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自己:我是我所拥有的

中健网 >> 知识库 >> 家庭 >> 心理健康 2013年02月16日 浙江都市网 维舟
现代人所拥有的东西,要比其清贫的祖先多得多,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不断购买并拥有新的产品的现代人,也表明了一个不断膨胀的自我。不需要别人教,人们就能本能地明白:拥有某件事物可以让人成为原先所不是的某个人物。

现代人所拥有的东西,要比其清贫的祖先多得多,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不断购买并拥有新的产品的现代人,也表明了一个不断膨胀的自我。不需要别人教,人们就能本能地明白:拥有某件事物可以让人成为原先所不是的某个人物——就像两三岁的小孩子就能本能地明白,那个有着更多更好玩具的孩子令他羡慕。只不过成人更有意识地去做相似的事:购买相应的东西,会使人受到他人更多的尊重和顺从,因而使他们自我感觉更好。一辆跑车,一身时尚,广告中不断暗示人们:拥有这些财产,会显著地提升你的自身形象,有了这些,你就是一个不同的人。

  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认为,我们要拥有某件东西的唯一原因是扩大我们的自我感知,我们能够知道我们是谁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观察我们所拥有的。换句话说,拥有和存在是不同的,但不可分割。在一件物品成为一个财产的时候,我们曾经有的自我和非我合成一体,拥有和存在融合了。确实,这一点在汽车文化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对许多人来说,汽车是延伸自我和理想自我的一部分。人们常常小心翼翼地保养它、试图有一辆能彰显自己身份和个的车、赋予它特别的装饰、甚至像对待家庭成员一样给它取个名字,当车子损坏时,车主的反应就像是他们自己的身体受到了伤害。每个人开车时的风格也常常很能表现出他真正的自我——一个在办公室里温文懦弱的人,开车时也许狂暴好胜,那就是他受压抑的自我。

  从一个物质匮乏的国度到消费社会的漫长历程,对中国而言只是短短的二三十年。由于传统的信条早已被打破,人们在高速发展的经济中只剩下狂热的追逐。广告中总在不断暗示,你拥有某些商品就能带来自我的增长——不健忘的人还能记得,十五年前手机广告中都还大打“尊贵”牌,似乎拥有那些手机就是尊荣的社会精英,而这一套做法如今在葡萄酒、汽车或珠宝广告中仍然到处可见。人们希望不断增加占有来证明自己的胜利和提升,这使中国在很短时间内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也使中国游客迅速成为海外扫货的最著名群体。

  在这样的时代,一个中产阶级就意味着一系列相应的“准入装备”:他应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有辆车、有个拿得出手的手机,诸如此类。不难看出,这也是如今很多城市女性择偶时的标准,她们深信这是必要的“最基本”硬件要求,否则她们就感觉沦落入较低的阶层了。一个还混得不错的高级经理人,如果不开车、又用着一个破旧的手机,会让人感觉不可思议——除非他有自己的司机。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正是这种外在目光的审视,迫使人们不断地更新自己的装备。这种消费不仅在于实用价值,更重要的还在于其象征意义。就像衣服不仅有穿着的功用,还能表露你是怎样一个人,这也解释了许多女白领对LV包的那种狂热:没有拎一个LV,对她们而言简直就像没洗脸刷牙就出门一样。只不过这种状况有时发展到极端的地步,比如一个向往这一生活方式的年轻人,竟不惜自己卖肾来换取一部新手机。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