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1349】冬至节气养生、饮食、习俗都在这里

中健网 >> 医疗圈 >> 焦点 2023年12月22日 中健网·健康焦点 佚名
12月22日冬至,夏尽秋分日,春生冬至时。

  12月22日冬至,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冬至节气知多少

  冬至俗称冬节、常至节等,属于中国二十四节气,兼具自然和人文两大内涵,因此冬至要吃饺子也属于独特的节令食文化。

  在冬至这个时期吃饺子是盼团圆的意思,取平安团圆之意,也含有希望早日归来之意。并且民间也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传闻,不仅如此,饺子馅料丰富,是冬至的最佳选择。

  冬至·迎“五最”

  “最长夜”:这一天,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最寒冷”:冬至到,数九寒天开始,我国各地气候都会进入最寒冷的阶段!

  “最隆重”:冬至,不仅是最早被确立的节气,最古老的节气,也曾是最隆重的节日,甚至“冬至大如年”。

  “最夺目”:在这一天你还会看到,故宫太和殿“建极绥猷”四字被金光依次点亮,颐和园的十七孔桥完美上演“金光穿洞”,兵马俑披上“金色铠甲”

  “最为可期”:古人认为,冬至节,春之先声也,是个吉日,预示着否极泰来。所以,“冬至”还有一个祝福予你:愿冬日所盼,终如约而至!

  冬至·习俗

  数九盼春

  “夏尽秋分日,春生冬至时”。冬至时节虽然天寒地冻,但也是遥望春天的时节。在古人传统认知里,此时已开始向春天一步步走近,所以古人云:冬至节,春之先声也。流传下来的不同版本的《九九歌》《数九歌》《九九消寒歌》《九九消寒图》是数寒天也是数着日子盼春天!

  藏冬冰

  冰的应用十分广泛,可以保鲜,又可入药。北方一般都在冬至前后,修窖藏冰,同时藏入各种鲜果,春后取出,颜色宛若刚从树上摘下来一样。南方沿海居民,也习惯在冬至后修窖藏冰,以便第二年打鱼期间为鱼保鲜。

  吃饺子、汤圆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在我国北方,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我国南方在这一天,则更偏爱汤圆、年糕等甜点。

  不论是饺子还是汤圆,薄薄一层面皮,做法千变万化,但都包裹了鲜美的味道,浸润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祭祖,彼此贺冬

  冬至又叫“冬节”,是古人计算二十四节气的起点,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人们在这一天祭祖,彼此贺冬,所以又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冬至节气养生

  1、搓后腰,养肾气 

  腰眼为经外奇穴,位于人体腰部第四腰椎棘突左右3—4寸的凹陷处。

  用手掌搓腰眼和尾闾,不仅可以疏通经脉、强壮腰骨,还能起到固精益肾和延年益寿的作用,且男女都适用。

方法:双手搓热后,紧按于腰眼处片刻,再向下重推至尾闾部,每日反复50-100遍。

  2、少吃咸,益肾精 

  冬季养生饮食不宜过咸,过咸会伤肾,损伤阳气。此外,饮食上还要注意不可过食辛辣刺激之物。

   3、按摩耳,畅气血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冬至以后经常按摩耳朵,有助于肾脏的保健和气血的顺畅。

  拉耳垂:用两手的拇指、食指同时按摩耳垂,先将耳垂揉捏、搓热,然后向下拉耳垂15~20次,以发热发烫为度。

  提耳尖:用双手捏住双耳上部耳轮,适量提拉耳尖,提拉的时候大拇指和食指顺便对耳尖进行按摩,以微微发热为度。

  摩耳轮:拇指位于耳轮内侧,其余四指位于耳轮外侧,揉搓2~5分钟,再往上提揪,以耳部感到发热为止。

   4、常动脚,补脾肾 

  众所周知,我们的足部有很多益肾的大穴,所以,冬日常练脚,补肾又防老,大家快学一学。

  第一步:搓脚

  脚并在一起,让脚的内侧来回地搓,很快脚就会发热,这样可以刺激到足部的脾经和肾经两大经络,起到温补阳气,锻炼身体的效果。

  第二步:碰脚跟

  两腿打开,两个脚打开一点点的距离,两个脚跟一起来碰,我们脚跟其实对应人的肾和泌尿生殖系统,也是人肾经的位置。

  第三步:碰脚掌

  脚跟对住,前脚掌稍稍抬起。用脚的前脚掌内侧来碰,这个碰的过程中,养护的是脾经。 

  在碰的过程中,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两大根本我们都调节到了。所以,这是一组非常实用的练脚操,大家可以在每晚泡脚后做一做,不拘于时长,贵在坚持。

  冬至起居,防寒防流感

  首先要注意衣着的保暖,冬至过后,虽然日照时间会逐渐延长,但是大气层中散失的热量依旧是大于吸收的热量,气温也是会呈现持续偏低的现象。所以注意保暖、保护身体不被寒气侵袭是很重要的。

  虽然天气寒冷,但是运动还是必不可少的。冬至的到来标志着阳气慢慢进入“生”的状态,但冬天的本质还是要以“藏”为主。所以在运动上避免强度大的,可以选择跳绳、乒乓球、骑自行车这类型的运动,尽量在太阳出来之后,上午9点-10点或者下午3点-4点左右最适宜。

  头是诸阳之会,是阳气汇聚的地方,外出时建议戴上帽子,进入室内之后再摘掉。双脚是离心脏最远的地方,很多人容易出现双脚冰凉的现象,建议在睡觉前用温水泡脚,帮助血液的运行。同时还可以将自己的双手搓热然后覆盖在膝盖上,驱逐停留在双腘的寒邪。

  同时,冬季也是流感多发的季节,在外出时注意戴好口罩,勤洗手,家中空气要注意流通,隔一段时间要打开窗户更换新鲜空气。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冬至进补,可选膏方

  冬至时节气候严寒,人体生理机能处于相对抑制的状态,热量消耗减少,是机体蓄积能量的阶段。这个时候人体气血趋于内敛,消化吸收功能较强,适当进补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并能最大限度地贮存精华物质,为阳气升发做好充足的准备,也为来年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膏方是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的膏状内服中药制剂,有药物浓度高、成分稳定、服用时无需煎煮、口感好、便于携带等特点,具有综合调理作用。冬令进补,科学进行膏方调理,能使人体气血阴阳虚损或脏腑功能失调的状态得以纠正,从而达到补虚扶正、阴阳平衡的效果,最终起到调节免疫、防病治病、抗衰延年的目的。

  然而膏方虽好,并非人人适合。一般体弱者、亚健康状态以及慢疾病人群较为适合,而平素体格强壮者则没必要进行膏方进补,尤其患有感冒发热、腹痛腹泻等急性疾病的患者不宜吃膏。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有所不同,所以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服食同一种膏方(如固元膏)。如果不求辨证,盲目进补,往往适得其反,因此不建议市民自行选购成膏或购买药材自制膏方,最好到医院请有经验的中医师为自己开膏调补。

  冬至天灸,保健康

  天灸疗法是古代冷灸法的一种,是应用中药贴于穴位上达到灸治效果的一种中医外治法,具有无烟、无火、高效、安全、副作用小的特点。

  天灸疗法适合各种虚寒性疾病患者,如患有慢性咳嗽、鼻炎哮喘呼吸系统疾病,慢性腹泻、慢性胃肠炎消化系统疾病,肌肉疲劳关节疼痛等运动系统疾病的患者。或平素手足冰凉、宫寒痛经、坐月伤风的妇女,体弱多病的老人、小孩,均可考虑进行天灸治疗。

  冬至后的81天每9天为一个单位,称为“数九寒天”,而“三九”天前后,气温往往最低,有“冷在三九”之说。此时人体气血运行减慢,机体抵抗力下降,若能因时制宜,根据人体的体质情况及疾病特点,利用经络循行规律及穴位特点施以天灸,借助药物温热之性温阳益气,则可使人体阳气充沛、经络畅通、气血和调,达到扶正祛邪,减轻虚寒症状,预防疾病再发的效果。

  如果说三伏天灸是趁着夏天阳气充足时顺势而为来散寒、祛邪,以达到冬病夏治的目的,那么三九天灸则偏于温补,着重扶阳补虚,以期冬防冬病。三九天灸亦是对三伏天灸的补充和巩固,因而做过三伏天灸的患者建议再贴三九天灸以加强效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阴虚火旺、湿热、实热等病证均不宜进行天灸治疗,以免加重病情;局部皮肤有疮疖、溃疡、感染者,应禁止贴灸;恶性肿瘤、肺结核、血液病、糖尿病等患者,慎做天灸。

  冬至食疗

  芝麻花生汤圆

  【材料】芝麻100克,花生粒100克,糯米粉400克,糖浆适量。

  【制法】花生粒入锅炒香去衣、研磨成粉,黑芝麻炒香磨粉,然后把花生、黑芝麻混合加糖浆拌匀备用。用糯米粉、温水一起和粉,然后把粉团揪成大小相等的小团,压扁,中间包入芝麻花生馅,揉成球状,下锅煮熟即成。

  【功效】健脾养胃,补肾益精。适合脾胃虚弱、肾精亏虚之人。

  花生黄豆炖猪蹄

  【材料】猪蹄500克,花生50克,黄豆100克,党参30克,当归20克,生姜3片,陈皮5克,料酒适量。

  【制法】黄豆提前浸泡12小时,花生开水煮上2分钟沥干水分,猪蹄去毛洗净,剁成小块,用开水焯烫后捞起。将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入料酒,然后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开撇去浮沫,转成小火慢炖约2小时,待猪蹄微烂时加入食盐调味即可。

  【功效】益气养血,养颜润肤。适合素体肺脾偏虚、气血不足之人。

  天麻乌鸡汤

  【材料】乌鸡750克,天麻30克,川芎20克,茯苓30g,生姜3片,红枣5枚。

  【制法】乌鸡宰杀后去毛去内脏、洗净,把天麻、川芎、茯苓洗净后塞入鸡腹中,用线缝口。把乌鸡放入砂锅内,加入生姜、红枣、清水适量,大火烧开后用小火炖约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滋养补虚,平肝熄风。适合平素体虚且肝肾不足,常有头晕、头痛之人。

  巴戟元肉红枣炖乳鸽

  【材料】巴戟天15克,桂圆肉15克,红枣3个,生姜3片,鸽子(乳鸽)1只,猪瘦肉100克,食盐适量。

  【做法】将所有材料洗净,放入炖盅内,加入适量清水,隔水清炖1.5小时,调味即可。

  【专家点评】巴戟天味辛甘,性微温,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示,巴戟天有抗疲劳、增强机体免疫的功能。鸽肉味咸性平,有滋肾益气、补血调经的功效。桂圆肉养血安神;红枣益气补血;生姜胃中和胃。整个炖汤温阳补肾、补益气血,尤其适合冬令时节进补保健食用。

  健脾补肾汤

  【材料】芡实10g,核桃仁10g,莲子8g,山药10g,猪骨100g。

  【做法】材料下锅,加约3碗水,小火慢炖1小时即可。1周1~2次。

  【功效】健脾补肾。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