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的主要临床表现

中健网 >> 疾病库 >> 血液病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2006年01月06日 中健网·血液病 佚名

DIC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出血,多脏器功能障碍,休克贫血。其中最常见者为出血。急DIC时以前三种症状为多见:

1、出血:DIC患者约有70%-80%以程度不同的出血为初发症状,如紫癜、血泡、皮下血肿、采血部位出血、手术创面出血、外伤性出血和内脏出血等。出血的机制与下述四方面因素有关。

(1)凝血物质大量消耗:广泛微血栓形成使各种凝血因子包括Fbg、FV、FⅧ、FIX、FX和血小板大量消耗,故DIC又称为消耗性凝血病(consumptive coagulopathy)。  

(2)继发性纤溶功能增强:纤溶功能增强产生大量PLn,PLn不但能降解Fbn/Fbg,还能水解各种凝血因子,使凝血因子进一步减少,加剧凝血功能障碍并引起出血。

(3)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的抗凝作用:PLn降解Pbs/Fbn生成各种分子大小不等的多肽组分,总称为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FgDP/FDP),其中多数成分有强大的抗凝作用:①X、Y片段可与纤维蛋白单体(FM)形成可溶性FM复合物(soluble fibrin monomer complex,SFMC),阻碍FM相互间交联以形成可溶性纤维蛋白;D片段对FM交联聚合有抑制作用。②片段Y、E有抗凝血酶作用。③大部分成分能抑制血小板粘附和聚集。FgDP/FDP各种成分的这类作用,使机体止、凝血功能明显降低,是DIC时引起出血的重要机制。

(4)血管损伤:DIC发生发展过程中,各种原始病因和继发性引起的缺氧、酸中毒、细胞因子和自由基等多种因素的作用可导致微小血管管壁损伤,也是DIC出血的机制之一。

2、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由于DIC发生的原因和受累脏器及各脏器中形成微血栓的严重程度不同,故不同器官系统发生代谢与功能障碍或缺血性坏死的程度也可不同,受累严重者可导致脏器功能不全甚至衰竭。临床上常同时或相继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脏器功能障碍的不同症状,如呼吸困难、少尿、无尿、恶心、呕吐、腹部或背部疼痛、发热、黄疽、低血压、意识障碍(严重者发生昏迷)及各种精神神经症状。DIC时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MSOF)的机制,与微血栓形成和微循环灌流障碍、缺血再灌注损伤、白细胞激活和炎症介质的损伤作用,以及器官功能障碍作为后果对其它脏器产生的影响等有关。MSOF常是DIC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err:标签"内容信息列表_59120"数据源读取错,原因:传递到 left 函数的长度参数无效。] [err:标签"内容带图片的信息列表_59120"数据源读取错,原因:传递到 left 函数的长度参数无效。]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