-shou-ren-xin-bu-xu-chuan-ji-an-guo-shi-ji-kong-zhong-xin-liu-shu-sheng
字形
无
false
8285969346771631083
389296
刘树生|安国市疾控中心|妙手仁心
郭振山
中健网·人物
刘树生,男,1961年出生,祖籍河北定兴县。1982年河北省卫生学校毕业后参加卫生工作,先后在门东乡卫生院、市中医院任医师、主治医师、市中医院副院长。期间1999年脱产到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学习,2002年毕业后回市中医院,不久调任市卫生防疫站站长。2006年8月,市防疫站分设市疾病控制中心和市卫生监督所,刘树生被任命为市卫生局防控股股长兼市疾控中心主任、市卫生监督所所长。
<p> 刘树生,男,1961年出生,祖籍河北定兴县。1982年河北省卫生学校毕业后参加卫生工作,先后在门东乡卫生院、市中医院任医师、主治医师、市中医院副院长。期间1999年脱产到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学习,2002年毕业后回市中医院,不久调任市卫生防疫站站长。2006年8月,市防疫站分设市疾病控制中心和市卫生监督所,刘树生被任命为市卫生局防控股股长兼市疾控中心主任、市卫生监督所所长。</p> <p> 参加工作30多年来,无论是普通医生还是当院长、站长、疾控中心主任,刘树生一直把提高自身素养和业务水平放在第一位。在针灸治疗脑血管病后遗症、颈肩腰痛等方面有较高的造诣,往往手到病除。1992年,祁州药市西一街老年患者因脑血栓入住中医院治疗,由于患病时发现较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落下严重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家属听说刘树生擅长治疗此病便辗转找到他。听完家属介绍病情后,刘树生当即让家属留下详细地址,下班后即按照地址找到家里,在经过把脉等检查后,拿出随身所带银针为患者针灸治疗。以后每隔一天便来患者家里施治,历时三个月,风雨无阻,经过治疗一个月治疗,患者即能起床做简单运动。又经过两个月巩固治疗,患者生活完全自理。2003年,某村一被颈肩疼折磨十余年,辗转保定、北京等大医院治疗不见疗效的患者慕名找到已调离中医院诊疗第一线转任市防疫站站长的他。听到患者近乎绝望的病情及辗转治疗经历介绍后,激起刘树生心里深深的同情。当即为患者做了检查随后开始针灸结合按摩治疗。一星期后患者症状大大减轻,又经过一个月的深化治疗患者彻底告别的疼痛折磨,能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为提高自己的医疗技术水平,在繁忙的医疗和行政工作之余刘树生广拜名师学习,在中医治疗肿瘤、脾胆病、肾病、妇科病方面多方涉猎并深入研究。尤其在中医治疗肿瘤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和独特的治疗方法。还是他在市中医院担任副院长期间,博野某村有位16岁的中学生查出胆囊癌,在那个谈癌色变的年代,在无论从治疗技术还是医疗水平都不高的农村,一旦被确诊为癌症就等于宣告了死刑,这对一个风华正茂、还未来得及享受生活的孩子的打击可想而知。确诊后,家长拿着诊断书双双跪在刘树生面前老泪纵横的请求刘树生救救这个苦命的孩子。当时,刘树生刚涉猎中医治疗癌症不久,虽然有着几例经过辩证施治病情好转的记录,但对于这个孩子的治疗自己真的没有把握。但听着家长近乎绝望的请求,面对家长满含希望的目光,刘树生把心一横,接下这一自己既不专长、国内又无多少成功经验可循的棘手病人。对此,刘树生查阅大量国内外资料,结核病人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以内服中药方剂为主、辅以针灸治疗内外结合的治疗方案。当务之急是稳定病人情绪,使之愉快的配合治疗。未达到此目的,刘树生以一个大哥哥的身份与病人交朋友,与他谈学习、谈理想、谈前途。病人喜欢打羽毛球,刘树生就利用下班后的时间陪他在楼下院内打球。通过十多天的相处,病人对刘树生信任进一步提高,有了话也乐意找他说了。通过交心病人增强了战胜病魔的信心。刘树生抓住时机按照先已指定的治疗方案、内外结合、辩证施治。两个月后病部造影明显减小。出院后经过一年多的治疗,病灶愈合,创造出市中医院中医内外结合治疗胆囊癌的先例。担任市防疫站站长后,刘树生结合全市疾病防控的实际,承担疾病防控等方面的科研课题。自1995年起独立或共同承担省级以上研究课题18项,涉及疾病防控、地方病研究、艾滋病防控、传染病防控、全民健康等多个领域。其中2006年3月承担的“安国市中学生健康状况调查分析”课题,2007年结题后获河北省科研成果二等奖。 2007年1月主持承担的“安国市以社区为基础的商业流动人群艾滋病预防干预项目”,同年底通过国家项目办公室验收,2009年获省级科研成果奖。2007年3月参与承担的“安国市娱乐市场从业人员规模和特征以及艾滋病感染现状调查项目”,2008年3月通过国家项目办公室验收,2009年3月结题,该课题为国家制定艾滋病预防策略提供可靠依据,获国家项目办优秀项目奖。1995年10月承担的“威灵饮治疗泌尿系统疾病研究”,荣获保定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在承担的全部18项研究课题中,已结题到2010年底已结题17项,获国家级项目奖5项;河北省级项目奖9项。1998年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承担的“黄芪建中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研究”,获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科研与应用创新奖”。</p> <p> 作为医生,虽然因工作需要离开了病房,但在刘树生心目中医生的责任永远是第一位的。可以说中医和中药、病人与疾病已深深地渗透到刘树生的骨子里。业余时间经常深入农村、社区进行调查研究,撰写出大量的研究论文。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72例》发表于《河北中医》2010年第6期;《参芩白术汤加减治疗小而感染后脾虚综合症的临床研究》发表在《中华实用中西医》2005年第五卷18期;《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危险因素研究》发表在《中国公共卫生》2009年第25卷。是年,其主编的《食品安全与监管教程》一书由出版。2010年与人合著的《食品安全与质控技术》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由于成就突出,2010年,刘树生被评为主任医师,是安国市唯一一位取得主任医师任职资格的中医师。</p>
不分页
★★★★★
刘树生,安国市疾控中心,妙手仁心
<p> 刘树生,男,1961年出生,祖籍河北定兴县。1982年河北省卫生学校毕业后参加卫生工作,先后在门东乡卫生院、市中医院任医师、主治医师、市中医院副院长。期间1999年脱产到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学习,2002年毕业后回市中医院,不久调任市卫生防疫站站长。2006年8月,市防疫站分设市疾病控制中心和市卫生监督所,刘树生被任命为市卫生局防控股股长兼市疾控中心主任、市卫生监督所所长。</p> <p> 参加工作30多年来,无论是普通医生还是当院长、站长、疾控中心主任,刘树生一直把提高自身素养和业务水平放在第一位。在针灸治疗脑血管病后遗症、颈肩腰痛等方面有较高的造诣,往往手到病除。1992年,祁州药市西一街老年患者因脑血栓入住中医院治疗,由于患病时发现较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落下严重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家属听说刘树生擅长治疗此病便辗转找到他。听完家属介绍病情后,刘树生当即让家属留下详细地址,下班后即按照地址找到家里,在经过把脉等检查后,拿出随身所带银针为患者针灸治疗。以后每隔一天便来患者家里施治,历时三个月,风雨无阻,经过治疗一个月治疗,患者即能起床做简单运动。又经过两个月巩固治疗,患者生活完全自理。2003年,某村一被颈肩疼折磨十余年,辗转保定、北京等大医院治疗不见疗效的患者慕名找到已调离中医院诊疗第一线转任市防疫站站长的他。听到患者近乎绝望的病情及辗转治疗经历介绍后,激起刘树生心里深深的同情。当即为患者做了检查随后开始针灸结合按摩治疗。一星期后患者症状大大减轻,又经过一个月的深化治疗患者彻底告别的疼痛折磨,能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为提高自己的医疗技术水平,在繁忙的医疗和行政工作之余刘树生广拜名师学习,在中医治疗肿瘤、脾胆病、肾病、妇科病方面多方涉猎并深入研究。尤其在中医治疗肿瘤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和独特的治疗方法。还是他在市中医院担任副院长期间,博野某村有位16岁的中学生查出胆囊癌,在那个谈癌色变的年代,在无论从治疗技术还是医疗水平都不高的农村,一旦被确诊为癌症就等于宣告了死刑,这对一个风华正茂、还未来得及享受生活的孩子的打击可想而知。确诊后,家长拿着诊断书双双跪在刘树生面前老泪纵横的请求刘树生救救这个苦命的孩子。当时,刘树生刚涉猎中医治疗癌症不久,虽然有着几例经过辩证施治病情好转的记录,但对于这个孩子的治疗自己真的没有把握。但听着家长近乎绝望的请求,面对家长满含希望的目光,刘树生把心一横,接下这一自己既不专长、国内又无多少成功经验可循的棘手病人。对此,刘树生查阅大量国内外资料,结核病人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以内服中药方剂为主、辅以针灸治疗内外结合的治疗方案。当务之急是稳定病人情绪,使之愉快的配合治疗。未达到此目的,刘树生以一个大哥哥的身份与病人交朋友,与他谈学习、谈理想、谈前途。病人喜欢打羽毛球,刘树生就利用下班后的时间陪他在楼下院内打球。通过十多天的相处,病人对刘树生信任进一步提高,有了话也乐意找他说了。通过交心病人增强了战胜病魔的信心。刘树生抓住时机按照先已指定的治疗方案、内外结合、辩证施治。两个月后病部造影明显减小。出院后经过一年多的治疗,病灶愈合,创造出市中医院中医内外结合治疗胆囊癌的先例。担任市防疫站站长后,刘树生结合全市疾病防控的实际,承担疾病防控等方面的科研课题。自1995年起独立或共同承担省级以上研究课题18项,涉及疾病防控、地方病研究、艾滋病防控、传染病防控、全民健康等多个领域。其中2006年3月承担的“安国市中学生健康状况调查分析”课题,2007年结题后获河北省科研成果二等奖。 2007年1月主持承担的“安国市以社区为基础的商业流动人群艾滋病预防干预项目”,同年底通过国家项目办公室验收,2009年获省级科研成果奖。2007年3月参与承担的“安国市娱乐市场从业人员规模和特征以及艾滋病感染现状调查项目”,2008年3月通过国家项目办公室验收,2009年3月结题,该课题为国家制定艾滋病预防策略提供可靠依据,获国家项目办优秀项目奖。1995年10月承担的“威灵饮治疗泌尿系统疾病研究”,荣获保定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在承担的全部18项研究课题中,已结题到2010年底已结题17项,获国家级项目奖5项;河北省级项目奖9项。1998年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承担的“黄芪建中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研究”,获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科研与应用创新奖”。</p> <p> 作为医生,虽然因工作需要离开了病房,但在刘树生心目中医生的责任永远是第一位的。可以说中医和中药、病人与疾病已深深地渗透到刘树生的骨子里。业余时间经常深入农村、社区进行调查研究,撰写出大量的研究论文。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72例》发表于《河北中医》2010年第6期;《参芩白术汤加减治疗小而感染后脾虚综合症的临床研究》发表在《中华实用中西医》2005年第五卷18期;《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危险因素研究》发表在《中国公共卫生》2009年第25卷。是年,其主编的《食品安全与监管教程》一书由出版。2010年与人合著的《食品安全与质控技术》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由于成就突出,2010年,刘树生被评为主任医师,是安国市唯一一位取得主任医师任职资格的中医师。</p>
<p> 刘树生,男,1961年出生,祖籍河北定兴县。1982年河北省卫生学校毕业后参加卫生工作,先后在门东乡卫生院、市中医院任医师、主治医师、市中医院副院长。期间1999年脱产到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学习,2002年毕业后回市中医院,不久调任市卫生防疫站站长。2006年8月,市防疫站分设市疾病控制中心和市卫生监督所,刘树生被任命为市卫生局防控股股长兼市疾控中心主任、市卫生监督所所长。</p> <p> 参加工作30多年来,无论是普通医生还是当院长、站长、疾控中心主任,刘树生一直把提高自身素养和业务水平放在第一位。在针灸治疗脑血管病后遗症、颈肩腰痛等方面有较高的造诣,往往手到病除。1992年,祁州药市西一街老年患者因脑血栓入住中医院治疗,由于患病时发现较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落下严重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家属听说刘树生擅长治疗此病便辗转找到他。听完家属介绍病情后,刘树生当即让家属留下详细地址,下班后即按照地址找到家里,在经过把脉等检查后,拿出随身所带银针为患者针灸治疗。以后每隔一天便来患者家里施治,历时三个月,风雨无阻,经过治疗一个月治疗,患者即能起床做简单运动。又经过两个月巩固治疗,患者生活完全自理。2003年,某村一被颈肩疼折磨十余年,辗转保定、北京等大医院治疗不见疗效的患者慕名找到已调离中医院诊疗第一线转任市防疫站站长的他。听到患者近乎绝望的病情及辗转治疗经历介绍后,激起刘树生心里深深的同情。当即为患者做了检查随后开始针灸结合按摩治疗。一星期后患者症状大大减轻,又经过一个月的深化治疗患者彻底告别的疼痛折磨,能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为提高自己的医疗技术水平,在繁忙的医疗和行政工作之余刘树生广拜名师学习,在中医治疗肿瘤、脾胆病、肾病、妇科病方面多方涉猎并深入研究。尤其在中医治疗肿瘤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和独特的治疗方法。还是他在市中医院担任副院长期间,博野某村有位16岁的中学生查出胆囊癌,在那个谈癌色变的年代,在无论从治疗技术还是医疗水平都不高的农村,一旦被确诊为癌症就等于宣告了死刑,这对一个风华正茂、还未来得及享受生活的孩子的打击可想而知。确诊后,家长拿着诊断书双双跪在刘树生面前老泪纵横的请求刘树生救救这个苦命的孩子。当时,刘树生刚涉猎中医治疗癌症不久,虽然有着几例经过辩证施治病情好转的记录,但对于这个孩子的治疗自己真的没有把握。但听着家长近乎绝望的请求,面对家长满含希望的目光,刘树生把心一横,接下这一自己既不专长、国内又无多少成功经验可循的棘手病人。对此,刘树生查阅大量国内外资料,结核病人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以内服中药方剂为主、辅以针灸治疗内外结合的治疗方案。当务之急是稳定病人情绪,使之愉快的配合治疗。未达到此目的,刘树生以一个大哥哥的身份与病人交朋友,与他谈学习、谈理想、谈前途。病人喜欢打羽毛球,刘树生就利用下班后的时间陪他在楼下院内打球。通过十多天的相处,病人对刘树生信任进一步提高,有了话也乐意找他说了。通过交心病人增强了战胜病魔的信心。刘树生抓住时机按照先已指定的治疗方案、内外结合、辩证施治。两个月后病部造影明显减小。出院后经过一年多的治疗,病灶愈合,创造出市中医院中医内外结合治疗胆囊癌的先例。担任市防疫站站长后,刘树生结合全市疾病防控的实际,承担疾病防控等方面的科研课题。自1995年起独立或共同承担省级以上研究课题18项,涉及疾病防控、地方病研究、艾滋病防控、传染病防控、全民健康等多个领域。其中2006年3月承担的“安国市中学生健康状况调查分析”课题,2007年结题后获河北省科研成果二等奖。 2007年1月主持承担的“安国市以社区为基础的商业流动人群艾滋病预防干预项目”,同年底通过国家项目办公室验收,2009年获省级科研成果奖。2007年3月参与承担的“安国市娱乐市场从业人员规模和特征以及艾滋病感染现状调查项目”,2008年3月通过国家项目办公室验收,2009年3月结题,该课题为国家制定艾滋病预防策略提供可靠依据,获国家项目办优秀项目奖。1995年10月承担的“威灵饮治疗泌尿系统疾病研究”,荣获保定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在承担的全部18项研究课题中,已结题到2010年底已结题17项,获国家级项目奖5项;河北省级项目奖9项。1998年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承担的“黄芪建中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研究”,获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科研与应用创新奖”。</p> <p> 作为医生,虽然因工作需要离开了病房,但在刘树生心目中医生的责任永远是第一位的。可以说中医和中药、病人与疾病已深深地渗透到刘树生的骨子里。业余时间经常深入农村、社区进行调查研究,撰写出大量的研究论文。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72例》发表于《河北中医》2010年第6期;《参芩白术汤加减治疗小而感染后脾虚综合症的临床研究》发表在《中华实用中西医》2005年第五卷18期;《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危险因素研究》发表在《中国公共卫生》2009年第25卷。是年,其主编的《食品安全与监管教程》一书由出版。2010年与人合著的《食品安全与质控技术》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由于成就突出,2010年,刘树生被评为主任医师,是安国市唯一一位取得主任医师任职资格的中医师。</p>
寒好
郭振山
389117
6404
1
389117
PE_U_Article
潘荣汉:37年默默坚守乡村,痴心不改的好医生
如梦
1151
2
2
2
0
2017-08-29T16:34:00+08:00
99
0
0
0
0
0
2017-08-29T16:34:00+08:00
2024-08-27T00:00:00+08:00
康之易
2024-09-05T19:00:25.637+08:00
yiliao/2017/8/201708291631146497.jpg
pan-rong-han37-nian-mo-mo-jian-shou-xiang-cun-chi-xin-bu-gai-de-hao-yi-sheng
字形
无
false
12676925891653463807
389117
乡医|潘荣汉|好医生
潘志方
中健网·医讯
在隆尧县千户营乡唐家庄村,有这样一位医生,他自1980年从卫校毕业始,37年坚守乡村,每天接治病人十几位到几十位,救治的病人已近20多万人,每天走村串巷几十里,走过的路也能绕地球3、4圈。默默坚守,痴心不改。几十年把自己毕生所学,献给这篇热土,用精湛的医术守护着这里的乡民。这就是平凡中的伟大,这就是普通中的高尚!
<p> <strong> 中健网讯</strong> 在隆尧县千户营乡唐家庄村,有这样一位医生,他自1980年从卫校毕业始,37年坚守乡村,每天接治病人十几位到几十位,救治的病人已近20多万人,每天走村串巷几十里,走过的路也能绕地球3、4圈。</p> <p> 默默坚守,痴心不改。几十年把自己毕生所学,献给这篇热土,用精湛的医术守护着这里的乡民。这就是平凡中的伟大,这就是普通中的高尚!</p> <p> 他就是乡村医生潘荣汉。</p> <p> “我没有多大能耐,就是想给乡亲们作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我干了近40年医生,边学习边总结,收获了很多经验,这些也都是乡亲们给我的,我已经和乡亲们凝结在一起,谁也离不开谁。余生也没有啥打算,就是想为更多的乡亲解除病痛,守着他们,让他们时时安心!”潘荣汉说。</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src="/UploadFiles/yiliao/2017/8/201708291630108531.jpg" style="width: 600px; height: 401px;" /></p> <p><strong> 立志学医 报效乡里</strong></p> <p> 1954年,潘荣汉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当时是建国之初,全国百废待兴,广大农村更是穷困落后。父亲当过兵打过仗,是个见多识广的人,经常给童年的潘荣汉讲述战场上的英雄故事,告诉他外面的世界。</p> <p> 潘荣汉从小就跟别的孩子不一样,机警灵敏,聪慧过人。一次,父亲问他长大了干什么,他倒反问他的父亲:“干什么能帮助别人多干些事?”他的父亲稍稍思考了一下说:“当医生,医生救死扶伤,每天都能帮助很多人!”“那我长大了就当医生!”潘荣汉歪着小脑瓜,天真地说。</p> <p> 没想到一句无忌童言后来竟然成真,没想到父亲的随意一问将来竟然成为事实。可见,童年的潘荣汉多么有心。父亲的话他竟然铭记在心,并且在之后上学后,加倍努力,一直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有志者事竟成,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潘荣汉为了自己的理想,努力学习,最终考上了卫校,学到了自己想学的知识,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医生。</p> <p> “荣汉从小就是个有理想的孩子,我曾多次听他给我讲长大了想当一名医生的事。当时,我还纳闷,他家里世代没有医生,怎么突然有此想法,直到多年后我在他的日记里才发现了他的心声。他写道:我要做对人们有益的人。我真佩服他!”和潘荣汉一起光腚长大的潘迎军说。</p> <p> 潘荣汉实现自己的理想,当了一名医生,并不容易。家境贫困,姊妹5个岁数都差不多,整天吃不饱穿不暖,经常得到邻里的接济,这一切,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后来,父亲为了贴补家用,做起养蜂的生意,常年在外。潘荣汉排行老二,是头大的男孩,所以家庭重担就落在了他的肩上。起早贪黑帮着母亲干田里的活又忙家里的活,累的骨瘦如柴。有时,实在干不动的活,他就请邻里的叔叔大伯来帮忙,这些恩惠让全家人度过难关,也让年少的他懂得了感恩和回报。潘荣汉是个坚强的孩子,水淹地震闹蝗灾,再苦的生活,他也没有叫过苦,坚强地和命运抗争着。几次辍学,又几次复学。辍学是生产队要挣公分以保证全家的口粮,几次复学是他的坚持和老师实在不愿放弃他这个聪明的好苗子。</p> <p> “那时,我哥就是家里的顶梁柱,我还小,姐姐妹妹都没有力气,所以家里的重活累活都是他干。但我哥很坚强,他有自己的志向,上不了学就自己学,一直课业没有拉下来。”潘荣汉的弟弟潘荣辉说。</p> <p>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苦难岁月练就了他的钢筋铁骨,也教给了他如何做人!</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src="/UploadFiles/yiliao/2017/8/201708291630450563.jpg" style="width: 600px; height: 401px;" /></p> <p><strong> 精湛医术 誉满千里</strong></p> <p> 37年专注干一件事,而且始终保持饱满的热情,一丝不苟,兢兢业业,这是怎样的一种精神啊?如果真的没有这么一种精神,谁又能坚持的下来呢?</p> <p> “荣汉真是好样的,他是我县乡村医生的典范。在我接触的乡村医生里,像他这样一干几十年,不计得失,毫无怨言,而且练就了高超技艺的真不多见。我见过他的几次临床医治,不仅态度好,而且医术精,真是德艺双馨的好医生啊!”隆尧县医院内三科主任肖淑珍说。</p> <p> 德艺双馨,先看看他都有那些绝技吧!</p> <p> 潘涛,48岁,唐家庄村人。2001年患脑梗,在省某医院治疗康复。2003年,复发再次住院。这次非常严重,人已经昏迷。两个疗程治疗后,脱离生命危险。然而落下严重后遗症,左臂左腿不能自由活动,生活无法自理。省医院没有好办法。2015年,潘涛找到潘荣汉,潘荣汉综合诊疗后,决定针灸加中药加按摩,全方位治疗。一周后症状明显好转;一个月后,自己靠双拐能够行走;两个月后,脱离双拐,自己推着轮椅能够行走;现在,完全脱离双拐行走自如,还能骑自行车。</p> <p> 潘芬,患下肢静脉炎。2014年县医院手术康复。2015年复发,腿疼,肿胀,紫黑色。不宜再手术,保守治疗不见效。2016年秋,找到潘荣汉,18付中药,6付清洗的药,疼痛肿胀消退,皮肤恢复原色。3年后血管造影,完全康复。</p> <p> 潘英英,患面神经麻痹症。2016年,省某医院治疗1个月,疗效一般。又在市某医院治疗9个月,不见好转。2017年6月,找到潘荣汉,针灸加中药1个月,面部痉挛基本消除,其他症状明显缓解。现正在进一步治疗。</p> <p> 巨鹿某患者,类风湿多年,关节变形、肿大,游走性疼痛,痛苦不堪。经过潘荣汉治疗20天,手指伸展了,疼痛肿胀基本消失。</p> <p> 国家庄某患者患鼻出血症,在市某医院手术治疗,出院8个月复发,一天多次出血,非常危险。听说唐家庄潘荣汉有妙法,专程接他到家,荣汉用点穴法加中药治疗,立竿见影,药到病除。治疗30天康复,至今十几年再没复发。</p> <p> 邢台母家场郭振山,患严重支气管哮喘,输液一个多月不见效,不能吃饭,一天只能喝些奶,医院拒绝治疗。潘荣汉第一次接触此类病患,没有把握,说开个方子试试吧,5元钱,5付药,症状减轻,再来6付,不喘了,食欲大增,之后又活了30年,80多岁高寿。</p> <p> 福建泉州某患者得严重胃病,腹胀腹痛不能吃东西,经潘荣汉治疗,完全康复。之后,他的儿子,他的母亲患鼻出血和哮喘,都来找他。经过治疗都完全康复。</p> <p> 潘荣汉的精湛医术不仅传遍四里八乡,传到了省里、市里,还传到了远在2000公里外的福建等地,真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啊!</p> <p> 不忘初心,坚守自己的阵地。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像潘荣汉这样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事业,把本职工作干精、干得卓越,我们的社会将是怎样的精彩啊!</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src="/UploadFiles/yiliao/2017/8/201708291631146497.jpg" style="width: 600px; height: 896px;" /></p> <p><strong> 不忘初心 回报社会</strong></p> <p> “潘荣汉在我们村行医已经近40年了,村里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1000多口人每一个都接受过他的治疗,每一家的门槛他不知踏过多少次。他是我们村所有人的保护神,有他在村民们就觉得放心。他对唐家庄村的贡献无法用数字衡量,连我们这些村干部和他比起来也是望尘莫及!”唐家庄村支部书记潘国宾说。</p> <p> “夫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世,道则流芳千古!”这是《衣贯》中的一句话,在潘荣汉身上得到完美的印证。潘荣汉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医德高尚,治病救人,行医走到哪里,好事就做好哪里。</p> <p> 唐家庄村有一位在66年大地震中砸成重伤的人,后来落下不完全截瘫的严重后遗症。由于行动不便,下肢供血不足,经常出现肿胀和溃烂。他和老母亲相依为命,生活十分拮据。潘荣汉经常上门医治,从来不收一分钱。由于病历时间太长,病情严重,潘荣汉经常要用麝香、珍珠、象皮等贵重药物,但他从来没有吝啬过。潘荣汉说:“只要能为他减少痛苦,花一两个小钱没什么,一个人的生命有多少钱能买回来啊!”</p> <p> 一次在邻村出诊,路上潘荣汉看到一位妇女躺在柴火垛上,痛苦地呻吟着。他上前询问才得知是一位孕妇,阵痛,就要生了。他二话没说,拿出行针开始针灸,一是缓解疼痛,一是为她保胎。妇女缓解后,他用自己的车子将她带到她家里,时间不长,顺利产下一个健康的男孩。一下子救了两条命。女人的丈夫回来后感激万分,非要给他磕头、留他吃饭。潘荣汉笑着说:“这没什么,谁见了也会这么做的,我还有病号等着我,得赶紧走!”说完匆匆离去。</p> <p> “这样的事太多了,三天三夜也讲不完,我说他就是傻,经常不着家,吃不好,睡不好,你看他瘦成啥样!”潘荣汉的妻子说,“他有一个小本子,记得密密麻麻,都是他的病号的地址和电话号码,他也把自己的号码留给病人。有时正吃着饭有人打来电话,不拉两嘴饭就走了,有时半夜里有人敲门,披个衣裳就走,所有找的都是急病,有时还几个赶到一块,喊的他都毛了头,顾不上就吆喝我帮忙,嫁给他真是倒了八辈子霉了!”</p> <p> 潘荣汉的妻子唠叨个没完,但从他的话语里听出的不仅仅是埋怨,反倒听出了心疼、赞赏和骄傲。是的,辛苦是一定的,但这种辛苦和奉献里又有多少欣慰和幸福啊!</p> <p> 一年冬天,下着鹅毛大雪,潘荣汉本身就感冒,一晚上起了四次。最后一次刚刚暖热脚就有人喊,又累又困又发烧,还有没过脚面的大雪,他跌跌撞撞都走不动。病人家属一个劲的哀求快些,到了病人家里,几针下去,病人苏醒了,他昏了过去。</p> <p> “潘荣汉是个非常热心的人,尽管行医很忙,村里谁家有了大事小情、红白事,他都积极参与。村里有个大鼓班子,每逢谁家有红白事,就免费使用。为此,他专门学习了敲大鼓的技艺,一敲就是三两天,直到事情完毕。”潘国宾说。</p> <p> “他就是不能见穷人,见了就心里不得劲。前些年,我村有个孤寡老人,经常生病,他一有空就登门免费医治送药。在出诊的路上遇到有困难的总要出手帮助,遇到老弱病残者就给钱。我经常叫他活雷锋。”潘荣汉的妻子笑着说。“国家哪里水淹地震,他更是积极,总是第一个捐款捐物。”</p> <p> 晚上11点半,孔改改咣咣地敲门,喊着说自己的丈夫因打农药二次中毒,出现肌肉震颤、双目天掉、全身肌肉震颤、深度昏迷症状,情况万分危急。潘荣汉从梦中惊醒,拿起背包,冲出屋门。看到病人时,病人已经上臂哆嗦、下肢抽筋、口吐白沫、两眼翻白,生命垂危。他有些胆怯,说实话,病人还年轻,稍有不慎,就有生命危险。咋办?治还是不治?</p> <p> 他心里明白,只有半成把握,想推脱完全可以。可作为医生他也知道,如果推脱,耽误半分钟病人可能就救不过来了。</p> <p> 不容多思索,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救人,救人!马上施救,破格治疗。双侧静脉输液、针灸、输氧------,一家人焦急万分,潘荣汉豆大的汗珠啪嗒啪嗒滴落。</p> <p> 5分钟过去了,10分钟过去了,20分钟过去了,半个小时过去了------</p> <p> 空气窒息,潘荣汉一直守候在病人身旁,密切观察着每一点细小的变化,心脏提到了嗓子眼。</p> <p> 突然患者右腿猛地一震,潘荣汉悬着的心落了地,脸上露出了笑容,他又成功了。</p> <p> “这样的事例太多了,村里被他从死亡线上拉下来的人不计其数,每一个都是他半月二十天的跑,直到康复。村里每一位高龄老人也都是在他的精心看护下,毫无痛苦地慢慢闭上了眼睛。我们村啥时候也离不开他啊!”村委会干部王庆刚说。</p> <p> 大医精诚,德泽一方。白求恩说过:“医生,应该献身于维护人民健康的事业。”潘荣汉不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一点,可贵的是他将自己全部的热情都献给了这一职业,都献给了这一方热土,用真诚和大爱书写了一个医者的光辉诗篇!</p>
不分页
★★★★★
<p> <strong> 中健网讯</strong> 在隆尧县千户营乡唐家庄村,有这样一位医生,他自1980年从卫校毕业始,37年坚守乡村,每天接治病人十几位到几十位,救治的病人已近20多万人,每天走村串巷几十里,走过的路也能绕地球3、4圈。</p> <p> 默默坚守,痴心不改。几十年把自己毕生所学,献给这篇热土,用精湛的医术守护着这里的乡民。这就是平凡中的伟大,这就是普通中的高尚!</p> <p> 他就是乡村医生潘荣汉。</p> <p> “我没有多大能耐,就是想给乡亲们作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我干了近40年医生,边学习边总结,收获了很多经验,这些也都是乡亲们给我的,我已经和乡亲们凝结在一起,谁也离不开谁。余生也没有啥打算,就是想为更多的乡亲解除病痛,守着他们,让他们时时安心!”潘荣汉说。</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src="http://www.healthcn.net/UploadFiles//yiliao/2017/8/201708291630108531.jpg" style="width: 600px; height: 401px;" /></p> <p><strong> 立志学医 报效乡里</strong></p> <p> 1954年,潘荣汉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当时是建国之初,全国百废待兴,广大农村更是穷困落后。父亲当过兵打过仗,是个见多识广的人,经常给童年的潘荣汉讲述战场上的英雄故事,告诉他外面的世界。</p> <p> 潘荣汉从小就跟别的孩子不一样,机警灵敏,聪慧过人。一次,父亲问他长大了干什么,他倒反问他的父亲:“干什么能帮助别人多干些事?”他的父亲稍稍思考了一下说:“当医生,医生救死扶伤,每天都能帮助很多人!”“那我长大了就当医生!”潘荣汉歪着小脑瓜,天真地说。</p> <p> 没想到一句无忌童言后来竟然成真,没想到父亲的随意一问将来竟然成为事实。可见,童年的潘荣汉多么有心。父亲的话他竟然铭记在心,并且在之后上学后,加倍努力,一直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有志者事竟成,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潘荣汉为了自己的理想,努力学习,最终考上了卫校,学到了自己想学的知识,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医生。</p> <p> “荣汉从小就是个有理想的孩子,我曾多次听他给我讲长大了想当一名医生的事。当时,我还纳闷,他家里世代没有医生,怎么突然有此想法,直到多年后我在他的日记里才发现了他的心声。他写道:我要做对人们有益的人。我真佩服他!”和潘荣汉一起光腚长大的潘迎军说。</p> <p> 潘荣汉实现自己的理想,当了一名医生,并不容易。家境贫困,姊妹5个岁数都差不多,整天吃不饱穿不暖,经常得到邻里的接济,这一切,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后来,父亲为了贴补家用,做起养蜂的生意,常年在外。潘荣汉排行老二,是头大的男孩,所以家庭重担就落在了他的肩上。起早贪黑帮着母亲干田里的活又忙家里的活,累的骨瘦如柴。有时,实在干不动的活,他就请邻里的叔叔大伯来帮忙,这些恩惠让全家人度过难关,也让年少的他懂得了感恩和回报。潘荣汉是个坚强的孩子,水淹地震闹蝗灾,再苦的生活,他也没有叫过苦,坚强地和命运抗争着。几次辍学,又几次复学。辍学是生产队要挣公分以保证全家的口粮,几次复学是他的坚持和老师实在不愿放弃他这个聪明的好苗子。</p> <p> “那时,我哥就是家里的顶梁柱,我还小,姐姐妹妹都没有力气,所以家里的重活累活都是他干。但我哥很坚强,他有自己的志向,上不了学就自己学,一直课业没有拉下来。”潘荣汉的弟弟潘荣辉说。</p> <p>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苦难岁月练就了他的钢筋铁骨,也教给了他如何做人!</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src="http://www.healthcn.net/UploadFiles//yiliao/2017/8/201708291630450563.jpg" style="width: 600px; height: 401px;" /></p> <p><strong> 精湛医术 誉满千里</strong></p> <p> 37年专注干一件事,而且始终保持饱满的热情,一丝不苟,兢兢业业,这是怎样的一种精神啊?如果真的没有这么一种精神,谁又能坚持的下来呢?</p> <p> “荣汉真是好样的,他是我县乡村医生的典范。在我接触的乡村医生里,像他这样一干几十年,不计得失,毫无怨言,而且练就了高超技艺的真不多见。我见过他的几次临床医治,不仅态度好,而且医术精,真是德艺双馨的好医生啊!”隆尧县医院内三科主任肖淑珍说。</p> <p> 德艺双馨,先看看他都有那些绝技吧!</p> <p> 潘涛,48岁,唐家庄村人。2001年患脑梗,在省某医院治疗康复。2003年,复发再次住院。这次非常严重,人已经昏迷。两个疗程治疗后,脱离生命危险。然而落下严重后遗症,左臂左腿不能自由活动,生活无法自理。省医院没有好办法。2015年,潘涛找到潘荣汉,潘荣汉综合诊疗后,决定针灸加中药加按摩,全方位治疗。一周后症状明显好转;一个月后,自己靠双拐能够行走;两个月后,脱离双拐,自己推着轮椅能够行走;现在,完全脱离双拐行走自如,还能骑自行车。</p> <p> 潘芬,患下肢静脉炎。2014年县医院手术康复。2015年复发,腿疼,肿胀,紫黑色。不宜再手术,保守治疗不见效。2016年秋,找到潘荣汉,18付中药,6付清洗的药,疼痛肿胀消退,皮肤恢复原色。3年后血管造影,完全康复。</p> <p> 潘英英,患面神经麻痹症。2016年,省某医院治疗1个月,疗效一般。又在市某医院治疗9个月,不见好转。2017年6月,找到潘荣汉,针灸加中药1个月,面部痉挛基本消除,其他症状明显缓解。现正在进一步治疗。</p> <p> 巨鹿某患者,类风湿多年,关节变形、肿大,游走性疼痛,痛苦不堪。经过潘荣汉治疗20天,手指伸展了,疼痛肿胀基本消失。</p> <p> 国家庄某患者患鼻出血症,在市某医院手术治疗,出院8个月复发,一天多次出血,非常危险。听说唐家庄潘荣汉有妙法,专程接他到家,荣汉用点穴法加中药治疗,立竿见影,药到病除。治疗30天康复,至今十几年再没复发。</p> <p> 邢台母家场郭振山,患严重支气管哮喘,输液一个多月不见效,不能吃饭,一天只能喝些奶,医院拒绝治疗。潘荣汉第一次接触此类病患,没有把握,说开个方子试试吧,5元钱,5付药,症状减轻,再来6付,不喘了,食欲大增,之后又活了30年,80多岁高寿。</p> <p> 福建泉州某患者得严重胃病,腹胀腹痛不能吃东西,经潘荣汉治疗,完全康复。之后,他的儿子,他的母亲患鼻出血和哮喘,都来找他。经过治疗都完全康复。</p> <p> 潘荣汉的精湛医术不仅传遍四里八乡,传到了省里、市里,还传到了远在2000公里外的福建等地,真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啊!</p> <p> 不忘初心,坚守自己的阵地。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像潘荣汉这样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事业,把本职工作干精、干得卓越,我们的社会将是怎样的精彩啊!</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src="http://www.healthcn.net/UploadFiles//yiliao/2017/8/201708291631146497.jpg" style="width: 600px; height: 896px;" /></p> <p><strong> 不忘初心 回报社会</strong></p> <p> “潘荣汉在我们村行医已经近40年了,村里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1000多口人每一个都接受过他的治疗,每一家的门槛他不知踏过多少次。他是我们村所有人的保护神,有他在村民们就觉得放心。他对唐家庄村的贡献无法用数字衡量,连我们这些村干部和他比起来也是望尘莫及!”唐家庄村支部书记潘国宾说。</p> <p> “夫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世,道则流芳千古!”这是《衣贯》中的一句话,在潘荣汉身上得到完美的印证。潘荣汉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医德高尚,治病救人,行医走到哪里,好事就做好哪里。</p> <p> 唐家庄村有一位在66年大地震中砸成重伤的人,后来落下不完全截瘫的严重后遗症。由于行动不便,下肢供血不足,经常出现肿胀和溃烂。他和老母亲相依为命,生活十分拮据。潘荣汉经常上门医治,从来不收一分钱。由于病历时间太长,病情严重,潘荣汉经常要用麝香、珍珠、象皮等贵重药物,但他从来没有吝啬过。潘荣汉说:“只要能为他减少痛苦,花一两个小钱没什么,一个人的生命有多少钱能买回来啊!”</p> <p> 一次在邻村出诊,路上潘荣汉看到一位妇女躺在柴火垛上,痛苦地呻吟着。他上前询问才得知是一位孕妇,阵痛,就要生了。他二话没说,拿出行针开始针灸,一是缓解疼痛,一是为她保胎。妇女缓解后,他用自己的车子将她带到她家里,时间不长,顺利产下一个健康的男孩。一下子救了两条命。女人的丈夫回来后感激万分,非要给他磕头、留他吃饭。潘荣汉笑着说:“这没什么,谁见了也会这么做的,我还有病号等着我,得赶紧走!”说完匆匆离去。</p> <p> “这样的事太多了,三天三夜也讲不完,我说他就是傻,经常不着家,吃不好,睡不好,你看他瘦成啥样!”潘荣汉的妻子说,“他有一个小本子,记得密密麻麻,都是他的病号的地址和电话号码,他也把自己的号码留给病人。有时正吃着饭有人打来电话,不拉两嘴饭就走了,有时半夜里有人敲门,披个衣裳就走,所有找的都是急病,有时还几个赶到一块,喊的他都毛了头,顾不上就吆喝我帮忙,嫁给他真是倒了八辈子霉了!”</p> <p> 潘荣汉的妻子唠叨个没完,但从他的话语里听出的不仅仅是埋怨,反倒听出了心疼、赞赏和骄傲。是的,辛苦是一定的,但这种辛苦和奉献里又有多少欣慰和幸福啊!</p> <p> 一年冬天,下着鹅毛大雪,潘荣汉本身就感冒,一晚上起了四次。最后一次刚刚暖热脚就有人喊,又累又困又发烧,还有没过脚面的大雪,他跌跌撞撞都走不动。病人家属一个劲的哀求快些,到了病人家里,几针下去,病人苏醒了,他昏了过去。</p> <p> “潘荣汉是个非常热心的人,尽管行医很忙,村里谁家有了大事小情、红白事,他都积极参与。村里有个大鼓班子,每逢谁家有红白事,就免费使用。为此,他专门学习了敲大鼓的技艺,一敲就是三两天,直到事情完毕。”潘国宾说。</p> <p> “他就是不能见穷人,见了就心里不得劲。前些年,我村有个孤寡老人,经常生病,他一有空就登门免费医治送药。在出诊的路上遇到有困难的总要出手帮助,遇到老弱病残者就给钱。我经常叫他活雷锋。”潘荣汉的妻子笑着说。“国家哪里水淹地震,他更是积极,总是第一个捐款捐物。”</p> <p> 晚上11点半,孔改改咣咣地敲门,喊着说自己的丈夫因打农药二次中毒,出现肌肉震颤、双目天掉、全身肌肉震颤、深度昏迷症状,情况万分危急。潘荣汉从梦中惊醒,拿起背包,冲出屋门。看到病人时,病人已经上臂哆嗦、下肢抽筋、口吐白沫、两眼翻白,生命垂危。他有些胆怯,说实话,病人还年轻,稍有不慎,就有生命危险。咋办?治还是不治?</p> <p> 他心里明白,只有半成把握,想推脱完全可以。可作为医生他也知道,如果推脱,耽误半分钟病人可能就救不过来了。</p> <p> 不容多思索,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救人,救人!马上施救,破格治疗。双侧静脉输液、针灸、输氧------,一家人焦急万分,潘荣汉豆大的汗珠啪嗒啪嗒滴落。</p> <p> 5分钟过去了,10分钟过去了,20分钟过去了,半个小时过去了------</p> <p> 空气窒息,潘荣汉一直守候在病人身旁,密切观察着每一点细小的变化,心脏提到了嗓子眼。</p> <p> 突然患者右腿猛地一震,潘荣汉悬着的心落了地,脸上露出了笑容,他又成功了。</p> <p> “这样的事例太多了,村里被他从死亡线上拉下来的人不计其数,每一个都是他半月二十天的跑,直到康复。村里每一位高龄老人也都是在他的精心看护下,毫无痛苦地慢慢闭上了眼睛。我们村啥时候也离不开他啊!”村委会干部王庆刚说。</p> <p> 大医精诚,德泽一方。白求恩说过:“医生,应该献身于维护人民健康的事业。”潘荣汉不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一点,可贵的是他将自己全部的热情都献给了这一职业,都献给了这一方热土,用真诚和大爱书写了一个医者的光辉诗篇!</p>
<p> <strong> 中健网讯</strong> 在隆尧县千户营乡唐家庄村,有这样一位医生,他自1980年从卫校毕业始,37年坚守乡村,每天接治病人十几位到几十位,救治的病人已近20多万人,每天走村串巷几十里,走过的路也能绕地球3、4圈。</p> <p> 默默坚守,痴心不改。几十年把自己毕生所学,献给这篇热土,用精湛的医术守护着这里的乡民。这就是平凡中的伟大,这就是普通中的高尚!</p> <p> 他就是乡村医生潘荣汉。</p> <p> “我没有多大能耐,就是想给乡亲们作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我干了近40年医生,边学习边总结,收获了很多经验,这些也都是乡亲们给我的,我已经和乡亲们凝结在一起,谁也离不开谁。余生也没有啥打算,就是想为更多的乡亲解除病痛,守着他们,让他们时时安心!”潘荣汉说。</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src="/UploadFiles/yiliao/2017/8/201708291630108531.jpg" style="width: 600px; height: 401px;" /></p> <p><strong> 立志学医 报效乡里</strong></p> <p> 1954年,潘荣汉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当时是建国之初,全国百废待兴,广大农村更是穷困落后。父亲当过兵打过仗,是个见多识广的人,经常给童年的潘荣汉讲述战场上的英雄故事,告诉他外面的世界。</p> <p> 潘荣汉从小就跟别的孩子不一样,机警灵敏,聪慧过人。一次,父亲问他长大了干什么,他倒反问他的父亲:“干什么能帮助别人多干些事?”他的父亲稍稍思考了一下说:“当医生,医生救死扶伤,每天都能帮助很多人!”“那我长大了就当医生!”潘荣汉歪着小脑瓜,天真地说。</p> <p> 没想到一句无忌童言后来竟然成真,没想到父亲的随意一问将来竟然成为事实。可见,童年的潘荣汉多么有心。父亲的话他竟然铭记在心,并且在之后上学后,加倍努力,一直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有志者事竟成,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潘荣汉为了自己的理想,努力学习,最终考上了卫校,学到了自己想学的知识,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医生。</p> <p> “荣汉从小就是个有理想的孩子,我曾多次听他给我讲长大了想当一名医生的事。当时,我还纳闷,他家里世代没有医生,怎么突然有此想法,直到多年后我在他的日记里才发现了他的心声。他写道:我要做对人们有益的人。我真佩服他!”和潘荣汉一起光腚长大的潘迎军说。</p> <p> 潘荣汉实现自己的理想,当了一名医生,并不容易。家境贫困,姊妹5个岁数都差不多,整天吃不饱穿不暖,经常得到邻里的接济,这一切,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后来,父亲为了贴补家用,做起养蜂的生意,常年在外。潘荣汉排行老二,是头大的男孩,所以家庭重担就落在了他的肩上。起早贪黑帮着母亲干田里的活又忙家里的活,累的骨瘦如柴。有时,实在干不动的活,他就请邻里的叔叔大伯来帮忙,这些恩惠让全家人度过难关,也让年少的他懂得了感恩和回报。潘荣汉是个坚强的孩子,水淹地震闹蝗灾,再苦的生活,他也没有叫过苦,坚强地和命运抗争着。几次辍学,又几次复学。辍学是生产队要挣公分以保证全家的口粮,几次复学是他的坚持和老师实在不愿放弃他这个聪明的好苗子。</p> <p> “那时,我哥就是家里的顶梁柱,我还小,姐姐妹妹都没有力气,所以家里的重活累活都是他干。但我哥很坚强,他有自己的志向,上不了学就自己学,一直课业没有拉下来。”潘荣汉的弟弟潘荣辉说。</p> <p>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苦难岁月练就了他的钢筋铁骨,也教给了他如何做人!</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src="/UploadFiles/yiliao/2017/8/201708291630450563.jpg" style="width: 600px; height: 401px;" /></p> <p><strong> 精湛医术 誉满千里</strong></p> <p> 37年专注干一件事,而且始终保持饱满的热情,一丝不苟,兢兢业业,这是怎样的一种精神啊?如果真的没有这么一种精神,谁又能坚持的下来呢?</p> <p> “荣汉真是好样的,他是我县乡村医生的典范。在我接触的乡村医生里,像他这样一干几十年,不计得失,毫无怨言,而且练就了高超技艺的真不多见。我见过他的几次临床医治,不仅态度好,而且医术精,真是德艺双馨的好医生啊!”隆尧县医院内三科主任肖淑珍说。</p> <p> 德艺双馨,先看看他都有那些绝技吧!</p> <p> 潘涛,48岁,唐家庄村人。2001年患脑梗,在省某医院治疗康复。2003年,复发再次住院。这次非常严重,人已经昏迷。两个疗程治疗后,脱离生命危险。然而落下严重后遗症,左臂左腿不能自由活动,生活无法自理。省医院没有好办法。2015年,潘涛找到潘荣汉,潘荣汉综合诊疗后,决定针灸加中药加按摩,全方位治疗。一周后症状明显好转;一个月后,自己靠双拐能够行走;两个月后,脱离双拐,自己推着轮椅能够行走;现在,完全脱离双拐行走自如,还能骑自行车。</p> <p> 潘芬,患下肢静脉炎。2014年县医院手术康复。2015年复发,腿疼,肿胀,紫黑色。不宜再手术,保守治疗不见效。2016年秋,找到潘荣汉,18付中药,6付清洗的药,疼痛肿胀消退,皮肤恢复原色。3年后血管造影,完全康复。</p> <p> 潘英英,患面神经麻痹症。2016年,省某医院治疗1个月,疗效一般。又在市某医院治疗9个月,不见好转。2017年6月,找到潘荣汉,针灸加中药1个月,面部痉挛基本消除,其他症状明显缓解。现正在进一步治疗。</p> <p> 巨鹿某患者,类风湿多年,关节变形、肿大,游走性疼痛,痛苦不堪。经过潘荣汉治疗20天,手指伸展了,疼痛肿胀基本消失。</p> <p> 国家庄某患者患鼻出血症,在市某医院手术治疗,出院8个月复发,一天多次出血,非常危险。听说唐家庄潘荣汉有妙法,专程接他到家,荣汉用点穴法加中药治疗,立竿见影,药到病除。治疗30天康复,至今十几年再没复发。</p> <p> 邢台母家场郭振山,患严重支气管哮喘,输液一个多月不见效,不能吃饭,一天只能喝些奶,医院拒绝治疗。潘荣汉第一次接触此类病患,没有把握,说开个方子试试吧,5元钱,5付药,症状减轻,再来6付,不喘了,食欲大增,之后又活了30年,80多岁高寿。</p> <p> 福建泉州某患者得严重胃病,腹胀腹痛不能吃东西,经潘荣汉治疗,完全康复。之后,他的儿子,他的母亲患鼻出血和哮喘,都来找他。经过治疗都完全康复。</p> <p> 潘荣汉的精湛医术不仅传遍四里八乡,传到了省里、市里,还传到了远在2000公里外的福建等地,真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啊!</p> <p> 不忘初心,坚守自己的阵地。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像潘荣汉这样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事业,把本职工作干精、干得卓越,我们的社会将是怎样的精彩啊!</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src="/UploadFiles/yiliao/2017/8/201708291631146497.jpg" style="width: 600px; height: 896px;" /></p> <p><strong> 不忘初心 回报社会</strong></p> <p> “潘荣汉在我们村行医已经近40年了,村里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1000多口人每一个都接受过他的治疗,每一家的门槛他不知踏过多少次。他是我们村所有人的保护神,有他在村民们就觉得放心。他对唐家庄村的贡献无法用数字衡量,连我们这些村干部和他比起来也是望尘莫及!”唐家庄村支部书记潘国宾说。</p> <p> “夫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世,道则流芳千古!”这是《衣贯》中的一句话,在潘荣汉身上得到完美的印证。潘荣汉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医德高尚,治病救人,行医走到哪里,好事就做好哪里。</p> <p> 唐家庄村有一位在66年大地震中砸成重伤的人,后来落下不完全截瘫的严重后遗症。由于行动不便,下肢供血不足,经常出现肿胀和溃烂。他和老母亲相依为命,生活十分拮据。潘荣汉经常上门医治,从来不收一分钱。由于病历时间太长,病情严重,潘荣汉经常要用麝香、珍珠、象皮等贵重药物,但他从来没有吝啬过。潘荣汉说:“只要能为他减少痛苦,花一两个小钱没什么,一个人的生命有多少钱能买回来啊!”</p> <p> 一次在邻村出诊,路上潘荣汉看到一位妇女躺在柴火垛上,痛苦地呻吟着。他上前询问才得知是一位孕妇,阵痛,就要生了。他二话没说,拿出行针开始针灸,一是缓解疼痛,一是为她保胎。妇女缓解后,他用自己的车子将她带到她家里,时间不长,顺利产下一个健康的男孩。一下子救了两条命。女人的丈夫回来后感激万分,非要给他磕头、留他吃饭。潘荣汉笑着说:“这没什么,谁见了也会这么做的,我还有病号等着我,得赶紧走!”说完匆匆离去。</p> <p> “这样的事太多了,三天三夜也讲不完,我说他就是傻,经常不着家,吃不好,睡不好,你看他瘦成啥样!”潘荣汉的妻子说,“他有一个小本子,记得密密麻麻,都是他的病号的地址和电话号码,他也把自己的号码留给病人。有时正吃着饭有人打来电话,不拉两嘴饭就走了,有时半夜里有人敲门,披个衣裳就走,所有找的都是急病,有时还几个赶到一块,喊的他都毛了头,顾不上就吆喝我帮忙,嫁给他真是倒了八辈子霉了!”</p> <p> 潘荣汉的妻子唠叨个没完,但从他的话语里听出的不仅仅是埋怨,反倒听出了心疼、赞赏和骄傲。是的,辛苦是一定的,但这种辛苦和奉献里又有多少欣慰和幸福啊!</p> <p> 一年冬天,下着鹅毛大雪,潘荣汉本身就感冒,一晚上起了四次。最后一次刚刚暖热脚就有人喊,又累又困又发烧,还有没过脚面的大雪,他跌跌撞撞都走不动。病人家属一个劲的哀求快些,到了病人家里,几针下去,病人苏醒了,他昏了过去。</p> <p> “潘荣汉是个非常热心的人,尽管行医很忙,村里谁家有了大事小情、红白事,他都积极参与。村里有个大鼓班子,每逢谁家有红白事,就免费使用。为此,他专门学习了敲大鼓的技艺,一敲就是三两天,直到事情完毕。”潘国宾说。</p> <p> “他就是不能见穷人,见了就心里不得劲。前些年,我村有个孤寡老人,经常生病,他一有空就登门免费医治送药。在出诊的路上遇到有困难的总要出手帮助,遇到老弱病残者就给钱。我经常叫他活雷锋。”潘荣汉的妻子笑着说。“国家哪里水淹地震,他更是积极,总是第一个捐款捐物。”</p> <p> 晚上11点半,孔改改咣咣地敲门,喊着说自己的丈夫因打农药二次中毒,出现肌肉震颤、双目天掉、全身肌肉震颤、深度昏迷症状,情况万分危急。潘荣汉从梦中惊醒,拿起背包,冲出屋门。看到病人时,病人已经上臂哆嗦、下肢抽筋、口吐白沫、两眼翻白,生命垂危。他有些胆怯,说实话,病人还年轻,稍有不慎,就有生命危险。咋办?治还是不治?</p> <p> 他心里明白,只有半成把握,想推脱完全可以。可作为医生他也知道,如果推脱,耽误半分钟病人可能就救不过来了。</p> <p> 不容多思索,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救人,救人!马上施救,破格治疗。双侧静脉输液、针灸、输氧------,一家人焦急万分,潘荣汉豆大的汗珠啪嗒啪嗒滴落。</p> <p> 5分钟过去了,10分钟过去了,20分钟过去了,半个小时过去了------</p> <p> 空气窒息,潘荣汉一直守候在病人身旁,密切观察着每一点细小的变化,心脏提到了嗓子眼。</p> <p> 突然患者右腿猛地一震,潘荣汉悬着的心落了地,脸上露出了笑容,他又成功了。</p> <p> “这样的事例太多了,村里被他从死亡线上拉下来的人不计其数,每一个都是他半月二十天的跑,直到康复。村里每一位高龄老人也都是在他的精心看护下,毫无痛苦地慢慢闭上了眼睛。我们村啥时候也离不开他啊!”村委会干部王庆刚说。</p> <p> 大医精诚,德泽一方。白求恩说过:“医生,应该献身于维护人民健康的事业。”潘荣汉不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一点,可贵的是他将自己全部的热情都献给了这一职业,都献给了这一方热土,用真诚和大爱书写了一个医者的光辉诗篇!</p>
地狱娃娃
潘志方
388886
6404
1
388886
PE_U_Article
王清贤:以身示教面对面 喚来后生爱中医
如梦
624
2
2
2
0
2017-07-13T16:33:57+08:00
99
0
0
0
0
0
2017-07-13T16:33:57+08:00
2024-08-27T00:00:00+08:00
康之易
2024-09-05T20:24:37.967+08:00
yiliao/2017/7/201707131633188435.jpg
wang-qing-xian-yi-shen-shi-jiao-mian-dui-mian-huan-lai-hou-sheng-ai-zhong-yi
字形
无
false
12653490260152683309
388886
王清贤|中医|唐山市中医院|肿瘤科
史爱华
中健网·人物
日前,唐山市中医医院肿瘤科副主任王清贤应邀参加华北理工学院中医学院专家学者与学生“面对面”活动。对大学生进行专业和励志教育,引导他们成为一名好中医。
<p> <strong> 中健网讯</strong> 日前,唐山市中医医院肿瘤科副主任王清贤应邀参加华北理工学院中医学院专家学者与学生“面对面”活动。对大学生进行专业和励志教育,引导他们成为一名好中医。</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src="/UploadFiles/yiliao/2017/7/201707131633188435.jpg" style="width: 600px; height: 464px;" /></p> <p> 活动开始之前,王清贤主任以励志短片视频“如果你还有梦”进行了讲述--“我的中医之路”;她以自己多年的学习和临床经历为主线,从孜孜不倦,不懈努力,勤奋学习,成果显著;不畏困难,敢于挑战,重任在身,不负众望;师出名门,从不怠懈;大医精诚,医德为先;业精于勤,行成于思等方面进行讲述。</p> <p><strong> 孜孜不倦,坚持不懈</strong></p> <p> 1999年王清贤毕业于佳木斯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后到唐山市中医院工作,因为对中医充满了热爱,利用工作之余自学中医,河北医科大学中医本科毕业获得学士学位,先后赴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消化科、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进修学习1年,随后考取河北联合大学中医内科硕士研究生和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在职博士。硕士毕业后考取全国第五批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指导老师刘玉洁。先后获得多种省级、市级荣誉称号。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3篇,参与8项科研课题,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凭着自己多年的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向着中医名家迈进。</p> <p><strong> 大胆创新,走中医药特色治病救人之路</strong></p> <p> 她鼓励大学生们勇于创新,刻苦学习,坚持不懈的努力。讲述自己从创建唐山市中医医院肿瘤科开始,在没有床位,没有人员,没有设备的情况下,一个人担当门诊,病房,医生,护士一体化的的管理模式和人员培养。克服重重困难,吃苦耐劳,把唐山市中医医院肿瘤科建设成为唐山市第一家以中医特色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专业科室,发挥中医药特色,走出一条绿色治疗肿瘤的道路。</p> <p><strong> 服务群众健康,弘扬中医文化</strong></p> <p> 王主任积极参与唐山广播电台健康大讲堂活动、唐山市电视台名医话健康、名医直播间活动,宣讲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优势和特色,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多次开展走进县区义诊活动,免费为当地百姓义诊咨询,为贫困患者捐款捐药,传承中医药文化,服务群众健康。积极创建唐山市中医医院肿瘤科王清贤微信公众平台,普及中医养生保健、防癌抗癌知识,让更多的患者和百姓受益。作为河北省第二批中医科普巡讲专家,王主任每月坚持举办唐山市中医医院肿瘤科健康大讲堂公益宣讲活动,普及中医药健康知识,造福百姓和患者。</p> <p><strong> 医术固重,医德为先</strong></p> <p> 王清贤通过自己师承刘玉洁老师拜师学习的经历,向学生讲述了业精于勤,要搞好自己的专业,要勤奋刻苦。勤者,一是勤学习;二是勤背诵;三是勤记录:四是勤思考;如何学习中医经典,熟背熟记,学习要灵活,要学会思考,还要学会思变,临床上主要是看思变能力,以不变应万变,才能达到最高的境界,才能有好的疗效。如果想成为一个好的医生,首先要有高尚的医德,德高技才高。学医必须先学做人。无论贫富贵贱,必须一视同仁,谨守大医精诚,救死扶伤的天职。</p> <p> 活动结束时,她以自己演唱的感恩的心,录制的唐山市中医医院肿瘤科的视频作为结尾,教育同学们长常怀一颗感恩的心,以积极乐观、拼搏进取、坚持不懈的努力,阳光平和的心态对待每一天! 活动现场气氛活跃,同学们反响热烈,表示受益匪浅,通过王清贤主任激情澎湃的讲座,让大学生们树立了对中医的热爱,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对未来的梦想和追求树立了前进的方向。用自己对中医药知识的孜孜不倦苦学和切身努力,引导大学生们学好中医,应用中医,让祖国中医药文化薪火相传。</p>
不分页
★★★★★
中医,唐山市,医院,活动,肿瘤科
<p> <strong> 中健网讯</strong> 日前,唐山市中医医院肿瘤科副主任王清贤应邀参加华北理工学院中医学院专家学者与学生“面对面”活动。对大学生进行专业和励志教育,引导他们成为一名好中医。</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src="http://www.healthcn.net/UploadFiles//yiliao/2017/7/201707131633188435.jpg" style="width: 600px; height: 464px;" /></p> <p> 活动开始之前,王清贤主任以励志短片视频“如果你还有梦”进行了讲述--“我的中医之路”;她以自己多年的学习和临床经历为主线,从孜孜不倦,不懈努力,勤奋学习,成果显著;不畏困难,敢于挑战,重任在身,不负众望;师出名门,从不怠懈;大医精诚,医德为先;业精于勤,行成于思等方面进行讲述。</p> <p><strong> 孜孜不倦,坚持不懈</strong></p> <p> 1999年王清贤毕业于佳木斯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后到唐山市中医院工作,因为对中医充满了热爱,利用工作之余自学中医,河北医科大学中医本科毕业获得学士学位,先后赴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消化科、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进修学习1年,随后考取河北联合大学中医内科硕士研究生和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在职博士。硕士毕业后考取全国第五批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指导老师刘玉洁。先后获得多种省级、市级荣誉称号。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3篇,参与8项科研课题,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凭着自己多年的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向着中医名家迈进。</p> <p><strong> 大胆创新,走中医药特色治病救人之路</strong></p> <p> 她鼓励大学生们勇于创新,刻苦学习,坚持不懈的努力。讲述自己从创建唐山市中医医院肿瘤科开始,在没有床位,没有人员,没有设备的情况下,一个人担当门诊,病房,医生,护士一体化的的管理模式和人员培养。克服重重困难,吃苦耐劳,把唐山市中医医院肿瘤科建设成为唐山市第一家以中医特色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专业科室,发挥中医药特色,走出一条绿色治疗肿瘤的道路。</p> <p><strong> 服务群众健康,弘扬中医文化</strong></p> <p> 王主任积极参与唐山广播电台健康大讲堂活动、唐山市电视台名医话健康、名医直播间活动,宣讲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优势和特色,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多次开展走进县区义诊活动,免费为当地百姓义诊咨询,为贫困患者捐款捐药,传承中医药文化,服务群众健康。积极创建唐山市中医医院肿瘤科王清贤微信公众平台,普及中医养生保健、防癌抗癌知识,让更多的患者和百姓受益。作为河北省第二批中医科普巡讲专家,王主任每月坚持举办唐山市中医医院肿瘤科健康大讲堂公益宣讲活动,普及中医药健康知识,造福百姓和患者。</p> <p><strong> 医术固重,医德为先</strong></p> <p> 王清贤通过自己师承刘玉洁老师拜师学习的经历,向学生讲述了业精于勤,要搞好自己的专业,要勤奋刻苦。勤者,一是勤学习;二是勤背诵;三是勤记录:四是勤思考;如何学习中医经典,熟背熟记,学习要灵活,要学会思考,还要学会思变,临床上主要是看思变能力,以不变应万变,才能达到最高的境界,才能有好的疗效。如果想成为一个好的医生,首先要有高尚的医德,德高技才高。学医必须先学做人。无论贫富贵贱,必须一视同仁,谨守大医精诚,救死扶伤的天职。</p> <p> 活动结束时,她以自己演唱的感恩的心,录制的唐山市中医医院肿瘤科的视频作为结尾,教育同学们长常怀一颗感恩的心,以积极乐观、拼搏进取、坚持不懈的努力,阳光平和的心态对待每一天! 活动现场气氛活跃,同学们反响热烈,表示受益匪浅,通过王清贤主任激情澎湃的讲座,让大学生们树立了对中医的热爱,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对未来的梦想和追求树立了前进的方向。用自己对中医药知识的孜孜不倦苦学和切身努力,引导大学生们学好中医,应用中医,让祖国中医药文化薪火相传。</p>
<p> <strong> 中健网讯</strong> 日前,唐山市中医医院肿瘤科副主任王清贤应邀参加华北理工学院中医学院专家学者与学生“面对面”活动。对大学生进行专业和励志教育,引导他们成为一名好中医。</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src="/UploadFiles/yiliao/2017/7/201707131633188435.jpg" style="width: 600px; height: 464px;" /></p> <p> 活动开始之前,王清贤主任以励志短片视频“如果你还有梦”进行了讲述--“我的中医之路”;她以自己多年的学习和临床经历为主线,从孜孜不倦,不懈努力,勤奋学习,成果显著;不畏困难,敢于挑战,重任在身,不负众望;师出名门,从不怠懈;大医精诚,医德为先;业精于勤,行成于思等方面进行讲述。</p> <p><strong> 孜孜不倦,坚持不懈</strong></p> <p> 1999年王清贤毕业于佳木斯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后到唐山市中医院工作,因为对中医充满了热爱,利用工作之余自学中医,河北医科大学中医本科毕业获得学士学位,先后赴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消化科、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进修学习1年,随后考取河北联合大学中医内科硕士研究生和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在职博士。硕士毕业后考取全国第五批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指导老师刘玉洁。先后获得多种省级、市级荣誉称号。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3篇,参与8项科研课题,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凭着自己多年的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向着中医名家迈进。</p> <p><strong> 大胆创新,走中医药特色治病救人之路</strong></p> <p> 她鼓励大学生们勇于创新,刻苦学习,坚持不懈的努力。讲述自己从创建唐山市中医医院肿瘤科开始,在没有床位,没有人员,没有设备的情况下,一个人担当门诊,病房,医生,护士一体化的的管理模式和人员培养。克服重重困难,吃苦耐劳,把唐山市中医医院肿瘤科建设成为唐山市第一家以中医特色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专业科室,发挥中医药特色,走出一条绿色治疗肿瘤的道路。</p> <p><strong> 服务群众健康,弘扬中医文化</strong></p> <p> 王主任积极参与唐山广播电台健康大讲堂活动、唐山市电视台名医话健康、名医直播间活动,宣讲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优势和特色,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多次开展走进县区义诊活动,免费为当地百姓义诊咨询,为贫困患者捐款捐药,传承中医药文化,服务群众健康。积极创建唐山市中医医院肿瘤科王清贤微信公众平台,普及中医养生保健、防癌抗癌知识,让更多的患者和百姓受益。作为河北省第二批中医科普巡讲专家,王主任每月坚持举办唐山市中医医院肿瘤科健康大讲堂公益宣讲活动,普及中医药健康知识,造福百姓和患者。</p> <p><strong> 医术固重,医德为先</strong></p> <p> 王清贤通过自己师承刘玉洁老师拜师学习的经历,向学生讲述了业精于勤,要搞好自己的专业,要勤奋刻苦。勤者,一是勤学习;二是勤背诵;三是勤记录:四是勤思考;如何学习中医经典,熟背熟记,学习要灵活,要学会思考,还要学会思变,临床上主要是看思变能力,以不变应万变,才能达到最高的境界,才能有好的疗效。如果想成为一个好的医生,首先要有高尚的医德,德高技才高。学医必须先学做人。无论贫富贵贱,必须一视同仁,谨守大医精诚,救死扶伤的天职。</p> <p> 活动结束时,她以自己演唱的感恩的心,录制的唐山市中医医院肿瘤科的视频作为结尾,教育同学们长常怀一颗感恩的心,以积极乐观、拼搏进取、坚持不懈的努力,阳光平和的心态对待每一天! 活动现场气氛活跃,同学们反响热烈,表示受益匪浅,通过王清贤主任激情澎湃的讲座,让大学生们树立了对中医的热爱,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对未来的梦想和追求树立了前进的方向。用自己对中医药知识的孜孜不倦苦学和切身努力,引导大学生们学好中医,应用中医,让祖国中医药文化薪火相传。</p>
白痴
史爱华
388836
6404
1
388836
PE_U_Article
锦旗背后的王巧玲:针效似针王 医德赛求恩
如梦
972
1
2
2
0
2017-07-05T10:20:45+08:00
99
0
0
0
0
0
2017-07-05T10:20:45+08:00
2024-08-27T00:00:00+08:00
康之易
2024-09-06T00:23:19.943+08:00
yiliao/2017/7/201707051020232496.png
jin-qi-bei-hou-de-wang-qiao-ling-zhen-xiao-shi-zhen-wang-yi-de-sai-qiu-en
字形
无
false
1734651211532793740
388836
王巧玲|针灸|唐山市中医院|针灸推拿科
韩少侠 史爱华
中健网·人物
王巧玲中医师毕业于天津中医药大学,是唐山市中医医院针灸推拿科的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自2011年参加工作以来,她始终牢记“大医精诚”古训,秉承杏林遗风,对医技精益求精,对患者一腔热情,在工作岗位上始终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举止文明,态度和蔼,注重医患沟通,耐心解答病人询问。她将全部的身心扑在岗位上,一门心思干工作,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她说她的工作职责就是“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系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
<p> 王巧玲中医师毕业于天津中医药大学,是唐山市中医医院针灸推拿科的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自2011年参加工作以来,她始终牢记“大医精诚”古训,秉承杏林遗风,对医技精益求精,对患者一腔热情,在工作岗位上始终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举止文明,态度和蔼,注重医患沟通,耐心解答病人询问。她将全部的身心扑在岗位上,一门心思干工作,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她说她的工作职责就是“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系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src="/UploadFiles/yiliao/2017/7/201707051020232496.png" style="width: 600px; height: 743px;" /></p> <p> 前不久,王巧玲大夫就接诊了这样一位患者。患者周女士,初步诊断为带状疱疹发作期,疱疹长在左侧脸上头皮以及耳朵里,疼痛难忍,非常痛苦。曾经过输液和民间贴膏药治疗效果不佳。王巧玲中医师通过详细的了解后,经针灸,放血等治疗使患者的症状有了明显的好转。当周女士亲身感受了中医治疗的神奇疗效后,将其姐姐戴某也介绍到王巧玲大夫这里就诊,戴某因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活动不利,经过中药及针灸治疗,症状有所缓解!现仍在巩固治疗当中。</p> <p> 王巧玲作为一名基层的医务工作者,她不辞辛苦,执着追求。也正是她的这份执着和精湛的专业技术,使患者一步步的从病痛中解脱出来。</p> <p> 就在今天,患者戴某和周女士双手送上了“手巧针针准。脑玲医学深。针效似针王。医德赛求恩”的锦旗,表达了对针灸科王巧玲大夫的感激之情。</p>
不分页
★★★★★
工作,患者,病人,王巧玲,针灸
<p> 王巧玲中医师毕业于天津中医药大学,是唐山市中医医院针灸推拿科的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自2011年参加工作以来,她始终牢记“大医精诚”古训,秉承杏林遗风,对医技精益求精,对患者一腔热情,在工作岗位上始终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举止文明,态度和蔼,注重医患沟通,耐心解答病人询问。她将全部的身心扑在岗位上,一门心思干工作,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她说她的工作职责就是“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系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src="http://www.healthcn.net/UploadFiles//yiliao/2017/7/201707051020232496.png" style="width: 600px; height: 743px;" /></p> <p> 前不久,王巧玲大夫就接诊了这样一位患者。患者周女士,初步诊断为带状疱疹发作期,疱疹长在左侧脸上头皮以及耳朵里,疼痛难忍,非常痛苦。曾经过输液和民间贴膏药治疗效果不佳。王巧玲中医师通过详细的了解后,经针灸,放血等治疗使患者的症状有了明显的好转。当周女士亲身感受了中医治疗的神奇疗效后,将其姐姐戴某也介绍到王巧玲大夫这里就诊,戴某因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活动不利,经过中药及针灸治疗,症状有所缓解!现仍在巩固治疗当中。</p> <p> 王巧玲作为一名基层的医务工作者,她不辞辛苦,执着追求。也正是她的这份执着和精湛的专业技术,使患者一步步的从病痛中解脱出来。</p> <p> 就在今天,患者戴某和周女士双手送上了“手巧针针准。脑玲医学深。针效似针王。医德赛求恩”的锦旗,表达了对针灸科王巧玲大夫的感激之情。</p>
<p> 王巧玲中医师毕业于天津中医药大学,是唐山市中医医院针灸推拿科的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自2011年参加工作以来,她始终牢记“大医精诚”古训,秉承杏林遗风,对医技精益求精,对患者一腔热情,在工作岗位上始终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举止文明,态度和蔼,注重医患沟通,耐心解答病人询问。她将全部的身心扑在岗位上,一门心思干工作,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她说她的工作职责就是“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系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src="/UploadFiles/yiliao/2017/7/201707051020232496.png" style="width: 600px; height: 743px;" /></p> <p> 前不久,王巧玲大夫就接诊了这样一位患者。患者周女士,初步诊断为带状疱疹发作期,疱疹长在左侧脸上头皮以及耳朵里,疼痛难忍,非常痛苦。曾经过输液和民间贴膏药治疗效果不佳。王巧玲中医师通过详细的了解后,经针灸,放血等治疗使患者的症状有了明显的好转。当周女士亲身感受了中医治疗的神奇疗效后,将其姐姐戴某也介绍到王巧玲大夫这里就诊,戴某因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活动不利,经过中药及针灸治疗,症状有所缓解!现仍在巩固治疗当中。</p> <p> 王巧玲作为一名基层的医务工作者,她不辞辛苦,执着追求。也正是她的这份执着和精湛的专业技术,使患者一步步的从病痛中解脱出来。</p> <p> 就在今天,患者戴某和周女士双手送上了“手巧针针准。脑玲医学深。针效似针王。医德赛求恩”的锦旗,表达了对针灸科王巧玲大夫的感激之情。</p>
艾晓
韩少侠 史爱华
387735
6404
1
387735
PE_U_Article
唐山市中医医院肿瘤科王清贤:杏林春暖爱无疆
如梦
1215
1
2
2
0
2016-11-18T13:53:21+08:00
99
0
0
0
0
0
2016-11-18T13:53:21+08:00
2024-08-27T00:00:00+08:00
康之易
2024-09-06T00:37:15.343+08:00
tang-shan-shi-zhong-yi-yi-yuan-zhong-liu-ke-wang-qing-xian-xing-lin-chun-nuan-ai-wu-jiang
字形
无
false
884780394732960092
387735
王清贤|中医|唐山市中医院|肿瘤科
中健网·医讯
作为唐山市中医医院肿瘤科负责人、天津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王清贤时刻铭记自已是一名中共党员,时刻坚守服务人民健康的神圣使命,用真情谱写着大医精诚、大爱无疆。仅今年7、8月份就诊疗患者200多人次,收到锦旗2面、表扬信5件;组织各类社会公益活动6场次,惠及群众2500多人次;促成市中医医院与京津3家医院的实质性合作,使我市中医院迈出与京津协同发展的新步伐。
<p> <strong> 中健网讯 </strong>作为唐山市中医医院肿瘤科负责人、天津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王清贤时刻铭记自已是一名中共党员,时刻坚守服务人民健康的神圣使命,用真情谱写着大医精诚、大爱无疆。仅今年7、8月份就诊疗患者200多人次,收到锦旗2面、表扬信5件;组织各类社会公益活动6场次,惠及群众2500多人次;促成市中医医院与京津3家医院的实质性合作,使我市中医院迈出与京津协同发展的新步伐。</p> <p><strong> 精研医术,用创新和爱点燃患者生命希望</strong></p> <p> 唐山市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王清贤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她在不断向国内外名老中医学习的基础上,精研医术,仅七八月份就向多位国医大师求教10余次,挽救了多位患者生命。今年8月有一个年逾九旬的高龄消化道出血急症入院的患者,情况十分危急,王清贤经过紧急救治,采用多种综合治疗手段,患者10天后病情缓解出院,家属心情激动的送来表扬信。对待患者她总是如对亲人,每天早来晚走,每天连续工作10个小时以上,晚上九点多钟才回家,有时甚至为了抢救患者及危重病人一夜不回家。她经常夜班连白班,连续几天不回家,没有一天按时吃饭,准时下班,从无怨言。在她收到的每封感谢信中都书写着对她精湛医术的赞叹和高尚医德的褒扬。</p> <p> 王清贤还特别注重科研创新,近几年来先后承担7项科研课题。分别获得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在国内省级以上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3篇,主编著作2部。今年8月,她开拓性引进中医外治法新技术,在唐山率先开展火针抑瘤,刺血拔罐,解决晚期肿瘤患者疑难问题,方便患者,简便廉效,取得了较为明显的临床疗效。与承德市中医医院肿瘤科合作,建立河北省中医肿瘤战略联盟,率先将六位一体抗癌法引入到唐山。</p> <p> 为提高临床疗效,突出中医特色,王清贤研制出消瘤散、消水膏等20多种协定处方,其中“鼻闻灵止痛散”、“镇痛宁止痛喷雾剂”、“恶性胸腹水拔毒消水膏”、三项科研成果已应用临床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并已于8月18日申报国家中药发明专利。</p> <p><strong> 开启京津冀协同发展大门,加速唐山中医肿瘤事业腾飞</strong></p> <p> 为实现唐山市中医药事业与京津协同发展,王清贤主动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全国中医肿瘤专科医疗中心、北京市中医医院肿瘤科等多家医疗机构的知名肿瘤专家建立了联系,直接促成市中医医院京津冀一体化中医肿瘤协作组成立,与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针灸微创肿瘤科、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签署京津冀一体化中医肿瘤协作组协议。</p> <p> 为让唐山患者享受到北京一流的优质医疗资源,王清贤先后进京十几次,通过各种关系想方设法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孙桂芝团队负责人接触商谈,精诚所致,金石为开,使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孙桂芝名老中医工作室挂牌到了唐山市中医医院肿瘤科,为全国第一家。目前孙桂芝名老中医工作室专家团队已为近300名肿瘤患者会诊治疗。</p> <p> 7月30日,王清贤还特邀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专家共计28人组成的专家团队,参与了唐山市中医医院纪念唐山大地震40周年联合义诊活动,1000余名市民免费接受了北京、天津一流中医专家高水平的义诊咨询服务,受到了患者和百姓的热烈欢迎,进一步落实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p> <p><strong> 醉心公益事业,用真情谱写无悔之歌</strong></p> <p> 在很多人眼里,王清贤不仅是一名优秀的医生,还是一个爱心人士,在很多爱心奉献活动中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在健康大讲堂无偿讲课10余场,向全市人民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理念。深入遵化、迁西、迁安、唐海等县区及边远老穷地区开展义诊扶贫献爱心活动20余次,受益百姓和患者1000余名。积极开展“三八节遵化贫困患者登门爱心义诊活动”、“公益走基层,情系老区村”迁西义诊活动,并亲自编写打印“家庭实用良方”100册赠送给边远山区父老乡亲。为贫困患者捐款、捐药、捐物、捐书达10000余元。创建个人微信公众平台,每天进行中医科普宣传,普及防癌抗癌、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发布健康信息10000余条,已有1000余人关注。组织成立唐山市中医医院健康俱乐部,举行了一系列爱心活动,受益群众多达数千人。每天早晨六点半坚持在凤凰山公园门口开展“健康中国行 燃亮中国梦--健康生活我做主,美丽唐山共创建”禅跑。开展关注女性乳腺疾病爱心义诊等活动,为提高公民健康素养和科学素养作出了积极贡献。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身在杏坛的王清贤滋润了肿瘤患者的心田,她如一缕阳光,照耀肿瘤患者阴霾的心境;如一股暖流,融入肿瘤患者的血液。</p>
不分页
★★★★★
中医,医院,患者,肿瘤,健康
<p> <strong> 中健网讯 </strong>作为唐山市中医医院肿瘤科负责人、天津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王清贤时刻铭记自已是一名中共党员,时刻坚守服务人民健康的神圣使命,用真情谱写着大医精诚、大爱无疆。仅今年7、8月份就诊疗患者200多人次,收到锦旗2面、表扬信5件;组织各类社会公益活动6场次,惠及群众2500多人次;促成市中医医院与京津3家医院的实质性合作,使我市中医院迈出与京津协同发展的新步伐。</p> <p><strong> 精研医术,用创新和爱点燃患者生命希望</strong></p> <p> 唐山市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王清贤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她在不断向国内外名老中医学习的基础上,精研医术,仅七八月份就向多位国医大师求教10余次,挽救了多位患者生命。今年8月有一个年逾九旬的高龄消化道出血急症入院的患者,情况十分危急,王清贤经过紧急救治,采用多种综合治疗手段,患者10天后病情缓解出院,家属心情激动的送来表扬信。对待患者她总是如对亲人,每天早来晚走,每天连续工作10个小时以上,晚上九点多钟才回家,有时甚至为了抢救患者及危重病人一夜不回家。她经常夜班连白班,连续几天不回家,没有一天按时吃饭,准时下班,从无怨言。在她收到的每封感谢信中都书写着对她精湛医术的赞叹和高尚医德的褒扬。</p> <p> 王清贤还特别注重科研创新,近几年来先后承担7项科研课题。分别获得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在国内省级以上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3篇,主编著作2部。今年8月,她开拓性引进中医外治法新技术,在唐山率先开展火针抑瘤,刺血拔罐,解决晚期肿瘤患者疑难问题,方便患者,简便廉效,取得了较为明显的临床疗效。与承德市中医医院肿瘤科合作,建立河北省中医肿瘤战略联盟,率先将六位一体抗癌法引入到唐山。</p> <p> 为提高临床疗效,突出中医特色,王清贤研制出消瘤散、消水膏等20多种协定处方,其中“鼻闻灵止痛散”、“镇痛宁止痛喷雾剂”、“恶性胸腹水拔毒消水膏”、三项科研成果已应用临床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并已于8月18日申报国家中药发明专利。</p> <p><strong> 开启京津冀协同发展大门,加速唐山中医肿瘤事业腾飞</strong></p> <p> 为实现唐山市中医药事业与京津协同发展,王清贤主动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全国中医肿瘤专科医疗中心、北京市中医医院肿瘤科等多家医疗机构的知名肿瘤专家建立了联系,直接促成市中医医院京津冀一体化中医肿瘤协作组成立,与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针灸微创肿瘤科、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签署京津冀一体化中医肿瘤协作组协议。</p> <p> 为让唐山患者享受到北京一流的优质医疗资源,王清贤先后进京十几次,通过各种关系想方设法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孙桂芝团队负责人接触商谈,精诚所致,金石为开,使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孙桂芝名老中医工作室挂牌到了唐山市中医医院肿瘤科,为全国第一家。目前孙桂芝名老中医工作室专家团队已为近300名肿瘤患者会诊治疗。</p> <p> 7月30日,王清贤还特邀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专家共计28人组成的专家团队,参与了唐山市中医医院纪念唐山大地震40周年联合义诊活动,1000余名市民免费接受了北京、天津一流中医专家高水平的义诊咨询服务,受到了患者和百姓的热烈欢迎,进一步落实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p> <p><strong> 醉心公益事业,用真情谱写无悔之歌</strong></p> <p> 在很多人眼里,王清贤不仅是一名优秀的医生,还是一个爱心人士,在很多爱心奉献活动中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在健康大讲堂无偿讲课10余场,向全市人民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理念。深入遵化、迁西、迁安、唐海等县区及边远老穷地区开展义诊扶贫献爱心活动20余次,受益百姓和患者1000余名。积极开展“三八节遵化贫困患者登门爱心义诊活动”、“公益走基层,情系老区村”迁西义诊活动,并亲自编写打印“家庭实用良方”100册赠送给边远山区父老乡亲。为贫困患者捐款、捐药、捐物、捐书达10000余元。创建个人微信公众平台,每天进行中医科普宣传,普及防癌抗癌、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发布健康信息10000余条,已有1000余人关注。组织成立唐山市中医医院健康俱乐部,举行了一系列爱心活动,受益群众多达数千人。每天早晨六点半坚持在凤凰山公园门口开展“健康中国行 燃亮中国梦--健康生活我做主,美丽唐山共创建”禅跑。开展关注女性乳腺疾病爱心义诊等活动,为提高公民健康素养和科学素养作出了积极贡献。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身在杏坛的王清贤滋润了肿瘤患者的心田,她如一缕阳光,照耀肿瘤患者阴霾的心境;如一股暖流,融入肿瘤患者的血液。</p>
<p> <strong> 中健网讯 </strong>作为唐山市中医医院肿瘤科负责人、天津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王清贤时刻铭记自已是一名中共党员,时刻坚守服务人民健康的神圣使命,用真情谱写着大医精诚、大爱无疆。仅今年7、8月份就诊疗患者200多人次,收到锦旗2面、表扬信5件;组织各类社会公益活动6场次,惠及群众2500多人次;促成市中医医院与京津3家医院的实质性合作,使我市中医院迈出与京津协同发展的新步伐。</p> <p><strong> 精研医术,用创新和爱点燃患者生命希望</strong></p> <p> 唐山市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王清贤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她在不断向国内外名老中医学习的基础上,精研医术,仅七八月份就向多位国医大师求教10余次,挽救了多位患者生命。今年8月有一个年逾九旬的高龄消化道出血急症入院的患者,情况十分危急,王清贤经过紧急救治,采用多种综合治疗手段,患者10天后病情缓解出院,家属心情激动的送来表扬信。对待患者她总是如对亲人,每天早来晚走,每天连续工作10个小时以上,晚上九点多钟才回家,有时甚至为了抢救患者及危重病人一夜不回家。她经常夜班连白班,连续几天不回家,没有一天按时吃饭,准时下班,从无怨言。在她收到的每封感谢信中都书写着对她精湛医术的赞叹和高尚医德的褒扬。</p> <p> 王清贤还特别注重科研创新,近几年来先后承担7项科研课题。分别获得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在国内省级以上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3篇,主编著作2部。今年8月,她开拓性引进中医外治法新技术,在唐山率先开展火针抑瘤,刺血拔罐,解决晚期肿瘤患者疑难问题,方便患者,简便廉效,取得了较为明显的临床疗效。与承德市中医医院肿瘤科合作,建立河北省中医肿瘤战略联盟,率先将六位一体抗癌法引入到唐山。</p> <p> 为提高临床疗效,突出中医特色,王清贤研制出消瘤散、消水膏等20多种协定处方,其中“鼻闻灵止痛散”、“镇痛宁止痛喷雾剂”、“恶性胸腹水拔毒消水膏”、三项科研成果已应用临床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并已于8月18日申报国家中药发明专利。</p> <p><strong> 开启京津冀协同发展大门,加速唐山中医肿瘤事业腾飞</strong></p> <p> 为实现唐山市中医药事业与京津协同发展,王清贤主动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全国中医肿瘤专科医疗中心、北京市中医医院肿瘤科等多家医疗机构的知名肿瘤专家建立了联系,直接促成市中医医院京津冀一体化中医肿瘤协作组成立,与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针灸微创肿瘤科、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签署京津冀一体化中医肿瘤协作组协议。</p> <p> 为让唐山患者享受到北京一流的优质医疗资源,王清贤先后进京十几次,通过各种关系想方设法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孙桂芝团队负责人接触商谈,精诚所致,金石为开,使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孙桂芝名老中医工作室挂牌到了唐山市中医医院肿瘤科,为全国第一家。目前孙桂芝名老中医工作室专家团队已为近300名肿瘤患者会诊治疗。</p> <p> 7月30日,王清贤还特邀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专家共计28人组成的专家团队,参与了唐山市中医医院纪念唐山大地震40周年联合义诊活动,1000余名市民免费接受了北京、天津一流中医专家高水平的义诊咨询服务,受到了患者和百姓的热烈欢迎,进一步落实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p> <p><strong> 醉心公益事业,用真情谱写无悔之歌</strong></p> <p> 在很多人眼里,王清贤不仅是一名优秀的医生,还是一个爱心人士,在很多爱心奉献活动中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在健康大讲堂无偿讲课10余场,向全市人民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理念。深入遵化、迁西、迁安、唐海等县区及边远老穷地区开展义诊扶贫献爱心活动20余次,受益百姓和患者1000余名。积极开展“三八节遵化贫困患者登门爱心义诊活动”、“公益走基层,情系老区村”迁西义诊活动,并亲自编写打印“家庭实用良方”100册赠送给边远山区父老乡亲。为贫困患者捐款、捐药、捐物、捐书达10000余元。创建个人微信公众平台,每天进行中医科普宣传,普及防癌抗癌、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发布健康信息10000余条,已有1000余人关注。组织成立唐山市中医医院健康俱乐部,举行了一系列爱心活动,受益群众多达数千人。每天早晨六点半坚持在凤凰山公园门口开展“健康中国行 燃亮中国梦--健康生活我做主,美丽唐山共创建”禅跑。开展关注女性乳腺疾病爱心义诊等活动,为提高公民健康素养和科学素养作出了积极贡献。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身在杏坛的王清贤滋润了肿瘤患者的心田,她如一缕阳光,照耀肿瘤患者阴霾的心境;如一股暖流,融入肿瘤患者的血液。</p>
没远最看
386962
6404
1
386478
PE_U_Article
李佃贵:师古不泥 创建“浊毒”理论
康之易
506
2
2
2
1
2014-02-15T16:34:00+08:00
2024-08-07T22:41:44.44+08:00
99
0
0
0
0
0
2016-04-06T12:06:11+08:00
2024-08-07T22:41:34.17+08:00
康之易
2024-09-05T15:00:37.32+08:00
gongyi/2016/4/201604061206101322_S.jpg
li-dian-gui-shi-gu-bu-ni-chuang-jian-zhuo-du-li-lun
字形
无
false
3699311689639792155
386478
李佃贵|中医|医院|李教授|治疗|病人
袁野 程仓瑞 王巧生
中健网·榜样的力量
为医,他攻疑克难,能给走向深渊的患者开启生的通路;为师,他循循善诱,能给懵懂迷惘的学子竖起指路的灯塔;为官,他高瞻远瞩,能给遭遇瓶颈的单位拓展一片奔腾的空间,可谓三重职务于一身,角色演绎皆精彩。从政多年但他始终未脱离临床一线,经40余年治疗脾胃病的潜心研究,他独创了“化浊解毒”的治疗法则和“浊毒“理论,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浊毒证研究室“,成为业内治疗脾胃病的不二人物。他,就是“浊毒”理论创始人李佃贵。 日前,中健网大型人物访谈《榜样的力量》栏目组,在河北省中医院浊毒证研究室,对李佃贵教授进行了采访。
<p>为医,他攻疑克难,能给走向深渊的患者开启生的通路;为师,他循循善诱,能给懵懂迷惘的学子竖起指路的灯塔;为官,他高瞻远瞩,能给遭遇瓶颈的单位拓展一片奔腾的空间,可谓三重职务于一身,角色演绎皆精彩。从政多年但他始终未脱离临床一线,经40余年治疗脾胃病的潜心研究,他独创了“化浊解毒”的治疗法则和“浊毒”理论,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浊毒证研究室”,成为业内治疗脾胃病的不二人物。他,就是“浊毒”理论创始人李佃贵。</p> <p>日前,中健网大型人物访谈《榜样的力量》栏目组,在河北省中医院浊毒证研究室,对李佃贵教授进行了采访。</p> <p>自小尚医 少年得志</p> <p>李佃贵自小聪慧,五六岁起就跟父亲学练书法,十二三岁时就能替代父亲给乡亲们写春联了。但他最崇尚医生的职业,立志长大后当一名医生。一个偶然的机遇使他走上从医之路,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乡医;又是一个偶然的机遇使他迈进医学殿堂,成为具有资质的纯正中医。从此,他顺风顺水,一路前行,直至光环满头、硕果累累。但,任何机遇只垂怜眷顾那些有准备之人。李佃贵不仅胸怀大志,而且更加勇于攀登高峰;不仅咬定目标不松嘴,而且肯为目标的实现孜孜以求,永不言倦。</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src="/UploadFiles/gongyi/2016/5/201605071630546077.jpg" style="height: 500px; width: 450px" /><br /> <br /> 河北省中医院名誉院长李佃贵教授</p> <p>访者:李教授,您如今可谓河北中医界的前辈、老大,大家对您的成功经验很感兴趣,我们《中健网》新推出的人物访谈栏目《榜样的力量》想请您做第一个嘉宾,您是河北中医界的榜样,希望您的成功经验能给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后辈以启示。请问李教授,您是怎么走上从医这条路的?</p> <p>李教授:十二三岁时,有位本家叔叔搞医,在公社卫生院上班,整天背着出诊包去各村看病。在当地,医生很受崇拜和尊敬,走到谁家,都热情接待,给做最好的东西吃,觉得当医生不错,很是羡慕。上初中时,曾一度很羡慕作家,四大名著的小人书都看过。有一次我发起烧来,烧了十几天体温不退,就让叔叔开了两副中药,吃后很快就好了,又燃起我对学医的热爱。那个时候我就开始看一些医书,通读过《药经赋》。叔叔呆的卫生院有个药铺,我经常到药铺去看看,有时叔叔出诊也跟着去。1965年我们县办中医学习班,我要求参加了学习班。学习班结束后就到公社卫生院当了医生、会计,还兼司药,一人好几个角色。1966年开始拿工资,一个月30块钱,一直这么干着。经常有人牵着毛驴来请我看病,我在公社一带看病已经有了些名气。后来公社给卫生院配了自行车,到县里进药都骑自行车去。那在当时,这样的待遇算是很高的了,公社书记到县里开会,都要走路去的。</p> <p>访者:当时你的家境情况怎么样?</p> <p>李教授:家里兄弟姐妹四个,我是最小的一个。父亲在当地算是有文化的,读过四年私塾,在村里当会计,毛笔字写得很好,一到过年,几乎家家户户都请他给写春联。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教我写毛笔字,上小学六年级时,我开始代替父亲给乡亲们写春联。</p> <p>访者:早年学医过程中有没有什么特别难忘的事?</p> <p>李教授:1967年人民日报登过我的消息。有一个女孩肚子痛的不行来公社卫生院看病,当时卫生院有四、五个大夫都比我大,但病人点名找我。我看后诊断为胆道蛔虫,给吃了两副中药就好了。人民日报的记者来卫生院采访,这个病例就上了报纸。</p> <p>访者:当时反响强烈吗?</p> <p>李教授:当然,这在全县都是了不得的事!</p> <p>访者:您是哪年上的医学院?当时是怎样一个情况?</p> <p>李教授:说来也巧,1970年10月份的一天我到县里进药,回来时遇到河北新医大的招生人员向我问路,说要到我们公社卫生院开招生座谈会,因为我们卫生院有3个人是从河北新医大毕业的。我给他们带路,一路说了不少的话。他们问我愿不愿意到新医大读书,我说当然愿意。晚上开座谈会时他们点名要我参加,我当时是县里的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我1970年底入的学,1974年毕业,学了3年半。毕业时因为不会说普通话,被分到省三院搞中医科临床。</p> <p>承古创新 别开洞天在所有消化性疾病中,萎缩性胃炎是最严重、治疗起来也是最棘手的病症。它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胃内各种腺体逐渐萎缩以至消失并伴有炎症侵入,进而导致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大量减少,最终使胃的消化功能严重减弱甚至丧失。常见症状有胃痛、胃胀、胃痞、胃满、纳呆、嗳气、烧心、便汤、消瘦等,一些病人还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等癌前病变,给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有的甚至出现抑郁、失眠等神经性症状。临床表现的复杂多样,正是此病迁延难愈之始因。</p> <p>李佃贵参加工作不久,就把治胃病锁定为自己的主攻目标。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他坚守自己一贯主张的:“继承前人学术,博采今人众长,突出中医特色,立足创新发扬”中医研究方法,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师古而不泥古,承古而更重创新,经过反复探索思考,终于总结出“疏肝和胃、活血祛淤、解毒化浊、健脾和胃”四步调胃大法,总称为“化浊解毒”治疗法。经大量临床证明,运用此法治疗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取得了显著疗效,有效率达到90%以上,从而打破了“胃癌前期病变不可逆转”的理论束缚,为纯中药制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期病变,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大力支持浊毒理论研究,在他所在的河北省中医院成立了全国首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慢性胃炎浊毒证重点研究室”,使该医院成为中医中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科研基地。独树一帜的“浊毒”理论,也由此而顺娩诞生。</p> <p>访者:李教授,您是从什么时候起把治疗脾胃病作为主攻专业的?</p> <p>李教授:在省三院搞了一年的临床就调我到党委办公室当秘书,1976年回到医大中医内科教研室,到市中医院搞临床教学。那时有好多胃病病人,开始时都吃西药,可越吃越不好就尝试改吃中药。吃中药效果还真不错,就开始看胃病了。1979年省中医院建成后到内科出门诊,也专看胃病。1983年明确了专科,跟田乃庚、李恩复老师抄方,积累了看胃病的经验。</p> <p>访者:您这些年从医过程中感触最深的是什么?</p> <p>李教授:当住院大夫时我的病人就很多,我从来没嫌麻烦过,特别难治的病人每天都有,下班晚了也从没有怨言。</p> <p>访者:当时有长远目标吗?</p> <p>李教授:没有长远目标,就有一个想法,在这个事业上要做得更好,比别人更强,扁鹊、李时珍就是我的偶像。</p> <p>访者:做一个比别人更强的人不就是您的目标吗!</p> <p>李教授:也可以这么说。</p> <p>访者:河北名医辈出,过去的那些名老中医您最认可谁?</p> <p>李教授:各有所长。扁鹊出生在内丘,到处行医采药,我喜欢这样的工作,这样的学术方式和生活方式我都喜欢。</p> <p>访者:您是什么时候走上领导岗位的?政务和业务是怎样两者兼顾的?</p> <p>李教授:1983年10月任省中医院副院长,分管业务,我当时33岁。2个月后抽调到省卫生厅整党办公室,任副主任兼综合组组长。一年后我参加了省级中医院院长培训班,学习了管理学,探讨了疾病发展趋势,还远到深圳参观学习,感到收益很大。以后又曾任河北职工医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河北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河北中医院院长、河北中医药研究院院长等职,还兼任一些社会职务。尽管政务繁杂,但我始终坚持每周出两个半天的门诊,几乎雷打不动。没别的,就是比别人多辛苦一点。</p> <p>访者:能否谈谈您独创的“化浊解毒”疗法形成的过程和治病机理吗?</p> <p>李教授:胃病当中,有相当一部分胃癌、萎缩性胃炎用常规方法治疗效果不理想,后来发现这样的病人大都舌苔黄厚粘腻,大便粘腻不畅,用除湿热的方子治疗效果也不明显,就反复琢磨原因。中医把癌症归结为毒邪所致,一般用“以毒攻毒”的方法进行治疗。我从这里得到启发,发现胃癌、萎缩性胃炎在不同阶段,不同病人中属于中医的“浊毒证”,用化浊解毒的方法进行治疗,效果果然很好。内经讲,“浊”、“清”是两个对立的物质,分为一阴一阳,一个有害,一个有利。当浊气在体内占据统治地位时,人就因毒热而发病,运用化浊的办法把毒解了,浊气就降下去了。浊气降而正气升,就是这么个原理,使身体达到阴阳平衡。</p> <p>访者:有资料显示,您运用“化浊解毒”法治疗萎缩性胃炎效果很好,有效率能达到90%以上”。除此之外,运用“化浊解毒”法还能治疗哪些疾病呢?李教授:运用“化浊解毒”法治疗肝硬化疗效也十分显著。肝硬化也属消化性疾病,引起的原因90%为病毒性肝炎,还有一部分为酒精肝和药物性肝炎。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腹水,是肝病发展的几个阶段。肝硬化可合并肝癌、肝功能丧失,进而出现肝昏迷、门静脉高压大出血。我治疗肝硬化分三个步骤,一为软肝化坚,二为解毒化浊,三为活血养血。病人只要坚持治疗,即可缓解病痛,延长寿命,最重要的是可阻断向肝癌发展。</p> <p>访者:您对“浊毒理论”的研究前景是否看好?</p> <p>李教授:浊毒证是在所有疾病中都可出现的证型,是一个病机。一个证范围很广,“慢性萎缩性胃炎浊毒证研究室”面临的研究项目也有很多,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目前,研究室正在同步展开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通过观察大量临床病例,找出客观指标,分析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病、疾病的什么阶段会出现浊毒证,还要研究不同疾病、不同阶段适合化浊解毒法,还是清浊解毒法,或者化浊排毒法。现在应该说后继有人,接着深入研究,就会有新的认识和发展,将来一定会出成果的。在癌症治疗方面,现在就有新的不同认识——主张“人瘤共存”。医学的目的是延寿,而不是去除病灶,用中医扶正的方法压制体内邪气的上升,把正邪两气控制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就能达到延长生命的目的。</p> <p>西医治疗癌症的方法是去除病灶,然后再用大量的化疗药。病灶是没了,可人的正气也被杀伤了,临床上经常出现肿瘤切除病人存活2年,而不切除病人存活3~5年的案例。然而,病人一旦确诊首先选择切除,这就是观念问题。西医讲对抗疗法、替代疗法,细菌感染了抗细菌,病毒感染了抗病毒,就像庄稼用农药、用化肥一样,都是毒,越用,农田的土壤越差。而中医讲的是调动疗法、激励疗法,即调动、激励人体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通过扶助正气,以正抗邪。治病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治罗锅、不管死活。判断标准应看病人的生活质量,看病人的寿命。将来医学的发展趋势,必然是按照中医的基本思路和基本体系,构建医学科研。</p> <p>心系百姓 大医精诚</p> <p>作为一名大夫,李佃贵时刻谨记“医乃仁术”的古训,对待病人无尊卑贵贱之分,事事处处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一些下岗职工、贫困地区的农民因生活困难看不起病,吃不起药,他就千方百计为他们开最便宜的中草药,使他们尽量少花钱,治好病;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患者,他总是让学生陪着做检查、取药;对远道而来,买药钱不够而又举目无亲的患者,他总是慷慨解囊,替病人垫付药费,尽管有人一去不复返,需垫付的,他照样垫付,对个人损失毫不在乎。李佃贵以其高超的医术和一颗仁爱之心得到了患者的信任,悬壶济世近40载,医治病人无数,其中不乏来自外地、乃至国外的患者,不少患者因治病成了他十分亲密的朋友。从医以来,他没有接受过宴请,没有收受过红包,在他眼里,一封封表扬信,一面面锦旗就是心存感激的患者送给他的最好礼物。</p> <p><img src="/UploadFiles/gongyi/2016/4/201604061206118142.jpg" /><br /> 李佃贵教授在为患者诊脉</p> <p>访者:李教授,据说有些病人一见到您就说您长有佛像,是这样吗?</p> <p>李教授:哈哈,那是病人恭维我!当大夫的,不一定长有佛像,但一定要有佛心,要无任何条件的济世救人。</p> <p>访者:那,您是怎么看待医生与患者关系的?</p> <p>李教授:病人离不开医生,医生也离不开病人。从某种意义上讲,病人是医生学习摸索、积累经验、创新提高的源泉。没有病人,医生就会失业,医生救死扶伤的价值更无从体现。所以当医生的没有理由不热情对待病人。</p> <p>访者:在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您推出过四项举措,能简要介绍一下吗?</p> <p>李教授:近年来,由于医疗不正之风和药价虚高等原因,看病难、看病贵成了老百姓反映强烈的焦点问题。因经济负担过重,有的患者只能小病忍、大病扛,甚至眼睁睁地等死。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在省中医院推行了四项措施。</p> <p>一是充分发挥中医药自身优势,多开展一些价廉质优的传统中医服务项目。如可用于多种疾病治疗的“割治疗法”;可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急慢性病的“冬病夏治疗法”;可用于面瘫、脑瘫、肥胖、斑秃等疾病治疗的针灸疗法;可用于银屑病、白癜风等皮肤疑难杂症治疗的药浴光疗相结合方法等等。不仅疗效可靠,而且费用低廉,有的一个疗程下来才花几十元钱且无毒副作用。</p> <p>第二,我们狠抓医院管理,严控医疗费用。根据卫生厅有关文件精神并结合本院实际,制定并实行了首批单病种质量费用综合管理方案,组织院内专家筛选并制定以阑尾炎、腹股沟斜疝、胃癌、子宫肌瘤、乳腺癌等十个病种的辅助检查路经及最高限价。临床科室对单病种实行主任负责制。各科室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相应的诊疗方案、出院标准、疗效判定标准及质量费用控制标准。医疗职能部门定期对单病种质量进行监督,定期抽查出院病人的明细账、住院病例,认真检查计费是否合理,用药是否规范,对违反方案的科室,严格按照医疗质量奖惩办法和规定执行。</p> <p>三是出台惠民举措,降低医疗费用。医院在原来贫困患者费用减免制度的基础上,又制定了惠民病房管理办法,决定在每个病区设立5~10张病床,作为惠民病房的专用床位,并将惠民范围由原来的限于农村地区贫困患者和城镇特困职工扩大到享受低保的城镇贫困患者和残疾人。</p> <p>第四,坚持以人为本,开展温馨服务。要求全院职工都必须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而且要有一流的服务,让患者抱着希望而来,带着满意而归。为此狠抓了首诊负责制、三级查房制、疑难病例讨论制、会诊制等规章制度的落实,并对护理工作出台了“十个第一”、“十项限时服务”、“全程服务规范”等措施,还在全院护士中全面实施患者“零投诉”工程。为方便夜间急诊患者,规定凡是晚上18时至次日清晨7时30分来院就诊的患者不需挂号,可直接到急诊科就医,确保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p> <p>访者:您推行这四项举措效果如何?</p> <p>李教授:效果不是立刻就能显现的,但只要坚持这么做,真正让老百姓感受到医院对他们的关爱,他们就会当你是知心人,有病就会找你看。当然这仅仅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还得有技术。</p> <p>精心谋划 引领发展</p> <p>李佃贵于2005年就任省中医院院长后,针对人才建设、专科实力、就医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首先确立了“中医立院,人才强院,特色兴院”的办院方针,并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措施。比如:在专科专病的发展上采取“扶强不扶贫”政策;在资金投入力度上向优势科室倾斜,以优势学科带动其他学科的发展。在此措施推动下,一批具有独到疗效的特色专科先后涌现出来,其中脾胃病科、针灸科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单位;脾胃病科、肾病科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重点学科建设单位。脾胃病科、针灸科、肾病内科、骨伤科、肛肠科、皮肤科先后被省中药管理局确定为河北省重点中医专科。河北省名医堂、河北省中医脾胃病治疗中心、河北省中医脑病治疗中心相继在医院成立,促进了河北省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p> <p>在各级领导大力支持下,省中医院36500平米的门诊医技楼开工落成,圆了中医院人多年的祈盼与梦想,掀开了省中医院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页;在党政共同努力下,医院各项工作呈现出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到他2011年离任前,医院各项经济指标都比他上任之初翻了3到5番。</p> <p>访者:您在任院长期间中医院变化很大,能谈谈您的管理思想吗?</p> <p>李教授:你当院长就得想法把医院发展起来。医院能取得较大发展,除了领导班子的共同努力,也是天时、地利、人和,赶上了国家支持中医事业发展的好政策。对于中医院的管理我是这样考虑的:中医院必须从治疗理念到治疗方法,都得是中医的,如果采用西医的治疗方法,人家看西医会选择二、三、四院,不会到你中医院来,这个指导思想得确立。还有医院得有人才,没有人才,医院就强盛不起来。什么叫人才,在医院会看病、能看好病就叫人才。看人才多少,不应只看有多少硕士、多少博士、多少教授,不应看有多少论文、多少科研成果,应看医德,看疗效。再就是要有特色,即有中医的独特疗法和独特疗效,做到看病有专科,专科有专药,专药有疗效。所以,我当院长后,首先确立了“中医立院,人才强院,特色兴院”的办院方针,实践检验是正确的。</p> <p>访者:那就进一步讲讲“中医立院、人才强院、特色兴院”的内涵好吗?</p> <p>李教授:所谓“中医立院”,就是旗帜鲜明的采用中医中药为主的治疗方法作为医院发展的基石,不能中不中西不西,或打着中医的旗号,而采用西医的治疗方法。如果这样,那是在自掘坟墓。只有坚守中医阵地,把中医做大做强,才能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人才强院”不言而喻。市场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最大的生产力。有一批技术过硬的人才队伍做后盾,才能实现把医院做大做强的宏愿。所谓“特色兴院”,什么叫“特”,特就是独特。别人没有的你有,别人不行的你行,这就叫“特色”,用通俗一点的话,就是我们常说的绝招。“一招先,吃遍天”。医院兴旺发达,长久不衰还得靠特色。“中医立院、人才强院、特色兴院”互为因果,相辅相成。</p> <p>访者:中医讲究整体观,现在医院分科很细,这样矛盾吗?</p> <p>李教授:理想中的中医院,应按中医的方法分科,如内、外、妇、儿,中医大夫都应是全科大夫。过去的中医大夫分流派,如伤寒流派、温病流派等等,按特色发展,有自己的系统。现在的设置方法受西医院分科的影响,也不矛盾,业有专攻嘛。</p> <p>访者:前一阵儿曾刮起一股否定中医风,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p> <p>李教授:否定中医是从西医传过来的。西医传到中国才100年的历史,却成了主体医学。过去看病一直是中医,现在反成了居辅助地位,政策导致的,和领导人的认识有关。世界上的科学趋向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西医的理论基础是用数学的、物理、化学的方法看待事物的本质,现在社会上普遍用西医的诊断标准衡量中医,这是很不科学的。中医的理论基础是哲学,哲学是综合的、整体的、辩证的判断问题,因此是最高境界,科学最终会回归哲学。</p> <p>访者:作为中医人,您认为弘扬中医应该做些什么呢?</p> <p>李教授:(一)做中医的铁杆儿,按照中医的理论基础创新中医科学。不过,这样的人才很少。要改革培养中医人才的教学方法,把现在的院校教育,回归中医的师带徒教育方式。(二)中医要发展,首先要改变党和国家的政策。现在的政策是倾向西医的,比如医保报销,在西医院住院可报销13000元,在中医院住院仅可报7000元,差了将近一倍,很多病人就不来中医院了。政策问题很重要,支持中医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p> <p>言传身教 甘为人梯</p> <p>作为一名教授、博硕士生导师,李佃贵在治学育人方面有着自己的风格和要求,那就是医技医德并重,注重通过实践操作和启发思维来达到教学目的。比如技能训练中遇到问题,他要求学生先自己想办法,自由讨论,想不通时他才举例子或讲典故,以拓展学生的思路。又如医德培养,他要求学生换位思考,怀一颗仁爱之心去面对患者。他常说:“病人不是亲人也不是顾客,而应当是和我们乘同一条船的战友,我们为人类的健康并肩作战。对待战友,我们的付出应当是无私的。”这种独特的看问题的角度,常使学生有耳目一新之感。为了中医教学,李佃贵呕心沥血,著述多多,由他编著的《中医学》、《中医学习指导》等5部200多万字的医学教材,融入了他大量的临床实践和体会,其说理性、启发性和临床实用性,受到师生一致好评。</p> <p>访者:李教授,您既是博士生导师,又是硕士生导师,到目前为止您一共带了到少个学生?</p> <p>李教授:博士生20多个,硕士生30多个,一共60来人。</p> <p>访者:您的学生都是您自己选的吗?有比较出众的吗?在培养学生方面有什么样的心得可与我们分享?</p> <p>李教授:作为带教老师,首先要把学生看做是自己的子女,手把手地教他们,并对他们寄予厚望,将来能继承你的事业,传承你的学术思想。我的学生有些是自己选的,有些是推荐过来的;有的有悟性,有的没有悟性,但我希望我的学生都能超过我。我的一个博士研究毕业生,现在在市中医院当院长,扬言3年后超过省中医院,哈哈,很有志向,我很欣赏!</p> <p>访者:我们的栏目叫《榜样的力量》,您的成功经历对刚走上医生岗位的小字辈们一定有很多启示,您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忠告或者勉励。</p> <p>李教授:作为医生,得立志当一个好医生,得会看病,能看好病。技术从哪里来?从实践中来,要耐得住寂寞,要勤于思考,不能光想着挣钱。二一个,要有好的医德。大医精诚,治病时既要技术精湛,又要尽心尽力,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舍得、舍得,没有“舍”就“得”不到,只有付出了,才能有回报,一味的索取,是不会有好结果的。</p> <p>光环笼罩 不骄不躁</p> <p>李佃贵无论为官、为医、为师都做的有声有色,他的突出贡献也有目共睹。“有付出才能有回报”,这是李佃贵十分坚信的一句话,这句话也的确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验证。近年以来,李佃贵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中医院优秀院长、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河北省突出贡献专家、河北省优秀教师、河北省12大名中医等诸多荣誉称号及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第四届中国医师奖、中华医学发展贡献人物-华佗奖章、中国医师奖等诸多奖项,还被评为和谐中国2008年度十大杰出人物、中国骄傲第8界中国时代十大创新人物,为博士研究生导师。</p> <p><img src="/UploadFiles/gongyi/2016/4/201604061206118530.jpg" /></p> <p>李佃贵教授做客《健康大讲堂》</p> <p>访者:李教授,您办公室有这么多彰显您业绩的证书和奖杯,能否谈谈这些荣誉对您意味着什么,或您是怎样看待这些荣誉的?</p> <p>李佃贵:荣誉只能代表过去,不能说明将来,把它作为一种动力吧。</p> <p>访者:2011年您被评为河北省首届“十二大名中医”,请问您当时有何感想?</p> <p>李教授:这是党和人民对我的器重和信任,既感到荣幸,又感到压力。在名医评选揭晓大会上,我代表新当选的12位名中医有这样一个承诺:一是牢记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解决人民群众的疾苦看作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神圣使命,以高尚的医德和博爱之心,给广大备受疾病困苦的患者创造福荫。二是突出特色,挖掘潜力,确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三是要穷尽毕生精力,潜心于疑难疾病的临床及科学理论研究,力争在某医学领域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四是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使命感做好中医传统文化瑰宝的继承与发扬。五是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用创新的思维开拓中医中药治疗疾病的新途径,尤其要在中医“治未病”方面要有所突破。这就是我的想法。</p> <p>访者:您的成长之路给了我们很多启迪,能谈谈您今后的工作设想吗?</p> <p>李教授:现在还上班,62岁不再担任院长,但是还得发挥余热。私人医院有高薪聘我的,被我谢绝了,还是在公家医院干。以后不带研究生了要好好带徒弟,多招几个好徒弟,把“浊毒”做下去。国家给了我很大的支持,我会继续深入研究,把浊毒理论进行完善,形成浊毒学说,将出版《浊毒论》专著。</p> <p>后记</p> <p>只有非常之人,才能做出非常之事,也才能取得非常的业绩。李佃贵不仅在医疗、管理、教学领域成绩非凡,而且在科研领域也建树多多。他用3年时间编著的《实用中医肝胆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医肝胆病学的范畴、渊源和发展、解剖与生理、临床常见肝胆病的种类、发病机理、诊断方法、理化检查、辨证施治以及预防和调护,提出了很多新理论、新观点,将与肝胆脏像学、经络学有关的疾病均归入肝胆病范畴,充实了中医肝胆病学的内容,创新了肝胆病学理论。他还参加了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名贵中药皎股蓝的临床应用研究》并著书立说,为绞股蓝的推广应用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李教授还著有《当代临床医学与实践》、《现代临床理论与临床实践》等24部著作,主研的《康胃胶囊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实验与临床研究》等25项科研成果分获国家、省、厅级科技进步奖,在国内外发表高水平论文100余篇。</p> <p>纵观李佃贵的成长之路,除了上天赋予了他一个聪慧的头脑,使他能掌握更多安身立命的本领并审时度势把握好每一个机会,最重要的,是他时刻胸怀患者疾苦,时刻明了奋斗目标,并为目标的实现不馁不辍,奋力拼搏。我们寻找榜样的力量,就是要弘扬这种坚韧不拔的品格,学习这种为普救百姓疾厄而勤奋努力的精神,只要有了这样的品格和精神,相信无论多么平凡的人,都会成为非常之人。</p> <p><b>附:人物大事记:</b></p> <p>1974年毕业于河北中医学院中医系,分配到校属第三医院党委办公室</p> <p>1978年,到河北省中医院从事中医内科临床的教学与医疗工作</p> <p>1983年担任河北省中医院副院长兼内科教研室主任,主抓医疗、教学、科研工作</p> <p>1986年由助教破格晋升为副教授,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中医副教授。</p> <p>1992年到河北中医学院任副院长兼教务处处长,主抓教学工作</p> <p>1995年担任河北医科大学副校长,主抓科研工作</p> <p>1999年8月,调任河北职工医学院党委书记</p> <p>2000年兼任河北职工医学院院长。</p> <p>2005年,调任河北医科大学副书记、副校长(正校级)兼河北省中医院院长</p> <p>2007年,主持的“浊毒”理论研究室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国家浊毒证重点研究室”,主持的脾胃病专科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医专科</p> <p>2011年被评为河北省首届“十二大名中医”</p> <p>现任河北省中医院名誉院长、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会长</p> <p>版权声明:中健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p>
不分页
★★★★★
李佃贵,中医,医院,李教授,治疗,病人
<p>为医,他攻疑克难,能给走向深渊的患者开启生的通路;为师,他循循善诱,能给懵懂迷惘的学子竖起指路的灯塔;为官,他高瞻远瞩,能给遭遇瓶颈的单位拓展一片奔腾的空间,可谓三重职务于一身,角色演绎皆精彩。从政多年但他始终未脱离临床一线,经40余年治疗脾胃病的潜心研究,他独创了“化浊解毒”的治疗法则和“浊毒”理论,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浊毒证研究室”,成为业内治疗脾胃病的不二人物。他,就是“浊毒”理论创始人李佃贵。</p> <p>日前,中健网大型人物访谈《榜样的力量》栏目组,在河北省中医院浊毒证研究室,对李佃贵教授进行了采访。</p> <p>自小尚医 少年得志</p> <p>李佃贵自小聪慧,五六岁起就跟父亲学练书法,十二三岁时就能替代父亲给乡亲们写春联了。但他最崇尚医生的职业,立志长大后当一名医生。一个偶然的机遇使他走上从医之路,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乡医;又是一个偶然的机遇使他迈进医学殿堂,成为具有资质的纯正中医。从此,他顺风顺水,一路前行,直至光环满头、硕果累累。但,任何机遇只垂怜眷顾那些有准备之人。李佃贵不仅胸怀大志,而且更加勇于攀登高峰;不仅咬定目标不松嘴,而且肯为目标的实现孜孜以求,永不言倦。</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src="http://www.healthcn.net/UploadFiles//gongyi/2016/5/201605071630546077.jpg" style="height: 500px; width: 450px" /><br /> <br /> 河北省中医院名誉院长李佃贵教授</p> <p>访者:李教授,您如今可谓河北中医界的前辈、老大,大家对您的成功经验很感兴趣,我们《中健网》新推出的人物访谈栏目《榜样的力量》想请您做第一个嘉宾,您是河北中医界的榜样,希望您的成功经验能给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后辈以启示。请问李教授,您是怎么走上从医这条路的?</p> <p>李教授:十二三岁时,有位本家叔叔搞医,在公社卫生院上班,整天背着出诊包去各村看病。在当地,医生很受崇拜和尊敬,走到谁家,都热情接待,给做最好的东西吃,觉得当医生不错,很是羡慕。上初中时,曾一度很羡慕作家,四大名著的小人书都看过。有一次我发起烧来,烧了十几天体温不退,就让叔叔开了两副中药,吃后很快就好了,又燃起我对学医的热爱。那个时候我就开始看一些医书,通读过《药经赋》。叔叔呆的卫生院有个药铺,我经常到药铺去看看,有时叔叔出诊也跟着去。1965年我们县办中医学习班,我要求参加了学习班。学习班结束后就到公社卫生院当了医生、会计,还兼司药,一人好几个角色。1966年开始拿工资,一个月30块钱,一直这么干着。经常有人牵着毛驴来请我看病,我在公社一带看病已经有了些名气。后来公社给卫生院配了自行车,到县里进药都骑自行车去。那在当时,这样的待遇算是很高的了,公社书记到县里开会,都要走路去的。</p> <p>访者:当时你的家境情况怎么样?</p> <p>李教授:家里兄弟姐妹四个,我是最小的一个。父亲在当地算是有文化的,读过四年私塾,在村里当会计,毛笔字写得很好,一到过年,几乎家家户户都请他给写春联。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教我写毛笔字,上小学六年级时,我开始代替父亲给乡亲们写春联。</p> <p>访者:早年学医过程中有没有什么特别难忘的事?</p> <p>李教授:1967年人民日报登过我的消息。有一个女孩肚子痛的不行来公社卫生院看病,当时卫生院有四、五个大夫都比我大,但病人点名找我。我看后诊断为胆道蛔虫,给吃了两副中药就好了。人民日报的记者来卫生院采访,这个病例就上了报纸。</p> <p>访者:当时反响强烈吗?</p> <p>李教授:当然,这在全县都是了不得的事!</p> <p>访者:您是哪年上的医学院?当时是怎样一个情况?</p> <p>李教授:说来也巧,1970年10月份的一天我到县里进药,回来时遇到河北新医大的招生人员向我问路,说要到我们公社卫生院开招生座谈会,因为我们卫生院有3个人是从河北新医大毕业的。我给他们带路,一路说了不少的话。他们问我愿不愿意到新医大读书,我说当然愿意。晚上开座谈会时他们点名要我参加,我当时是县里的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我1970年底入的学,1974年毕业,学了3年半。毕业时因为不会说普通话,被分到省三院搞中医科临床。</p> <p>承古创新 别开洞天在所有消化性疾病中,萎缩性胃炎是最严重、治疗起来也是最棘手的病症。它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胃内各种腺体逐渐萎缩以至消失并伴有炎症侵入,进而导致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大量减少,最终使胃的消化功能严重减弱甚至丧失。常见症状有胃痛、胃胀、胃痞、胃满、纳呆、嗳气、烧心、便汤、消瘦等,一些病人还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等癌前病变,给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有的甚至出现抑郁、失眠等神经性症状。临床表现的复杂多样,正是此病迁延难愈之始因。</p> <p>李佃贵参加工作不久,就把治胃病锁定为自己的主攻目标。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他坚守自己一贯主张的:“继承前人学术,博采今人众长,突出中医特色,立足创新发扬”中医研究方法,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师古而不泥古,承古而更重创新,经过反复探索思考,终于总结出“疏肝和胃、活血祛淤、解毒化浊、健脾和胃”四步调胃大法,总称为“化浊解毒”治疗法。经大量临床证明,运用此法治疗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取得了显著疗效,有效率达到90%以上,从而打破了“胃癌前期病变不可逆转”的理论束缚,为纯中药制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期病变,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大力支持浊毒理论研究,在他所在的河北省中医院成立了全国首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慢性胃炎浊毒证重点研究室”,使该医院成为中医中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科研基地。独树一帜的“浊毒”理论,也由此而顺娩诞生。</p> <p>访者:李教授,您是从什么时候起把治疗脾胃病作为主攻专业的?</p> <p>李教授:在省三院搞了一年的临床就调我到党委办公室当秘书,1976年回到医大中医内科教研室,到市中医院搞临床教学。那时有好多胃病病人,开始时都吃西药,可越吃越不好就尝试改吃中药。吃中药效果还真不错,就开始看胃病了。1979年省中医院建成后到内科出门诊,也专看胃病。1983年明确了专科,跟田乃庚、李恩复老师抄方,积累了看胃病的经验。</p> <p>访者:您这些年从医过程中感触最深的是什么?</p> <p>李教授:当住院大夫时我的病人就很多,我从来没嫌麻烦过,特别难治的病人每天都有,下班晚了也从没有怨言。</p> <p>访者:当时有长远目标吗?</p> <p>李教授:没有长远目标,就有一个想法,在这个事业上要做得更好,比别人更强,扁鹊、李时珍就是我的偶像。</p> <p>访者:做一个比别人更强的人不就是您的目标吗!</p> <p>李教授:也可以这么说。</p> <p>访者:河北名医辈出,过去的那些名老中医您最认可谁?</p> <p>李教授:各有所长。扁鹊出生在内丘,到处行医采药,我喜欢这样的工作,这样的学术方式和生活方式我都喜欢。</p> <p>访者:您是什么时候走上领导岗位的?政务和业务是怎样两者兼顾的?</p> <p>李教授:1983年10月任省中医院副院长,分管业务,我当时33岁。2个月后抽调到省卫生厅整党办公室,任副主任兼综合组组长。一年后我参加了省级中医院院长培训班,学习了管理学,探讨了疾病发展趋势,还远到深圳参观学习,感到收益很大。以后又曾任河北职工医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河北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河北中医院院长、河北中医药研究院院长等职,还兼任一些社会职务。尽管政务繁杂,但我始终坚持每周出两个半天的门诊,几乎雷打不动。没别的,就是比别人多辛苦一点。</p> <p>访者:能否谈谈您独创的“化浊解毒”疗法形成的过程和治病机理吗?</p> <p>李教授:胃病当中,有相当一部分胃癌、萎缩性胃炎用常规方法治疗效果不理想,后来发现这样的病人大都舌苔黄厚粘腻,大便粘腻不畅,用除湿热的方子治疗效果也不明显,就反复琢磨原因。中医把癌症归结为毒邪所致,一般用“以毒攻毒”的方法进行治疗。我从这里得到启发,发现胃癌、萎缩性胃炎在不同阶段,不同病人中属于中医的“浊毒证”,用化浊解毒的方法进行治疗,效果果然很好。内经讲,“浊”、“清”是两个对立的物质,分为一阴一阳,一个有害,一个有利。当浊气在体内占据统治地位时,人就因毒热而发病,运用化浊的办法把毒解了,浊气就降下去了。浊气降而正气升,就是这么个原理,使身体达到阴阳平衡。</p> <p>访者:有资料显示,您运用“化浊解毒”法治疗萎缩性胃炎效果很好,有效率能达到90%以上”。除此之外,运用“化浊解毒”法还能治疗哪些疾病呢?李教授:运用“化浊解毒”法治疗肝硬化疗效也十分显著。肝硬化也属消化性疾病,引起的原因90%为病毒性肝炎,还有一部分为酒精肝和药物性肝炎。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腹水,是肝病发展的几个阶段。肝硬化可合并肝癌、肝功能丧失,进而出现肝昏迷、门静脉高压大出血。我治疗肝硬化分三个步骤,一为软肝化坚,二为解毒化浊,三为活血养血。病人只要坚持治疗,即可缓解病痛,延长寿命,最重要的是可阻断向肝癌发展。</p> <p>访者:您对“浊毒理论”的研究前景是否看好?</p> <p>李教授:浊毒证是在所有疾病中都可出现的证型,是一个病机。一个证范围很广,“慢性萎缩性胃炎浊毒证研究室”面临的研究项目也有很多,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目前,研究室正在同步展开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通过观察大量临床病例,找出客观指标,分析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病、疾病的什么阶段会出现浊毒证,还要研究不同疾病、不同阶段适合化浊解毒法,还是清浊解毒法,或者化浊排毒法。现在应该说后继有人,接着深入研究,就会有新的认识和发展,将来一定会出成果的。在癌症治疗方面,现在就有新的不同认识——主张“人瘤共存”。医学的目的是延寿,而不是去除病灶,用中医扶正的方法压制体内邪气的上升,把正邪两气控制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就能达到延长生命的目的。</p> <p>西医治疗癌症的方法是去除病灶,然后再用大量的化疗药。病灶是没了,可人的正气也被杀伤了,临床上经常出现肿瘤切除病人存活2年,而不切除病人存活3~5年的案例。然而,病人一旦确诊首先选择切除,这就是观念问题。西医讲对抗疗法、替代疗法,细菌感染了抗细菌,病毒感染了抗病毒,就像庄稼用农药、用化肥一样,都是毒,越用,农田的土壤越差。而中医讲的是调动疗法、激励疗法,即调动、激励人体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通过扶助正气,以正抗邪。治病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治罗锅、不管死活。判断标准应看病人的生活质量,看病人的寿命。将来医学的发展趋势,必然是按照中医的基本思路和基本体系,构建医学科研。</p> <p>心系百姓 大医精诚</p> <p>作为一名大夫,李佃贵时刻谨记“医乃仁术”的古训,对待病人无尊卑贵贱之分,事事处处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一些下岗职工、贫困地区的农民因生活困难看不起病,吃不起药,他就千方百计为他们开最便宜的中草药,使他们尽量少花钱,治好病;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患者,他总是让学生陪着做检查、取药;对远道而来,买药钱不够而又举目无亲的患者,他总是慷慨解囊,替病人垫付药费,尽管有人一去不复返,需垫付的,他照样垫付,对个人损失毫不在乎。李佃贵以其高超的医术和一颗仁爱之心得到了患者的信任,悬壶济世近40载,医治病人无数,其中不乏来自外地、乃至国外的患者,不少患者因治病成了他十分亲密的朋友。从医以来,他没有接受过宴请,没有收受过红包,在他眼里,一封封表扬信,一面面锦旗就是心存感激的患者送给他的最好礼物。</p> <p><img src="http://www.healthcn.net/UploadFiles//gongyi/2016/4/201604061206118142.jpg" /><br /> 李佃贵教授在为患者诊脉</p> <p>访者:李教授,据说有些病人一见到您就说您长有佛像,是这样吗?</p> <p>李教授:哈哈,那是病人恭维我!当大夫的,不一定长有佛像,但一定要有佛心,要无任何条件的济世救人。</p> <p>访者:那,您是怎么看待医生与患者关系的?</p> <p>李教授:病人离不开医生,医生也离不开病人。从某种意义上讲,病人是医生学习摸索、积累经验、创新提高的源泉。没有病人,医生就会失业,医生救死扶伤的价值更无从体现。所以当医生的没有理由不热情对待病人。</p> <p>访者:在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您推出过四项举措,能简要介绍一下吗?</p> <p>李教授:近年来,由于医疗不正之风和药价虚高等原因,看病难、看病贵成了老百姓反映强烈的焦点问题。因经济负担过重,有的患者只能小病忍、大病扛,甚至眼睁睁地等死。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在省中医院推行了四项措施。</p> <p>一是充分发挥中医药自身优势,多开展一些价廉质优的传统中医服务项目。如可用于多种疾病治疗的“割治疗法”;可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急慢性病的“冬病夏治疗法”;可用于面瘫、脑瘫、肥胖、斑秃等疾病治疗的针灸疗法;可用于银屑病、白癜风等皮肤疑难杂症治疗的药浴光疗相结合方法等等。不仅疗效可靠,而且费用低廉,有的一个疗程下来才花几十元钱且无毒副作用。</p> <p>第二,我们狠抓医院管理,严控医疗费用。根据卫生厅有关文件精神并结合本院实际,制定并实行了首批单病种质量费用综合管理方案,组织院内专家筛选并制定以阑尾炎、腹股沟斜疝、胃癌、子宫肌瘤、乳腺癌等十个病种的辅助检查路经及最高限价。临床科室对单病种实行主任负责制。各科室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相应的诊疗方案、出院标准、疗效判定标准及质量费用控制标准。医疗职能部门定期对单病种质量进行监督,定期抽查出院病人的明细账、住院病例,认真检查计费是否合理,用药是否规范,对违反方案的科室,严格按照医疗质量奖惩办法和规定执行。</p> <p>三是出台惠民举措,降低医疗费用。医院在原来贫困患者费用减免制度的基础上,又制定了惠民病房管理办法,决定在每个病区设立5~10张病床,作为惠民病房的专用床位,并将惠民范围由原来的限于农村地区贫困患者和城镇特困职工扩大到享受低保的城镇贫困患者和残疾人。</p> <p>第四,坚持以人为本,开展温馨服务。要求全院职工都必须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而且要有一流的服务,让患者抱着希望而来,带着满意而归。为此狠抓了首诊负责制、三级查房制、疑难病例讨论制、会诊制等规章制度的落实,并对护理工作出台了“十个第一”、“十项限时服务”、“全程服务规范”等措施,还在全院护士中全面实施患者“零投诉”工程。为方便夜间急诊患者,规定凡是晚上18时至次日清晨7时30分来院就诊的患者不需挂号,可直接到急诊科就医,确保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p> <p>访者:您推行这四项举措效果如何?</p> <p>李教授:效果不是立刻就能显现的,但只要坚持这么做,真正让老百姓感受到医院对他们的关爱,他们就会当你是知心人,有病就会找你看。当然这仅仅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还得有技术。</p> <p>精心谋划 引领发展</p> <p>李佃贵于2005年就任省中医院院长后,针对人才建设、专科实力、就医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首先确立了“中医立院,人才强院,特色兴院”的办院方针,并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措施。比如:在专科专病的发展上采取“扶强不扶贫”政策;在资金投入力度上向优势科室倾斜,以优势学科带动其他学科的发展。在此措施推动下,一批具有独到疗效的特色专科先后涌现出来,其中脾胃病科、针灸科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单位;脾胃病科、肾病科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重点学科建设单位。脾胃病科、针灸科、肾病内科、骨伤科、肛肠科、皮肤科先后被省中药管理局确定为河北省重点中医专科。河北省名医堂、河北省中医脾胃病治疗中心、河北省中医脑病治疗中心相继在医院成立,促进了河北省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p> <p>在各级领导大力支持下,省中医院36500平米的门诊医技楼开工落成,圆了中医院人多年的祈盼与梦想,掀开了省中医院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页;在党政共同努力下,医院各项工作呈现出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到他2011年离任前,医院各项经济指标都比他上任之初翻了3到5番。</p> <p>访者:您在任院长期间中医院变化很大,能谈谈您的管理思想吗?</p> <p>李教授:你当院长就得想法把医院发展起来。医院能取得较大发展,除了领导班子的共同努力,也是天时、地利、人和,赶上了国家支持中医事业发展的好政策。对于中医院的管理我是这样考虑的:中医院必须从治疗理念到治疗方法,都得是中医的,如果采用西医的治疗方法,人家看西医会选择二、三、四院,不会到你中医院来,这个指导思想得确立。还有医院得有人才,没有人才,医院就强盛不起来。什么叫人才,在医院会看病、能看好病就叫人才。看人才多少,不应只看有多少硕士、多少博士、多少教授,不应看有多少论文、多少科研成果,应看医德,看疗效。再就是要有特色,即有中医的独特疗法和独特疗效,做到看病有专科,专科有专药,专药有疗效。所以,我当院长后,首先确立了“中医立院,人才强院,特色兴院”的办院方针,实践检验是正确的。</p> <p>访者:那就进一步讲讲“中医立院、人才强院、特色兴院”的内涵好吗?</p> <p>李教授:所谓“中医立院”,就是旗帜鲜明的采用中医中药为主的治疗方法作为医院发展的基石,不能中不中西不西,或打着中医的旗号,而采用西医的治疗方法。如果这样,那是在自掘坟墓。只有坚守中医阵地,把中医做大做强,才能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人才强院”不言而喻。市场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最大的生产力。有一批技术过硬的人才队伍做后盾,才能实现把医院做大做强的宏愿。所谓“特色兴院”,什么叫“特”,特就是独特。别人没有的你有,别人不行的你行,这就叫“特色”,用通俗一点的话,就是我们常说的绝招。“一招先,吃遍天”。医院兴旺发达,长久不衰还得靠特色。“中医立院、人才强院、特色兴院”互为因果,相辅相成。</p> <p>访者:中医讲究整体观,现在医院分科很细,这样矛盾吗?</p> <p>李教授:理想中的中医院,应按中医的方法分科,如内、外、妇、儿,中医大夫都应是全科大夫。过去的中医大夫分流派,如伤寒流派、温病流派等等,按特色发展,有自己的系统。现在的设置方法受西医院分科的影响,也不矛盾,业有专攻嘛。</p> <p>访者:前一阵儿曾刮起一股否定中医风,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p> <p>李教授:否定中医是从西医传过来的。西医传到中国才100年的历史,却成了主体医学。过去看病一直是中医,现在反成了居辅助地位,政策导致的,和领导人的认识有关。世界上的科学趋向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西医的理论基础是用数学的、物理、化学的方法看待事物的本质,现在社会上普遍用西医的诊断标准衡量中医,这是很不科学的。中医的理论基础是哲学,哲学是综合的、整体的、辩证的判断问题,因此是最高境界,科学最终会回归哲学。</p> <p>访者:作为中医人,您认为弘扬中医应该做些什么呢?</p> <p>李教授:(一)做中医的铁杆儿,按照中医的理论基础创新中医科学。不过,这样的人才很少。要改革培养中医人才的教学方法,把现在的院校教育,回归中医的师带徒教育方式。(二)中医要发展,首先要改变党和国家的政策。现在的政策是倾向西医的,比如医保报销,在西医院住院可报销13000元,在中医院住院仅可报7000元,差了将近一倍,很多病人就不来中医院了。政策问题很重要,支持中医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p> <p>言传身教 甘为人梯</p> <p>作为一名教授、博硕士生导师,李佃贵在治学育人方面有着自己的风格和要求,那就是医技医德并重,注重通过实践操作和启发思维来达到教学目的。比如技能训练中遇到问题,他要求学生先自己想办法,自由讨论,想不通时他才举例子或讲典故,以拓展学生的思路。又如医德培养,他要求学生换位思考,怀一颗仁爱之心去面对患者。他常说:“病人不是亲人也不是顾客,而应当是和我们乘同一条船的战友,我们为人类的健康并肩作战。对待战友,我们的付出应当是无私的。”这种独特的看问题的角度,常使学生有耳目一新之感。为了中医教学,李佃贵呕心沥血,著述多多,由他编著的《中医学》、《中医学习指导》等5部200多万字的医学教材,融入了他大量的临床实践和体会,其说理性、启发性和临床实用性,受到师生一致好评。</p> <p>访者:李教授,您既是博士生导师,又是硕士生导师,到目前为止您一共带了到少个学生?</p> <p>李教授:博士生20多个,硕士生30多个,一共60来人。</p> <p>访者:您的学生都是您自己选的吗?有比较出众的吗?在培养学生方面有什么样的心得可与我们分享?</p> <p>李教授:作为带教老师,首先要把学生看做是自己的子女,手把手地教他们,并对他们寄予厚望,将来能继承你的事业,传承你的学术思想。我的学生有些是自己选的,有些是推荐过来的;有的有悟性,有的没有悟性,但我希望我的学生都能超过我。我的一个博士研究毕业生,现在在市中医院当院长,扬言3年后超过省中医院,哈哈,很有志向,我很欣赏!</p> <p>访者:我们的栏目叫《榜样的力量》,您的成功经历对刚走上医生岗位的小字辈们一定有很多启示,您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忠告或者勉励。</p> <p>李教授:作为医生,得立志当一个好医生,得会看病,能看好病。技术从哪里来?从实践中来,要耐得住寂寞,要勤于思考,不能光想着挣钱。二一个,要有好的医德。大医精诚,治病时既要技术精湛,又要尽心尽力,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舍得、舍得,没有“舍”就“得”不到,只有付出了,才能有回报,一味的索取,是不会有好结果的。</p> <p>光环笼罩 不骄不躁</p> <p>李佃贵无论为官、为医、为师都做的有声有色,他的突出贡献也有目共睹。“有付出才能有回报”,这是李佃贵十分坚信的一句话,这句话也的确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验证。近年以来,李佃贵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中医院优秀院长、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河北省突出贡献专家、河北省优秀教师、河北省12大名中医等诸多荣誉称号及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第四届中国医师奖、中华医学发展贡献人物-华佗奖章、中国医师奖等诸多奖项,还被评为和谐中国2008年度十大杰出人物、中国骄傲第8界中国时代十大创新人物,为博士研究生导师。</p> <p><img src="http://www.healthcn.net/UploadFiles//gongyi/2016/4/201604061206118530.jpg" /></p> <p>李佃贵教授做客《健康大讲堂》</p> <p>访者:李教授,您办公室有这么多彰显您业绩的证书和奖杯,能否谈谈这些荣誉对您意味着什么,或您是怎样看待这些荣誉的?</p> <p>李佃贵:荣誉只能代表过去,不能说明将来,把它作为一种动力吧。</p> <p>访者:2011年您被评为河北省首届“十二大名中医”,请问您当时有何感想?</p> <p>李教授:这是党和人民对我的器重和信任,既感到荣幸,又感到压力。在名医评选揭晓大会上,我代表新当选的12位名中医有这样一个承诺:一是牢记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解决人民群众的疾苦看作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神圣使命,以高尚的医德和博爱之心,给广大备受疾病困苦的患者创造福荫。二是突出特色,挖掘潜力,确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三是要穷尽毕生精力,潜心于疑难疾病的临床及科学理论研究,力争在某医学领域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四是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使命感做好中医传统文化瑰宝的继承与发扬。五是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用创新的思维开拓中医中药治疗疾病的新途径,尤其要在中医“治未病”方面要有所突破。这就是我的想法。</p> <p>访者:您的成长之路给了我们很多启迪,能谈谈您今后的工作设想吗?</p> <p>李教授:现在还上班,62岁不再担任院长,但是还得发挥余热。私人医院有高薪聘我的,被我谢绝了,还是在公家医院干。以后不带研究生了要好好带徒弟,多招几个好徒弟,把“浊毒”做下去。国家给了我很大的支持,我会继续深入研究,把浊毒理论进行完善,形成浊毒学说,将出版《浊毒论》专著。</p> <p>后记</p> <p>只有非常之人,才能做出非常之事,也才能取得非常的业绩。李佃贵不仅在医疗、管理、教学领域成绩非凡,而且在科研领域也建树多多。他用3年时间编著的《实用中医肝胆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医肝胆病学的范畴、渊源和发展、解剖与生理、临床常见肝胆病的种类、发病机理、诊断方法、理化检查、辨证施治以及预防和调护,提出了很多新理论、新观点,将与肝胆脏像学、经络学有关的疾病均归入肝胆病范畴,充实了中医肝胆病学的内容,创新了肝胆病学理论。他还参加了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名贵中药皎股蓝的临床应用研究》并著书立说,为绞股蓝的推广应用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李教授还著有《当代临床医学与实践》、《现代临床理论与临床实践》等24部著作,主研的《康胃胶囊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实验与临床研究》等25项科研成果分获国家、省、厅级科技进步奖,在国内外发表高水平论文100余篇。</p> <p>纵观李佃贵的成长之路,除了上天赋予了他一个聪慧的头脑,使他能掌握更多安身立命的本领并审时度势把握好每一个机会,最重要的,是他时刻胸怀患者疾苦,时刻明了奋斗目标,并为目标的实现不馁不辍,奋力拼搏。我们寻找榜样的力量,就是要弘扬这种坚韧不拔的品格,学习这种为普救百姓疾厄而勤奋努力的精神,只要有了这样的品格和精神,相信无论多么平凡的人,都会成为非常之人。</p> <p><b>附:人物大事记:</b></p> <p>1974年毕业于河北中医学院中医系,分配到校属第三医院党委办公室</p> <p>1978年,到河北省中医院从事中医内科临床的教学与医疗工作</p> <p>1983年担任河北省中医院副院长兼内科教研室主任,主抓医疗、教学、科研工作</p> <p>1986年由助教破格晋升为副教授,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中医副教授。</p> <p>1992年到河北中医学院任副院长兼教务处处长,主抓教学工作</p> <p>1995年担任河北医科大学副校长,主抓科研工作</p> <p>1999年8月,调任河北职工医学院党委书记</p> <p>2000年兼任河北职工医学院院长。</p> <p>2005年,调任河北医科大学副书记、副校长(正校级)兼河北省中医院院长</p> <p>2007年,主持的“浊毒”理论研究室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国家浊毒证重点研究室”,主持的脾胃病专科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医专科</p> <p>2011年被评为河北省首届“十二大名中医”</p> <p>现任河北省中医院名誉院长、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会长</p> <p>版权声明:中健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p>
<p>为医,他攻疑克难,能给走向深渊的患者开启生的通路;为师,他循循善诱,能给懵懂迷惘的学子竖起指路的灯塔;为官,他高瞻远瞩,能给遭遇瓶颈的单位拓展一片奔腾的空间,可谓三重职务于一身,角色演绎皆精彩。从政多年但他始终未脱离临床一线,经40余年治疗脾胃病的潜心研究,他独创了“化浊解毒”的治疗法则和“浊毒”理论,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浊毒证研究室”,成为业内治疗脾胃病的不二人物。他,就是“浊毒”理论创始人李佃贵。</p> <p>日前,中健网大型人物访谈《榜样的力量》栏目组,在河北省中医院浊毒证研究室,对李佃贵教授进行了采访。</p> <p>自小尚医 少年得志</p> <p>李佃贵自小聪慧,五六岁起就跟父亲学练书法,十二三岁时就能替代父亲给乡亲们写春联了。但他最崇尚医生的职业,立志长大后当一名医生。一个偶然的机遇使他走上从医之路,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乡医;又是一个偶然的机遇使他迈进医学殿堂,成为具有资质的纯正中医。从此,他顺风顺水,一路前行,直至光环满头、硕果累累。但,任何机遇只垂怜眷顾那些有准备之人。李佃贵不仅胸怀大志,而且更加勇于攀登高峰;不仅咬定目标不松嘴,而且肯为目标的实现孜孜以求,永不言倦。</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src="/UploadFiles/gongyi/2016/5/201605071630546077.jpg" style="height: 500px; width: 450px" /><br /> <br /> 河北省中医院名誉院长李佃贵教授</p> <p>访者:李教授,您如今可谓河北中医界的前辈、老大,大家对您的成功经验很感兴趣,我们《中健网》新推出的人物访谈栏目《榜样的力量》想请您做第一个嘉宾,您是河北中医界的榜样,希望您的成功经验能给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后辈以启示。请问李教授,您是怎么走上从医这条路的?</p> <p>李教授:十二三岁时,有位本家叔叔搞医,在公社卫生院上班,整天背着出诊包去各村看病。在当地,医生很受崇拜和尊敬,走到谁家,都热情接待,给做最好的东西吃,觉得当医生不错,很是羡慕。上初中时,曾一度很羡慕作家,四大名著的小人书都看过。有一次我发起烧来,烧了十几天体温不退,就让叔叔开了两副中药,吃后很快就好了,又燃起我对学医的热爱。那个时候我就开始看一些医书,通读过《药经赋》。叔叔呆的卫生院有个药铺,我经常到药铺去看看,有时叔叔出诊也跟着去。1965年我们县办中医学习班,我要求参加了学习班。学习班结束后就到公社卫生院当了医生、会计,还兼司药,一人好几个角色。1966年开始拿工资,一个月30块钱,一直这么干着。经常有人牵着毛驴来请我看病,我在公社一带看病已经有了些名气。后来公社给卫生院配了自行车,到县里进药都骑自行车去。那在当时,这样的待遇算是很高的了,公社书记到县里开会,都要走路去的。</p> <p>访者:当时你的家境情况怎么样?</p> <p>李教授:家里兄弟姐妹四个,我是最小的一个。父亲在当地算是有文化的,读过四年私塾,在村里当会计,毛笔字写得很好,一到过年,几乎家家户户都请他给写春联。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教我写毛笔字,上小学六年级时,我开始代替父亲给乡亲们写春联。</p> <p>访者:早年学医过程中有没有什么特别难忘的事?</p> <p>李教授:1967年人民日报登过我的消息。有一个女孩肚子痛的不行来公社卫生院看病,当时卫生院有四、五个大夫都比我大,但病人点名找我。我看后诊断为胆道蛔虫,给吃了两副中药就好了。人民日报的记者来卫生院采访,这个病例就上了报纸。</p> <p>访者:当时反响强烈吗?</p> <p>李教授:当然,这在全县都是了不得的事!</p> <p>访者:您是哪年上的医学院?当时是怎样一个情况?</p> <p>李教授:说来也巧,1970年10月份的一天我到县里进药,回来时遇到河北新医大的招生人员向我问路,说要到我们公社卫生院开招生座谈会,因为我们卫生院有3个人是从河北新医大毕业的。我给他们带路,一路说了不少的话。他们问我愿不愿意到新医大读书,我说当然愿意。晚上开座谈会时他们点名要我参加,我当时是县里的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我1970年底入的学,1974年毕业,学了3年半。毕业时因为不会说普通话,被分到省三院搞中医科临床。</p> <p>承古创新 别开洞天在所有消化性疾病中,萎缩性胃炎是最严重、治疗起来也是最棘手的病症。它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胃内各种腺体逐渐萎缩以至消失并伴有炎症侵入,进而导致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大量减少,最终使胃的消化功能严重减弱甚至丧失。常见症状有胃痛、胃胀、胃痞、胃满、纳呆、嗳气、烧心、便汤、消瘦等,一些病人还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等癌前病变,给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有的甚至出现抑郁、失眠等神经性症状。临床表现的复杂多样,正是此病迁延难愈之始因。</p> <p>李佃贵参加工作不久,就把治胃病锁定为自己的主攻目标。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他坚守自己一贯主张的:“继承前人学术,博采今人众长,突出中医特色,立足创新发扬”中医研究方法,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师古而不泥古,承古而更重创新,经过反复探索思考,终于总结出“疏肝和胃、活血祛淤、解毒化浊、健脾和胃”四步调胃大法,总称为“化浊解毒”治疗法。经大量临床证明,运用此法治疗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取得了显著疗效,有效率达到90%以上,从而打破了“胃癌前期病变不可逆转”的理论束缚,为纯中药制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期病变,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大力支持浊毒理论研究,在他所在的河北省中医院成立了全国首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慢性胃炎浊毒证重点研究室”,使该医院成为中医中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科研基地。独树一帜的“浊毒”理论,也由此而顺娩诞生。</p> <p>访者:李教授,您是从什么时候起把治疗脾胃病作为主攻专业的?</p> <p>李教授:在省三院搞了一年的临床就调我到党委办公室当秘书,1976年回到医大中医内科教研室,到市中医院搞临床教学。那时有好多胃病病人,开始时都吃西药,可越吃越不好就尝试改吃中药。吃中药效果还真不错,就开始看胃病了。1979年省中医院建成后到内科出门诊,也专看胃病。1983年明确了专科,跟田乃庚、李恩复老师抄方,积累了看胃病的经验。</p> <p>访者:您这些年从医过程中感触最深的是什么?</p> <p>李教授:当住院大夫时我的病人就很多,我从来没嫌麻烦过,特别难治的病人每天都有,下班晚了也从没有怨言。</p> <p>访者:当时有长远目标吗?</p> <p>李教授:没有长远目标,就有一个想法,在这个事业上要做得更好,比别人更强,扁鹊、李时珍就是我的偶像。</p> <p>访者:做一个比别人更强的人不就是您的目标吗!</p> <p>李教授:也可以这么说。</p> <p>访者:河北名医辈出,过去的那些名老中医您最认可谁?</p> <p>李教授:各有所长。扁鹊出生在内丘,到处行医采药,我喜欢这样的工作,这样的学术方式和生活方式我都喜欢。</p> <p>访者:您是什么时候走上领导岗位的?政务和业务是怎样两者兼顾的?</p> <p>李教授:1983年10月任省中医院副院长,分管业务,我当时33岁。2个月后抽调到省卫生厅整党办公室,任副主任兼综合组组长。一年后我参加了省级中医院院长培训班,学习了管理学,探讨了疾病发展趋势,还远到深圳参观学习,感到收益很大。以后又曾任河北职工医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河北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河北中医院院长、河北中医药研究院院长等职,还兼任一些社会职务。尽管政务繁杂,但我始终坚持每周出两个半天的门诊,几乎雷打不动。没别的,就是比别人多辛苦一点。</p> <p>访者:能否谈谈您独创的“化浊解毒”疗法形成的过程和治病机理吗?</p> <p>李教授:胃病当中,有相当一部分胃癌、萎缩性胃炎用常规方法治疗效果不理想,后来发现这样的病人大都舌苔黄厚粘腻,大便粘腻不畅,用除湿热的方子治疗效果也不明显,就反复琢磨原因。中医把癌症归结为毒邪所致,一般用“以毒攻毒”的方法进行治疗。我从这里得到启发,发现胃癌、萎缩性胃炎在不同阶段,不同病人中属于中医的“浊毒证”,用化浊解毒的方法进行治疗,效果果然很好。内经讲,“浊”、“清”是两个对立的物质,分为一阴一阳,一个有害,一个有利。当浊气在体内占据统治地位时,人就因毒热而发病,运用化浊的办法把毒解了,浊气就降下去了。浊气降而正气升,就是这么个原理,使身体达到阴阳平衡。</p> <p>访者:有资料显示,您运用“化浊解毒”法治疗萎缩性胃炎效果很好,有效率能达到90%以上”。除此之外,运用“化浊解毒”法还能治疗哪些疾病呢?李教授:运用“化浊解毒”法治疗肝硬化疗效也十分显著。肝硬化也属消化性疾病,引起的原因90%为病毒性肝炎,还有一部分为酒精肝和药物性肝炎。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腹水,是肝病发展的几个阶段。肝硬化可合并肝癌、肝功能丧失,进而出现肝昏迷、门静脉高压大出血。我治疗肝硬化分三个步骤,一为软肝化坚,二为解毒化浊,三为活血养血。病人只要坚持治疗,即可缓解病痛,延长寿命,最重要的是可阻断向肝癌发展。</p> <p>访者:您对“浊毒理论”的研究前景是否看好?</p> <p>李教授:浊毒证是在所有疾病中都可出现的证型,是一个病机。一个证范围很广,“慢性萎缩性胃炎浊毒证研究室”面临的研究项目也有很多,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目前,研究室正在同步展开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通过观察大量临床病例,找出客观指标,分析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病、疾病的什么阶段会出现浊毒证,还要研究不同疾病、不同阶段适合化浊解毒法,还是清浊解毒法,或者化浊排毒法。现在应该说后继有人,接着深入研究,就会有新的认识和发展,将来一定会出成果的。在癌症治疗方面,现在就有新的不同认识——主张“人瘤共存”。医学的目的是延寿,而不是去除病灶,用中医扶正的方法压制体内邪气的上升,把正邪两气控制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就能达到延长生命的目的。</p> <p>西医治疗癌症的方法是去除病灶,然后再用大量的化疗药。病灶是没了,可人的正气也被杀伤了,临床上经常出现肿瘤切除病人存活2年,而不切除病人存活3~5年的案例。然而,病人一旦确诊首先选择切除,这就是观念问题。西医讲对抗疗法、替代疗法,细菌感染了抗细菌,病毒感染了抗病毒,就像庄稼用农药、用化肥一样,都是毒,越用,农田的土壤越差。而中医讲的是调动疗法、激励疗法,即调动、激励人体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通过扶助正气,以正抗邪。治病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治罗锅、不管死活。判断标准应看病人的生活质量,看病人的寿命。将来医学的发展趋势,必然是按照中医的基本思路和基本体系,构建医学科研。</p> <p>心系百姓 大医精诚</p> <p>作为一名大夫,李佃贵时刻谨记“医乃仁术”的古训,对待病人无尊卑贵贱之分,事事处处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一些下岗职工、贫困地区的农民因生活困难看不起病,吃不起药,他就千方百计为他们开最便宜的中草药,使他们尽量少花钱,治好病;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患者,他总是让学生陪着做检查、取药;对远道而来,买药钱不够而又举目无亲的患者,他总是慷慨解囊,替病人垫付药费,尽管有人一去不复返,需垫付的,他照样垫付,对个人损失毫不在乎。李佃贵以其高超的医术和一颗仁爱之心得到了患者的信任,悬壶济世近40载,医治病人无数,其中不乏来自外地、乃至国外的患者,不少患者因治病成了他十分亲密的朋友。从医以来,他没有接受过宴请,没有收受过红包,在他眼里,一封封表扬信,一面面锦旗就是心存感激的患者送给他的最好礼物。</p> <p><img src="/UploadFiles/gongyi/2016/4/201604061206118142.jpg" /><br /> 李佃贵教授在为患者诊脉</p> <p>访者:李教授,据说有些病人一见到您就说您长有佛像,是这样吗?</p> <p>李教授:哈哈,那是病人恭维我!当大夫的,不一定长有佛像,但一定要有佛心,要无任何条件的济世救人。</p> <p>访者:那,您是怎么看待医生与患者关系的?</p> <p>李教授:病人离不开医生,医生也离不开病人。从某种意义上讲,病人是医生学习摸索、积累经验、创新提高的源泉。没有病人,医生就会失业,医生救死扶伤的价值更无从体现。所以当医生的没有理由不热情对待病人。</p> <p>访者:在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您推出过四项举措,能简要介绍一下吗?</p> <p>李教授:近年来,由于医疗不正之风和药价虚高等原因,看病难、看病贵成了老百姓反映强烈的焦点问题。因经济负担过重,有的患者只能小病忍、大病扛,甚至眼睁睁地等死。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在省中医院推行了四项措施。</p> <p>一是充分发挥中医药自身优势,多开展一些价廉质优的传统中医服务项目。如可用于多种疾病治疗的“割治疗法”;可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急慢性病的“冬病夏治疗法”;可用于面瘫、脑瘫、肥胖、斑秃等疾病治疗的针灸疗法;可用于银屑病、白癜风等皮肤疑难杂症治疗的药浴光疗相结合方法等等。不仅疗效可靠,而且费用低廉,有的一个疗程下来才花几十元钱且无毒副作用。</p> <p>第二,我们狠抓医院管理,严控医疗费用。根据卫生厅有关文件精神并结合本院实际,制定并实行了首批单病种质量费用综合管理方案,组织院内专家筛选并制定以阑尾炎、腹股沟斜疝、胃癌、子宫肌瘤、乳腺癌等十个病种的辅助检查路经及最高限价。临床科室对单病种实行主任负责制。各科室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相应的诊疗方案、出院标准、疗效判定标准及质量费用控制标准。医疗职能部门定期对单病种质量进行监督,定期抽查出院病人的明细账、住院病例,认真检查计费是否合理,用药是否规范,对违反方案的科室,严格按照医疗质量奖惩办法和规定执行。</p> <p>三是出台惠民举措,降低医疗费用。医院在原来贫困患者费用减免制度的基础上,又制定了惠民病房管理办法,决定在每个病区设立5~10张病床,作为惠民病房的专用床位,并将惠民范围由原来的限于农村地区贫困患者和城镇特困职工扩大到享受低保的城镇贫困患者和残疾人。</p> <p>第四,坚持以人为本,开展温馨服务。要求全院职工都必须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而且要有一流的服务,让患者抱着希望而来,带着满意而归。为此狠抓了首诊负责制、三级查房制、疑难病例讨论制、会诊制等规章制度的落实,并对护理工作出台了“十个第一”、“十项限时服务”、“全程服务规范”等措施,还在全院护士中全面实施患者“零投诉”工程。为方便夜间急诊患者,规定凡是晚上18时至次日清晨7时30分来院就诊的患者不需挂号,可直接到急诊科就医,确保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p> <p>访者:您推行这四项举措效果如何?</p> <p>李教授:效果不是立刻就能显现的,但只要坚持这么做,真正让老百姓感受到医院对他们的关爱,他们就会当你是知心人,有病就会找你看。当然这仅仅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还得有技术。</p> <p>精心谋划 引领发展</p> <p>李佃贵于2005年就任省中医院院长后,针对人才建设、专科实力、就医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首先确立了“中医立院,人才强院,特色兴院”的办院方针,并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措施。比如:在专科专病的发展上采取“扶强不扶贫”政策;在资金投入力度上向优势科室倾斜,以优势学科带动其他学科的发展。在此措施推动下,一批具有独到疗效的特色专科先后涌现出来,其中脾胃病科、针灸科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单位;脾胃病科、肾病科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重点学科建设单位。脾胃病科、针灸科、肾病内科、骨伤科、肛肠科、皮肤科先后被省中药管理局确定为河北省重点中医专科。河北省名医堂、河北省中医脾胃病治疗中心、河北省中医脑病治疗中心相继在医院成立,促进了河北省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p> <p>在各级领导大力支持下,省中医院36500平米的门诊医技楼开工落成,圆了中医院人多年的祈盼与梦想,掀开了省中医院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页;在党政共同努力下,医院各项工作呈现出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到他2011年离任前,医院各项经济指标都比他上任之初翻了3到5番。</p> <p>访者:您在任院长期间中医院变化很大,能谈谈您的管理思想吗?</p> <p>李教授:你当院长就得想法把医院发展起来。医院能取得较大发展,除了领导班子的共同努力,也是天时、地利、人和,赶上了国家支持中医事业发展的好政策。对于中医院的管理我是这样考虑的:中医院必须从治疗理念到治疗方法,都得是中医的,如果采用西医的治疗方法,人家看西医会选择二、三、四院,不会到你中医院来,这个指导思想得确立。还有医院得有人才,没有人才,医院就强盛不起来。什么叫人才,在医院会看病、能看好病就叫人才。看人才多少,不应只看有多少硕士、多少博士、多少教授,不应看有多少论文、多少科研成果,应看医德,看疗效。再就是要有特色,即有中医的独特疗法和独特疗效,做到看病有专科,专科有专药,专药有疗效。所以,我当院长后,首先确立了“中医立院,人才强院,特色兴院”的办院方针,实践检验是正确的。</p> <p>访者:那就进一步讲讲“中医立院、人才强院、特色兴院”的内涵好吗?</p> <p>李教授:所谓“中医立院”,就是旗帜鲜明的采用中医中药为主的治疗方法作为医院发展的基石,不能中不中西不西,或打着中医的旗号,而采用西医的治疗方法。如果这样,那是在自掘坟墓。只有坚守中医阵地,把中医做大做强,才能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人才强院”不言而喻。市场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最大的生产力。有一批技术过硬的人才队伍做后盾,才能实现把医院做大做强的宏愿。所谓“特色兴院”,什么叫“特”,特就是独特。别人没有的你有,别人不行的你行,这就叫“特色”,用通俗一点的话,就是我们常说的绝招。“一招先,吃遍天”。医院兴旺发达,长久不衰还得靠特色。“中医立院、人才强院、特色兴院”互为因果,相辅相成。</p> <p>访者:中医讲究整体观,现在医院分科很细,这样矛盾吗?</p> <p>李教授:理想中的中医院,应按中医的方法分科,如内、外、妇、儿,中医大夫都应是全科大夫。过去的中医大夫分流派,如伤寒流派、温病流派等等,按特色发展,有自己的系统。现在的设置方法受西医院分科的影响,也不矛盾,业有专攻嘛。</p> <p>访者:前一阵儿曾刮起一股否定中医风,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p> <p>李教授:否定中医是从西医传过来的。西医传到中国才100年的历史,却成了主体医学。过去看病一直是中医,现在反成了居辅助地位,政策导致的,和领导人的认识有关。世界上的科学趋向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西医的理论基础是用数学的、物理、化学的方法看待事物的本质,现在社会上普遍用西医的诊断标准衡量中医,这是很不科学的。中医的理论基础是哲学,哲学是综合的、整体的、辩证的判断问题,因此是最高境界,科学最终会回归哲学。</p> <p>访者:作为中医人,您认为弘扬中医应该做些什么呢?</p> <p>李教授:(一)做中医的铁杆儿,按照中医的理论基础创新中医科学。不过,这样的人才很少。要改革培养中医人才的教学方法,把现在的院校教育,回归中医的师带徒教育方式。(二)中医要发展,首先要改变党和国家的政策。现在的政策是倾向西医的,比如医保报销,在西医院住院可报销13000元,在中医院住院仅可报7000元,差了将近一倍,很多病人就不来中医院了。政策问题很重要,支持中医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p> <p>言传身教 甘为人梯</p> <p>作为一名教授、博硕士生导师,李佃贵在治学育人方面有着自己的风格和要求,那就是医技医德并重,注重通过实践操作和启发思维来达到教学目的。比如技能训练中遇到问题,他要求学生先自己想办法,自由讨论,想不通时他才举例子或讲典故,以拓展学生的思路。又如医德培养,他要求学生换位思考,怀一颗仁爱之心去面对患者。他常说:“病人不是亲人也不是顾客,而应当是和我们乘同一条船的战友,我们为人类的健康并肩作战。对待战友,我们的付出应当是无私的。”这种独特的看问题的角度,常使学生有耳目一新之感。为了中医教学,李佃贵呕心沥血,著述多多,由他编著的《中医学》、《中医学习指导》等5部200多万字的医学教材,融入了他大量的临床实践和体会,其说理性、启发性和临床实用性,受到师生一致好评。</p> <p>访者:李教授,您既是博士生导师,又是硕士生导师,到目前为止您一共带了到少个学生?</p> <p>李教授:博士生20多个,硕士生30多个,一共60来人。</p> <p>访者:您的学生都是您自己选的吗?有比较出众的吗?在培养学生方面有什么样的心得可与我们分享?</p> <p>李教授:作为带教老师,首先要把学生看做是自己的子女,手把手地教他们,并对他们寄予厚望,将来能继承你的事业,传承你的学术思想。我的学生有些是自己选的,有些是推荐过来的;有的有悟性,有的没有悟性,但我希望我的学生都能超过我。我的一个博士研究毕业生,现在在市中医院当院长,扬言3年后超过省中医院,哈哈,很有志向,我很欣赏!</p> <p>访者:我们的栏目叫《榜样的力量》,您的成功经历对刚走上医生岗位的小字辈们一定有很多启示,您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忠告或者勉励。</p> <p>李教授:作为医生,得立志当一个好医生,得会看病,能看好病。技术从哪里来?从实践中来,要耐得住寂寞,要勤于思考,不能光想着挣钱。二一个,要有好的医德。大医精诚,治病时既要技术精湛,又要尽心尽力,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舍得、舍得,没有“舍”就“得”不到,只有付出了,才能有回报,一味的索取,是不会有好结果的。</p> <p>光环笼罩 不骄不躁</p> <p>李佃贵无论为官、为医、为师都做的有声有色,他的突出贡献也有目共睹。“有付出才能有回报”,这是李佃贵十分坚信的一句话,这句话也的确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验证。近年以来,李佃贵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中医院优秀院长、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河北省突出贡献专家、河北省优秀教师、河北省12大名中医等诸多荣誉称号及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第四届中国医师奖、中华医学发展贡献人物-华佗奖章、中国医师奖等诸多奖项,还被评为和谐中国2008年度十大杰出人物、中国骄傲第8界中国时代十大创新人物,为博士研究生导师。</p> <p><img src="/UploadFiles/gongyi/2016/4/201604061206118530.jpg" /></p> <p>李佃贵教授做客《健康大讲堂》</p> <p>访者:李教授,您办公室有这么多彰显您业绩的证书和奖杯,能否谈谈这些荣誉对您意味着什么,或您是怎样看待这些荣誉的?</p> <p>李佃贵:荣誉只能代表过去,不能说明将来,把它作为一种动力吧。</p> <p>访者:2011年您被评为河北省首届“十二大名中医”,请问您当时有何感想?</p> <p>李教授:这是党和人民对我的器重和信任,既感到荣幸,又感到压力。在名医评选揭晓大会上,我代表新当选的12位名中医有这样一个承诺:一是牢记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解决人民群众的疾苦看作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神圣使命,以高尚的医德和博爱之心,给广大备受疾病困苦的患者创造福荫。二是突出特色,挖掘潜力,确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三是要穷尽毕生精力,潜心于疑难疾病的临床及科学理论研究,力争在某医学领域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四是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使命感做好中医传统文化瑰宝的继承与发扬。五是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用创新的思维开拓中医中药治疗疾病的新途径,尤其要在中医“治未病”方面要有所突破。这就是我的想法。</p> <p>访者:您的成长之路给了我们很多启迪,能谈谈您今后的工作设想吗?</p> <p>李教授:现在还上班,62岁不再担任院长,但是还得发挥余热。私人医院有高薪聘我的,被我谢绝了,还是在公家医院干。以后不带研究生了要好好带徒弟,多招几个好徒弟,把“浊毒”做下去。国家给了我很大的支持,我会继续深入研究,把浊毒理论进行完善,形成浊毒学说,将出版《浊毒论》专著。</p> <p>后记</p> <p>只有非常之人,才能做出非常之事,也才能取得非常的业绩。李佃贵不仅在医疗、管理、教学领域成绩非凡,而且在科研领域也建树多多。他用3年时间编著的《实用中医肝胆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医肝胆病学的范畴、渊源和发展、解剖与生理、临床常见肝胆病的种类、发病机理、诊断方法、理化检查、辨证施治以及预防和调护,提出了很多新理论、新观点,将与肝胆脏像学、经络学有关的疾病均归入肝胆病范畴,充实了中医肝胆病学的内容,创新了肝胆病学理论。他还参加了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名贵中药皎股蓝的临床应用研究》并著书立说,为绞股蓝的推广应用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李教授还著有《当代临床医学与实践》、《现代临床理论与临床实践》等24部著作,主研的《康胃胶囊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实验与临床研究》等25项科研成果分获国家、省、厅级科技进步奖,在国内外发表高水平论文100余篇。</p> <p>纵观李佃贵的成长之路,除了上天赋予了他一个聪慧的头脑,使他能掌握更多安身立命的本领并审时度势把握好每一个机会,最重要的,是他时刻胸怀患者疾苦,时刻明了奋斗目标,并为目标的实现不馁不辍,奋力拼搏。我们寻找榜样的力量,就是要弘扬这种坚韧不拔的品格,学习这种为普救百姓疾厄而勤奋努力的精神,只要有了这样的品格和精神,相信无论多么平凡的人,都会成为非常之人。</p> <p><b>附:人物大事记:</b></p> <p>1974年毕业于河北中医学院中医系,分配到校属第三医院党委办公室</p> <p>1978年,到河北省中医院从事中医内科临床的教学与医疗工作</p> <p>1983年担任河北省中医院副院长兼内科教研室主任,主抓医疗、教学、科研工作</p> <p>1986年由助教破格晋升为副教授,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中医副教授。</p> <p>1992年到河北中医学院任副院长兼教务处处长,主抓教学工作</p> <p>1995年担任河北医科大学副校长,主抓科研工作</p> <p>1999年8月,调任河北职工医学院党委书记</p> <p>2000年兼任河北职工医学院院长。</p> <p>2005年,调任河北医科大学副书记、副校长(正校级)兼河北省中医院院长</p> <p>2007年,主持的“浊毒”理论研究室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国家浊毒证重点研究室”,主持的脾胃病专科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医专科</p> <p>2011年被评为河北省首届“十二大名中医”</p> <p>现任河北省中医院名誉院长、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会长</p> <p>版权声明:中健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p>
姚海鹏
袁野 程仓瑞 王巧生
386961
6404
1
386479
PE_U_Article
郭纪生:兼容并蓄成就温病大家
康之易
505
1
2
2
1
2014-02-25T09:26:00+08:00
2024-08-07T22:41:45.103+08:00
99
0
0
0
0
0
2016-04-06T12:06:12+08:00
2024-08-07T22:41:34.17+08:00
康之易
2024-09-06T00:24:19.637+08:00
gongyi/2016/4/201604061206121351_S.jpg
guo-ji-sheng-jian-rong-bing-xu-cheng-jiu-wen-bing-da-jia
字形
无
false
826591767583943839
386479
郭纪生|中医|治疗|父亲|温病
袁野 王巧生 程仓瑞
中健网·榜样的力量
如果在大街上与郭纪生擦肩而过,你可能会被他儒雅的气质吸引目光,但你可能看不出这是一位名中医。高高的个头,挺直的腰板、儒雅的气质,会让人以为这是一位艺术家。确实,郭老会弹钢琴,会拉二胡和小提琴,爱唱歌,象棋下得好,乒乓球打得棒,还是足球队的主力,可谓多才多艺。事实上,郭纪生主任中医师是欧洲科学院院士、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专家、国家第四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传承指导老师、国家名老中医中医传承工作室专家、国家中医应急工作先进个人、国家中医药重点专科牵头人、河北省首届名中医,河北省中医药学会温热病专业委员会
<style type="text/css"> html {filter: progid:DXImageTransform.Microsoft.BasicImage(grayscale=1); -webkit-filter: grayscale(100%); } </style> <p>如果在大街上与郭纪生擦肩而过,你可能会被他儒雅的气质吸引目光,但你可能看不出这是一位名中医。高高的个头,挺直的腰板、儒雅的气质,会让人以为这是一位艺术家。确实,郭老会弹钢琴,会拉二胡和小提琴,爱唱歌,象棋下得好,乒乓球打得棒,还是足球队的主力,可谓多才多艺。</p> <p>事实上,郭纪生主任中医师是欧洲科学院院士、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专家、国家第四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传承指导老师、国家名老中医中医传承工作室专家、国家中医应急工作先进个人、国家中医药重点专科牵头人、河北省首届名中医,河北省中医药学会温热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石家庄郭可明中医研究所所长、石家庄大德中医门诊部主任,他的父亲郭可明先生是著名的国家级中医专家,上世纪50年代曾因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效果卓著,荣获卫生部一等奖,并受到国家主席毛泽东的接见和赞扬。</p> <p>颇有艺术气质的郭纪生在父亲的影响熏陶下,自小就迷恋上了中医并立志一生为之奋斗。上世纪90年代初,他开始走出国门,向全世界传播中医药文化和中医思想,如今已是河北中医界颇具影响力的知名专家。</p> <p>2013年 11月19日,笔者来到大德中医诊所,见到了这位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至少年轻10岁、已有75岁高龄的中医专家。略事寒暄后,郭老把自己70多年的人生经历、从医道路向我们娓娓道来。</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src="/UploadFiles/gongyi/2016/5/201605071640496775.jpg" style="height: 534px; width: 800px" /></p> <p>承家学——执意走上从医路</p> <p>郭纪生走上中医之路完全受家族的影响,但能成为有影响力的知名专家,靠的却是自己的勤奋与努力。因为,任何成功的取得,都不可能缘于别人的施舍或上天恩赐。</p> <p>跟随父亲学医10多年的经历使郭纪生一生受益匪浅,无论是医德还是医术,他都在努力向父亲看齐,受到过毛主席接见的父亲就是他的榜样,而他,也想成为榜样。在这样的心境里,他不仅汲取了郭家三世从医的精华,而且兼容并蓄,结合自己积累的丰富临床经验,不断加以发展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己“调整阴阳,以平为期;调理脏腑,补泻兼施”的学术思想,在温病治疗上积累了独到的经验,善用“白虎汤”、“清瘟败毒饮”治疗各种热症,用药化裁别具匠心。2003年SARS流行期间,郭纪生亲上一线诊治SARS病人,并且全部治愈。自2003年至今,郭纪生多次应邀参与河北省SARS、人禽流感、手足口病等多种流行性疾病防治方案的制定。</p> <p>访者:郭教授,您祖上三代行医,到您这一辈是第四辈了。请问,从医是您最初的职业心愿吗?</p> <p>郭教授:是的。我父亲、祖父、曾祖父都是中医,到我是第四代了。祖父、曾祖父都是农村的中医,在当地都有些小名气。父亲是抗日战争前到石家庄的,之后,始终在石家庄行医。解放以后参加了联合中医院工作,后来到传染病医院治乙型脑炎。在治疗乙型脑炎过程中,运用了以前临床治疗的经验,取得了一些成绩。当时乙型脑炎的死亡率很高,达到50%,对人民的生命健康危害很大。1954年石家庄石宁堤决口造成洪水泛滥,石家庄被拦腰深的水泡了7天。大灾之后乙脑流行,死亡很多。当时西医治疗没什么特殊药物,用些青霉素、链霉素或者镇静剂或者冰敷。为了减小死亡率,石家庄卫生局原局长请中医治疗。2年治疗,治愈率达到90%以上,第一年34个病例一个都没死,获得卫生部奖励。就这样,卫生部建国以后的第一个一等奖,让石家庄传染病医院脑炎治疗小组获得了,我父亲还因此受到国家主席毛泽东的接见和赞扬。因为有家庭祖传世医的影响,我从小就对当医生十分向往。8、9岁起开始学“汤头歌”和简单的“本草”学。</p> <p>访者:一直没考虑过选择其他职业吗?</p> <p>郭教授:家庭影响太深了,没考虑过其他职业。早年父亲治“水臌”(现在叫肝硬化合并腹水)、水肿(现在称肾炎)、肺结核、失眠等都有很好的疗效。很多病中医中药都能治。从小耳熏目染,对中医的感情非常深。初中毕业后,曾面临学中医还是继续读书的选择。当时,老师和学生会找我谈了11次话动员我继续读书,可我算了一笔账,父亲当年已经55岁了,如果我按部就班读高中、读大学得8年时间,等我学完出来,就错过了向父亲学习的大好时机。学中医是越早越好,所以,下决心选择了学中医。</p> <p>访者:可以选择中医院校啊!</p> <p>郭教授:当时还没有中医院校,58年以后才有了中医院校。有了中医院校后,我也曾想过入校深造,但恰巧得了肺结核。看来命中注定和大学无缘。</p> <p>访者:您学中医是怎样一个历程,能简单讲讲吗?</p> <p>郭教授:刚开始学就是自己看书,遇到问题就到临床请父亲讲一讲。学了一年之后领导知道了这个情况,就安排我到临床跟着父亲抄方。也就是说,我学医的第二年就到了临床。父亲一边看病,一边给我讲怎么开方用药等等。经过五年的学习我出师了,然后就和父亲一起工作。</p> <p>访者:您没读成大学有没有遗憾,对您后来的晋升啊什么的有没有影响?</p> <p>郭教授:我看中的还是临床效果。中医治很多病包括疑难杂症都很有效,实践证明了的一些有效做法就是好东西,要学下来,继承下来,没有后悔过。我的性格是,做一件事就要把它做好,没想到要获得什么东西,比如荣誉呀地位呀。我讲课也是这样,给不给钱都不计较。当然,因为学历问题,在晋升方面还是有些影响。</p> <p>访者:您现在的学历是?</p> <p>郭教授:中医研究生,工作20年之后取得的。79年至81年在中医研究生班学习了两年,这次学习对我帮助很大。系统地学习了中医的基本理论,聆听了41个顶尖教授的专题讲座,他们的学术思想思路方法对我启迪很大,后来让我在卫校讲各家学说并得到认可,如果没有研究班的经历,这个事我肯定做不来。</p> <p>从父训——医者父母心</p> <p>“视彼苦恼,若己有之,一心赴救”、“花一块钱能治好的病绝不能让患者花一块半”,这是家训,也是郭纪生行医多年的坚守。郭纪生教授在多年的行医过程中,总是把患者利益放在第一位,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洁身自律,从无半点不义之举,被患者视为可托付生命而不求额外回报的君子。</p> <p>在行医的50余年间,郭纪生从没离开过临床,从最早的传染病医院抢救乙脑患者到下放藁城县为最基层的农民看病,他从未有过怨言,心里想的是怎样把病人救活,一心要把医生的职责尽到。在面对患者时,郭纪生似乎忘记了自己的专家“身份”,从不对患者摆架子,总是非常耐心的向患者解释病情,同时给患者以安慰和鼓励。无论是退休之前的公立医院还是退休后自己创办的医疗机构,凡是郭纪生坐诊的地方都是老百姓看病去得起的地方。“花一块钱能治好的病绝不能让患者花一块半。”这是他常常提醒工作人员的话,因为他认为老百姓不容易,看病已经花了很多钱,能省就为他们节省一点吧。</p> <p>访者:郭可明先生既是您的父亲,又是您的恩师。您在您父亲身上学到最多的是什么?体会最深的又是什么?</p> <p>郭教授:从15岁到26岁我一直和父亲工作、生活在一起。父亲对我影响最大最深的有两个方面。首先是作为医生的医德方面。当时我决定学医,父亲就讲了家传的三条训诫:一是不分贫富贵贱、丑陋俊俏,要一视同仁;二是不能索要或变相索要财物;三是要站在病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视彼苦恼,若己有之,一心赴救。比如一个穷人赶着牛车,一个富人赶着马车都来请你,你不能先捡着好车上,要问清先来后到、轻重缓急,妥善处理;有需求了或看到你喜欢的东西不能有所表示,表示了就是变相索要;还有,不论刮风下雨、晨昏早晚,要有求必应。病人能挨到天明,绝不半夜打扰,半夜三更来找你的一定是急危重症。在这种情况下,你无论多困多累,都要把看病放在第一位。这三条能做到就学医,做不到就不要学医。所以直到现在,“视彼苦恼,若己有之,一心赴救”这句话始终在我脑子里牢牢扎根,我也始终坚持这样做一直到现在。</p> <p>当然,我从父亲身上不光学到了医德,对我影响最深的还有他的医术。一些很有特色的医疗技术,都是在我以后的临床治病中得益很大的。</p> <p>访者:当您还是一个普通医生的时候,您是如何对待工作和学习深造的,那时有没有自己的偶像和奋斗目标?</p> <p>郭教授:由于父亲在文革中受冲击也给我贴了很多大字报,说我是资产阶级的孝子贤孙。我一直以父亲为楷模,父亲应该是我的偶像。很多时候,父亲一天看120多个病号从不休息,从不喊苦叫累,我一直效仿他。下乡时,我一天看90多个门诊病人,还要抽空去看3个家庭病床的病人,有时饭都顾不上吃,从来不觉得苦。目标就是要当个好大夫,当个让老百姓信得过的好大夫。</p> <p>访者:您从医多年,治愈患者无数,您认为治疗最成功最引以为傲的病例能简要介绍一两个吗?</p> <p>郭教授:治好的病人太多了,有的病人见了面感谢我,我都不记得了。但病情较重、治疗时间较长的病例还记得几个。3年前,有一个长沙平江的病人叫冷仁杰,41岁,患乙型脑炎,因腹泻高烧昏迷,气管都切开了。在湘雅医院住了一个多月,钱花了十三四万也不见好,医院几次让他放弃治疗。家属不死心,四处求医,后来辗转打电话找到我。说了症状以后,我用治湿热的思路给病人开了3剂药,因见不到病人本人,只能让他试试看。吃了3剂药,体温下降,腹泻没了,服了9剂药病情明显好转,意识有所恢复。又要开药,我说我得见见病人。病人家属听说我要亲自去长沙高兴坏了,早早的就到长沙接站,然后又做了一个小时的车到了平江病人家里。看到病人咳痰能喷到墙上,心里就有底了,说明病人的抵抗力还行。根据病情开了出方,经过1个月治疗,吃后病人彻底清楚了,又吃了半年的药就彻底好了。一年后病人来石家庄看我,说这件事轰动了整个平江。后来我到长沙会诊,他一家子从平江到长沙看我,陪我吃饭。</p> <p>访者:病人在湘雅医院花了十几万治不了,在您这花了多少钱?</p> <p>郭教授:在我这儿也就花了两万多块钱。</p> <p>访者:“花一块钱能治好的病绝不能让患者花一块半。”这是您常常提醒工作人员的话。当今社会可谓物欲横流,您认为您的要求有人执行吗?</p> <p>郭教授:我想过这个问题,但按我的想法根本实现不了,这是体制问题。我一直认为医疗应该是福利事业,不应纳入市场经济。你让医院自己挣钱发展,让大夫自己挣钱吃饭,开大方、看病贵的问题就永远解决不了。过去开一副药几块钱、十几块钱,现在一副药少则几十,多则几百,鳖甲、虫草等贵重药一副能开到三、四十克,你说是谁的过错?所以,想做到让病人少花钱,很难。但,不管别人做到做不到,我会永远这样要求、也会永远坚持这么做的。</p> <p>抗非典——主动请缨到一线</p> <p>2003年非典爆发,老百姓的恐慌情绪逐渐蔓延。参加过几次关于应对非典的会议讨论之后,郭纪生坐不住了,凭借着治疗温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经验,凭借对非典病情的观察判断,更凭着一个医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他毅然写下请战书,主动请缨,要求到非典一线。那年他已经64岁了。在非典一线的1个月时间,他每天穿戴4层隔离衣到病房查房,给每个患者诊脉,看舌苔,及时调整处方。天气逐渐热起来,隔离衣又闷又热,出汗不能擦,渴了不能喝水,更不能上厕所。就这样坚持了30天。经郭纪生诊治的非典患者,确诊12例,疑似11例,全部痊愈出院,而他却整数瘦了20斤。后来经过证实,郭纪生是全国参与非典一线救治的年龄最大,坚守岗位最长的中医专家。河北省卫生厅和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专为他颁发了“父治乙脑立大德、子抗非典济苍生”的奖牌,召开表彰大会,号召全省中医工作者向他学习。2012年,他被评为“全国中医应急工作先进个人”。</p> <p>访者:2003年,您以64岁高龄参加了抗非典医疗队,在高温酷热的情况下,每天要穿着四层防护衣面对非典疑似病人。对非典这种极其凶险的疾病,别人避之唯恐不及,您为什么要主动请战呢?</p> <p>郭教授:一是因为非典是呼吸道传染病,我有几十年治疗传染病的经验,治这种病我有信心;二是我接触过很多多病种的传染病病人,从没被传染过,我有防护经验。</p> <p>访者:据说在所有参加抗非典的医疗队伍中,您是年龄最大、坚守岗位时间最长的中医专家。是什么力量支撑您在高温酷暑下一战就是30天,而且每天工作都在10小时以上?期间想到过退出吗?</p> <p>郭教授:这就如同打仗,既然上了战场,就要一战到底,再苦再累也得坚持。没想过退出。</p> <p>促交流——助中医走出国门</p> <p>郭纪生虽是继承家学衣钵,但思想却并不保守,非常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近年来,他在推广中医走向世界、促进中外中医交流方面建树颇丰。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郭纪生就开始了国际间的医学交流与合作,他多次应邀赴法国、日本、美国、菲律宾、澳大利亚、喀麦隆、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参加世界级国际学术会议及讲学,坚持不懈地实践着弘扬中医走向世界,开展国际间医学(中医)交流的工作。</p> <p><img src="/UploadFiles/gongyi/2016/4/201604061206121351.jpg" /><br /> <br /> 郭纪生在巴黎UNESCO讲学</p> <p>随着对外交流工作的逐步展开,他逐步同美国、日本、乌克兰、俄罗斯、澳大利亚、菲律宾、西班牙等国家的医学团体组织、医院、大学实验室或官方机构签订了医学交流合作协议或合作意向书,搭建了对外传播中医文化、输送中医人才,对内引进国外先进医疗技术的平台,为中医对外交流提供了可行的渠道和可以借鉴的方法。</p> <p>访者:这些年您一直做着把中医推向世界的工作,还记得第一次从事医学方面的国际交流是什么时候吗,交流的内容是什么?</p> <p>郭教授:第一次出国是1990年,参加在法国召开的世界针灸大会。交流内容是“针刺及特定电磁波治青少年近视1421只眼的临床报告”。11月25日的会期,我是6月份得到的消息,时间比较紧。我赶紧联系,先把论文发出去,后请示领导。领导一听要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十分支持。</p> <p>访者:在国外,他们认可咱们的中医吗?在中医的国际交流方面,您感触最深的是什么?</p> <p>郭教授:中医走上世界要多次做,做得多了,就有影响力了。1994年参加美国的学术交流会,宣读了我之前的一篇论文《从中医学角度谈慢性气管炎的防治—3312例治疗研究》。没有想到的是,这篇论文得到了极高的评价,美国国际电视台对我做了专题采访报导,这篇论文,使我获得首届世界传统医学优秀成果大奖赛金杯奖,又被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授予“世界医学名人”称号并颁发“国际20世纪医学成就奖章”。</p> <p>关于气管炎的研究我搞了整整8年,积累了3312个病例,这在外国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他们做科研,一般也就几十个病例而已。所以,只要你有真东西,他们不仅会认可你,还会很尊敬你。在国际交流会,我结识了不少朋友。</p> <p>访者:您目前治疗气管炎哮喘临床控制率已达到86%。据说在探索治疗这种疾病的过程中还有一段故事,您能详细讲讲吗?</p> <p>郭教授:那是1971年冬天,当时我带领的医疗队负责藁城邱头、大同、岗上等公社的巡回医疗活动,每五天轮流巡诊一次。有一天突然下了一场大雪,这场大雪使已经治疗好转的100多个气管炎病人一夜之间咳喘复发。怎么解决气管炎遇冷复发这一难题呢?给上级领导汇报了这一情况后,我就带着医疗队的同志一起冒雪出发,逐一入户探视,一路上摔的跟头不下七八次,当我们像雪人一样出现在病人面前时,有的病人都惊呆了。通过逐个探访,我们获得了大量一手资料;又通过大量一手资料的反复研究,我的治疗思路逐渐清晰,提出了“以脏补脏,扶正培本”的治疗法则和相应的治疗方案,临床应用以后,效果非常之好。在这儿我得感谢医院对我的信任和支持,感谢周总理对“防治气管炎一抓到底”的指示。</p> <p>访者:2007年1月,应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和欧洲科学院的特别邀请,您以欧洲科学院院士的身份到巴黎参加“世界呼吸系统疾病与免疫力”大会,在会上介绍了您在中国运用中药治疗SARS的经验与结果。当时受众有什么样的反应?</p> <p>郭教授:这个事是找到我门上的。因为我是平安保险公司的健康顾问,SARS期间因为讲了防护知识没有一个人发病。欧洲科学院的格利博达院士来中国考察中原文化找到平安保险公司,平安的老总把他介绍到了我这儿,因为中医也是中原文化的一部分嘛。在我这儿,格利博达院士看到了毛主席接见我父亲的照片,知道了我是郭氏家族第四代中医之后;又看到了我治疗SARS的成就,看到了我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会的论文集,觉得非常了不起,回去后就把我推荐给了欧洲科学院。通过举手表决,我成为欧洲科学院第八位院士,是欧洲科学院唯一一个华人中医的代表,排名第七位。</p> <p>当年在世界卫生组织科教文大楼召开SARS防治大会邀请我参加,格利博达院士亲自带着摄像人员和设备到我门诊拍专访的专题片在会上播放散发,让我在会上做了20分钟的治疗SARS经验介绍,反响很强烈。蒙代尼博士当时就提问:听说上海用人参治疗SARS有效,你认为怎么样? 我说,补虚可以,但作为常规治疗不行,因为人参的药性太热了,并不是每个病人都适合。</p> <p>访者:您出国交流多次,付出一定不少,请问这方面的费用是怎么解决的?</p> <p>郭教授:前三次的费用是国家出的,后来有的是邀请单位出,有的是我自己出,后来国家看到我有贡献了,就都给报销了。</p> <p>访者:付出与回报对等吗?</p> <p>郭教授:付出要有代价。我没有什么灰色收入,包括当院长时我没有多得一分钱,包括工程的、掉进调出的等,所以我经济上并不是十分宽裕。我已退休多年,做不做都可以,但事业的要求需要我做,我也想把我的治病经验介绍出去,让中医走向世界。我父亲受过主席接见,我不可能再要求主席接见,也不可能再有资金方面的支持。所以花钱不花钱,都要默默地做。</p> <p>做养生——创郭氏养生24字诀</p> <p>早在2000年前古人就提出了“上工治未病”的理念,可见中医历来是非常重视疾病的预防与早期治疗的。现在国家把“治未病”作为中医工作的重点发展方向,这是国家重视中医事业发展的举措。其实,近年来,郭纪生一直在做中医“治未病”工作,挖掘中医健康养生之道,探索中医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在中医养生学的基础上,郭纪生总结了“郭氏养生二十四字诀”,把养生的方法总结成简短的口诀,好记易懂,深受大众好评。</p> <p>访者:现在养生很热,您也经常到各地去讲座,能否谈谈您对中医养生、中医治未病的经验和看法?</p> <p>郭教授:健康养生是个大题目。治未病不光包括健康养生,但健康养生是自古以来中医所提倡的。健康养生不能仅局限于吃什么,怎么吃,最重要的是掌握养生的精华。古人的养生方法包括房中术、烹饪术、导引术等多种方法的结合,不能说绿豆好,就光吃绿豆,说茄子好,就光吃茄子,而误入歧途。养生要从自我做起,同样一个大环境中,有人得病,有人不得病,怎么解释?这些年我总结了养生的24个字,但体会最深、最精华的养生秘诀就四个字“恬淡虚无”。这是2000年前古人总结好的,但后人体会不深。</p> <p>访者:您是什么时候开始讲养生的?郭氏养生24字诀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p> <p>郭教授:2002年开始讲健康养生,讲来讲去觉得应该有一套规律来体现中医养生。经过提炼总结,05年提出“保肾气,勿过劳;养胃气,慎饮食;宜快乐,善忘事;守规律,讲科学。”养生24字诀。</p> <p>论成才——勤思考善总结</p> <p>由于中医药学科的特殊性,目前的中医药院校虽然实现了中医人才培养的规模化、标准化,但院校教育也存在着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缺乏学术争鸣、中医理论没有突破、中医药传统特色优势衰减等弊端。中医药院校培养出的中医专业毕业生有着辨证论治能力差,用西医思维代替中医诊疗,临床实践能力差等问题。对于中医人才的培养,郭纪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推崇师带徒这样的传统中医人才培养方式,自己也收了多名徒弟,以继承自己的医术,传承自己的学术思想。“勤奋,思索,总结,创新”八个字,是郭纪生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总结,也是一个中医后辈成长为一名大家的必经之路。</p> <p>访者:结合您的经历,您对现在的中医人才培养有什么体会与建议?</p> <p>郭教授:现在的中医培养,重视了抢救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经验。很多绝招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说得清的,通过师带徒、通过名中医带高级徒弟来把老中医的临床经验传承下去,是抢救中医的很重要很有意义的举措,我的学生都能把我的学术思想和经验贯穿下去。</p> <p><img src="/UploadFiles/gongyi/2016/4/201604061206129545.jpg" /><br /> <br /> 中医技术传承有人,郭老的收徒仪式</p> <p>现在的学校教育,好处在于让很多有经验的老师讲中医的理法方药,但最短缺的是临床带教。学生一到临床,学的基本上都是输液打针西医的那些东西,这是造成中医西化的最严重的问题,所以很多中医都改行了。这是当前中医院校存在的最为严重的问题。我曾经让中医本科班的学生开一个治疗气管炎的中药方子,结果9个学生一个也开不出来。是学生的过失,还是老师懒惰?值得深思!</p> <p>访者:总结人生经验,您用了:“勤奋,思索,总结,创新”这八个字。能给我们讲讲其中的缘由吗?</p> <p>郭教授:我一直在勤奋做事。几十年来,发表了60多篇论文,写了150多万字的临床体会,在气管炎方面总结了3000多个病历资料,研究制定了20多个辨证论治的治疗方剂,这都需要勤奋。同时要善于思索,善于总结。但是,如果要有所成就,没有创新精神是不可能的。唐山地震后在藁城医院治疗截瘫,有一病人的褥疮有两个拳头大,烂到骨底,臭的要命。我用父亲的方子结合经典,将“生肌去腐散”的药味重新组方,分为“生肌散”和”去腐散”先去腐后生肌,效果特别好,脓拔出来了,肉芽长出来了,一举成功。在治疗截瘫病人、包括在治疗胃病、麻疹和前边说的治疗气管炎等方面,都有我自己独到的治疗思路和法则。所以,这八个字是我对人生经历的总结,也是我一生经历的写照。</p> <p>访者:回望以往的经历,是什么因素使您取得今天的成就?您认为一个医者最重要的是什么?</p> <p>郭教授:勤奋。1971年我31岁,被下放到藁城南董地段医院。由于当时的南董医院服务态度不好,被周围老百姓称为公子医院、小姐医院,村民们都不到那里看病。医院周围被村民挖土烧窑,就留一条道,看上去像个孤岛。我去之前,人们听说有个名医之后要来,都等着。去了以后,我用7天时间看了11个大队的病人。有一个胆道蛔虫病人,腹痛难忍,我给他开了乌梅汤加减,吃了三服药就好了。第二次来,他赶着大马车,一下子带来了七八个病人。后来只要有病人,都来找我。</p> <p>我认为,作为一个医者,最重要的是学习和发扬白求恩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对人民极端负责,不计报酬,不计后果,努力工作。我想,这些和我之后取得的成绩,也是分不开的。</p> <p>访者:作为河北省首届名中医,您身上的光环很耀眼。您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河北省科研项目带头人;世界医学名人;唯一入选欧洲科学院院士的中医专家等等。您是怎么看待这些荣誉的?这些荣誉给您的是压力多一点,还是动力多一些?</p> <p>郭教授:有记者采访我时,说感到我荣辱不惊。经过文革苦难的磨练,使我对荣誉或者挫折有了十足的耐受力,可以说,刀架在脖子上都不会让我心惊肉跳。我看过《蓬皮杜传》,蓬皮杜说过这样一句话:很多事情不是我找来的,而是很多事情找到了我的头上,唯有总统秘书一职是我主动争取来的。回顾我的一生,我总是努力去干事,从不主动苛求什么,我想这样说比较切合实际。</p> <p>后记</p> <p>说起过去的辉煌和贡献,郭纪生十分平淡和从容。荣誉与光环下的郭纪生一点都没变,心思始终如那个立志为中医事业奉献一生的15岁少年,始终是那个对待病人热情、亲切的郭纪生,始终是那个“视彼苦恼,若己有之,一心赴救”的医者。他说,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也是对医生最基本的素质要求,以悦于人,以善为终,治好病人就是他的幸福和快乐。</p> <p>如今的郭纪生是河北省首届名中医,也算河北中医界的名人了,但他依然谦和儒雅,眼前的荣誉,过往的坎坷,浮云流水般掠过,留在脸庞上的只是宠辱不惊,唯一牵动心怀的仍是中医事业的发展前途。60余年行医生涯,只事耕耘,专著15册,论文60篇计160余万字,现在虽已年逾古稀,仍担任着河北省重要科研课题的攻关任务,而其间甘苦几人知?所幸天道酬勤,不负有心。“勤奋、思索、总结、创新”,60余年的漫长只凝缩为8个字,言简而意赅。这是郭纪生对他半生的总结,更是对后人殷殷的寄语。</p> <p><b>附:人物大事记:</b></p> <p>1956年中学毕业;</p> <p>1956年-1960年在石家庄传染病医院,跟随父亲郭可明学习中医;</p> <p>1960年-1971年在石家庄传染病医院工作,任中医士;</p> <p>1971年-1978年下放到藁城县医院,任内科负责人、气管炎小分队队长;</p> <p>1978年-2001年在石家庄地区医学科学研究所(后改称石家庄市医科院),工作;分别任副所长、所长、书记、名誉院长直至退休;</p> <p>1979年-1981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研究生班进修;</p> <p>1997年创建石家庄传统医学国际交流中心、郭可明中医研究所,石家庄大德中医门诊部;</p> <p>2009年-2011年,国家第四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高级指导老师;</p> <p>2012年-2015年,国家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高级指导老师。</p> <div class="covertitle bot">版权声明:中健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div>
不分页
★★★★★
郭纪生,中医,治疗,父亲,温病
<style type="text/css"> html {filter: progid:DXImageTransform.Microsoft.BasicImage(grayscale=1); -webkit-filter: grayscale(100%); } </style> <p>如果在大街上与郭纪生擦肩而过,你可能会被他儒雅的气质吸引目光,但你可能看不出这是一位名中医。高高的个头,挺直的腰板、儒雅的气质,会让人以为这是一位艺术家。确实,郭老会弹钢琴,会拉二胡和小提琴,爱唱歌,象棋下得好,乒乓球打得棒,还是足球队的主力,可谓多才多艺。</p> <p>事实上,郭纪生主任中医师是欧洲科学院院士、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专家、国家第四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传承指导老师、国家名老中医中医传承工作室专家、国家中医应急工作先进个人、国家中医药重点专科牵头人、河北省首届名中医,河北省中医药学会温热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石家庄郭可明中医研究所所长、石家庄大德中医门诊部主任,他的父亲郭可明先生是著名的国家级中医专家,上世纪50年代曾因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效果卓著,荣获卫生部一等奖,并受到国家主席毛泽东的接见和赞扬。</p> <p>颇有艺术气质的郭纪生在父亲的影响熏陶下,自小就迷恋上了中医并立志一生为之奋斗。上世纪90年代初,他开始走出国门,向全世界传播中医药文化和中医思想,如今已是河北中医界颇具影响力的知名专家。</p> <p>2013年 11月19日,笔者来到大德中医诊所,见到了这位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至少年轻10岁、已有75岁高龄的中医专家。略事寒暄后,郭老把自己70多年的人生经历、从医道路向我们娓娓道来。</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src="http://www.healthcn.net/UploadFiles//gongyi/2016/5/201605071640496775.jpg" style="height: 534px; width: 800px" /></p> <p>承家学——执意走上从医路</p> <p>郭纪生走上中医之路完全受家族的影响,但能成为有影响力的知名专家,靠的却是自己的勤奋与努力。因为,任何成功的取得,都不可能缘于别人的施舍或上天恩赐。</p> <p>跟随父亲学医10多年的经历使郭纪生一生受益匪浅,无论是医德还是医术,他都在努力向父亲看齐,受到过毛主席接见的父亲就是他的榜样,而他,也想成为榜样。在这样的心境里,他不仅汲取了郭家三世从医的精华,而且兼容并蓄,结合自己积累的丰富临床经验,不断加以发展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己“调整阴阳,以平为期;调理脏腑,补泻兼施”的学术思想,在温病治疗上积累了独到的经验,善用“白虎汤”、“清瘟败毒饮”治疗各种热症,用药化裁别具匠心。2003年SARS流行期间,郭纪生亲上一线诊治SARS病人,并且全部治愈。自2003年至今,郭纪生多次应邀参与河北省SARS、人禽流感、手足口病等多种流行性疾病防治方案的制定。</p> <p>访者:郭教授,您祖上三代行医,到您这一辈是第四辈了。请问,从医是您最初的职业心愿吗?</p> <p>郭教授:是的。我父亲、祖父、曾祖父都是中医,到我是第四代了。祖父、曾祖父都是农村的中医,在当地都有些小名气。父亲是抗日战争前到石家庄的,之后,始终在石家庄行医。解放以后参加了联合中医院工作,后来到传染病医院治乙型脑炎。在治疗乙型脑炎过程中,运用了以前临床治疗的经验,取得了一些成绩。当时乙型脑炎的死亡率很高,达到50%,对人民的生命健康危害很大。1954年石家庄石宁堤决口造成洪水泛滥,石家庄被拦腰深的水泡了7天。大灾之后乙脑流行,死亡很多。当时西医治疗没什么特殊药物,用些青霉素、链霉素或者镇静剂或者冰敷。为了减小死亡率,石家庄卫生局原局长请中医治疗。2年治疗,治愈率达到90%以上,第一年34个病例一个都没死,获得卫生部奖励。就这样,卫生部建国以后的第一个一等奖,让石家庄传染病医院脑炎治疗小组获得了,我父亲还因此受到国家主席毛泽东的接见和赞扬。因为有家庭祖传世医的影响,我从小就对当医生十分向往。8、9岁起开始学“汤头歌”和简单的“本草”学。</p> <p>访者:一直没考虑过选择其他职业吗?</p> <p>郭教授:家庭影响太深了,没考虑过其他职业。早年父亲治“水臌”(现在叫肝硬化合并腹水)、水肿(现在称肾炎)、肺结核、失眠等都有很好的疗效。很多病中医中药都能治。从小耳熏目染,对中医的感情非常深。初中毕业后,曾面临学中医还是继续读书的选择。当时,老师和学生会找我谈了11次话动员我继续读书,可我算了一笔账,父亲当年已经55岁了,如果我按部就班读高中、读大学得8年时间,等我学完出来,就错过了向父亲学习的大好时机。学中医是越早越好,所以,下决心选择了学中医。</p> <p>访者:可以选择中医院校啊!</p> <p>郭教授:当时还没有中医院校,58年以后才有了中医院校。有了中医院校后,我也曾想过入校深造,但恰巧得了肺结核。看来命中注定和大学无缘。</p> <p>访者:您学中医是怎样一个历程,能简单讲讲吗?</p> <p>郭教授:刚开始学就是自己看书,遇到问题就到临床请父亲讲一讲。学了一年之后领导知道了这个情况,就安排我到临床跟着父亲抄方。也就是说,我学医的第二年就到了临床。父亲一边看病,一边给我讲怎么开方用药等等。经过五年的学习我出师了,然后就和父亲一起工作。</p> <p>访者:您没读成大学有没有遗憾,对您后来的晋升啊什么的有没有影响?</p> <p>郭教授:我看中的还是临床效果。中医治很多病包括疑难杂症都很有效,实践证明了的一些有效做法就是好东西,要学下来,继承下来,没有后悔过。我的性格是,做一件事就要把它做好,没想到要获得什么东西,比如荣誉呀地位呀。我讲课也是这样,给不给钱都不计较。当然,因为学历问题,在晋升方面还是有些影响。</p> <p>访者:您现在的学历是?</p> <p>郭教授:中医研究生,工作20年之后取得的。79年至81年在中医研究生班学习了两年,这次学习对我帮助很大。系统地学习了中医的基本理论,聆听了41个顶尖教授的专题讲座,他们的学术思想思路方法对我启迪很大,后来让我在卫校讲各家学说并得到认可,如果没有研究班的经历,这个事我肯定做不来。</p> <p>从父训——医者父母心</p> <p>“视彼苦恼,若己有之,一心赴救”、“花一块钱能治好的病绝不能让患者花一块半”,这是家训,也是郭纪生行医多年的坚守。郭纪生教授在多年的行医过程中,总是把患者利益放在第一位,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洁身自律,从无半点不义之举,被患者视为可托付生命而不求额外回报的君子。</p> <p>在行医的50余年间,郭纪生从没离开过临床,从最早的传染病医院抢救乙脑患者到下放藁城县为最基层的农民看病,他从未有过怨言,心里想的是怎样把病人救活,一心要把医生的职责尽到。在面对患者时,郭纪生似乎忘记了自己的专家“身份”,从不对患者摆架子,总是非常耐心的向患者解释病情,同时给患者以安慰和鼓励。无论是退休之前的公立医院还是退休后自己创办的医疗机构,凡是郭纪生坐诊的地方都是老百姓看病去得起的地方。“花一块钱能治好的病绝不能让患者花一块半。”这是他常常提醒工作人员的话,因为他认为老百姓不容易,看病已经花了很多钱,能省就为他们节省一点吧。</p> <p>访者:郭可明先生既是您的父亲,又是您的恩师。您在您父亲身上学到最多的是什么?体会最深的又是什么?</p> <p>郭教授:从15岁到26岁我一直和父亲工作、生活在一起。父亲对我影响最大最深的有两个方面。首先是作为医生的医德方面。当时我决定学医,父亲就讲了家传的三条训诫:一是不分贫富贵贱、丑陋俊俏,要一视同仁;二是不能索要或变相索要财物;三是要站在病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视彼苦恼,若己有之,一心赴救。比如一个穷人赶着牛车,一个富人赶着马车都来请你,你不能先捡着好车上,要问清先来后到、轻重缓急,妥善处理;有需求了或看到你喜欢的东西不能有所表示,表示了就是变相索要;还有,不论刮风下雨、晨昏早晚,要有求必应。病人能挨到天明,绝不半夜打扰,半夜三更来找你的一定是急危重症。在这种情况下,你无论多困多累,都要把看病放在第一位。这三条能做到就学医,做不到就不要学医。所以直到现在,“视彼苦恼,若己有之,一心赴救”这句话始终在我脑子里牢牢扎根,我也始终坚持这样做一直到现在。</p> <p>当然,我从父亲身上不光学到了医德,对我影响最深的还有他的医术。一些很有特色的医疗技术,都是在我以后的临床治病中得益很大的。</p> <p>访者:当您还是一个普通医生的时候,您是如何对待工作和学习深造的,那时有没有自己的偶像和奋斗目标?</p> <p>郭教授:由于父亲在文革中受冲击也给我贴了很多大字报,说我是资产阶级的孝子贤孙。我一直以父亲为楷模,父亲应该是我的偶像。很多时候,父亲一天看120多个病号从不休息,从不喊苦叫累,我一直效仿他。下乡时,我一天看90多个门诊病人,还要抽空去看3个家庭病床的病人,有时饭都顾不上吃,从来不觉得苦。目标就是要当个好大夫,当个让老百姓信得过的好大夫。</p> <p>访者:您从医多年,治愈患者无数,您认为治疗最成功最引以为傲的病例能简要介绍一两个吗?</p> <p>郭教授:治好的病人太多了,有的病人见了面感谢我,我都不记得了。但病情较重、治疗时间较长的病例还记得几个。3年前,有一个长沙平江的病人叫冷仁杰,41岁,患乙型脑炎,因腹泻高烧昏迷,气管都切开了。在湘雅医院住了一个多月,钱花了十三四万也不见好,医院几次让他放弃治疗。家属不死心,四处求医,后来辗转打电话找到我。说了症状以后,我用治湿热的思路给病人开了3剂药,因见不到病人本人,只能让他试试看。吃了3剂药,体温下降,腹泻没了,服了9剂药病情明显好转,意识有所恢复。又要开药,我说我得见见病人。病人家属听说我要亲自去长沙高兴坏了,早早的就到长沙接站,然后又做了一个小时的车到了平江病人家里。看到病人咳痰能喷到墙上,心里就有底了,说明病人的抵抗力还行。根据病情开了出方,经过1个月治疗,吃后病人彻底清楚了,又吃了半年的药就彻底好了。一年后病人来石家庄看我,说这件事轰动了整个平江。后来我到长沙会诊,他一家子从平江到长沙看我,陪我吃饭。</p> <p>访者:病人在湘雅医院花了十几万治不了,在您这花了多少钱?</p> <p>郭教授:在我这儿也就花了两万多块钱。</p> <p>访者:“花一块钱能治好的病绝不能让患者花一块半。”这是您常常提醒工作人员的话。当今社会可谓物欲横流,您认为您的要求有人执行吗?</p> <p>郭教授:我想过这个问题,但按我的想法根本实现不了,这是体制问题。我一直认为医疗应该是福利事业,不应纳入市场经济。你让医院自己挣钱发展,让大夫自己挣钱吃饭,开大方、看病贵的问题就永远解决不了。过去开一副药几块钱、十几块钱,现在一副药少则几十,多则几百,鳖甲、虫草等贵重药一副能开到三、四十克,你说是谁的过错?所以,想做到让病人少花钱,很难。但,不管别人做到做不到,我会永远这样要求、也会永远坚持这么做的。</p> <p>抗非典——主动请缨到一线</p> <p>2003年非典爆发,老百姓的恐慌情绪逐渐蔓延。参加过几次关于应对非典的会议讨论之后,郭纪生坐不住了,凭借着治疗温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经验,凭借对非典病情的观察判断,更凭着一个医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他毅然写下请战书,主动请缨,要求到非典一线。那年他已经64岁了。在非典一线的1个月时间,他每天穿戴4层隔离衣到病房查房,给每个患者诊脉,看舌苔,及时调整处方。天气逐渐热起来,隔离衣又闷又热,出汗不能擦,渴了不能喝水,更不能上厕所。就这样坚持了30天。经郭纪生诊治的非典患者,确诊12例,疑似11例,全部痊愈出院,而他却整数瘦了20斤。后来经过证实,郭纪生是全国参与非典一线救治的年龄最大,坚守岗位最长的中医专家。河北省卫生厅和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专为他颁发了“父治乙脑立大德、子抗非典济苍生”的奖牌,召开表彰大会,号召全省中医工作者向他学习。2012年,他被评为“全国中医应急工作先进个人”。</p> <p>访者:2003年,您以64岁高龄参加了抗非典医疗队,在高温酷热的情况下,每天要穿着四层防护衣面对非典疑似病人。对非典这种极其凶险的疾病,别人避之唯恐不及,您为什么要主动请战呢?</p> <p>郭教授:一是因为非典是呼吸道传染病,我有几十年治疗传染病的经验,治这种病我有信心;二是我接触过很多多病种的传染病病人,从没被传染过,我有防护经验。</p> <p>访者:据说在所有参加抗非典的医疗队伍中,您是年龄最大、坚守岗位时间最长的中医专家。是什么力量支撑您在高温酷暑下一战就是30天,而且每天工作都在10小时以上?期间想到过退出吗?</p> <p>郭教授:这就如同打仗,既然上了战场,就要一战到底,再苦再累也得坚持。没想过退出。</p> <p>促交流——助中医走出国门</p> <p>郭纪生虽是继承家学衣钵,但思想却并不保守,非常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近年来,他在推广中医走向世界、促进中外中医交流方面建树颇丰。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郭纪生就开始了国际间的医学交流与合作,他多次应邀赴法国、日本、美国、菲律宾、澳大利亚、喀麦隆、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参加世界级国际学术会议及讲学,坚持不懈地实践着弘扬中医走向世界,开展国际间医学(中医)交流的工作。</p> <p><img src="http://www.healthcn.net/UploadFiles//gongyi/2016/4/201604061206121351.jpg" /><br /> <br /> 郭纪生在巴黎UNESCO讲学</p> <p>随着对外交流工作的逐步展开,他逐步同美国、日本、乌克兰、俄罗斯、澳大利亚、菲律宾、西班牙等国家的医学团体组织、医院、大学实验室或官方机构签订了医学交流合作协议或合作意向书,搭建了对外传播中医文化、输送中医人才,对内引进国外先进医疗技术的平台,为中医对外交流提供了可行的渠道和可以借鉴的方法。</p> <p>访者:这些年您一直做着把中医推向世界的工作,还记得第一次从事医学方面的国际交流是什么时候吗,交流的内容是什么?</p> <p>郭教授:第一次出国是1990年,参加在法国召开的世界针灸大会。交流内容是“针刺及特定电磁波治青少年近视1421只眼的临床报告”。11月25日的会期,我是6月份得到的消息,时间比较紧。我赶紧联系,先把论文发出去,后请示领导。领导一听要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十分支持。</p> <p>访者:在国外,他们认可咱们的中医吗?在中医的国际交流方面,您感触最深的是什么?</p> <p>郭教授:中医走上世界要多次做,做得多了,就有影响力了。1994年参加美国的学术交流会,宣读了我之前的一篇论文《从中医学角度谈慢性气管炎的防治—3312例治疗研究》。没有想到的是,这篇论文得到了极高的评价,美国国际电视台对我做了专题采访报导,这篇论文,使我获得首届世界传统医学优秀成果大奖赛金杯奖,又被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授予“世界医学名人”称号并颁发“国际20世纪医学成就奖章”。</p> <p>关于气管炎的研究我搞了整整8年,积累了3312个病例,这在外国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他们做科研,一般也就几十个病例而已。所以,只要你有真东西,他们不仅会认可你,还会很尊敬你。在国际交流会,我结识了不少朋友。</p> <p>访者:您目前治疗气管炎哮喘临床控制率已达到86%。据说在探索治疗这种疾病的过程中还有一段故事,您能详细讲讲吗?</p> <p>郭教授:那是1971年冬天,当时我带领的医疗队负责藁城邱头、大同、岗上等公社的巡回医疗活动,每五天轮流巡诊一次。有一天突然下了一场大雪,这场大雪使已经治疗好转的100多个气管炎病人一夜之间咳喘复发。怎么解决气管炎遇冷复发这一难题呢?给上级领导汇报了这一情况后,我就带着医疗队的同志一起冒雪出发,逐一入户探视,一路上摔的跟头不下七八次,当我们像雪人一样出现在病人面前时,有的病人都惊呆了。通过逐个探访,我们获得了大量一手资料;又通过大量一手资料的反复研究,我的治疗思路逐渐清晰,提出了“以脏补脏,扶正培本”的治疗法则和相应的治疗方案,临床应用以后,效果非常之好。在这儿我得感谢医院对我的信任和支持,感谢周总理对“防治气管炎一抓到底”的指示。</p> <p>访者:2007年1月,应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和欧洲科学院的特别邀请,您以欧洲科学院院士的身份到巴黎参加“世界呼吸系统疾病与免疫力”大会,在会上介绍了您在中国运用中药治疗SARS的经验与结果。当时受众有什么样的反应?</p> <p>郭教授:这个事是找到我门上的。因为我是平安保险公司的健康顾问,SARS期间因为讲了防护知识没有一个人发病。欧洲科学院的格利博达院士来中国考察中原文化找到平安保险公司,平安的老总把他介绍到了我这儿,因为中医也是中原文化的一部分嘛。在我这儿,格利博达院士看到了毛主席接见我父亲的照片,知道了我是郭氏家族第四代中医之后;又看到了我治疗SARS的成就,看到了我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会的论文集,觉得非常了不起,回去后就把我推荐给了欧洲科学院。通过举手表决,我成为欧洲科学院第八位院士,是欧洲科学院唯一一个华人中医的代表,排名第七位。</p> <p>当年在世界卫生组织科教文大楼召开SARS防治大会邀请我参加,格利博达院士亲自带着摄像人员和设备到我门诊拍专访的专题片在会上播放散发,让我在会上做了20分钟的治疗SARS经验介绍,反响很强烈。蒙代尼博士当时就提问:听说上海用人参治疗SARS有效,你认为怎么样? 我说,补虚可以,但作为常规治疗不行,因为人参的药性太热了,并不是每个病人都适合。</p> <p>访者:您出国交流多次,付出一定不少,请问这方面的费用是怎么解决的?</p> <p>郭教授:前三次的费用是国家出的,后来有的是邀请单位出,有的是我自己出,后来国家看到我有贡献了,就都给报销了。</p> <p>访者:付出与回报对等吗?</p> <p>郭教授:付出要有代价。我没有什么灰色收入,包括当院长时我没有多得一分钱,包括工程的、掉进调出的等,所以我经济上并不是十分宽裕。我已退休多年,做不做都可以,但事业的要求需要我做,我也想把我的治病经验介绍出去,让中医走向世界。我父亲受过主席接见,我不可能再要求主席接见,也不可能再有资金方面的支持。所以花钱不花钱,都要默默地做。</p> <p>做养生——创郭氏养生24字诀</p> <p>早在2000年前古人就提出了“上工治未病”的理念,可见中医历来是非常重视疾病的预防与早期治疗的。现在国家把“治未病”作为中医工作的重点发展方向,这是国家重视中医事业发展的举措。其实,近年来,郭纪生一直在做中医“治未病”工作,挖掘中医健康养生之道,探索中医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在中医养生学的基础上,郭纪生总结了“郭氏养生二十四字诀”,把养生的方法总结成简短的口诀,好记易懂,深受大众好评。</p> <p>访者:现在养生很热,您也经常到各地去讲座,能否谈谈您对中医养生、中医治未病的经验和看法?</p> <p>郭教授:健康养生是个大题目。治未病不光包括健康养生,但健康养生是自古以来中医所提倡的。健康养生不能仅局限于吃什么,怎么吃,最重要的是掌握养生的精华。古人的养生方法包括房中术、烹饪术、导引术等多种方法的结合,不能说绿豆好,就光吃绿豆,说茄子好,就光吃茄子,而误入歧途。养生要从自我做起,同样一个大环境中,有人得病,有人不得病,怎么解释?这些年我总结了养生的24个字,但体会最深、最精华的养生秘诀就四个字“恬淡虚无”。这是2000年前古人总结好的,但后人体会不深。</p> <p>访者:您是什么时候开始讲养生的?郭氏养生24字诀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p> <p>郭教授:2002年开始讲健康养生,讲来讲去觉得应该有一套规律来体现中医养生。经过提炼总结,05年提出“保肾气,勿过劳;养胃气,慎饮食;宜快乐,善忘事;守规律,讲科学。”养生24字诀。</p> <p>论成才——勤思考善总结</p> <p>由于中医药学科的特殊性,目前的中医药院校虽然实现了中医人才培养的规模化、标准化,但院校教育也存在着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缺乏学术争鸣、中医理论没有突破、中医药传统特色优势衰减等弊端。中医药院校培养出的中医专业毕业生有着辨证论治能力差,用西医思维代替中医诊疗,临床实践能力差等问题。对于中医人才的培养,郭纪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推崇师带徒这样的传统中医人才培养方式,自己也收了多名徒弟,以继承自己的医术,传承自己的学术思想。“勤奋,思索,总结,创新”八个字,是郭纪生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总结,也是一个中医后辈成长为一名大家的必经之路。</p> <p>访者:结合您的经历,您对现在的中医人才培养有什么体会与建议?</p> <p>郭教授:现在的中医培养,重视了抢救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经验。很多绝招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说得清的,通过师带徒、通过名中医带高级徒弟来把老中医的临床经验传承下去,是抢救中医的很重要很有意义的举措,我的学生都能把我的学术思想和经验贯穿下去。</p> <p><img src="http://www.healthcn.net/UploadFiles//gongyi/2016/4/201604061206129545.jpg" /><br /> <br /> 中医技术传承有人,郭老的收徒仪式</p> <p>现在的学校教育,好处在于让很多有经验的老师讲中医的理法方药,但最短缺的是临床带教。学生一到临床,学的基本上都是输液打针西医的那些东西,这是造成中医西化的最严重的问题,所以很多中医都改行了。这是当前中医院校存在的最为严重的问题。我曾经让中医本科班的学生开一个治疗气管炎的中药方子,结果9个学生一个也开不出来。是学生的过失,还是老师懒惰?值得深思!</p> <p>访者:总结人生经验,您用了:“勤奋,思索,总结,创新”这八个字。能给我们讲讲其中的缘由吗?</p> <p>郭教授:我一直在勤奋做事。几十年来,发表了60多篇论文,写了150多万字的临床体会,在气管炎方面总结了3000多个病历资料,研究制定了20多个辨证论治的治疗方剂,这都需要勤奋。同时要善于思索,善于总结。但是,如果要有所成就,没有创新精神是不可能的。唐山地震后在藁城医院治疗截瘫,有一病人的褥疮有两个拳头大,烂到骨底,臭的要命。我用父亲的方子结合经典,将“生肌去腐散”的药味重新组方,分为“生肌散”和”去腐散”先去腐后生肌,效果特别好,脓拔出来了,肉芽长出来了,一举成功。在治疗截瘫病人、包括在治疗胃病、麻疹和前边说的治疗气管炎等方面,都有我自己独到的治疗思路和法则。所以,这八个字是我对人生经历的总结,也是我一生经历的写照。</p> <p>访者:回望以往的经历,是什么因素使您取得今天的成就?您认为一个医者最重要的是什么?</p> <p>郭教授:勤奋。1971年我31岁,被下放到藁城南董地段医院。由于当时的南董医院服务态度不好,被周围老百姓称为公子医院、小姐医院,村民们都不到那里看病。医院周围被村民挖土烧窑,就留一条道,看上去像个孤岛。我去之前,人们听说有个名医之后要来,都等着。去了以后,我用7天时间看了11个大队的病人。有一个胆道蛔虫病人,腹痛难忍,我给他开了乌梅汤加减,吃了三服药就好了。第二次来,他赶着大马车,一下子带来了七八个病人。后来只要有病人,都来找我。</p> <p>我认为,作为一个医者,最重要的是学习和发扬白求恩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对人民极端负责,不计报酬,不计后果,努力工作。我想,这些和我之后取得的成绩,也是分不开的。</p> <p>访者:作为河北省首届名中医,您身上的光环很耀眼。您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河北省科研项目带头人;世界医学名人;唯一入选欧洲科学院院士的中医专家等等。您是怎么看待这些荣誉的?这些荣誉给您的是压力多一点,还是动力多一些?</p> <p>郭教授:有记者采访我时,说感到我荣辱不惊。经过文革苦难的磨练,使我对荣誉或者挫折有了十足的耐受力,可以说,刀架在脖子上都不会让我心惊肉跳。我看过《蓬皮杜传》,蓬皮杜说过这样一句话:很多事情不是我找来的,而是很多事情找到了我的头上,唯有总统秘书一职是我主动争取来的。回顾我的一生,我总是努力去干事,从不主动苛求什么,我想这样说比较切合实际。</p> <p>后记</p> <p>说起过去的辉煌和贡献,郭纪生十分平淡和从容。荣誉与光环下的郭纪生一点都没变,心思始终如那个立志为中医事业奉献一生的15岁少年,始终是那个对待病人热情、亲切的郭纪生,始终是那个“视彼苦恼,若己有之,一心赴救”的医者。他说,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也是对医生最基本的素质要求,以悦于人,以善为终,治好病人就是他的幸福和快乐。</p> <p>如今的郭纪生是河北省首届名中医,也算河北中医界的名人了,但他依然谦和儒雅,眼前的荣誉,过往的坎坷,浮云流水般掠过,留在脸庞上的只是宠辱不惊,唯一牵动心怀的仍是中医事业的发展前途。60余年行医生涯,只事耕耘,专著15册,论文60篇计160余万字,现在虽已年逾古稀,仍担任着河北省重要科研课题的攻关任务,而其间甘苦几人知?所幸天道酬勤,不负有心。“勤奋、思索、总结、创新”,60余年的漫长只凝缩为8个字,言简而意赅。这是郭纪生对他半生的总结,更是对后人殷殷的寄语。</p> <p><b>附:人物大事记:</b></p> <p>1956年中学毕业;</p> <p>1956年-1960年在石家庄传染病医院,跟随父亲郭可明学习中医;</p> <p>1960年-1971年在石家庄传染病医院工作,任中医士;</p> <p>1971年-1978年下放到藁城县医院,任内科负责人、气管炎小分队队长;</p> <p>1978年-2001年在石家庄地区医学科学研究所(后改称石家庄市医科院),工作;分别任副所长、所长、书记、名誉院长直至退休;</p> <p>1979年-1981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研究生班进修;</p> <p>1997年创建石家庄传统医学国际交流中心、郭可明中医研究所,石家庄大德中医门诊部;</p> <p>2009年-2011年,国家第四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高级指导老师;</p> <p>2012年-2015年,国家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高级指导老师。</p> <div class="covertitle bot">版权声明:中健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div>
<style type="text/css"> html {filter: progid:DXImageTransform.Microsoft.BasicImage(grayscale=1); -webkit-filter: grayscale(100%); } </style> <p>如果在大街上与郭纪生擦肩而过,你可能会被他儒雅的气质吸引目光,但你可能看不出这是一位名中医。高高的个头,挺直的腰板、儒雅的气质,会让人以为这是一位艺术家。确实,郭老会弹钢琴,会拉二胡和小提琴,爱唱歌,象棋下得好,乒乓球打得棒,还是足球队的主力,可谓多才多艺。</p> <p>事实上,郭纪生主任中医师是欧洲科学院院士、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专家、国家第四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传承指导老师、国家名老中医中医传承工作室专家、国家中医应急工作先进个人、国家中医药重点专科牵头人、河北省首届名中医,河北省中医药学会温热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石家庄郭可明中医研究所所长、石家庄大德中医门诊部主任,他的父亲郭可明先生是著名的国家级中医专家,上世纪50年代曾因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效果卓著,荣获卫生部一等奖,并受到国家主席毛泽东的接见和赞扬。</p> <p>颇有艺术气质的郭纪生在父亲的影响熏陶下,自小就迷恋上了中医并立志一生为之奋斗。上世纪90年代初,他开始走出国门,向全世界传播中医药文化和中医思想,如今已是河北中医界颇具影响力的知名专家。</p> <p>2013年 11月19日,笔者来到大德中医诊所,见到了这位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至少年轻10岁、已有75岁高龄的中医专家。略事寒暄后,郭老把自己70多年的人生经历、从医道路向我们娓娓道来。</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src="/UploadFiles/gongyi/2016/5/201605071640496775.jpg" style="height: 534px; width: 800px" /></p> <p>承家学——执意走上从医路</p> <p>郭纪生走上中医之路完全受家族的影响,但能成为有影响力的知名专家,靠的却是自己的勤奋与努力。因为,任何成功的取得,都不可能缘于别人的施舍或上天恩赐。</p> <p>跟随父亲学医10多年的经历使郭纪生一生受益匪浅,无论是医德还是医术,他都在努力向父亲看齐,受到过毛主席接见的父亲就是他的榜样,而他,也想成为榜样。在这样的心境里,他不仅汲取了郭家三世从医的精华,而且兼容并蓄,结合自己积累的丰富临床经验,不断加以发展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己“调整阴阳,以平为期;调理脏腑,补泻兼施”的学术思想,在温病治疗上积累了独到的经验,善用“白虎汤”、“清瘟败毒饮”治疗各种热症,用药化裁别具匠心。2003年SARS流行期间,郭纪生亲上一线诊治SARS病人,并且全部治愈。自2003年至今,郭纪生多次应邀参与河北省SARS、人禽流感、手足口病等多种流行性疾病防治方案的制定。</p> <p>访者:郭教授,您祖上三代行医,到您这一辈是第四辈了。请问,从医是您最初的职业心愿吗?</p> <p>郭教授:是的。我父亲、祖父、曾祖父都是中医,到我是第四代了。祖父、曾祖父都是农村的中医,在当地都有些小名气。父亲是抗日战争前到石家庄的,之后,始终在石家庄行医。解放以后参加了联合中医院工作,后来到传染病医院治乙型脑炎。在治疗乙型脑炎过程中,运用了以前临床治疗的经验,取得了一些成绩。当时乙型脑炎的死亡率很高,达到50%,对人民的生命健康危害很大。1954年石家庄石宁堤决口造成洪水泛滥,石家庄被拦腰深的水泡了7天。大灾之后乙脑流行,死亡很多。当时西医治疗没什么特殊药物,用些青霉素、链霉素或者镇静剂或者冰敷。为了减小死亡率,石家庄卫生局原局长请中医治疗。2年治疗,治愈率达到90%以上,第一年34个病例一个都没死,获得卫生部奖励。就这样,卫生部建国以后的第一个一等奖,让石家庄传染病医院脑炎治疗小组获得了,我父亲还因此受到国家主席毛泽东的接见和赞扬。因为有家庭祖传世医的影响,我从小就对当医生十分向往。8、9岁起开始学“汤头歌”和简单的“本草”学。</p> <p>访者:一直没考虑过选择其他职业吗?</p> <p>郭教授:家庭影响太深了,没考虑过其他职业。早年父亲治“水臌”(现在叫肝硬化合并腹水)、水肿(现在称肾炎)、肺结核、失眠等都有很好的疗效。很多病中医中药都能治。从小耳熏目染,对中医的感情非常深。初中毕业后,曾面临学中医还是继续读书的选择。当时,老师和学生会找我谈了11次话动员我继续读书,可我算了一笔账,父亲当年已经55岁了,如果我按部就班读高中、读大学得8年时间,等我学完出来,就错过了向父亲学习的大好时机。学中医是越早越好,所以,下决心选择了学中医。</p> <p>访者:可以选择中医院校啊!</p> <p>郭教授:当时还没有中医院校,58年以后才有了中医院校。有了中医院校后,我也曾想过入校深造,但恰巧得了肺结核。看来命中注定和大学无缘。</p> <p>访者:您学中医是怎样一个历程,能简单讲讲吗?</p> <p>郭教授:刚开始学就是自己看书,遇到问题就到临床请父亲讲一讲。学了一年之后领导知道了这个情况,就安排我到临床跟着父亲抄方。也就是说,我学医的第二年就到了临床。父亲一边看病,一边给我讲怎么开方用药等等。经过五年的学习我出师了,然后就和父亲一起工作。</p> <p>访者:您没读成大学有没有遗憾,对您后来的晋升啊什么的有没有影响?</p> <p>郭教授:我看中的还是临床效果。中医治很多病包括疑难杂症都很有效,实践证明了的一些有效做法就是好东西,要学下来,继承下来,没有后悔过。我的性格是,做一件事就要把它做好,没想到要获得什么东西,比如荣誉呀地位呀。我讲课也是这样,给不给钱都不计较。当然,因为学历问题,在晋升方面还是有些影响。</p> <p>访者:您现在的学历是?</p> <p>郭教授:中医研究生,工作20年之后取得的。79年至81年在中医研究生班学习了两年,这次学习对我帮助很大。系统地学习了中医的基本理论,聆听了41个顶尖教授的专题讲座,他们的学术思想思路方法对我启迪很大,后来让我在卫校讲各家学说并得到认可,如果没有研究班的经历,这个事我肯定做不来。</p> <p>从父训——医者父母心</p> <p>“视彼苦恼,若己有之,一心赴救”、“花一块钱能治好的病绝不能让患者花一块半”,这是家训,也是郭纪生行医多年的坚守。郭纪生教授在多年的行医过程中,总是把患者利益放在第一位,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洁身自律,从无半点不义之举,被患者视为可托付生命而不求额外回报的君子。</p> <p>在行医的50余年间,郭纪生从没离开过临床,从最早的传染病医院抢救乙脑患者到下放藁城县为最基层的农民看病,他从未有过怨言,心里想的是怎样把病人救活,一心要把医生的职责尽到。在面对患者时,郭纪生似乎忘记了自己的专家“身份”,从不对患者摆架子,总是非常耐心的向患者解释病情,同时给患者以安慰和鼓励。无论是退休之前的公立医院还是退休后自己创办的医疗机构,凡是郭纪生坐诊的地方都是老百姓看病去得起的地方。“花一块钱能治好的病绝不能让患者花一块半。”这是他常常提醒工作人员的话,因为他认为老百姓不容易,看病已经花了很多钱,能省就为他们节省一点吧。</p> <p>访者:郭可明先生既是您的父亲,又是您的恩师。您在您父亲身上学到最多的是什么?体会最深的又是什么?</p> <p>郭教授:从15岁到26岁我一直和父亲工作、生活在一起。父亲对我影响最大最深的有两个方面。首先是作为医生的医德方面。当时我决定学医,父亲就讲了家传的三条训诫:一是不分贫富贵贱、丑陋俊俏,要一视同仁;二是不能索要或变相索要财物;三是要站在病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视彼苦恼,若己有之,一心赴救。比如一个穷人赶着牛车,一个富人赶着马车都来请你,你不能先捡着好车上,要问清先来后到、轻重缓急,妥善处理;有需求了或看到你喜欢的东西不能有所表示,表示了就是变相索要;还有,不论刮风下雨、晨昏早晚,要有求必应。病人能挨到天明,绝不半夜打扰,半夜三更来找你的一定是急危重症。在这种情况下,你无论多困多累,都要把看病放在第一位。这三条能做到就学医,做不到就不要学医。所以直到现在,“视彼苦恼,若己有之,一心赴救”这句话始终在我脑子里牢牢扎根,我也始终坚持这样做一直到现在。</p> <p>当然,我从父亲身上不光学到了医德,对我影响最深的还有他的医术。一些很有特色的医疗技术,都是在我以后的临床治病中得益很大的。</p> <p>访者:当您还是一个普通医生的时候,您是如何对待工作和学习深造的,那时有没有自己的偶像和奋斗目标?</p> <p>郭教授:由于父亲在文革中受冲击也给我贴了很多大字报,说我是资产阶级的孝子贤孙。我一直以父亲为楷模,父亲应该是我的偶像。很多时候,父亲一天看120多个病号从不休息,从不喊苦叫累,我一直效仿他。下乡时,我一天看90多个门诊病人,还要抽空去看3个家庭病床的病人,有时饭都顾不上吃,从来不觉得苦。目标就是要当个好大夫,当个让老百姓信得过的好大夫。</p> <p>访者:您从医多年,治愈患者无数,您认为治疗最成功最引以为傲的病例能简要介绍一两个吗?</p> <p>郭教授:治好的病人太多了,有的病人见了面感谢我,我都不记得了。但病情较重、治疗时间较长的病例还记得几个。3年前,有一个长沙平江的病人叫冷仁杰,41岁,患乙型脑炎,因腹泻高烧昏迷,气管都切开了。在湘雅医院住了一个多月,钱花了十三四万也不见好,医院几次让他放弃治疗。家属不死心,四处求医,后来辗转打电话找到我。说了症状以后,我用治湿热的思路给病人开了3剂药,因见不到病人本人,只能让他试试看。吃了3剂药,体温下降,腹泻没了,服了9剂药病情明显好转,意识有所恢复。又要开药,我说我得见见病人。病人家属听说我要亲自去长沙高兴坏了,早早的就到长沙接站,然后又做了一个小时的车到了平江病人家里。看到病人咳痰能喷到墙上,心里就有底了,说明病人的抵抗力还行。根据病情开了出方,经过1个月治疗,吃后病人彻底清楚了,又吃了半年的药就彻底好了。一年后病人来石家庄看我,说这件事轰动了整个平江。后来我到长沙会诊,他一家子从平江到长沙看我,陪我吃饭。</p> <p>访者:病人在湘雅医院花了十几万治不了,在您这花了多少钱?</p> <p>郭教授:在我这儿也就花了两万多块钱。</p> <p>访者:“花一块钱能治好的病绝不能让患者花一块半。”这是您常常提醒工作人员的话。当今社会可谓物欲横流,您认为您的要求有人执行吗?</p> <p>郭教授:我想过这个问题,但按我的想法根本实现不了,这是体制问题。我一直认为医疗应该是福利事业,不应纳入市场经济。你让医院自己挣钱发展,让大夫自己挣钱吃饭,开大方、看病贵的问题就永远解决不了。过去开一副药几块钱、十几块钱,现在一副药少则几十,多则几百,鳖甲、虫草等贵重药一副能开到三、四十克,你说是谁的过错?所以,想做到让病人少花钱,很难。但,不管别人做到做不到,我会永远这样要求、也会永远坚持这么做的。</p> <p>抗非典——主动请缨到一线</p> <p>2003年非典爆发,老百姓的恐慌情绪逐渐蔓延。参加过几次关于应对非典的会议讨论之后,郭纪生坐不住了,凭借着治疗温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经验,凭借对非典病情的观察判断,更凭着一个医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他毅然写下请战书,主动请缨,要求到非典一线。那年他已经64岁了。在非典一线的1个月时间,他每天穿戴4层隔离衣到病房查房,给每个患者诊脉,看舌苔,及时调整处方。天气逐渐热起来,隔离衣又闷又热,出汗不能擦,渴了不能喝水,更不能上厕所。就这样坚持了30天。经郭纪生诊治的非典患者,确诊12例,疑似11例,全部痊愈出院,而他却整数瘦了20斤。后来经过证实,郭纪生是全国参与非典一线救治的年龄最大,坚守岗位最长的中医专家。河北省卫生厅和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专为他颁发了“父治乙脑立大德、子抗非典济苍生”的奖牌,召开表彰大会,号召全省中医工作者向他学习。2012年,他被评为“全国中医应急工作先进个人”。</p> <p>访者:2003年,您以64岁高龄参加了抗非典医疗队,在高温酷热的情况下,每天要穿着四层防护衣面对非典疑似病人。对非典这种极其凶险的疾病,别人避之唯恐不及,您为什么要主动请战呢?</p> <p>郭教授:一是因为非典是呼吸道传染病,我有几十年治疗传染病的经验,治这种病我有信心;二是我接触过很多多病种的传染病病人,从没被传染过,我有防护经验。</p> <p>访者:据说在所有参加抗非典的医疗队伍中,您是年龄最大、坚守岗位时间最长的中医专家。是什么力量支撑您在高温酷暑下一战就是30天,而且每天工作都在10小时以上?期间想到过退出吗?</p> <p>郭教授:这就如同打仗,既然上了战场,就要一战到底,再苦再累也得坚持。没想过退出。</p> <p>促交流——助中医走出国门</p> <p>郭纪生虽是继承家学衣钵,但思想却并不保守,非常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近年来,他在推广中医走向世界、促进中外中医交流方面建树颇丰。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郭纪生就开始了国际间的医学交流与合作,他多次应邀赴法国、日本、美国、菲律宾、澳大利亚、喀麦隆、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参加世界级国际学术会议及讲学,坚持不懈地实践着弘扬中医走向世界,开展国际间医学(中医)交流的工作。</p> <p><img src="/UploadFiles/gongyi/2016/4/201604061206121351.jpg" /><br /> <br /> 郭纪生在巴黎UNESCO讲学</p> <p>随着对外交流工作的逐步展开,他逐步同美国、日本、乌克兰、俄罗斯、澳大利亚、菲律宾、西班牙等国家的医学团体组织、医院、大学实验室或官方机构签订了医学交流合作协议或合作意向书,搭建了对外传播中医文化、输送中医人才,对内引进国外先进医疗技术的平台,为中医对外交流提供了可行的渠道和可以借鉴的方法。</p> <p>访者:这些年您一直做着把中医推向世界的工作,还记得第一次从事医学方面的国际交流是什么时候吗,交流的内容是什么?</p> <p>郭教授:第一次出国是1990年,参加在法国召开的世界针灸大会。交流内容是“针刺及特定电磁波治青少年近视1421只眼的临床报告”。11月25日的会期,我是6月份得到的消息,时间比较紧。我赶紧联系,先把论文发出去,后请示领导。领导一听要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十分支持。</p> <p>访者:在国外,他们认可咱们的中医吗?在中医的国际交流方面,您感触最深的是什么?</p> <p>郭教授:中医走上世界要多次做,做得多了,就有影响力了。1994年参加美国的学术交流会,宣读了我之前的一篇论文《从中医学角度谈慢性气管炎的防治—3312例治疗研究》。没有想到的是,这篇论文得到了极高的评价,美国国际电视台对我做了专题采访报导,这篇论文,使我获得首届世界传统医学优秀成果大奖赛金杯奖,又被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授予“世界医学名人”称号并颁发“国际20世纪医学成就奖章”。</p> <p>关于气管炎的研究我搞了整整8年,积累了3312个病例,这在外国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他们做科研,一般也就几十个病例而已。所以,只要你有真东西,他们不仅会认可你,还会很尊敬你。在国际交流会,我结识了不少朋友。</p> <p>访者:您目前治疗气管炎哮喘临床控制率已达到86%。据说在探索治疗这种疾病的过程中还有一段故事,您能详细讲讲吗?</p> <p>郭教授:那是1971年冬天,当时我带领的医疗队负责藁城邱头、大同、岗上等公社的巡回医疗活动,每五天轮流巡诊一次。有一天突然下了一场大雪,这场大雪使已经治疗好转的100多个气管炎病人一夜之间咳喘复发。怎么解决气管炎遇冷复发这一难题呢?给上级领导汇报了这一情况后,我就带着医疗队的同志一起冒雪出发,逐一入户探视,一路上摔的跟头不下七八次,当我们像雪人一样出现在病人面前时,有的病人都惊呆了。通过逐个探访,我们获得了大量一手资料;又通过大量一手资料的反复研究,我的治疗思路逐渐清晰,提出了“以脏补脏,扶正培本”的治疗法则和相应的治疗方案,临床应用以后,效果非常之好。在这儿我得感谢医院对我的信任和支持,感谢周总理对“防治气管炎一抓到底”的指示。</p> <p>访者:2007年1月,应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和欧洲科学院的特别邀请,您以欧洲科学院院士的身份到巴黎参加“世界呼吸系统疾病与免疫力”大会,在会上介绍了您在中国运用中药治疗SARS的经验与结果。当时受众有什么样的反应?</p> <p>郭教授:这个事是找到我门上的。因为我是平安保险公司的健康顾问,SARS期间因为讲了防护知识没有一个人发病。欧洲科学院的格利博达院士来中国考察中原文化找到平安保险公司,平安的老总把他介绍到了我这儿,因为中医也是中原文化的一部分嘛。在我这儿,格利博达院士看到了毛主席接见我父亲的照片,知道了我是郭氏家族第四代中医之后;又看到了我治疗SARS的成就,看到了我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会的论文集,觉得非常了不起,回去后就把我推荐给了欧洲科学院。通过举手表决,我成为欧洲科学院第八位院士,是欧洲科学院唯一一个华人中医的代表,排名第七位。</p> <p>当年在世界卫生组织科教文大楼召开SARS防治大会邀请我参加,格利博达院士亲自带着摄像人员和设备到我门诊拍专访的专题片在会上播放散发,让我在会上做了20分钟的治疗SARS经验介绍,反响很强烈。蒙代尼博士当时就提问:听说上海用人参治疗SARS有效,你认为怎么样? 我说,补虚可以,但作为常规治疗不行,因为人参的药性太热了,并不是每个病人都适合。</p> <p>访者:您出国交流多次,付出一定不少,请问这方面的费用是怎么解决的?</p> <p>郭教授:前三次的费用是国家出的,后来有的是邀请单位出,有的是我自己出,后来国家看到我有贡献了,就都给报销了。</p> <p>访者:付出与回报对等吗?</p> <p>郭教授:付出要有代价。我没有什么灰色收入,包括当院长时我没有多得一分钱,包括工程的、掉进调出的等,所以我经济上并不是十分宽裕。我已退休多年,做不做都可以,但事业的要求需要我做,我也想把我的治病经验介绍出去,让中医走向世界。我父亲受过主席接见,我不可能再要求主席接见,也不可能再有资金方面的支持。所以花钱不花钱,都要默默地做。</p> <p>做养生——创郭氏养生24字诀</p> <p>早在2000年前古人就提出了“上工治未病”的理念,可见中医历来是非常重视疾病的预防与早期治疗的。现在国家把“治未病”作为中医工作的重点发展方向,这是国家重视中医事业发展的举措。其实,近年来,郭纪生一直在做中医“治未病”工作,挖掘中医健康养生之道,探索中医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在中医养生学的基础上,郭纪生总结了“郭氏养生二十四字诀”,把养生的方法总结成简短的口诀,好记易懂,深受大众好评。</p> <p>访者:现在养生很热,您也经常到各地去讲座,能否谈谈您对中医养生、中医治未病的经验和看法?</p> <p>郭教授:健康养生是个大题目。治未病不光包括健康养生,但健康养生是自古以来中医所提倡的。健康养生不能仅局限于吃什么,怎么吃,最重要的是掌握养生的精华。古人的养生方法包括房中术、烹饪术、导引术等多种方法的结合,不能说绿豆好,就光吃绿豆,说茄子好,就光吃茄子,而误入歧途。养生要从自我做起,同样一个大环境中,有人得病,有人不得病,怎么解释?这些年我总结了养生的24个字,但体会最深、最精华的养生秘诀就四个字“恬淡虚无”。这是2000年前古人总结好的,但后人体会不深。</p> <p>访者:您是什么时候开始讲养生的?郭氏养生24字诀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p> <p>郭教授:2002年开始讲健康养生,讲来讲去觉得应该有一套规律来体现中医养生。经过提炼总结,05年提出“保肾气,勿过劳;养胃气,慎饮食;宜快乐,善忘事;守规律,讲科学。”养生24字诀。</p> <p>论成才——勤思考善总结</p> <p>由于中医药学科的特殊性,目前的中医药院校虽然实现了中医人才培养的规模化、标准化,但院校教育也存在着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缺乏学术争鸣、中医理论没有突破、中医药传统特色优势衰减等弊端。中医药院校培养出的中医专业毕业生有着辨证论治能力差,用西医思维代替中医诊疗,临床实践能力差等问题。对于中医人才的培养,郭纪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推崇师带徒这样的传统中医人才培养方式,自己也收了多名徒弟,以继承自己的医术,传承自己的学术思想。“勤奋,思索,总结,创新”八个字,是郭纪生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总结,也是一个中医后辈成长为一名大家的必经之路。</p> <p>访者:结合您的经历,您对现在的中医人才培养有什么体会与建议?</p> <p>郭教授:现在的中医培养,重视了抢救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经验。很多绝招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说得清的,通过师带徒、通过名中医带高级徒弟来把老中医的临床经验传承下去,是抢救中医的很重要很有意义的举措,我的学生都能把我的学术思想和经验贯穿下去。</p> <p><img src="/UploadFiles/gongyi/2016/4/201604061206129545.jpg" /><br /> <br /> 中医技术传承有人,郭老的收徒仪式</p> <p>现在的学校教育,好处在于让很多有经验的老师讲中医的理法方药,但最短缺的是临床带教。学生一到临床,学的基本上都是输液打针西医的那些东西,这是造成中医西化的最严重的问题,所以很多中医都改行了。这是当前中医院校存在的最为严重的问题。我曾经让中医本科班的学生开一个治疗气管炎的中药方子,结果9个学生一个也开不出来。是学生的过失,还是老师懒惰?值得深思!</p> <p>访者:总结人生经验,您用了:“勤奋,思索,总结,创新”这八个字。能给我们讲讲其中的缘由吗?</p> <p>郭教授:我一直在勤奋做事。几十年来,发表了60多篇论文,写了150多万字的临床体会,在气管炎方面总结了3000多个病历资料,研究制定了20多个辨证论治的治疗方剂,这都需要勤奋。同时要善于思索,善于总结。但是,如果要有所成就,没有创新精神是不可能的。唐山地震后在藁城医院治疗截瘫,有一病人的褥疮有两个拳头大,烂到骨底,臭的要命。我用父亲的方子结合经典,将“生肌去腐散”的药味重新组方,分为“生肌散”和”去腐散”先去腐后生肌,效果特别好,脓拔出来了,肉芽长出来了,一举成功。在治疗截瘫病人、包括在治疗胃病、麻疹和前边说的治疗气管炎等方面,都有我自己独到的治疗思路和法则。所以,这八个字是我对人生经历的总结,也是我一生经历的写照。</p> <p>访者:回望以往的经历,是什么因素使您取得今天的成就?您认为一个医者最重要的是什么?</p> <p>郭教授:勤奋。1971年我31岁,被下放到藁城南董地段医院。由于当时的南董医院服务态度不好,被周围老百姓称为公子医院、小姐医院,村民们都不到那里看病。医院周围被村民挖土烧窑,就留一条道,看上去像个孤岛。我去之前,人们听说有个名医之后要来,都等着。去了以后,我用7天时间看了11个大队的病人。有一个胆道蛔虫病人,腹痛难忍,我给他开了乌梅汤加减,吃了三服药就好了。第二次来,他赶着大马车,一下子带来了七八个病人。后来只要有病人,都来找我。</p> <p>我认为,作为一个医者,最重要的是学习和发扬白求恩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对人民极端负责,不计报酬,不计后果,努力工作。我想,这些和我之后取得的成绩,也是分不开的。</p> <p>访者:作为河北省首届名中医,您身上的光环很耀眼。您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河北省科研项目带头人;世界医学名人;唯一入选欧洲科学院院士的中医专家等等。您是怎么看待这些荣誉的?这些荣誉给您的是压力多一点,还是动力多一些?</p> <p>郭教授:有记者采访我时,说感到我荣辱不惊。经过文革苦难的磨练,使我对荣誉或者挫折有了十足的耐受力,可以说,刀架在脖子上都不会让我心惊肉跳。我看过《蓬皮杜传》,蓬皮杜说过这样一句话:很多事情不是我找来的,而是很多事情找到了我的头上,唯有总统秘书一职是我主动争取来的。回顾我的一生,我总是努力去干事,从不主动苛求什么,我想这样说比较切合实际。</p> <p>后记</p> <p>说起过去的辉煌和贡献,郭纪生十分平淡和从容。荣誉与光环下的郭纪生一点都没变,心思始终如那个立志为中医事业奉献一生的15岁少年,始终是那个对待病人热情、亲切的郭纪生,始终是那个“视彼苦恼,若己有之,一心赴救”的医者。他说,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也是对医生最基本的素质要求,以悦于人,以善为终,治好病人就是他的幸福和快乐。</p> <p>如今的郭纪生是河北省首届名中医,也算河北中医界的名人了,但他依然谦和儒雅,眼前的荣誉,过往的坎坷,浮云流水般掠过,留在脸庞上的只是宠辱不惊,唯一牵动心怀的仍是中医事业的发展前途。60余年行医生涯,只事耕耘,专著15册,论文60篇计160余万字,现在虽已年逾古稀,仍担任着河北省重要科研课题的攻关任务,而其间甘苦几人知?所幸天道酬勤,不负有心。“勤奋、思索、总结、创新”,60余年的漫长只凝缩为8个字,言简而意赅。这是郭纪生对他半生的总结,更是对后人殷殷的寄语。</p> <p><b>附:人物大事记:</b></p> <p>1956年中学毕业;</p> <p>1956年-1960年在石家庄传染病医院,跟随父亲郭可明学习中医;</p> <p>1960年-1971年在石家庄传染病医院工作,任中医士;</p> <p>1971年-1978年下放到藁城县医院,任内科负责人、气管炎小分队队长;</p> <p>1978年-2001年在石家庄地区医学科学研究所(后改称石家庄市医科院),工作;分别任副所长、所长、书记、名誉院长直至退休;</p> <p>1979年-1981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研究生班进修;</p> <p>1997年创建石家庄传统医学国际交流中心、郭可明中医研究所,石家庄大德中医门诊部;</p> <p>2009年-2011年,国家第四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高级指导老师;</p> <p>2012年-2015年,国家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高级指导老师。</p> <div class="covertitle bot">版权声明:中健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div>
姚姚
袁野 王巧生 程仓瑞
386960
6404
1
386480
PE_U_Article
李恩:一位富有战略思想的中西医结合专家
康之易
506
1
1
1
1
2014-03-10T15:30:00+08:00
2024-08-07T22:41:45.763+08:00
99
0
0
0
0
0
2016-04-06T12:06:15+08:00
2024-08-07T22:41:34.17+08:00
康之易
2024-09-05T18:40:20.073+08:00
gongyi/2016/4/201604061206141472_S.jpg
字形
false
11598856630652978465
386480
李恩|恩:|:一|一位|位富|富有|有战|战略|略思|思想|想的|的中|中西|西医|医结|结合|合专|专家
程仓瑞
中健网·榜样的力量
已届84岁高龄的李恩依然精神矍铄、依然思维敏捷,心中依然踌躇满志、依然荡漾着追求梦想的激情。尽管年事已高,尽管有着一条残疾之腿,但他所表现出的坚强意志力以及锐意进取精神,完全抹杀了他年龄和残疾的痕迹。李恩为我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的创始人之一,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原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负责人,省管优秀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0年来,他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中西医结合教育体系理论与实践以及中医肾本质的研究和探讨。1981年参与创建了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1988年主持创办
<p>已届84岁高龄的李恩依然精神矍铄、依然思维敏捷,心中依然踌躇满志、依然荡漾着追求梦想的激情。尽管年事已高,尽管有着一条残疾之腿,但他所表现出的坚强意志力以及锐意进取精神,完全抹杀了他年龄和残疾的痕迹。</p> <p>李恩为我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的创始人之一,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原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负责人,省管优秀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0年来,他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中西医结合教育体系理论与实践以及中医肾本质的研究和探讨。1981年参与创建了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1988年主持创办了全国第一所民办中西医结合学院──河北中西医结合学院,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名誉会长、国医大师、吴咸中院士评价为:是一位由基础走向临床的中西医结合专家,是一位善于着眼全局及思考长远的富有战略思想的中西医结合专家,是我国中西医结合老一代专家的优秀代表之一。</p> <p>2013年11月下旬的一天,在河北医科大学李恩教授办公室,《榜样的力量》栏目组采访了这位为中西医结合事业探索和奉献了半个世纪的老者。</p> <span class="title title1">贫困和疾病促使他走上求学之路</span> <p></p><p>1929年,李恩生于河北武清县。李恩自小要强,学绩优异,后因腿部摔伤无钱医治,立志学医。上小学时,他从拄着双拐到最后弃拐,靠手扶膝盖一步一挪地往返于家与学校之间;读中学时,因刻苦读书加营养不良髋关节感染,在求治无门的情况下他以请求的心情给当时的北平医院院长写信,被破例收院免费治疗;读初中时,他参加中共党的地下组织“民联”活动,1949年解放后转为新民主主义共青团,在面临升学与留校抉择命运的关键时刻,因其有学医志向且功课又好,被党支部推荐参加大学高考。1952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河北医学院,实现了他梦寐以求的学医愿望。</p> <p>访者:李教授,在河北医学界您是一位建树颇丰的智者,在全国中西医结合领域您更是一位重量级人物。您主持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科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多项课题,多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主编和出版了《中国中西医结合临床全书》、《临床医学问答》和教材20多部,2部获得“学术著作奖”;您主持了多项科普活动,写了大量科普文章,被河北省科协授予“河北科普奖章”、“河北省科普事业贡献奖”。成果如此丰厚,很能说明您对医学事业的热爱。请问学医是您自小的志愿吗? </p><p>李教授:是的。我出身于贫苦的农村家庭。由于没有能力供我上学读书,在一个亲戚的帮助下,进了邻村的一个私塾学堂。旧社会,贫穷和疾病是一对形影不离的难兄弟,就在这个时候我的腿摔伤了,导致髋关节脱位,因为没钱医治,这个伤就一直拖着。我家距私塾三里地,开始拄双拐,后来拄单拐,再后来慢慢把拐扔掉,用一只手扶着膝盖,一步一挪地去上学,再艰难也始终没有弃学的想法。后因髋关节脱位过久引发感染,请了一位医生给治,但开刀排脓后刀口经久不愈合,又请中医给治,敷了几贴膏药后刀口愈合了。打这儿以后,我便对中医有了十分的好感。我的私塾先生很喜欢中医,当时就订了《国医砥柱月刊》杂志每天大声朗读,在他的影响下,我全文学习了《药性赋》一书。</p> <p>小学毕业后,父母看我一心想读书的愿望,就让本村一位在北平学手艺的人把我带到北平,由于成绩优秀,免费考入艺文中学。紧张的学习加之营养不良,我的腿疾又发作了。我拖着沉重的残腿几乎走遍北平的所有大医院,但都由于交不起住院费被拒之门外。这就更激起了我坚定要学习医学的信念,而且立志要学医,专为穷人治病。我清楚地记得,上初中二年级时语文老师出了一个《我的志愿》的作文题,我在文中写道:“我志愿当一名医生,平时专为穷人治病,绝不以赚钱为目的;战时要为那些为国家流血牺牲的将士服务。”但在文章的结尾却流露出悲观情绪:“这只是一个穷苦孩子的幻想,也可能在这个幻想还未实现以前,我早就被这个吃人的社会吞掉了。”语文老师给我写了这样一段批语,至今使我记忆犹新。批语说:“困难应该使人坚强。你走路没有别人快,但你的思想一定会比别人跑得快。我相信,你的腿病不会使你终生痛苦的。”这个批语好像是黑暗中的指路明灯,成了我的座右铭,一下子坚定了我的信心,而且,一辈子都在激励着我努力奋斗。这期间我参加了“民联”活动,全国解放以后,我从“民联”转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在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的前夕,我光荣的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旗和毛主席像前宣了誓,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高中毕业时,北京市委决定从各校应届毕业生中留下200名党员做政治课教员或充实政工干部队伍。我校有5名党员,分配了3个留校名额,剩下的2名可以参加高考。党支部要我们五人商议谁留谁考,大家考虑到我有学医愿望且功课又好,在党支部会上,一致同意让我参加高考。于是,我如愿以偿带着党的委托和同志们的希望考入河北医学院,实现了学医的梦想。</p> <p>访者:您在艺文学校读书时,学费是怎么解决的?</p> <p>李教授:优等生(考试前三名)免学费,我上学期间没花过家里一分钱。吃的方面,学校发我们一些面粉,我把面粉换成粗粮,放假时不回家帮斋务主任做饭,他管我饭吃,吃的问题就解决了。</p> <p>访者:在您的学医经历中,有没有记忆深刻的事与我们分享?</p> <p>李教授:在河北医学院学习期间腿疾又发作了一次,到苏联红十字医院住了两个月的院,苏联医生治学严谨的精神、工作认真的态度对我影响很深。那时我当学生会的主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我都用于了社会工作,虽然学习不是最优秀的,但锻炼了我的组织和领导能力。</p> <span class="title title2">理想和信念——崎岖路上志更坚</span> <p>由于贫病交加,李恩的求学之路是不平坦的;由于性格坚强执拗,李恩的工作经历也是崎岖曲折的。在“文革”时,被冠以“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而关入“牛棚”劳动改造。他心中有宏大的奋斗目标,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中学语文老师的评语,给了他自强自立的启蒙;保尔柯察金的故事,点燃了他奋斗不息的热情,他不甘做一个苟且偷生的人,不甘做一个碌碌无为的人,他要活出气势,活出名堂,活出一个比健全人更加辉煌灿烂的人生。</p> <p>访者:您小时候喜欢中医,后来却学了西医,当初为什么不报考中医院校呢?后来,是什么原因又使您走上中西医结合之路的?</p> <p>李教授:当时全国还没有中医院校。大学毕业后我留校当老师做生物化学教师,1958年毛主席号召西医学中医,给我创造了学习中医的机会,提供了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平台,比纯搞生物化学有了更多的机遇。我学习了两年中医,又跟随名老中医田乃庚老师学习了2年临床,从此走上了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之后取得的一系列成绩,都是在中西医结合博士点取得的。</p> <p>访者: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您经历了很不平凡的年代,请问您是怎么从“文革”走过来的,能简要讲讲这段经历吗?</p> <p>李教授:我是先随“四清工作队”到徐水搞“四清”,紧接着“文化大革命”到来了。到徐水搞“四清”,批斗支部书记时我非常反对,就说我是老“右”,要批我。后来文化大革命把我们的“四清”工作队从徐水调回来,一下车就感到不对头,谁都不跟我握手,听说在学校造反派已定了谁是不受欢迎的人,我是个不受欢迎的人之一。一进校门口,我们参加“四清”回来的人被雨点式的巴掌劈头盖脸打了一道,都被打晕了。书记宋彦博挨斗时,让我陪榜,说我是修正主义的苗子,后来被关了起来,每天晚上办学习班,象审犯人似的。我发火了,质问他们我到底有什么错,为此,被送到劳改队。当时河北医学院非正常死亡28人,有一刹那我也曾产生过自杀的念头,但很快猛醒了。在牛棚呆了一年,后来说我同情右派是认识问题不是立场问题,就把我放了。</p> <p>访者:一直激励您前进的除了以上您讲的语文老师的批语外,还有其他什么原因吗?</p> <p>李教授:2013年7月,学校组织老同志到俄罗斯旅游,我报名参加了。回来后我写了一篇“俄罗斯之旅感悟”,其中一部分内容写到了这个问题,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直伴随着我” 。在本书作者奥斯托洛夫斯基的故乡游览时有一个小的联欢会,大家纷纷唱起“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等歌曲,此时,《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一段名言立刻涌现在脑海。于是,我主动站起来做了朗诵:“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而生命与我们只有一次而已。一个人的生命是应当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把全部的经历和整个生命都献给了人类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p> <p>这段话我为什么背的这么熟?因为它伴随我走过了半个多世纪,还将伴随我走过整个终生!1950年在艺文中学读书时,西城区团委举办了一次团日活动,主题是“人为什么活着”,上述这段名言就写在主席台背景上,至今令我记忆犹新。一次好的团日活动竟然影响了一代人的一生,凸显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p><p> <span class="title title3">为师善教——治学造才高标准</span> </p><p align="center"><img src="/UploadFiles/gongyi/2016/4/201604061206141472.jpg></p><div align="left">作为留校教师,李恩是一个传道授业的高手;作为博、硕士导师,他又是一个有着独到见解和做法的智者。如今,他已桃李满天下。在一次全校毕业生典礼的大会上,李恩作为教师代表讲话有这样一段对学生寄语:迈好人生第一步,在人生的马拉松赛中做一个胜利者;适应环境,改造客观世界,做一个创造者;努力学习,迎接机遇,做跨世纪人才!今天你们在同一个起跑线上,5年、10年、20年之后你们将拉开距离。前进的道路不会平坦,坑坑洼洼最为常见,有时甚至会摔上一跤,但是不要怕,要勇敢地爬起来继续跑,最后,你会胜利到达人生的终点!机遇对每一个人都是均等的,关键在于你是否有准备。希望你们都能成为跨世纪人才,而不是跨世纪的人!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说明物质的重要;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也是万万不能的,说明精神的重要。希望你们做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富有者,在为事业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div> <p>访者:李教授,您从事教学及管理工作多年,谈谈您的治学思想好吗?</p> <p>李教授:在教育战线上,走了半个世纪,讲点中西医结合吧。经过20多年的教育实践,总结了中西医结合教育模式为“两个基础、一个临床、先西后中”。即,中医和西医两个基础课分开上,打好中西医理论基础;临床可以中西医对照着讲,努力达到结合着讲;采用“西学中”的路子,先学西医后学中医,以便对照和比较并进行结合的思考,为到临床工作中探索结合点打下理论基础。</p> <p>访者:您认为一个优秀的医学人才应该具备那些素质?</p> <p>李教授:我对研究生的要求,提出要初步具备“三个素质”和“三个能力”。</p> <p>三个素质:一是政治素质——有没有为国家和民族而奋斗的人生理想;二是思想素质——有没有为事业奋斗的思想品德;三是业务素质——有没有为事业奋斗的创新才能。</p> <p>三个能力:一是思维能力—认识事物的高度;二是动手能力——掌握最新的科学技术和方法;表达能力——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的口才和社交能力。</p> <p>我的学生毕业,必须要写三篇论文。一是自然辩证法的论文,看他们的课题设计和论文书写水平,考察他的思维能力;二是实验论文,看他们掌握了哪些新技术、新方法,进而考察他的动手能力;三是科普论文,看他们能否用通俗的语言把研究内容向人民群众表达,进而考察他的表达能力。</p> <p>访者:在您的学生中,有没有令您为之骄傲的人和事?您对他们寄于什么样的厚望?</p> <p>李教授:我培养了28名博士、26名硕士,还有3名博士后。我的学生中多数已成为学科的带头人或骨干。如,蔡辉教授在南京是很有名的,10名韩国留学生,有的当了韩国传统医学会的会长,在韩国有一定的影响。</p> <p>我常说我是一个没有拿到世界冠军的教练,但要让我的学生去拿世界冠军,我生命的延续,事业的继承和发展,都寄托在学生身上。</p><p> <span class="title title4">勇探新路——中西医结合结硕果</span> </p><p align="center"><img src="/UploadFiles/gongyi/2016/4/201604061206150825.jpg></p><div align="left">李恩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教学、科研和临床已40多年了,对中医肾本质的试验研究,李恩深刻认识到:要想振兴祖国医学,使祖国医学不但要立于世界之林,而且要在世界上独放异彩,只有取中西医二者之长,使中医和西医融为一体,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医学”,除此别无他法。为此,李恩在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内涵、思路、方法以及中西医结合教育、人才培养、科普等方面开展了全面工作,对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建设也贡献良多。 为引起国人特别是各级领导对中西医结合教育问题的重视,李恩到处奔走呼号,并多次在相关会议上发表演说,强调建立中西医结合教育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1988年召开的 “中西医结合在发展中医的地位和作用座谈会”上,李恩广征博引,进一步提出建立中西医结合院校的建议。他的呼号虽然引起了医学界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但关键在于实际行动。既然官办有困难,就走民办的道路。李恩想到做到,经过一番报批手续、招募人才、筹集教学设备和资金,是年9月,“河北中西医结合医学院”终于在石家庄市诞生了。李恩任该学院院长,他不拿工资,并为学生们授课,当然也没有讲课费,还为学校捐款搞设备。从这所学校创办之日起,在李恩的日程表上就没有了星期天。老伴心疼他问他到底为了什么,他说,不为别的,就为了振兴祖国的医学事业,为了人类的健康。</div> <p>访者: 李教授,您创办的中西医结合医学院目前状况怎样?</p> <p>李教授:我们这个学校得到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河北省各级领导的支持,以及全国广大热心于中西医结合工作者的支持,捐钱献物,如,天津医学院、中山医科大学的领导以及全国100多名教授都诚伸援手,建成我国医学教育史上第一个中西医结合教育体系,已为基层培养了中西医两法治病的医生2000多人,为了进一步发展和获得学历教育,后与白求恩医学院合并。河北医科大学现已正式增设了中西医结合学院,纳入了国家正式招生计划。</p> <p>访者:请您简要谈谈您在中西医结合其他方面的贡献好吗?</p> <p>李教授: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支持下,河北医科大学为我从事中西医结合事业创造了条件。首先得到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科点,国家人事部批准为博士科技流动站,国家教育部批准为中西医结合基础国家重点学科。后来又创办了7年制本硕连读中西医结合专业,在中西医结合方面,实现了上述四个“突破性”进展。可以说,河北医科大学的中西医结合是全国的一个基地,起到了带头和示范作用。</p> <p>访者:中西医结合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可以这样说吗?请您谈谈您是怎样认识中西医结合这门新兴学科的?中西医结合的结合点、着力点又在哪里?换句话说,在临床应用中该怎样体现中西医结合?</p> <p>李教授:什么叫中西医结合?从我40多年的实践中,有一种感悟,从广义上说,中西医结合可以称为中西医结合医学学,也叫理论医学,是研究中西医结合医学是一门什么医学;狭义上说,是一个学科,不是方法学。我给中西医结合的定义:中西医结合医学是一门研究中医和西医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对象内容、观察方法,比较二者的异同点,吸取二者之长融会贯通,创建医学理论新体系,服务于人类健康和疾病防治的整体医学。简称为中西医结合。用研究、比较、吸取、创建、服务10个字,说明了中西医结合医学的性质、研究的对象、内容、方法和目的,并代表了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p> <p>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的思维模式,可概括为:以形象思维思辨学为指导,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核心,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用,以临床疾病为切入点,以“法”求 “理”。达到遵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离宗,在继承的基础上,得到发展。</p> <p>中西医结合治疗,在于标本兼治。中医治本,西医治标。比如治疗SARS,使用大量皮质激素造成好多病人股骨头坏死,加滋阴补肾中药以后,防止发生股骨头坏死的现象就很少了。</p> <p>访者:在您看来,我国中西医结合的未来将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您一再强调“医学—哲学—人文”的有机结合,您能阐述一下这三者间的关系吗?</p> <p>李教授:人文、哲学是中医药学的载体,是思维方式。要想了解民族医,首先要了解它的人文文化,否则,掌握不了中医学的真谛。医生首先应是哲学家,中医学院应开哲学课、文学课。</p> <p>未来发展的方向是整体医学,研究方法是分析与综合的统一。这也正是钱学森所说的“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是中医学”的依据。</p> <p>访者:有资料显示,您应用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技术从事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中医肾本质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能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内容好吗?</p> <p>李教授:生物化学是现代医学的理论基础,也一定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我作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基础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的首届主任委员,应当成为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的带头人。我提出的中西医结合医学模式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形神统一的整体观、辨证施治的治疗观,最终形成了“生物—自然—社会—心理—个体”的中西医结合医学模式,也是对1977年美国内科学教授恩格尔提出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修改和补充。</p> 生物的进化,物种的灭亡,首先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这就是中医学的“天人相应”的思想,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现代医学认为,任何疾病(除外伤)都是遗传基因与环境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比如,目前癌症发病率之高,主要是由于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以及饮食结构的变化,引起了多种基因突变的结果。<p></p> <p>人既有生物学属性,更有社会属性。人的心身健康主要受社会因素的影响,产生了心理活动,形成了“心理—生理—病理”一体论,体现了中医形神统一的整体观,说明心理因素在致病和治病中的作用。</p> <p>不同病在不同人身上有不同的反应,同样的药物对不同人也有不同的效果,这就是中医的异病同治,同病异治,治疗个体化的依据,形成了辨证施治的治疗观。</p> <p>以上“三观”说明了任何疾病都是全身性疾病在人体不同组织和器官的一种特殊表现。因此,医生面对的是“病人”,而不是“病”,这就是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医学的治疗观。</p> <p>在中医藏象学中,非常重视“肾”。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包括“肾主骨生髓”、“髓生血”、“髓通脑,脑为髓之海”、“肾主生殖”、“其华在发”等的理论。我根据中医的理论,以临床疾病为切入点,以补肾法求理,相应的研究了“肾主骨”与佝偻病、原发性骨质疏松;“髓生血”与肾性高血压、肾性贫血;“髓通脑,脑为髓之海”与精神分裂症、老年性痴呆;“肾主生殖”与不孕不育;“其华在发”与脱发、黑色素代谢等,进行了动物实验的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观察,取得了创新性的成果。我主编出版的《中医肾藏象理论传承与现代研究》,系统的论述了“肾—骨—髓—血—脑”一体论的学术思想的理论与临床,并为中医学其他藏象研究提供了一个参考的范例。</p> <p>访者:我想,广大群众对基础理论研究的实际意义更感兴趣。能请您讲讲进行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和肾本质研究的实际意义吗?</p> <p>李教授:医学方面的任何一项研究都是为了指导临床实践,使辨病更准确,用药更有效。通过上述中医肾本质研究,研究了骨质疏松、肾性高血压、肾性贫血、老年痴呆、精神分裂症以及不孕不育等,研发了相应的防治新药。如防治骨质疏松的中药“丹杞颗粒”,已由邯郸药业生产,服务于社会患者。 </p><p>访者:目前正流行养生热,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p> <p>李教授: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健康就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了。但,很多讲养生的人打着中医的旗号,说了好多外行话、过头话,需要正名,把过头话、外行话纠正过来还中医的本来面目。中医养生,目前已成为一种健康产业,但良莠不分,易误导人民群众。中医治病,以帮助调动或恢复病人机体的代偿能力为目的;中医所讲的养生,除了强调心理平衡和适量的运动,再就是饮食。很多代偿性疾病是吃出来的。药食同源,要研究中药,还药于食。除了正常的营养外,还有调理疾病作用的食疗,将来会成为中医医院的重要治疗方法。什么病人给吃什么饭,医院的食堂应配合治疗,构成医院治疗的组成部分。 现在普遍存在过度检查和治疗问题。过度治疗不仅给病人造成经济负担,还会对人体带来不利的影响。</p> <span class="title title5">淡看荣誉——目标计划依然多</span> <p>李恩1929年12月出生在河北武清县,1957年毕业于河北医学院医学系,先后任河北医科大学生物化学教研室、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室主任、教授,中西医结合博士生导师,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所长,中西医结合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活动站学科带头人,河北自强中西医结合学院院长,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质疏松门诊主任等职。他不但在基础理论研究、治学和中西医结合的专业创办等方面贡献突出,而且在科研、著书、普及科普知识等方面也颇多建树,被评为省管优秀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除此,他还担任很多社会职务。所有这些,都足以证明李恩是一个享有社会地位的成功者。</p> <p>况且,按照常人的逻辑,人到老年就该船到码头车到站,要好好享受晚年生活,好好颐养天年。但李恩就是不满足,就是不服老,就是闲不住,虽然退休多年,却从没有停止过工作的脚步。相反,他依然思想活跃,依然壮志满怀,依然有很多的计划和目标。他说:“我虽然已到耄耋之年,但心理年龄还是中青年,我以后还将谦虚谨慎、兢兢业业、如临薄冰、如临深渊的去工作,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死后要把遗体捐献给医学研究,继续做贡献,做到鞠躬尽瘁,死而不已。”</p> <p>访者:李教授,您一生自强不息,取得成果、荣誉无数,请问您是怎样看待这些成果和荣誉的?</p> <p>李教授:荣誉对我来说如过眼云烟,我看得很淡。人生在于为国家和民族做些工作应成为人生的追求目标。具体来讲,我一直说,有3种人对我工作认可,我就满足了。首先,我是教师,要学生认可;其次,我是医生,要病人认可;三,我的学术成就,要同行认可。我多次获评优秀教师,说明学生认可我;病人说我思想道德高,治疗效果好,经我看过的病人,现在他的孙子又来找我看病,说明病人认可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年之际,作为对国庆节的献礼,我出版了《李恩中西医结合学术思想研究》一术,在人民大会堂搞了首发式,100多人参加了首发式,其中多位院士和专家肯定我对中西医结合的定义和发展模式,说明同行认可我。正如北京安贞医院张继志教授所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在众多夸奖的面前,要有自知之明,只有谦虚谨慎,诚实做人,踏实做事。</p> <p>访者:有人说您是个智者,您认为您的成功经验是什么?</p> <p>李教授:其实我并不聪明,在人民日报出版社编辑的《人生格言经典》一书中,我写了一条:“善于思考、勤于学习、勇于实践、不达目的绝不罢休!乃事业成功之路”。如果说成功经验的话,那么这就是了。</p> <p>访者:您今年已过84岁高龄了,听说您还在忙忙碌碌,还在坚持工作。请问您是怎么考虑的?还在从事哪些工作?</p> <p>李教授:我75岁办的离休手续,当时校党委书记亲自召集组织部、宣传部、人事处、统战部、财务处等几大部门的领导在一起座谈,问我还有什么意见和要求,我说:“人是有工作岗位的,但工作是没有界限的,我会继续发挥余热”。离休后我有个三五(三件事,五个目标)规划:(一)完成在职时未完成的工作,将科研转化为生产力。(二)总结科研成果,继续著书立说。正在进行的《黄帝内经理论传承与现代研究》搞了4年,组织了30 多人的写作队伍,全书400多万字,最后全部翻译成英文,2014年可望出版。出版后拟召开国际性黄帝内经学术研讨会,同时搞个首发式,作为一个时代之作,立足国内,面向世界。(三)关心下一代,利用我个人的经历,结合国情,对青少年进行科学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把“当代中国国情与青年一代的责任”纳入我的演讲主题。我已面向全国的大学宣讲了10 多次,还到中学去讲过。这是作为老同志的历史责任。(四)从事医学科普创作工作,把医药知识传授给广大群众,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主编了30种书目包括科普书,3000多万字。养生方面,主要以“合理膳食 适量运动 戒烟限酒 心理平衡”四大基石为内容,编写一部“健康中国全书”书名定为:《教你远离疾病,享受健康人生》。目前正以大部分精力撰写这部书。卫生出版社想把这部科普书做为精品于2015年出版。(五)实现两个百年梦想——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00周年。不过届时我已经120岁了!</p> <p>访者:看您身体的精、气、神都很旺盛,活120岁应该不成问题!</p> <p>李教授:根据人的寿命系数,人应该活到青春发育成熟期的5到7倍,如果以25岁为成熟期计算,人应当活到125岁——175岁。120岁还是最低值呢!希望我国广大人民群众,都应为此目标而努力。</p> <span class="title houji">后记</span> <p>听其言,观其行,李恩实在是一个既敢想、又敢做的性情中人,他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为“善于思考、勤于学习、勇于实践、不达目的不罢休!”也实在准确、贴切。</p> <p>回望李恩的人生轨迹,且不说李恩有多少骄人的成绩令人炫目,有多高的社会地位令人景仰,单只一点,一个84岁的老者,依然那么睿智,依然那么充满奋斗的激情,就令人肃然起敬,望尘莫及。作为榜样,我们难以学到这位沧桑老者的睿智,但是可以学习他顽强的奋斗精神和执着的追求。追求着,努力着,奋斗着,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也博一个无悔无怨的人生。</p> <p><b>人物介绍:</b></p> <p>李恩,男,1929年12月29日出生在河北省武清县。1957年毕业于河北医学院医学系,先后任河北医科大学生物化学教研室、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室主任、教授,中西医结合博士生导师,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所长,中西医结合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科带头人,河北自强中西医结合学院院长,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质疏松门诊主任、省管优秀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p> <p>曾先后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基础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协“三大”“五大”代表,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委员,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河北省医学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的《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名誉主编和《疑难病杂志》顾问。</p> <p>曾受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五、六届中医中药学科评审组成员,卫生部医学视听教材高等医学教育中医学学科专家组组长,河北省科技专利资产评估事务所国家级专家评委,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河北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顾问,沧州老年大学名誉校长,河北省食品专家咨询委员会顾问,河北省专家献策服务团顾问。先后任《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报》、《中医研究》、《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中国骨质疏松杂志》、《中国临床医生》、《中国全科医学》等杂志编委,《河北中医》杂志副主编。</p> <p>1983年获河北省科协颁发的“河北省科普奖章”;</p> <p>2007年获河北省科协、河北省人事厅、河北省总工会授予“河北省科普事业贡献奖”</p> <div id="hidden"> <style type="text/css"> .coverpic{background-image:url(/2014/skin/by/coverpic3.jpg); }</style> <div id="float" class="float"> <div class="covertitle bot"><img src="/UploadFiles/gongyi/2016/4/201604061206156724.png" width="100" height="35"></div> <span class="bgnormal" onmouseover="changebg(this)" onmouseout="changebg1(this)">〉贫困和疾病促使走上求医路</span><br> <span class="bgnormal" onmouseover="changebg(this)" onmouseout="changebg1(this)">〉理想和信念—崎岖路上志更坚</span><br> <span class="bgnormal" onmouseover="changebg(this)" onmouseout="changebg1(this)">〉为师善教—治学造才高标准</span><br> <span class="bgnormal" onmouseover="changebg(this)" onmouseout="changebg1(this)">〉勇探新路—中西医结合结硕果</span><br> <span class="bgnormal" onmouseover="changebg(this)" onmouseout="changebg1(this)">〉淡看荣誉—目标计划依然多</span><br> <span class="bgnormal" onmouseover="changebg(this)" onmouseout="changebg1(this)">〉后记:既敢想、又敢做的性情中人</span><br> <span class="bgnormal" onmouseover="changebg(this)" onmouseout="changebg1(this)"></span><br> <span class="bgnormal" onmouseover="changebg(this)" onmouseout="changebg1(this)"></span><br> <br> <div class="rc"><strong>联系我们</strong><br> 电话:<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rewin1="0311";rewin2="892";rewin3="59120";document.write(rewin1+'-'+rewin2+rewin3);</script><br> 策划:袁野<br> 执行:袁野 王巧生 程仓瑞<br> 出品:中健网专题部<br> 版权声明:中健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br> </div> </div>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window.onscroll = function(){ setInterval(daodu,30); } function daodu(){ var oFd = document.getElementById('float'); var top = oFd.style.top; var scrollTop = document.documentElement.scrollTop||document.body.scrollTop; if(scrollTop > 535){ oFd.style.position = 'fixed'; oFd.style.top =50+'px'; }else{ oFd.style.position = 'absolute'; oFd.style.top = 540+'px'; } } </script> </div>
不分页
李恩,恩,一,一位,位富,富有,有战,战略,略思,思想,想的,的中,中西,西医,医结,结合,合专,专家
<p>已届84岁高龄的李恩依然精神矍铄、依然思维敏捷,心中依然踌躇满志、依然荡漾着追求梦想的激情。尽管年事已高,尽管有着一条残疾之腿,但他所表现出的坚强意志力以及锐意进取精神,完全抹杀了他年龄和残疾的痕迹。</p> <p>李恩为我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的创始人之一,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原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负责人,省管优秀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0年来,他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中西医结合教育体系理论与实践以及中医肾本质的研究和探讨。1981年参与创建了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1988年主持创办了全国第一所民办中西医结合学院──河北中西医结合学院,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名誉会长、国医大师、吴咸中院士评价为:是一位由基础走向临床的中西医结合专家,是一位善于着眼全局及思考长远的富有战略思想的中西医结合专家,是我国中西医结合老一代专家的优秀代表之一。</p> <p>2013年11月下旬的一天,在河北医科大学李恩教授办公室,《榜样的力量》栏目组采访了这位为中西医结合事业探索和奉献了半个世纪的老者。</p> <span class="title title1">贫困和疾病促使他走上求学之路</span> <p></p><p>1929年,李恩生于河北武清县。李恩自小要强,学绩优异,后因腿部摔伤无钱医治,立志学医。上小学时,他从拄着双拐到最后弃拐,靠手扶膝盖一步一挪地往返于家与学校之间;读中学时,因刻苦读书加营养不良髋关节感染,在求治无门的情况下他以请求的心情给当时的北平医院院长写信,被破例收院免费治疗;读初中时,他参加中共党的地下组织“民联”活动,1949年解放后转为新民主主义共青团,在面临升学与留校抉择命运的关键时刻,因其有学医志向且功课又好,被党支部推荐参加大学高考。1952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河北医学院,实现了他梦寐以求的学医愿望。</p> <p>访者:李教授,在河北医学界您是一位建树颇丰的智者,在全国中西医结合领域您更是一位重量级人物。您主持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科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多项课题,多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主编和出版了《中国中西医结合临床全书》、《临床医学问答》和教材20多部,2部获得“学术著作奖”;您主持了多项科普活动,写了大量科普文章,被河北省科协授予“河北科普奖章”、“河北省科普事业贡献奖”。成果如此丰厚,很能说明您对医学事业的热爱。请问学医是您自小的志愿吗? </p><p>李教授:是的。我出身于贫苦的农村家庭。由于没有能力供我上学读书,在一个亲戚的帮助下,进了邻村的一个私塾学堂。旧社会,贫穷和疾病是一对形影不离的难兄弟,就在这个时候我的腿摔伤了,导致髋关节脱位,因为没钱医治,这个伤就一直拖着。我家距私塾三里地,开始拄双拐,后来拄单拐,再后来慢慢把拐扔掉,用一只手扶着膝盖,一步一挪地去上学,再艰难也始终没有弃学的想法。后因髋关节脱位过久引发感染,请了一位医生给治,但开刀排脓后刀口经久不愈合,又请中医给治,敷了几贴膏药后刀口愈合了。打这儿以后,我便对中医有了十分的好感。我的私塾先生很喜欢中医,当时就订了《国医砥柱月刊》杂志每天大声朗读,在他的影响下,我全文学习了《药性赋》一书。</p> <p>小学毕业后,父母看我一心想读书的愿望,就让本村一位在北平学手艺的人把我带到北平,由于成绩优秀,免费考入艺文中学。紧张的学习加之营养不良,我的腿疾又发作了。我拖着沉重的残腿几乎走遍北平的所有大医院,但都由于交不起住院费被拒之门外。这就更激起了我坚定要学习医学的信念,而且立志要学医,专为穷人治病。我清楚地记得,上初中二年级时语文老师出了一个《我的志愿》的作文题,我在文中写道:“我志愿当一名医生,平时专为穷人治病,绝不以赚钱为目的;战时要为那些为国家流血牺牲的将士服务。”但在文章的结尾却流露出悲观情绪:“这只是一个穷苦孩子的幻想,也可能在这个幻想还未实现以前,我早就被这个吃人的社会吞掉了。”语文老师给我写了这样一段批语,至今使我记忆犹新。批语说:“困难应该使人坚强。你走路没有别人快,但你的思想一定会比别人跑得快。我相信,你的腿病不会使你终生痛苦的。”这个批语好像是黑暗中的指路明灯,成了我的座右铭,一下子坚定了我的信心,而且,一辈子都在激励着我努力奋斗。这期间我参加了“民联”活动,全国解放以后,我从“民联”转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在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的前夕,我光荣的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旗和毛主席像前宣了誓,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高中毕业时,北京市委决定从各校应届毕业生中留下200名党员做政治课教员或充实政工干部队伍。我校有5名党员,分配了3个留校名额,剩下的2名可以参加高考。党支部要我们五人商议谁留谁考,大家考虑到我有学医愿望且功课又好,在党支部会上,一致同意让我参加高考。于是,我如愿以偿带着党的委托和同志们的希望考入河北医学院,实现了学医的梦想。</p> <p>访者:您在艺文学校读书时,学费是怎么解决的?</p> <p>李教授:优等生(考试前三名)免学费,我上学期间没花过家里一分钱。吃的方面,学校发我们一些面粉,我把面粉换成粗粮,放假时不回家帮斋务主任做饭,他管我饭吃,吃的问题就解决了。</p> <p>访者:在您的学医经历中,有没有记忆深刻的事与我们分享?</p> <p>李教授:在河北医学院学习期间腿疾又发作了一次,到苏联红十字医院住了两个月的院,苏联医生治学严谨的精神、工作认真的态度对我影响很深。那时我当学生会的主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我都用于了社会工作,虽然学习不是最优秀的,但锻炼了我的组织和领导能力。</p> <span class="title title2">理想和信念——崎岖路上志更坚</span> <p>由于贫病交加,李恩的求学之路是不平坦的;由于性格坚强执拗,李恩的工作经历也是崎岖曲折的。在“文革”时,被冠以“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而关入“牛棚”劳动改造。他心中有宏大的奋斗目标,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中学语文老师的评语,给了他自强自立的启蒙;保尔柯察金的故事,点燃了他奋斗不息的热情,他不甘做一个苟且偷生的人,不甘做一个碌碌无为的人,他要活出气势,活出名堂,活出一个比健全人更加辉煌灿烂的人生。</p> <p>访者:您小时候喜欢中医,后来却学了西医,当初为什么不报考中医院校呢?后来,是什么原因又使您走上中西医结合之路的?</p> <p>李教授:当时全国还没有中医院校。大学毕业后我留校当老师做生物化学教师,1958年毛主席号召西医学中医,给我创造了学习中医的机会,提供了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平台,比纯搞生物化学有了更多的机遇。我学习了两年中医,又跟随名老中医田乃庚老师学习了2年临床,从此走上了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之后取得的一系列成绩,都是在中西医结合博士点取得的。</p> <p>访者: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您经历了很不平凡的年代,请问您是怎么从“文革”走过来的,能简要讲讲这段经历吗?</p> <p>李教授:我是先随“四清工作队”到徐水搞“四清”,紧接着“文化大革命”到来了。到徐水搞“四清”,批斗支部书记时我非常反对,就说我是老“右”,要批我。后来文化大革命把我们的“四清”工作队从徐水调回来,一下车就感到不对头,谁都不跟我握手,听说在学校造反派已定了谁是不受欢迎的人,我是个不受欢迎的人之一。一进校门口,我们参加“四清”回来的人被雨点式的巴掌劈头盖脸打了一道,都被打晕了。书记宋彦博挨斗时,让我陪榜,说我是修正主义的苗子,后来被关了起来,每天晚上办学习班,象审犯人似的。我发火了,质问他们我到底有什么错,为此,被送到劳改队。当时河北医学院非正常死亡28人,有一刹那我也曾产生过自杀的念头,但很快猛醒了。在牛棚呆了一年,后来说我同情右派是认识问题不是立场问题,就把我放了。</p> <p>访者:一直激励您前进的除了以上您讲的语文老师的批语外,还有其他什么原因吗?</p> <p>李教授:2013年7月,学校组织老同志到俄罗斯旅游,我报名参加了。回来后我写了一篇“俄罗斯之旅感悟”,其中一部分内容写到了这个问题,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直伴随着我” 。在本书作者奥斯托洛夫斯基的故乡游览时有一个小的联欢会,大家纷纷唱起“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等歌曲,此时,《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一段名言立刻涌现在脑海。于是,我主动站起来做了朗诵:“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而生命与我们只有一次而已。一个人的生命是应当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把全部的经历和整个生命都献给了人类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p> <p>这段话我为什么背的这么熟?因为它伴随我走过了半个多世纪,还将伴随我走过整个终生!1950年在艺文中学读书时,西城区团委举办了一次团日活动,主题是“人为什么活着”,上述这段名言就写在主席台背景上,至今令我记忆犹新。一次好的团日活动竟然影响了一代人的一生,凸显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p><p> <span class="title title3">为师善教——治学造才高标准</span> </p><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healthcn.net/UploadFiles//gongyi/2016/4/201604061206141472.jpg></p><div align="left">作为留校教师,李恩是一个传道授业的高手;作为博、硕士导师,他又是一个有着独到见解和做法的智者。如今,他已桃李满天下。在一次全校毕业生典礼的大会上,李恩作为教师代表讲话有这样一段对学生寄语:迈好人生第一步,在人生的马拉松赛中做一个胜利者;适应环境,改造客观世界,做一个创造者;努力学习,迎接机遇,做跨世纪人才!今天你们在同一个起跑线上,5年、10年、20年之后你们将拉开距离。前进的道路不会平坦,坑坑洼洼最为常见,有时甚至会摔上一跤,但是不要怕,要勇敢地爬起来继续跑,最后,你会胜利到达人生的终点!机遇对每一个人都是均等的,关键在于你是否有准备。希望你们都能成为跨世纪人才,而不是跨世纪的人!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说明物质的重要;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也是万万不能的,说明精神的重要。希望你们做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富有者,在为事业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div> <p>访者:李教授,您从事教学及管理工作多年,谈谈您的治学思想好吗?</p> <p>李教授:在教育战线上,走了半个世纪,讲点中西医结合吧。经过20多年的教育实践,总结了中西医结合教育模式为“两个基础、一个临床、先西后中”。即,中医和西医两个基础课分开上,打好中西医理论基础;临床可以中西医对照着讲,努力达到结合着讲;采用“西学中”的路子,先学西医后学中医,以便对照和比较并进行结合的思考,为到临床工作中探索结合点打下理论基础。</p> <p>访者:您认为一个优秀的医学人才应该具备那些素质?</p> <p>李教授:我对研究生的要求,提出要初步具备“三个素质”和“三个能力”。</p> <p>三个素质:一是政治素质——有没有为国家和民族而奋斗的人生理想;二是思想素质——有没有为事业奋斗的思想品德;三是业务素质——有没有为事业奋斗的创新才能。</p> <p>三个能力:一是思维能力—认识事物的高度;二是动手能力——掌握最新的科学技术和方法;表达能力——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的口才和社交能力。</p> <p>我的学生毕业,必须要写三篇论文。一是自然辩证法的论文,看他们的课题设计和论文书写水平,考察他的思维能力;二是实验论文,看他们掌握了哪些新技术、新方法,进而考察他的动手能力;三是科普论文,看他们能否用通俗的语言把研究内容向人民群众表达,进而考察他的表达能力。</p> <p>访者:在您的学生中,有没有令您为之骄傲的人和事?您对他们寄于什么样的厚望?</p> <p>李教授:我培养了28名博士、26名硕士,还有3名博士后。我的学生中多数已成为学科的带头人或骨干。如,蔡辉教授在南京是很有名的,10名韩国留学生,有的当了韩国传统医学会的会长,在韩国有一定的影响。</p> <p>我常说我是一个没有拿到世界冠军的教练,但要让我的学生去拿世界冠军,我生命的延续,事业的继承和发展,都寄托在学生身上。</p><p> <span class="title title4">勇探新路——中西医结合结硕果</span> </p><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healthcn.net/UploadFiles//gongyi/2016/4/201604061206150825.jpg></p><div align="left">李恩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教学、科研和临床已40多年了,对中医肾本质的试验研究,李恩深刻认识到:要想振兴祖国医学,使祖国医学不但要立于世界之林,而且要在世界上独放异彩,只有取中西医二者之长,使中医和西医融为一体,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医学”,除此别无他法。为此,李恩在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内涵、思路、方法以及中西医结合教育、人才培养、科普等方面开展了全面工作,对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建设也贡献良多。 为引起国人特别是各级领导对中西医结合教育问题的重视,李恩到处奔走呼号,并多次在相关会议上发表演说,强调建立中西医结合教育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1988年召开的 “中西医结合在发展中医的地位和作用座谈会”上,李恩广征博引,进一步提出建立中西医结合院校的建议。他的呼号虽然引起了医学界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但关键在于实际行动。既然官办有困难,就走民办的道路。李恩想到做到,经过一番报批手续、招募人才、筹集教学设备和资金,是年9月,“河北中西医结合医学院”终于在石家庄市诞生了。李恩任该学院院长,他不拿工资,并为学生们授课,当然也没有讲课费,还为学校捐款搞设备。从这所学校创办之日起,在李恩的日程表上就没有了星期天。老伴心疼他问他到底为了什么,他说,不为别的,就为了振兴祖国的医学事业,为了人类的健康。</div> <p>访者: 李教授,您创办的中西医结合医学院目前状况怎样?</p> <p>李教授:我们这个学校得到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河北省各级领导的支持,以及全国广大热心于中西医结合工作者的支持,捐钱献物,如,天津医学院、中山医科大学的领导以及全国100多名教授都诚伸援手,建成我国医学教育史上第一个中西医结合教育体系,已为基层培养了中西医两法治病的医生2000多人,为了进一步发展和获得学历教育,后与白求恩医学院合并。河北医科大学现已正式增设了中西医结合学院,纳入了国家正式招生计划。</p> <p>访者:请您简要谈谈您在中西医结合其他方面的贡献好吗?</p> <p>李教授: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支持下,河北医科大学为我从事中西医结合事业创造了条件。首先得到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科点,国家人事部批准为博士科技流动站,国家教育部批准为中西医结合基础国家重点学科。后来又创办了7年制本硕连读中西医结合专业,在中西医结合方面,实现了上述四个“突破性”进展。可以说,河北医科大学的中西医结合是全国的一个基地,起到了带头和示范作用。</p> <p>访者:中西医结合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可以这样说吗?请您谈谈您是怎样认识中西医结合这门新兴学科的?中西医结合的结合点、着力点又在哪里?换句话说,在临床应用中该怎样体现中西医结合?</p> <p>李教授:什么叫中西医结合?从我40多年的实践中,有一种感悟,从广义上说,中西医结合可以称为中西医结合医学学,也叫理论医学,是研究中西医结合医学是一门什么医学;狭义上说,是一个学科,不是方法学。我给中西医结合的定义:中西医结合医学是一门研究中医和西医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对象内容、观察方法,比较二者的异同点,吸取二者之长融会贯通,创建医学理论新体系,服务于人类健康和疾病防治的整体医学。简称为中西医结合。用研究、比较、吸取、创建、服务10个字,说明了中西医结合医学的性质、研究的对象、内容、方法和目的,并代表了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p> <p>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的思维模式,可概括为:以形象思维思辨学为指导,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核心,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用,以临床疾病为切入点,以“法”求 “理”。达到遵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离宗,在继承的基础上,得到发展。</p> <p>中西医结合治疗,在于标本兼治。中医治本,西医治标。比如治疗SARS,使用大量皮质激素造成好多病人股骨头坏死,加滋阴补肾中药以后,防止发生股骨头坏死的现象就很少了。</p> <p>访者:在您看来,我国中西医结合的未来将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您一再强调“医学—哲学—人文”的有机结合,您能阐述一下这三者间的关系吗?</p> <p>李教授:人文、哲学是中医药学的载体,是思维方式。要想了解民族医,首先要了解它的人文文化,否则,掌握不了中医学的真谛。医生首先应是哲学家,中医学院应开哲学课、文学课。</p> <p>未来发展的方向是整体医学,研究方法是分析与综合的统一。这也正是钱学森所说的“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是中医学”的依据。</p> <p>访者:有资料显示,您应用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技术从事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中医肾本质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能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内容好吗?</p> <p>李教授:生物化学是现代医学的理论基础,也一定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我作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基础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的首届主任委员,应当成为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的带头人。我提出的中西医结合医学模式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形神统一的整体观、辨证施治的治疗观,最终形成了“生物—自然—社会—心理—个体”的中西医结合医学模式,也是对1977年美国内科学教授恩格尔提出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修改和补充。</p> 生物的进化,物种的灭亡,首先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这就是中医学的“天人相应”的思想,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现代医学认为,任何疾病(除外伤)都是遗传基因与环境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比如,目前癌症发病率之高,主要是由于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以及饮食结构的变化,引起了多种基因突变的结果。<p></p> <p>人既有生物学属性,更有社会属性。人的心身健康主要受社会因素的影响,产生了心理活动,形成了“心理—生理—病理”一体论,体现了中医形神统一的整体观,说明心理因素在致病和治病中的作用。</p> <p>不同病在不同人身上有不同的反应,同样的药物对不同人也有不同的效果,这就是中医的异病同治,同病异治,治疗个体化的依据,形成了辨证施治的治疗观。</p> <p>以上“三观”说明了任何疾病都是全身性疾病在人体不同组织和器官的一种特殊表现。因此,医生面对的是“病人”,而不是“病”,这就是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医学的治疗观。</p> <p>在中医藏象学中,非常重视“肾”。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包括“肾主骨生髓”、“髓生血”、“髓通脑,脑为髓之海”、“肾主生殖”、“其华在发”等的理论。我根据中医的理论,以临床疾病为切入点,以补肾法求理,相应的研究了“肾主骨”与佝偻病、原发性骨质疏松;“髓生血”与肾性高血压、肾性贫血;“髓通脑,脑为髓之海”与精神分裂症、老年性痴呆;“肾主生殖”与不孕不育;“其华在发”与脱发、黑色素代谢等,进行了动物实验的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观察,取得了创新性的成果。我主编出版的《中医肾藏象理论传承与现代研究》,系统的论述了“肾—骨—髓—血—脑”一体论的学术思想的理论与临床,并为中医学其他藏象研究提供了一个参考的范例。</p> <p>访者:我想,广大群众对基础理论研究的实际意义更感兴趣。能请您讲讲进行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和肾本质研究的实际意义吗?</p> <p>李教授:医学方面的任何一项研究都是为了指导临床实践,使辨病更准确,用药更有效。通过上述中医肾本质研究,研究了骨质疏松、肾性高血压、肾性贫血、老年痴呆、精神分裂症以及不孕不育等,研发了相应的防治新药。如防治骨质疏松的中药“丹杞颗粒”,已由邯郸药业生产,服务于社会患者。 </p><p>访者:目前正流行养生热,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p> <p>李教授: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健康就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了。但,很多讲养生的人打着中医的旗号,说了好多外行话、过头话,需要正名,把过头话、外行话纠正过来还中医的本来面目。中医养生,目前已成为一种健康产业,但良莠不分,易误导人民群众。中医治病,以帮助调动或恢复病人机体的代偿能力为目的;中医所讲的养生,除了强调心理平衡和适量的运动,再就是饮食。很多代偿性疾病是吃出来的。药食同源,要研究中药,还药于食。除了正常的营养外,还有调理疾病作用的食疗,将来会成为中医医院的重要治疗方法。什么病人给吃什么饭,医院的食堂应配合治疗,构成医院治疗的组成部分。 现在普遍存在过度检查和治疗问题。过度治疗不仅给病人造成经济负担,还会对人体带来不利的影响。</p> <span class="title title5">淡看荣誉——目标计划依然多</span> <p>李恩1929年12月出生在河北武清县,1957年毕业于河北医学院医学系,先后任河北医科大学生物化学教研室、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室主任、教授,中西医结合博士生导师,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所长,中西医结合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活动站学科带头人,河北自强中西医结合学院院长,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质疏松门诊主任等职。他不但在基础理论研究、治学和中西医结合的专业创办等方面贡献突出,而且在科研、著书、普及科普知识等方面也颇多建树,被评为省管优秀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除此,他还担任很多社会职务。所有这些,都足以证明李恩是一个享有社会地位的成功者。</p> <p>况且,按照常人的逻辑,人到老年就该船到码头车到站,要好好享受晚年生活,好好颐养天年。但李恩就是不满足,就是不服老,就是闲不住,虽然退休多年,却从没有停止过工作的脚步。相反,他依然思想活跃,依然壮志满怀,依然有很多的计划和目标。他说:“我虽然已到耄耋之年,但心理年龄还是中青年,我以后还将谦虚谨慎、兢兢业业、如临薄冰、如临深渊的去工作,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死后要把遗体捐献给医学研究,继续做贡献,做到鞠躬尽瘁,死而不已。”</p> <p>访者:李教授,您一生自强不息,取得成果、荣誉无数,请问您是怎样看待这些成果和荣誉的?</p> <p>李教授:荣誉对我来说如过眼云烟,我看得很淡。人生在于为国家和民族做些工作应成为人生的追求目标。具体来讲,我一直说,有3种人对我工作认可,我就满足了。首先,我是教师,要学生认可;其次,我是医生,要病人认可;三,我的学术成就,要同行认可。我多次获评优秀教师,说明学生认可我;病人说我思想道德高,治疗效果好,经我看过的病人,现在他的孙子又来找我看病,说明病人认可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年之际,作为对国庆节的献礼,我出版了《李恩中西医结合学术思想研究》一术,在人民大会堂搞了首发式,100多人参加了首发式,其中多位院士和专家肯定我对中西医结合的定义和发展模式,说明同行认可我。正如北京安贞医院张继志教授所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在众多夸奖的面前,要有自知之明,只有谦虚谨慎,诚实做人,踏实做事。</p> <p>访者:有人说您是个智者,您认为您的成功经验是什么?</p> <p>李教授:其实我并不聪明,在人民日报出版社编辑的《人生格言经典》一书中,我写了一条:“善于思考、勤于学习、勇于实践、不达目的绝不罢休!乃事业成功之路”。如果说成功经验的话,那么这就是了。</p> <p>访者:您今年已过84岁高龄了,听说您还在忙忙碌碌,还在坚持工作。请问您是怎么考虑的?还在从事哪些工作?</p> <p>李教授:我75岁办的离休手续,当时校党委书记亲自召集组织部、宣传部、人事处、统战部、财务处等几大部门的领导在一起座谈,问我还有什么意见和要求,我说:“人是有工作岗位的,但工作是没有界限的,我会继续发挥余热”。离休后我有个三五(三件事,五个目标)规划:(一)完成在职时未完成的工作,将科研转化为生产力。(二)总结科研成果,继续著书立说。正在进行的《黄帝内经理论传承与现代研究》搞了4年,组织了30 多人的写作队伍,全书400多万字,最后全部翻译成英文,2014年可望出版。出版后拟召开国际性黄帝内经学术研讨会,同时搞个首发式,作为一个时代之作,立足国内,面向世界。(三)关心下一代,利用我个人的经历,结合国情,对青少年进行科学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把“当代中国国情与青年一代的责任”纳入我的演讲主题。我已面向全国的大学宣讲了10 多次,还到中学去讲过。这是作为老同志的历史责任。(四)从事医学科普创作工作,把医药知识传授给广大群众,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主编了30种书目包括科普书,3000多万字。养生方面,主要以“合理膳食 适量运动 戒烟限酒 心理平衡”四大基石为内容,编写一部“健康中国全书”书名定为:《教你远离疾病,享受健康人生》。目前正以大部分精力撰写这部书。卫生出版社想把这部科普书做为精品于2015年出版。(五)实现两个百年梦想——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00周年。不过届时我已经120岁了!</p> <p>访者:看您身体的精、气、神都很旺盛,活120岁应该不成问题!</p> <p>李教授:根据人的寿命系数,人应该活到青春发育成熟期的5到7倍,如果以25岁为成熟期计算,人应当活到125岁——175岁。120岁还是最低值呢!希望我国广大人民群众,都应为此目标而努力。</p> <span class="title houji">后记</span> <p>听其言,观其行,李恩实在是一个既敢想、又敢做的性情中人,他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为“善于思考、勤于学习、勇于实践、不达目的不罢休!”也实在准确、贴切。</p> <p>回望李恩的人生轨迹,且不说李恩有多少骄人的成绩令人炫目,有多高的社会地位令人景仰,单只一点,一个84岁的老者,依然那么睿智,依然那么充满奋斗的激情,就令人肃然起敬,望尘莫及。作为榜样,我们难以学到这位沧桑老者的睿智,但是可以学习他顽强的奋斗精神和执着的追求。追求着,努力着,奋斗着,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也博一个无悔无怨的人生。</p> <p><b>人物介绍:</b></p> <p>李恩,男,1929年12月29日出生在河北省武清县。1957年毕业于河北医学院医学系,先后任河北医科大学生物化学教研室、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室主任、教授,中西医结合博士生导师,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所长,中西医结合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科带头人,河北自强中西医结合学院院长,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质疏松门诊主任、省管优秀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p> <p>曾先后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基础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协“三大”“五大”代表,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委员,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河北省医学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的《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名誉主编和《疑难病杂志》顾问。</p> <p>曾受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五、六届中医中药学科评审组成员,卫生部医学视听教材高等医学教育中医学学科专家组组长,河北省科技专利资产评估事务所国家级专家评委,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河北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顾问,沧州老年大学名誉校长,河北省食品专家咨询委员会顾问,河北省专家献策服务团顾问。先后任《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报》、《中医研究》、《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中国骨质疏松杂志》、《中国临床医生》、《中国全科医学》等杂志编委,《河北中医》杂志副主编。</p> <p>1983年获河北省科协颁发的“河北省科普奖章”;</p> <p>2007年获河北省科协、河北省人事厅、河北省总工会授予“河北省科普事业贡献奖”</p> <div id="hidden"> <style type="text/css"> .coverpic{background-image:url(/2014/skin/by/coverpic3.jpg); }</style> <div id="float" class="float"> <div class="covertitle bot"><img src="http://www.healthcn.net/UploadFiles//gongyi/2016/4/201604061206156724.png" width="100" height="35"></div> <span class="bgnormal" onmouseover="changebg(this)" onmouseout="changebg1(this)">〉贫困和疾病促使走上求医路</span><br> <span class="bgnormal" onmouseover="changebg(this)" onmouseout="changebg1(this)">〉理想和信念—崎岖路上志更坚</span><br> <span class="bgnormal" onmouseover="changebg(this)" onmouseout="changebg1(this)">〉为师善教—治学造才高标准</span><br> <span class="bgnormal" onmouseover="changebg(this)" onmouseout="changebg1(this)">〉勇探新路—中西医结合结硕果</span><br> <span class="bgnormal" onmouseover="changebg(this)" onmouseout="changebg1(this)">〉淡看荣誉—目标计划依然多</span><br> <span class="bgnormal" onmouseover="changebg(this)" onmouseout="changebg1(this)">〉后记:既敢想、又敢做的性情中人</span><br> <span class="bgnormal" onmouseover="changebg(this)" onmouseout="changebg1(this)"></span><br> <span class="bgnormal" onmouseover="changebg(this)" onmouseout="changebg1(this)"></span><br> <br> <div class="rc"><strong>联系我们</strong><br> 电话:<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rewin1="0311";rewin2="892";rewin3="59120";document.write(rewin1+'-'+rewin2+rewin3);</script><br> 策划:袁野<br> 执行:袁野 王巧生 程仓瑞<br> 出品:中健网专题部<br> 版权声明:中健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br> </div> </div>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window.onscroll = function(){ setInterval(daodu,30); } function daodu(){ var oFd = document.getElementById('float'); var top = oFd.style.top; var scrollTop = document.documentElement.scrollTop||document.body.scrollTop; if(scrollTop > 535){ oFd.style.position = 'fixed'; oFd.style.top =50+'px'; }else{ oFd.style.position = 'absolute'; oFd.style.top = 540+'px'; } } </script> </div>
<p>已届84岁高龄的李恩依然精神矍铄、依然思维敏捷,心中依然踌躇满志、依然荡漾着追求梦想的激情。尽管年事已高,尽管有着一条残疾之腿,但他所表现出的坚强意志力以及锐意进取精神,完全抹杀了他年龄和残疾的痕迹。</p> <p>李恩为我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的创始人之一,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原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负责人,省管优秀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0年来,他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中西医结合教育体系理论与实践以及中医肾本质的研究和探讨。1981年参与创建了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1988年主持创办了全国第一所民办中西医结合学院──河北中西医结合学院,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名誉会长、国医大师、吴咸中院士评价为:是一位由基础走向临床的中西医结合专家,是一位善于着眼全局及思考长远的富有战略思想的中西医结合专家,是我国中西医结合老一代专家的优秀代表之一。</p> <p>2013年11月下旬的一天,在河北医科大学李恩教授办公室,《榜样的力量》栏目组采访了这位为中西医结合事业探索和奉献了半个世纪的老者。</p> <span class="title title1">贫困和疾病促使他走上求学之路</span> <p></p><p>1929年,李恩生于河北武清县。李恩自小要强,学绩优异,后因腿部摔伤无钱医治,立志学医。上小学时,他从拄着双拐到最后弃拐,靠手扶膝盖一步一挪地往返于家与学校之间;读中学时,因刻苦读书加营养不良髋关节感染,在求治无门的情况下他以请求的心情给当时的北平医院院长写信,被破例收院免费治疗;读初中时,他参加中共党的地下组织“民联”活动,1949年解放后转为新民主主义共青团,在面临升学与留校抉择命运的关键时刻,因其有学医志向且功课又好,被党支部推荐参加大学高考。1952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河北医学院,实现了他梦寐以求的学医愿望。</p> <p>访者:李教授,在河北医学界您是一位建树颇丰的智者,在全国中西医结合领域您更是一位重量级人物。您主持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科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多项课题,多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主编和出版了《中国中西医结合临床全书》、《临床医学问答》和教材20多部,2部获得“学术著作奖”;您主持了多项科普活动,写了大量科普文章,被河北省科协授予“河北科普奖章”、“河北省科普事业贡献奖”。成果如此丰厚,很能说明您对医学事业的热爱。请问学医是您自小的志愿吗? </p><p>李教授:是的。我出身于贫苦的农村家庭。由于没有能力供我上学读书,在一个亲戚的帮助下,进了邻村的一个私塾学堂。旧社会,贫穷和疾病是一对形影不离的难兄弟,就在这个时候我的腿摔伤了,导致髋关节脱位,因为没钱医治,这个伤就一直拖着。我家距私塾三里地,开始拄双拐,后来拄单拐,再后来慢慢把拐扔掉,用一只手扶着膝盖,一步一挪地去上学,再艰难也始终没有弃学的想法。后因髋关节脱位过久引发感染,请了一位医生给治,但开刀排脓后刀口经久不愈合,又请中医给治,敷了几贴膏药后刀口愈合了。打这儿以后,我便对中医有了十分的好感。我的私塾先生很喜欢中医,当时就订了《国医砥柱月刊》杂志每天大声朗读,在他的影响下,我全文学习了《药性赋》一书。</p> <p>小学毕业后,父母看我一心想读书的愿望,就让本村一位在北平学手艺的人把我带到北平,由于成绩优秀,免费考入艺文中学。紧张的学习加之营养不良,我的腿疾又发作了。我拖着沉重的残腿几乎走遍北平的所有大医院,但都由于交不起住院费被拒之门外。这就更激起了我坚定要学习医学的信念,而且立志要学医,专为穷人治病。我清楚地记得,上初中二年级时语文老师出了一个《我的志愿》的作文题,我在文中写道:“我志愿当一名医生,平时专为穷人治病,绝不以赚钱为目的;战时要为那些为国家流血牺牲的将士服务。”但在文章的结尾却流露出悲观情绪:“这只是一个穷苦孩子的幻想,也可能在这个幻想还未实现以前,我早就被这个吃人的社会吞掉了。”语文老师给我写了这样一段批语,至今使我记忆犹新。批语说:“困难应该使人坚强。你走路没有别人快,但你的思想一定会比别人跑得快。我相信,你的腿病不会使你终生痛苦的。”这个批语好像是黑暗中的指路明灯,成了我的座右铭,一下子坚定了我的信心,而且,一辈子都在激励着我努力奋斗。这期间我参加了“民联”活动,全国解放以后,我从“民联”转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在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的前夕,我光荣的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旗和毛主席像前宣了誓,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高中毕业时,北京市委决定从各校应届毕业生中留下200名党员做政治课教员或充实政工干部队伍。我校有5名党员,分配了3个留校名额,剩下的2名可以参加高考。党支部要我们五人商议谁留谁考,大家考虑到我有学医愿望且功课又好,在党支部会上,一致同意让我参加高考。于是,我如愿以偿带着党的委托和同志们的希望考入河北医学院,实现了学医的梦想。</p> <p>访者:您在艺文学校读书时,学费是怎么解决的?</p> <p>李教授:优等生(考试前三名)免学费,我上学期间没花过家里一分钱。吃的方面,学校发我们一些面粉,我把面粉换成粗粮,放假时不回家帮斋务主任做饭,他管我饭吃,吃的问题就解决了。</p> <p>访者:在您的学医经历中,有没有记忆深刻的事与我们分享?</p> <p>李教授:在河北医学院学习期间腿疾又发作了一次,到苏联红十字医院住了两个月的院,苏联医生治学严谨的精神、工作认真的态度对我影响很深。那时我当学生会的主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我都用于了社会工作,虽然学习不是最优秀的,但锻炼了我的组织和领导能力。</p> <span class="title title2">理想和信念——崎岖路上志更坚</span> <p>由于贫病交加,李恩的求学之路是不平坦的;由于性格坚强执拗,李恩的工作经历也是崎岖曲折的。在“文革”时,被冠以“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而关入“牛棚”劳动改造。他心中有宏大的奋斗目标,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中学语文老师的评语,给了他自强自立的启蒙;保尔柯察金的故事,点燃了他奋斗不息的热情,他不甘做一个苟且偷生的人,不甘做一个碌碌无为的人,他要活出气势,活出名堂,活出一个比健全人更加辉煌灿烂的人生。</p> <p>访者:您小时候喜欢中医,后来却学了西医,当初为什么不报考中医院校呢?后来,是什么原因又使您走上中西医结合之路的?</p> <p>李教授:当时全国还没有中医院校。大学毕业后我留校当老师做生物化学教师,1958年毛主席号召西医学中医,给我创造了学习中医的机会,提供了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平台,比纯搞生物化学有了更多的机遇。我学习了两年中医,又跟随名老中医田乃庚老师学习了2年临床,从此走上了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之后取得的一系列成绩,都是在中西医结合博士点取得的。</p> <p>访者: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您经历了很不平凡的年代,请问您是怎么从“文革”走过来的,能简要讲讲这段经历吗?</p> <p>李教授:我是先随“四清工作队”到徐水搞“四清”,紧接着“文化大革命”到来了。到徐水搞“四清”,批斗支部书记时我非常反对,就说我是老“右”,要批我。后来文化大革命把我们的“四清”工作队从徐水调回来,一下车就感到不对头,谁都不跟我握手,听说在学校造反派已定了谁是不受欢迎的人,我是个不受欢迎的人之一。一进校门口,我们参加“四清”回来的人被雨点式的巴掌劈头盖脸打了一道,都被打晕了。书记宋彦博挨斗时,让我陪榜,说我是修正主义的苗子,后来被关了起来,每天晚上办学习班,象审犯人似的。我发火了,质问他们我到底有什么错,为此,被送到劳改队。当时河北医学院非正常死亡28人,有一刹那我也曾产生过自杀的念头,但很快猛醒了。在牛棚呆了一年,后来说我同情右派是认识问题不是立场问题,就把我放了。</p> <p>访者:一直激励您前进的除了以上您讲的语文老师的批语外,还有其他什么原因吗?</p> <p>李教授:2013年7月,学校组织老同志到俄罗斯旅游,我报名参加了。回来后我写了一篇“俄罗斯之旅感悟”,其中一部分内容写到了这个问题,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直伴随着我” 。在本书作者奥斯托洛夫斯基的故乡游览时有一个小的联欢会,大家纷纷唱起“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等歌曲,此时,《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一段名言立刻涌现在脑海。于是,我主动站起来做了朗诵:“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而生命与我们只有一次而已。一个人的生命是应当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把全部的经历和整个生命都献给了人类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p> <p>这段话我为什么背的这么熟?因为它伴随我走过了半个多世纪,还将伴随我走过整个终生!1950年在艺文中学读书时,西城区团委举办了一次团日活动,主题是“人为什么活着”,上述这段名言就写在主席台背景上,至今令我记忆犹新。一次好的团日活动竟然影响了一代人的一生,凸显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p><p> <span class="title title3">为师善教——治学造才高标准</span> </p><p align="center"><img src="/UploadFiles/gongyi/2016/4/201604061206141472.jpg></p><div align="left">作为留校教师,李恩是一个传道授业的高手;作为博、硕士导师,他又是一个有着独到见解和做法的智者。如今,他已桃李满天下。在一次全校毕业生典礼的大会上,李恩作为教师代表讲话有这样一段对学生寄语:迈好人生第一步,在人生的马拉松赛中做一个胜利者;适应环境,改造客观世界,做一个创造者;努力学习,迎接机遇,做跨世纪人才!今天你们在同一个起跑线上,5年、10年、20年之后你们将拉开距离。前进的道路不会平坦,坑坑洼洼最为常见,有时甚至会摔上一跤,但是不要怕,要勇敢地爬起来继续跑,最后,你会胜利到达人生的终点!机遇对每一个人都是均等的,关键在于你是否有准备。希望你们都能成为跨世纪人才,而不是跨世纪的人!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说明物质的重要;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也是万万不能的,说明精神的重要。希望你们做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富有者,在为事业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div> <p>访者:李教授,您从事教学及管理工作多年,谈谈您的治学思想好吗?</p> <p>李教授:在教育战线上,走了半个世纪,讲点中西医结合吧。经过20多年的教育实践,总结了中西医结合教育模式为“两个基础、一个临床、先西后中”。即,中医和西医两个基础课分开上,打好中西医理论基础;临床可以中西医对照着讲,努力达到结合着讲;采用“西学中”的路子,先学西医后学中医,以便对照和比较并进行结合的思考,为到临床工作中探索结合点打下理论基础。</p> <p>访者:您认为一个优秀的医学人才应该具备那些素质?</p> <p>李教授:我对研究生的要求,提出要初步具备“三个素质”和“三个能力”。</p> <p>三个素质:一是政治素质——有没有为国家和民族而奋斗的人生理想;二是思想素质——有没有为事业奋斗的思想品德;三是业务素质——有没有为事业奋斗的创新才能。</p> <p>三个能力:一是思维能力—认识事物的高度;二是动手能力——掌握最新的科学技术和方法;表达能力——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的口才和社交能力。</p> <p>我的学生毕业,必须要写三篇论文。一是自然辩证法的论文,看他们的课题设计和论文书写水平,考察他的思维能力;二是实验论文,看他们掌握了哪些新技术、新方法,进而考察他的动手能力;三是科普论文,看他们能否用通俗的语言把研究内容向人民群众表达,进而考察他的表达能力。</p> <p>访者:在您的学生中,有没有令您为之骄傲的人和事?您对他们寄于什么样的厚望?</p> <p>李教授:我培养了28名博士、26名硕士,还有3名博士后。我的学生中多数已成为学科的带头人或骨干。如,蔡辉教授在南京是很有名的,10名韩国留学生,有的当了韩国传统医学会的会长,在韩国有一定的影响。</p> <p>我常说我是一个没有拿到世界冠军的教练,但要让我的学生去拿世界冠军,我生命的延续,事业的继承和发展,都寄托在学生身上。</p><p> <span class="title title4">勇探新路——中西医结合结硕果</span> </p><p align="center"><img src="/UploadFiles/gongyi/2016/4/201604061206150825.jpg></p><div align="left">李恩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教学、科研和临床已40多年了,对中医肾本质的试验研究,李恩深刻认识到:要想振兴祖国医学,使祖国医学不但要立于世界之林,而且要在世界上独放异彩,只有取中西医二者之长,使中医和西医融为一体,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医学”,除此别无他法。为此,李恩在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内涵、思路、方法以及中西医结合教育、人才培养、科普等方面开展了全面工作,对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建设也贡献良多。 为引起国人特别是各级领导对中西医结合教育问题的重视,李恩到处奔走呼号,并多次在相关会议上发表演说,强调建立中西医结合教育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1988年召开的 “中西医结合在发展中医的地位和作用座谈会”上,李恩广征博引,进一步提出建立中西医结合院校的建议。他的呼号虽然引起了医学界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但关键在于实际行动。既然官办有困难,就走民办的道路。李恩想到做到,经过一番报批手续、招募人才、筹集教学设备和资金,是年9月,“河北中西医结合医学院”终于在石家庄市诞生了。李恩任该学院院长,他不拿工资,并为学生们授课,当然也没有讲课费,还为学校捐款搞设备。从这所学校创办之日起,在李恩的日程表上就没有了星期天。老伴心疼他问他到底为了什么,他说,不为别的,就为了振兴祖国的医学事业,为了人类的健康。</div> <p>访者: 李教授,您创办的中西医结合医学院目前状况怎样?</p> <p>李教授:我们这个学校得到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河北省各级领导的支持,以及全国广大热心于中西医结合工作者的支持,捐钱献物,如,天津医学院、中山医科大学的领导以及全国100多名教授都诚伸援手,建成我国医学教育史上第一个中西医结合教育体系,已为基层培养了中西医两法治病的医生2000多人,为了进一步发展和获得学历教育,后与白求恩医学院合并。河北医科大学现已正式增设了中西医结合学院,纳入了国家正式招生计划。</p> <p>访者:请您简要谈谈您在中西医结合其他方面的贡献好吗?</p> <p>李教授: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支持下,河北医科大学为我从事中西医结合事业创造了条件。首先得到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科点,国家人事部批准为博士科技流动站,国家教育部批准为中西医结合基础国家重点学科。后来又创办了7年制本硕连读中西医结合专业,在中西医结合方面,实现了上述四个“突破性”进展。可以说,河北医科大学的中西医结合是全国的一个基地,起到了带头和示范作用。</p> <p>访者:中西医结合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可以这样说吗?请您谈谈您是怎样认识中西医结合这门新兴学科的?中西医结合的结合点、着力点又在哪里?换句话说,在临床应用中该怎样体现中西医结合?</p> <p>李教授:什么叫中西医结合?从我40多年的实践中,有一种感悟,从广义上说,中西医结合可以称为中西医结合医学学,也叫理论医学,是研究中西医结合医学是一门什么医学;狭义上说,是一个学科,不是方法学。我给中西医结合的定义:中西医结合医学是一门研究中医和西医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对象内容、观察方法,比较二者的异同点,吸取二者之长融会贯通,创建医学理论新体系,服务于人类健康和疾病防治的整体医学。简称为中西医结合。用研究、比较、吸取、创建、服务10个字,说明了中西医结合医学的性质、研究的对象、内容、方法和目的,并代表了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p> <p>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的思维模式,可概括为:以形象思维思辨学为指导,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核心,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用,以临床疾病为切入点,以“法”求 “理”。达到遵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离宗,在继承的基础上,得到发展。</p> <p>中西医结合治疗,在于标本兼治。中医治本,西医治标。比如治疗SARS,使用大量皮质激素造成好多病人股骨头坏死,加滋阴补肾中药以后,防止发生股骨头坏死的现象就很少了。</p> <p>访者:在您看来,我国中西医结合的未来将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您一再强调“医学—哲学—人文”的有机结合,您能阐述一下这三者间的关系吗?</p> <p>李教授:人文、哲学是中医药学的载体,是思维方式。要想了解民族医,首先要了解它的人文文化,否则,掌握不了中医学的真谛。医生首先应是哲学家,中医学院应开哲学课、文学课。</p> <p>未来发展的方向是整体医学,研究方法是分析与综合的统一。这也正是钱学森所说的“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是中医学”的依据。</p> <p>访者:有资料显示,您应用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技术从事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中医肾本质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能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内容好吗?</p> <p>李教授:生物化学是现代医学的理论基础,也一定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我作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基础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的首届主任委员,应当成为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的带头人。我提出的中西医结合医学模式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形神统一的整体观、辨证施治的治疗观,最终形成了“生物—自然—社会—心理—个体”的中西医结合医学模式,也是对1977年美国内科学教授恩格尔提出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修改和补充。</p> 生物的进化,物种的灭亡,首先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这就是中医学的“天人相应”的思想,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现代医学认为,任何疾病(除外伤)都是遗传基因与环境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比如,目前癌症发病率之高,主要是由于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以及饮食结构的变化,引起了多种基因突变的结果。<p></p> <p>人既有生物学属性,更有社会属性。人的心身健康主要受社会因素的影响,产生了心理活动,形成了“心理—生理—病理”一体论,体现了中医形神统一的整体观,说明心理因素在致病和治病中的作用。</p> <p>不同病在不同人身上有不同的反应,同样的药物对不同人也有不同的效果,这就是中医的异病同治,同病异治,治疗个体化的依据,形成了辨证施治的治疗观。</p> <p>以上“三观”说明了任何疾病都是全身性疾病在人体不同组织和器官的一种特殊表现。因此,医生面对的是“病人”,而不是“病”,这就是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医学的治疗观。</p> <p>在中医藏象学中,非常重视“肾”。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包括“肾主骨生髓”、“髓生血”、“髓通脑,脑为髓之海”、“肾主生殖”、“其华在发”等的理论。我根据中医的理论,以临床疾病为切入点,以补肾法求理,相应的研究了“肾主骨”与佝偻病、原发性骨质疏松;“髓生血”与肾性高血压、肾性贫血;“髓通脑,脑为髓之海”与精神分裂症、老年性痴呆;“肾主生殖”与不孕不育;“其华在发”与脱发、黑色素代谢等,进行了动物实验的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观察,取得了创新性的成果。我主编出版的《中医肾藏象理论传承与现代研究》,系统的论述了“肾—骨—髓—血—脑”一体论的学术思想的理论与临床,并为中医学其他藏象研究提供了一个参考的范例。</p> <p>访者:我想,广大群众对基础理论研究的实际意义更感兴趣。能请您讲讲进行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和肾本质研究的实际意义吗?</p> <p>李教授:医学方面的任何一项研究都是为了指导临床实践,使辨病更准确,用药更有效。通过上述中医肾本质研究,研究了骨质疏松、肾性高血压、肾性贫血、老年痴呆、精神分裂症以及不孕不育等,研发了相应的防治新药。如防治骨质疏松的中药“丹杞颗粒”,已由邯郸药业生产,服务于社会患者。 </p><p>访者:目前正流行养生热,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p> <p>李教授: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健康就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了。但,很多讲养生的人打着中医的旗号,说了好多外行话、过头话,需要正名,把过头话、外行话纠正过来还中医的本来面目。中医养生,目前已成为一种健康产业,但良莠不分,易误导人民群众。中医治病,以帮助调动或恢复病人机体的代偿能力为目的;中医所讲的养生,除了强调心理平衡和适量的运动,再就是饮食。很多代偿性疾病是吃出来的。药食同源,要研究中药,还药于食。除了正常的营养外,还有调理疾病作用的食疗,将来会成为中医医院的重要治疗方法。什么病人给吃什么饭,医院的食堂应配合治疗,构成医院治疗的组成部分。 现在普遍存在过度检查和治疗问题。过度治疗不仅给病人造成经济负担,还会对人体带来不利的影响。</p> <span class="title title5">淡看荣誉——目标计划依然多</span> <p>李恩1929年12月出生在河北武清县,1957年毕业于河北医学院医学系,先后任河北医科大学生物化学教研室、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室主任、教授,中西医结合博士生导师,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所长,中西医结合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活动站学科带头人,河北自强中西医结合学院院长,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质疏松门诊主任等职。他不但在基础理论研究、治学和中西医结合的专业创办等方面贡献突出,而且在科研、著书、普及科普知识等方面也颇多建树,被评为省管优秀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除此,他还担任很多社会职务。所有这些,都足以证明李恩是一个享有社会地位的成功者。</p> <p>况且,按照常人的逻辑,人到老年就该船到码头车到站,要好好享受晚年生活,好好颐养天年。但李恩就是不满足,就是不服老,就是闲不住,虽然退休多年,却从没有停止过工作的脚步。相反,他依然思想活跃,依然壮志满怀,依然有很多的计划和目标。他说:“我虽然已到耄耋之年,但心理年龄还是中青年,我以后还将谦虚谨慎、兢兢业业、如临薄冰、如临深渊的去工作,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死后要把遗体捐献给医学研究,继续做贡献,做到鞠躬尽瘁,死而不已。”</p> <p>访者:李教授,您一生自强不息,取得成果、荣誉无数,请问您是怎样看待这些成果和荣誉的?</p> <p>李教授:荣誉对我来说如过眼云烟,我看得很淡。人生在于为国家和民族做些工作应成为人生的追求目标。具体来讲,我一直说,有3种人对我工作认可,我就满足了。首先,我是教师,要学生认可;其次,我是医生,要病人认可;三,我的学术成就,要同行认可。我多次获评优秀教师,说明学生认可我;病人说我思想道德高,治疗效果好,经我看过的病人,现在他的孙子又来找我看病,说明病人认可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年之际,作为对国庆节的献礼,我出版了《李恩中西医结合学术思想研究》一术,在人民大会堂搞了首发式,100多人参加了首发式,其中多位院士和专家肯定我对中西医结合的定义和发展模式,说明同行认可我。正如北京安贞医院张继志教授所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在众多夸奖的面前,要有自知之明,只有谦虚谨慎,诚实做人,踏实做事。</p> <p>访者:有人说您是个智者,您认为您的成功经验是什么?</p> <p>李教授:其实我并不聪明,在人民日报出版社编辑的《人生格言经典》一书中,我写了一条:“善于思考、勤于学习、勇于实践、不达目的绝不罢休!乃事业成功之路”。如果说成功经验的话,那么这就是了。</p> <p>访者:您今年已过84岁高龄了,听说您还在忙忙碌碌,还在坚持工作。请问您是怎么考虑的?还在从事哪些工作?</p> <p>李教授:我75岁办的离休手续,当时校党委书记亲自召集组织部、宣传部、人事处、统战部、财务处等几大部门的领导在一起座谈,问我还有什么意见和要求,我说:“人是有工作岗位的,但工作是没有界限的,我会继续发挥余热”。离休后我有个三五(三件事,五个目标)规划:(一)完成在职时未完成的工作,将科研转化为生产力。(二)总结科研成果,继续著书立说。正在进行的《黄帝内经理论传承与现代研究》搞了4年,组织了30 多人的写作队伍,全书400多万字,最后全部翻译成英文,2014年可望出版。出版后拟召开国际性黄帝内经学术研讨会,同时搞个首发式,作为一个时代之作,立足国内,面向世界。(三)关心下一代,利用我个人的经历,结合国情,对青少年进行科学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把“当代中国国情与青年一代的责任”纳入我的演讲主题。我已面向全国的大学宣讲了10 多次,还到中学去讲过。这是作为老同志的历史责任。(四)从事医学科普创作工作,把医药知识传授给广大群众,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主编了30种书目包括科普书,3000多万字。养生方面,主要以“合理膳食 适量运动 戒烟限酒 心理平衡”四大基石为内容,编写一部“健康中国全书”书名定为:《教你远离疾病,享受健康人生》。目前正以大部分精力撰写这部书。卫生出版社想把这部科普书做为精品于2015年出版。(五)实现两个百年梦想——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00周年。不过届时我已经120岁了!</p> <p>访者:看您身体的精、气、神都很旺盛,活120岁应该不成问题!</p> <p>李教授:根据人的寿命系数,人应该活到青春发育成熟期的5到7倍,如果以25岁为成熟期计算,人应当活到125岁——175岁。120岁还是最低值呢!希望我国广大人民群众,都应为此目标而努力。</p> <span class="title houji">后记</span> <p>听其言,观其行,李恩实在是一个既敢想、又敢做的性情中人,他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为“善于思考、勤于学习、勇于实践、不达目的不罢休!”也实在准确、贴切。</p> <p>回望李恩的人生轨迹,且不说李恩有多少骄人的成绩令人炫目,有多高的社会地位令人景仰,单只一点,一个84岁的老者,依然那么睿智,依然那么充满奋斗的激情,就令人肃然起敬,望尘莫及。作为榜样,我们难以学到这位沧桑老者的睿智,但是可以学习他顽强的奋斗精神和执着的追求。追求着,努力着,奋斗着,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也博一个无悔无怨的人生。</p> <p><b>人物介绍:</b></p> <p>李恩,男,1929年12月29日出生在河北省武清县。1957年毕业于河北医学院医学系,先后任河北医科大学生物化学教研室、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室主任、教授,中西医结合博士生导师,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所长,中西医结合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科带头人,河北自强中西医结合学院院长,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质疏松门诊主任、省管优秀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p> <p>曾先后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基础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协“三大”“五大”代表,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委员,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河北省医学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的《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名誉主编和《疑难病杂志》顾问。</p> <p>曾受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五、六届中医中药学科评审组成员,卫生部医学视听教材高等医学教育中医学学科专家组组长,河北省科技专利资产评估事务所国家级专家评委,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河北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顾问,沧州老年大学名誉校长,河北省食品专家咨询委员会顾问,河北省专家献策服务团顾问。先后任《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报》、《中医研究》、《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中国骨质疏松杂志》、《中国临床医生》、《中国全科医学》等杂志编委,《河北中医》杂志副主编。</p> <p>1983年获河北省科协颁发的“河北省科普奖章”;</p> <p>2007年获河北省科协、河北省人事厅、河北省总工会授予“河北省科普事业贡献奖”</p> <div id="hidden"> <style type="text/css"> .coverpic{background-image:url(/2014/skin/by/coverpic3.jpg); }</style> <div id="float" class="float"> <div class="covertitle bot"><img src="/UploadFiles/gongyi/2016/4/201604061206156724.png" width="100" height="35"></div> <span class="bgnormal" onmouseover="changebg(this)" onmouseout="changebg1(this)">〉贫困和疾病促使走上求医路</span><br> <span class="bgnormal" onmouseover="changebg(this)" onmouseout="changebg1(this)">〉理想和信念—崎岖路上志更坚</span><br> <span class="bgnormal" onmouseover="changebg(this)" onmouseout="changebg1(this)">〉为师善教—治学造才高标准</span><br> <span class="bgnormal" onmouseover="changebg(this)" onmouseout="changebg1(this)">〉勇探新路—中西医结合结硕果</span><br> <span class="bgnormal" onmouseover="changebg(this)" onmouseout="changebg1(this)">〉淡看荣誉—目标计划依然多</span><br> <span class="bgnormal" onmouseover="changebg(this)" onmouseout="changebg1(this)">〉后记:既敢想、又敢做的性情中人</span><br> <span class="bgnormal" onmouseover="changebg(this)" onmouseout="changebg1(this)"></span><br> <span class="bgnormal" onmouseover="changebg(this)" onmouseout="changebg1(this)"></span><br> <br> <div class="rc"><strong>联系我们</strong><br> 电话:<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rewin1="0311";rewin2="892";rewin3="59120";document.write(rewin1+'-'+rewin2+rewin3);</script><br> 策划:袁野<br> 执行:袁野 王巧生 程仓瑞<br> 出品:中健网专题部<br> 版权声明:中健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br> </div> </div>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window.onscroll = function(){ setInterval(daodu,30); } function daodu(){ var oFd = document.getElementById('float'); var top = oFd.style.top; var scrollTop = document.documentElement.scrollTop||document.body.scrollTop; if(scrollTop > 535){ oFd.style.position = 'fixed'; oFd.style.top =50+'px'; }else{ oFd.style.position = 'absolute'; oFd.style.top = 540+'px'; } } </script> </div>
瑶歌
程仓瑞
技术
河北省首届名中医、温病大家郭纪生20日逝世
国家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专家、河北省首届名中医郭纪生先生因突发心脏病,于2016年12月20日凌晨逝世,享年…
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中医适宜技术—灸疗开班
王丽丽,主任中医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兼任康复科主任,河北省中医针灸学会理事;…
2018年我国完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共6302例
第三届国医大师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张志远…
首届国医大师张灿玾因病于9月1日在济南逝世
河北省首届名中医、温病大家郭纪生20日逝世
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中医适宜技术—灸疗开班
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适宜技术培训班周末班…
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适宜技术培训—乳腺疾…
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适宜技术培训—颈肩腰…
不想上榜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告:19批次药品不合格
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通告,经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等6家药品检验机构检验,标示为苏州弘森药…
唐山市中医医院纪委春节期间开展全院明察…
为进一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狠抓“四风”问题,春节期间,市中医医院纪委紧扣风清气正过春节的主题,…
河北省药品监督抽验五批次药品不合格已被…
关于2019虚假违法中医医疗广告监测情况通报
河北对抽检不合格药品进行依法处置率达100%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告:19批次药品不合格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告12批次中药不…
武汉生物百白破疫苗效价不合格核查结果公布
唐山市中医医院纪委春节期间开展全院明察…
十一部委整治虚假违法广告 突出医药重点…
[第1351期]大寒节气养生、食疗、保健都在这里
1月20日大寒,大寒节气处在三九、四九时段,是一年中的最寒冷时节,那么,该如何养生呢?
[第1350期]小寒节气养生、饮食、保健都在这里
1月6日小寒,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第1349期]冬至节气养生、饮食、习俗都在这里
12月22日冬至,夏尽秋分日,春生冬至时。
[第1348期]大雪节气养生,保健、饮食都在这里
“大雪”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21个节气,中医上素有“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之说,究竟该怎么
[第351期]老年性高血压的针
一、老年性高血压中西医概述 中医文献概述: 1、皇帝内经: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
[第343期]养生与运动
内经养生桩是中国古代一脉正传的养生内容中的核心功法,是在外形不动的状态下统一意志、统一
[第329期]便血给您的健康警
下消化道出血,表现为血液由肛门排出,或者血液与粪便一同排出,血色多呈鲜红或暗红。
[第316期]脑血管病的防治
脑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CVD):各种血管源性脑病变引起的脑功能障碍的一组疾病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它不能代替您的医生或其他医务人员的建议。
Copyright © 2001-2021 5912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