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不孕不育 传染 儿科 耳鼻喉 风湿 妇科 腹泻 肝病 肛肠 骨病 呼吸 护理 精神 口腔 泌尿 男科 脑病 内分泌 皮肤 神经 肾病 失眠 消化 心脑血管 心脏 血液 眼病 整形 肿瘤
搜索
中健网 中健网门户 健康有道 查看内容
主讲嘉宾

出血性疾病是血液系统疾病的一个大类,正常情况下,人体有几个系统维持血液在血管内正常运行:

[第178期]出血性疾病的日常调护
时间:2016-8-8 14:56   来自: 中健网·医院   原作者: 李晓红

  一、出血性疾病定义

  出血性疾病是血液系统疾病的一个大类,正常情况下,人体有几个系统维持血液在血管内正常运行:

  1正常止血机制

  2正常凝血机制抗凝血

  3纤维蛋白溶解机制

  二、分  类

  按病因及发病机制,将出血性疾病分为以下类型:

  1血管壁异常

  2血小板异常

  3凝血异常

  4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异常

  5复合性止血机制异常

  三、病  机

  l血小板数量异常

  1、血小板减少

  ①血小板生成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化疗及放疗后的骨髓抑制;②血小板破坏过多:发病多与免疫反应有关,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③血小板消耗过度: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④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脾功能亢进等。

  2、血小板增多

  原发性:原发性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

  继发性:如脾切除术后等

  l血小板质量异常

  1、遗传性:血小板无力症,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血小板病

  2、获得性:可由抗血小板药物、感染、尿毒症、异常球蛋白血症等引起。以获得性的多见

  l凝血因子异常

  1、先天性或遗传性

  血友病A、B及遗传性FⅪ缺乏症

  遗传性凝血酶原、 FⅤ、Ⅶ、Ⅹ缺乏症,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乏及减少症,遗传性FⅩIII缺乏及减少症

  2、获得性肝病性凝血障碍、VitK缺乏症、尿毒症性凝血障碍等

  主要为获得性疾病、肝素使用过量、香豆素类药物过量及敌鼠钠中毒抗因子Ⅷ、Ⅸ抗体形成

  蛇咬伤、水蛭咬伤、溶栓药物过量

  四、预防

  忌酒;

  戒烟;

  不食辛辣:辣椒、韭菜等;

  少食热量高的食物:巧克力、咖啡、牛肉、羊肉等;

  多食蔬菜、水果;

  避免剧烈运动;

  避免大笑;

  避免剧烈咳嗽;

  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

  保证充足睡眠;

  保持情绪稳定;

  保持血压平稳;

  五、治疗

  l病因防治

  预防与治疗基础疾病,避免引起出凝血异常的物质

  l止血治疗

  补充血小板或凝血因子

  药物:支持毛细血管,VitK,抗纤溶

  DDAVP以及局部止血

  促血小板生成  TPO  IL-11

  l其他治疗

  l血液制品输注: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

  l止血药物:酚磺乙胺

  l治疗原发病:

  1、血小板因素

  2、凝血功能

  3、血管因素等

  六、中医认识

  l出血性疾病中医称之为“血症”“紫癜”“紫斑”等;

  l出血的原因病机归纳为:气、火两方面

  气虚不统血

  火盛迫血旺行

  l对血症由一整套治疗策略:

  清代名医王清任提出: 止血、消瘀、宁血、补虚四大治则,也是治疗出血的顺序。

  七、中医辩证

  气虚不统血证

  阴虚火旺证

  血热妄行证

  阴阳两虚证

  八、中医治疗

  补气摄血法:黄芪+四君子汤;适用于各类型有气虚表现的出血。

  滋阴凉血法:二至丸女贞子、墨旱莲、仙鹤草、丹皮、栀子等;适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出血。

  清热凉血泻火法:黄连、黄芩、大黄、水牛角、赤芍、丹皮、生地、大青叶等适用于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健脾益肾法:黄芪、党参、茯苓,白术、仙鹤草、熟地、何首乌、淫羊藿、补骨脂等。适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注:中健网独家专稿,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