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不孕不育 传染 儿科 耳鼻喉 风湿 妇科 腹泻 肝病 肛肠 骨病 呼吸 护理 精神 口腔 泌尿 男科 脑病 内分泌 皮肤 神经 肾病 失眠 消化 心脑血管 心脏 血液 眼病 整形 肿瘤
搜索
中健网 中健网门户 疾病库
订阅

疾病库

肝腺瘤
【概述】肝腺瘤较少见,其发病可能与性内分泌紊乱有关,目前多认为与口服避孕药有密切关系。在肝脏良性肿瘤中,肝腺瘤的发病率仅次于肝血管瘤。本病的病理类型可分为:①肝细胞腺瘤(肝腺瘤)。来自肝细胞。②胆管腺瘤和胆管囊腺瘤。来自胆管上皮。③混合型腺瘤。由肝细胞和胆管细胞构成。肝腺瘤可为单发性或多发性,而胆管囊腺瘤可发生恶性变。【诊断】1.症状早期常无症状,多在查体或上腹部其它手术中被发现。肿瘤较大,压迫邻近器官时,可出现上腹胀满,纳差,恶心或隐痛。2.体征上腹部发现肿块,表面光滑,质较硬,多无压痛,可随
分类:    2010-2-5 05:54
肛门闭锁
肛门闭锁
【概述】肛门闭锁(analatresia)又称低位肛门直肠闭锁,由于原始肛发育异常,未形成肛管,致使直肠与外界不通。在中医学中称为“肛门闭合”。【诊断】出生后无胎粪排出,肛区为皮肤覆盖,哭闹时肛区有冲击感。倒置位X线侧位片上,直肠末端正位于耻尾线或其稍下方,超声波、穿刺法测得直肠盲端距肛区皮肤1.5cm左右。【治疗措施】确诊后应迟早行手术治疗,一般施行会阴肛门成形术,也可采用骶会阴肛门成形术。会阴肛门成形术(图1):⑴切口⑵经括约肌中间分离⑶游离直肠盲端⑷肛门成形图1会阴肛门成形术㈠切口:在会阴
分类:    2010-2-5 05:54
肛门异位
【概述】肛门不在正常位置,位于骶部或阴囊附近,但排便通畅。【诊断】肛门不在正常位置,位于骶部或阴囊附近,但排便通畅,有的伴小肛门或肛门无括约肌【治疗措施】不影响生活者可不予处理。伴小肛门或无括约肌时,行移位或括约肌成形术。
分类:    2010-2-5 05:54
肛窦炎
【概述】肛窦炎又称肛隐窝炎,常是肛管直肠部位感染性疾病的发源病灶,因症状不重,易被忽视。【诊断】1.疼痛肛门处不适感和隐痛,排便时加重。2.粪便中常带有粘液和血。3.肛乳头肥大时可脱出肛门外。4.肛门指诊检查括约肌紧张,肛窦及乳头硬结及触痛。5.肛门镜检查肛窦、肛乳头充血和红肿。【治疗措施】1.液状石蜡10毫升口服,每日3次,也可30毫升每日1次口服。2.热水坐浴,每日1~2次。3.切除炎症肛窦和乳头,术后第三天开始用手指扩肛。【病因学】肛窦开口向上,易积存粪便而引起感染,以致肛门括约肌痉挛,使
分类:    2010-2-5 05:54
肛乳头炎
【概述】排便时创伤或肛窦炎症都可引起肛乳头的急性炎症,由于引流不畅及炎症的长期刺激,使肛乳头肥大。【诊断】1.肛门不适和隐痛。2.肛门瘙痒和易潮湿,很少出血。3.排便时肥大的乳头可脱出肛门外,为色白质硬的结节。4.指肛检查可触到变硬的乳头。5.肛门镜检查可见齿线处充血水肿。【治疗措施】1.口服抗生素,如四环素、红霉素等。2.局部外用抗生素软膏。3.保持大便通畅,每日可服缓泻剂。4.脱出肛门外的带蒂乳头,可以钳夹蒂部切除后以丝线结扎。5.热水坐浴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病因学】排便时创伤
分类:    2010-2-5 05:54
肛裂
肛裂
【概述】肛裂是齿线以下肛管皮肤层小溃疡。其方向与肛管纵轴平行,长约0.5~1.0cm,呈梭形或椭圆形,常引起剧痛,愈合困难。而肛管表面裂伤不能视为肛裂,因很快自愈,且常无症状。肛裂是一种常见的肛管疾患,也是中青年人产生肛管处剧痛的常见原因。肛裂最多见于中年人,但也可发生于老人及小儿。一般男性略多于女性,但也有报告女多于男。肛裂常是一个裂口,绝大多数发生在肛管后正中线中。【诊断】询问排粪疼痛史,有典型的疼痛间歇期和疼痛周期,即不难诊断。局部检查发现肛管后正中部位的肛裂“三联征”,则诊断明确。但在肛
分类:    2010-2-5 05:54
肛周脓肿
【概述】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内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称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其特点是自行破溃,或在手术切开引流后常形成肛瘘。是常见的肛管直肠疾病,也是肛管、直肠炎症病理过程的急性期,肛瘘是慢性期。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绿脓杆菌,偶有厌氧性细菌和结核杆菌,常是多种病菌混合感染。肛门周围皮下脓肿最常见,多由肛腺感染经外括约肌皮下部向外或直接向外扩散而成。【治疗措施】少数肛周脓肿用抗生素,热水坐浴及局部理疗等可以消散,但多数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有两种方式
分类:    2010-2-5 05:54
肛瘘
【概述】肛管直肠瘘主要侵犯肛管,很少涉及直肠,故常称为肛瘘,是与会阴区皮肤相通的肉芽肿性管道,内口多位于齿线附近,外口位于肛周、皮肤处。整个瘘管壁由增厚的纤维组织组成,内复一层肉芽组织,经久不愈。发病率仅次于痔,多见于男性青壮年,可能与男性的性激素靶器官之一的皮脂腺分泌旺盛有关。【诊断】目前多按肛管与括约肌的关系将肛瘘分为4类。1.括约肌间肛瘘多为低位肛瘘,最常见,约占70%,为肛管周围脓肿的后果。瘘管只穿过内括约肌,外口常只有一个,距肛缘较近,约3~5cm。少数瘘管向上,在直肠环肌和纵肌之间形
分类:    2010-2-5 05:54
肝外胆管损伤
【概述】创伤所致肝外胆管损伤,是肝门损伤的一部分。由于肝外胆管的部位较深,周围有较多重要的血管和器官,在外力的作用下单纯胆管损伤较少见,多数伴有门静脉、下腔静脉、肝脏、胰腺、胃、十二指肠等的损伤。由于伴发内出血引起的休克或胃肠穿孔引起的腹膜炎,易掩盖胆管损伤的表现。一旦漏诊,会酿成严重的胆汁性腹膜炎,继发腹腔感染,危及生命,即便得到挽救,胆漏和胆道狭窄的处理也十分复杂。【诊断】诊断一般不难,有明显胆道梗阻者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对诊断最有帮助,可以确定诊断和明确阻塞部位,有利于术前制定手术
分类:    2010-2-5 05:54
肝损伤
【概述】肝脏是腹腔内最大的实质性器官,担负人体的重要生理功能。肝细胞对缺氧的耐受力较差,故有肝动脉和门静脉提供丰富的血液供应,并有大小胆管与血管伴行输送胆汁。它位于右上腹的深部,有下胸壁和膈肌的保护。但由于肝脏体积大,质地脆,一旦遭受暴力容易损伤,发生腹腔内出血或胆汁泄漏,引起出血性休克和/或胆汁性腹膜炎,后果严重,必须及时诊断和正确处理。【诊断】开放性损伤,可根据伤口的位置、伤道的深浅与方向,诊断肝损伤多无困难。闭合性真性肝裂伤,有明显腹腔内出血和腹膜刺激征的诊断也不难。唯对包膜下肝裂伤、包膜
分类:    2010-2-5 05:54
股疝
股疝
【概述】脏器或组织经股环突入股管,再经股管突出卵圆窝为股疝。【治疗措施】股疝均应手术治疗,手术入径分腹股沟上和腹股沟下两种。1.腹股沟上入径(图1)采用斜疝切口,逐层解剖显露腹股沟管后壁,将圆韧带/精索牵向上,在腹股沟韧带上内侧切开腹横筋膜,即可找到股环和疝囊颈。切开疝囊颈,回纳疝内容物,于股环上方行疝囊高位结扎,远端疝囊不需处理。遇有嵌顿性股疝必须将股环内界的髂耻束返折部和陷窝韧带剪开松解,再将疝块推送回纳,切忌在股管上口提拉嵌顿的疝内容物。图1腹股沟上途径股疝修补术将耻骨梳韧带与腹股沟韧带缝
分类:    2010-2-5 05:54
肝豆状核变性
【概述】肝豆状核变性是以青少年为主的遗传性疾病,由铜代谢障碍引起。其特点为肝硬化、大脑基底节软化和变性、角膜色素环(Kayser-Fleischer环),伴有血浆铜蓝蛋白缺少和氨基酸尿症。又名Wilson病。【诊断】对于儿童和青年的慢活肝、暴发性肝炎或肝硬化患者,须考虑除外本病。K-F环、血铜蓝蛋白、尿铜测定是必要的诊断步骤。肝组织活检一是观察组织变化,二是测铜含量,因而多有确诊价值,必要时作64Cu结合试验。另外,应用DNA限制性长度多态性连锁分析对研究和发现杂合子,诊断Wilson病都有帮助
分类:    2010-2-5 05:54
高渗性脱水
【概述】水和钠同时丧失,但缺水多于缺钠,故血清钠高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高渗状态。当缺水多于缺钠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增加,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醛固酮分泌增加,钠和水的再吸收增加,以维持血容量。如继续缺水,细胞外液渗透压进一步增高,细胞内液移向细胞外,最终是细胞内缺水的程度超过细胞外液缺水的程度。脑细胞缺水将引起脑功能障碍。【诊断】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一般可作出诊断。实验室检查:a.尿比重高;b.血清钠升高多在150mmol/L以上;c.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
分类:    2010-2-5 05:54
高钾血症
【概述】血清钾测定>5.5mmol/L时,称为高钾血症。因高钾血症常常没有或很少症状而骤然致心脏停搏,应及早发现,及早防治。【诊断】凡遇有引起高钾血症原因的病人,要提高警惕,应经常进行心电图检查,如发现心电图的高钾血症改变,即可确诊。血清钾测定常显示血钾增高。【治疗措施】首先要控制引起高钾血症的原因及治疗原发病。一旦发现高钾血症时,应立即停止补钾,积极采取保护心脏的急救措施,对抗钾的毒性作用;促使钾向细胞内转移;排除体内过多的钾,以降低血清钾浓度。急救措施:a.静注钙剂(10%葡萄糖酸钙10~2
分类:    2010-2-5 05:54
感染性休克
【概述】严重感染特别是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常可引起感染性休克。感染性休克(septicshock),亦称脓毒性休克,是指由微生物及其毒素等产物所引起的脓毒病综合征(sepsissyndrome)伴休克。感染灶中的微生物及其毒素、胞壁产物等侵入血循环,激活宿主的各种细胞和体液系统;产生细胞因子和内源性介质,作用于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影响其灌注,导致组织细胞缺血缺氧、代谢紊乱、功能障碍,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这一危重综合征即为感染性休克。因此感染性休克是微生物因子和机体防御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微生物的毒
分类:    2010-2-5 05:54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