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不孕不育 传染 儿科 耳鼻喉 风湿 妇科 腹泻 肝病 肛肠 骨病 呼吸 护理 精神 口腔 泌尿 男科 脑病 内分泌 皮肤 神经 肾病 失眠 消化 心脑血管 心脏 血液 眼病 整形 肿瘤
搜索
中健网 中健网门户 疾病库
订阅

疾病库

颌面部放线菌病
【概述】放线菌病(actinomycosis)是一种慢性特异性炎症。面颈部是放线菌病的好发部位之一,亦可累及涎腺,但比较少见。【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细菌学检查。如果早期临床不能确诊,必要时可做活体组织检查。【治疗措施】以抗生素为主。如有脓肿形成,应手术切开排脓,可收到控制炎症的效果。一.药物疗法抗生素及磺腔药对放线菌病都有明显疗效。1.一般应用大剂量青霉素G治疗,每日200万U以上,肌注或加普鲁卡因局部病灶封闭。有条件时,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如与链霉素、四环素等联合使用,可能提高疗
分类:    2010-2-5 05:52
颌下腺炎
【概述】因导管的阻塞和狭窄而导致颌下腺逆行性炎症,称为颌下腺炎,常与涎石并发。临床表现主要为颌下腺肿大,疼痛,有脓性分泌物自导管口溢处。本病成年人发病率高,大多系慢性表现。目前有较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法,治愈率较高。未及时接受治疗者,未经正规治疗者,疗效欠佳,因此,早治疗是关键。【诊断】1.发热、全身不适,血白细胞计数增多;2.颌下区肿胀、疼痛。颌下腺肿大,压痛;3.患侧舌下区红肿,导管口红肿,有脓性分泌物溢出;4.慢性者可有颌下区反复肿痛史,颌下腺肿大,质稍硬,轻压痛;5.颌下腺导管口轻度红肿,
分类:    2010-2-5 05:52
颌骨骨折
颌骨骨折
【概述】颌骨骨折包括上颌骨骨折和下颌骨骨折,分为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根据致伤原因,又可分为火器性损伤和非火器性损伤两大类。【诊断】诊断颌骨骨折首先应了解其伤因、直接受伤的部位和受伤的经过,然后再作检查局部和全身体征,参考上述临床特点,判明有无骨折、骨折的部位和类型。条件允许时,可进一步作X线检查和CT检查,详细了解骨折线的部位、数目、方向及移位等情况。应当强调的是检查应详尽,不要遗漏对颌面部的多发伤和全身的多处伤的诊断,为制定完整的治疗计划提供充分的依据。【治疗措施】颌骨骨折后,主要是复位与
分类:    2010-2-5 05:52
腭裂
【概述】腭裂较为常见,可单独发生,也可并发唇裂。【治疗措施】应行手术整复。以2岁以后,5~6岁以前较为适宜。手术不仅是闭合腭部的裂隙,还为患儿的发音提供了正确的条件。术后患儿应进行发音训练。修复腭裂手术的基本原则是延长软腭,闭合腭咽,恢复正常的吞咽和发音功能。目前较常用的手术有:①改良兰氏手术;②梨骨粘膜瓣手术;③动脉岛腭瓣手术;④咽后壁粘膜肌瓣移植手术。【病因学】腭裂发生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认为与妊娠期食物中营养缺乏、内分泌异常、病毒感染及遗传因素有关。【临床表现】通常腭裂可分为四种类型:①
分类:    2010-2-5 05:52
颌骨囊肿
【概述】颌骨囊肿是指在颌骨内出现一含有液体的囊性肿物,逐步增大、颌骨膨胀破坏,据其发病原因可分为牙源性及非牙源性两大类,牙源性者即囊肿由成牙组织或牙演变而来;非牙源性囊肿则可由胚胎发育过程中残留于颌骨内的上皮发展形成,如面裂囊肿、亦可为损伤所致的血外渗性囊肿以及动脉瘤样骨囊肿等。【诊断】1.增大缓慢的颌骨无痛性膨胀、面部畸形,有乒乓感。2.穿刺抽出草黄色液体,牙源性角化囊肿则为白色角化或油脂样物。3.牙源性者有病源牙或牙缺失。4.X光表现为颌骨内的囊性透光影,此透光影边界光滑平缓,有一致密白色硬
分类:    2010-2-5 05:52
颌骨造釉细胞瘤
【概述】造釉细胞瘤为颌骨中心性上皮肿瘤,在牙源性肿瘤中较为常见,关于造釉细胞瘤的组织来源,尚有不同的看法,但大多数认为由釉质器或牙板上皮发生而来。造釉细胞瘤肉眼观为实质性或囊性,亦可在同一肿瘤中存在实质性及囊性两种成分,囊性者囊腔内可含褐色液体,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细胞呈大小不同的团块或条索,分散于结缔组织的间质内,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及国内的常用分类,通常可将造釉细胞瘤分为五种类型,即:滤泡型、丛状型、颗粒细胞型、鳞状化生型和基底细胞型。【诊断】1.颌骨无痛性进行性肿大,可致面部畸形,往往无特殊自觉症
分类:    2010-2-5 05:52
额叶肿瘤
额叶肿瘤
【概述】额叶肿瘤是颅内常见肿瘤,其发生率居幕上各部位肿瘤的首位,约占颅内肿瘤总数的1/5。常以胶质瘤为最多,约占颅内胶质瘤总数的25.57%;其次是脑膜瘤,约占颅内脑膜瘤总数的11.45%;另外先天性肿瘤、转移瘤等,也常在此部位发生。额叶肿瘤多见于成年人,性别方面无明显差异。此肿瘤虽属常见,但对额叶的解剖结构、神经生理功能了解的还不够完善。在最近20多年以来,随着神经外科学、神经生理学、神经精神病学的不断进展,对额叶的神经生理功能及额叶病变引起的症状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仍缺乏更深入的全面了解,
分类:    2010-2-5 05:52
恶性葡萄胎
【概述】葡萄胎的水泡样组织已超过子宫腔范围,侵入子宫肌层深部或在其他部位发生转移者,称为恶性葡萄胎。发生的机会为5%~20%的葡萄胎恶变成恶性葡萄胎或绒毛膜癌,多数在葡萄胎清除后6个月内发生,但亦有葡萄胎未排出之前就发生恶变者。恶性葡萄胎虽具有恶性肿瘤特点,但治疗效果及预后均较绒毛膜癌为好。【诊断】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结合辅助检查进行诊断,具体的诊断标准:1.尿妊娠试验:葡萄胎排空后超过2个月以后,又经刮宫证实无残存水泡状胎块、而尿妊娠试验仍持续阳性,或阴性后又转阳性,都有恶变可能。2.X线胸片
分类:    2010-2-5 05:52
恶性血管内皮瘤
【概述】骨原发性恶性血管内皮瘤又称血管肉瘤或血管内皮肉瘤,极为少见。最早是Kokodny于1926年报道,至1971年国外文献仅达百例,国内少见报道。Huvos提出的定义是指“于肿瘤中形成不规则但互相吻合的管腔,以一层或数层不典型内皮细胞为边界,具有间变不成熟表现的肿瘤细胞”。Spjut提出:“血管内皮肉瘤系少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骨的血管系统细胞或其前体细胞,内皮细胞具有明显的肿瘤细胞表现,并有形成弯曲而互相吻合的血管倾向”。本病占骨肿瘤的0.1%~0.4%,占恶性骨肿瘤的0.5%~1%,占原发
分类:    2010-2-5 05:52
儿童精神分裂症
【概述】精神分裂症可发生于成年人和儿童,它是儿童精神较为常见的一种精神病。这里主要叙述儿童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儿童精神分裂症诊断的主要指征如下:1.症状标准具有精神分裂症的基本症状,以思维联想障碍、情感障碍为主要特征,并与相应年龄行为的活动表现有明显异常和不协调,同时至少有下列症状之一:(1)思维贫乏,联想散漫或破裂,思维内容离奇,有病理性幻想和妄想。(2)情感淡漠,孤独退缩,兴趣减少,自发情绪波动,无故哭笑或焦虑恐惧。(3)意识清晰情况下,出现有感知障碍、行为紊乱、精神运动兴奋、作态
分类:    2010-2-5 05:52
儿童期情绪障碍
【概述】情绪障碍主要是由心理因素如某些精神刺激,或因家庭教育不当等所造成的情绪异常的表现,使患儿自身感到痛苦或影响社会的适应。【治疗措施】根据患儿发病有关因素和症状的特征,可采取心理治疗,包括行为疗法、游戏疗法和暗示疗法等。耐心教育引导,帮助患儿克制情绪上的障碍,树立勇敢坚强健全的性格,鼓励他们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改善情绪,增进交往,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环境。同时要帮助家长正确教育孩子,改善家庭环境,以减少对患儿心理上不良的影响。药物治疗,可根据主要症状选用药物。对焦虑、恐惧症状可服用抗焦虑药,如安定
分类:    2010-2-5 05:52
鹅口疮
【概述】鹅口疮(thrush)又名雪口病、白念菌病(moniliasis),是由真菌传染,在粘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的疾病,多见于婴幼儿。本病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这种真菌有时也可在口腔中找到,当婴儿营养不良或身体衰弱时可以发病。新生儿多由产道感染,或因哺乳奶头不洁或喂养者手指的污染传播。【治疗措施】用弱碱性溶液,如2%~5%碳酸氢钠(小苏打)清洗,涂擦冰硼油(中药冰硼散做成糊状蜜剂)、制霉菌素混悬剂等效果良好。加强营养,特别适量增加维生素B2和C。婴儿室应注意隔离和哺乳的消毒,以预防传播。【临床
分类:    2010-2-5 05:52
儿童糖尿病
【概述】儿童时期的糖尿病是指15岁或20岁以前发生的糖尿病,过去统称为儿童(少年)糖尿病(juvenilediabetes)。由于儿童期糖尿病的病因不一,临床和治疗、预后变不同,因此儿童糖尿病一词由于概念不清楚已含弃不用。本文重点介绍儿童青少年中多发的Ⅰ型糖尿病。【诊断】1.临床表现(1)起病较急。约有1/3有患儿于起病前有发热及上呼吸道、消化道、尿路或皮肤感染病史。(2)多饮、多尿、多食易饥,但体重减轻,消瘦明显,疲乏无力,精神萎靡。幼儿在自己能控制小便后又出现遗尿,常为糖尿病的早期症状。(3
分类:    2010-2-5 05:52
儿童多动症
【概述】儿童多动症、多动综合征(hyperkineticsyndromeofchildhoo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问题,又称脑功能轻微失调或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minimalbraindysfunction,MBD)或注意缺陷障碍(attentiondeficiencydisorder,A.D.D.)。这类患儿的智能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以致影响学习成绩。在家庭及学校均难与人相处,日常生活中使家长和老师感到困难。
分类:    2010-2-5 05:52
儿童孤独症
【概述】儿童孤独症过去称为婴儿孤独症(infantileautism),在分类学上目前归于心理发育障碍范畴,称为广泛发育障碍(pervasivedevelopmentaldisorder)。其患病率据西方报道约为儿童的4~10/万。我国过去报道极少,近年逐渐增加。男孩多见(男∶女约为5∶1)。本病病因未明。双生儿研究提示在单卵双生儿中同病率高于双卵者。脑电图及脑影像检查均有较高的异常率,但不具特异性。神经系统软体征也较多。某些疾病,例如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患者并发孤独症症状者也较多。【诊断】诊断主
分类:    2010-2-5 05:52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