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不孕不育 传染 儿科 耳鼻喉 风湿 妇科 腹泻 肝病 肛肠 骨病 呼吸 护理 精神 口腔 泌尿 男科 脑病 内分泌 皮肤 神经 肾病 失眠 消化 心脑血管 心脏 血液 眼病 整形 肿瘤
搜索
中健网 中健网门户 健康有道 查看内容
主讲嘉宾

脊柱支撑着我们整个身体,是我们身体生命的主干,是人体原动力输送的重要途径,滋养着人体所有的脏腑,人之所以能够直立,在于脊柱的挺立。同样脊柱的某处歪斜或移位,就会造成压迫或挤压到相关的神经,使大脑发布的命令无法正常的传达给某个器官/脏腑,影响脏腑功能的正常运作,渐渐就出现了各种不适症状或疾病,影响身体的健康。

[第322期]教你认识脊柱与健康
时间:2019-5-16 15:57   来自: 中健网·医院   原作者: 柴居堂

    一、 脊椎健康

    背痛、颈痛、头痛、上肢及下肢疼痛等等已成为常见的都市病。

    这些徵症形成都是长时间工作,不良姿势及缺乏运动所致的脊椎问题。

    脊椎作用是保护中枢神经系统,负责控制及调校整个身体的健康,包括身体上及精神上方面。 

    常见都市病:头痛、肩颈痛、腰背痛、坐骨神经痛 、膝盖痛、手脚麻痹。

    临床上最常见的疼痛性疾病为首的是 :颈椎病 、腰椎间盘突出。且此类病症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持续上升,目前已达35.216%,并有低龄化趋势。而据美国国家健康中心统计,美国成年人中有80%遭受着颈、腰或腿痛的困扰。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现已有70多种病症与脊椎有关联。

    23个椎间盘中哪几个最容易突出? 

    颈椎:颈4/5、颈5/6

    腰椎:腰4/5、腰5/骶1 

    脊椎相关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百病之首。儿童期达到68%、青年期达到80%、中老年期达到95%以上,人类的疾病95%都与脊椎偏移有关。 

    脊柱不正是万病之源 

    我们经常会听说“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脊柱侧弯”“强直性脊柱炎”等等被称之为脊柱疾病的一类疾病,这些又与“脊柱不正”有什么关系呢?

    绝大多数人会认为脊柱出了问题不就是“脖子疼”“肩膀酸痛”“手臂麻木疼痛”“腰疼腿麻”一类的症状么,为什么会说“脊柱不正是万病之源”呢? 

    仅仅只是认为像“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这一类的疾病才是脊柱出了问题,并不清楚脊柱对于人体整体系统的影响是多么的重要。

    二、 了解脊柱

    一)脊柱的形态结构特点与功能作用

    1.脊柱的位置

    脊柱位于人体背部中央,脊柱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头的支持者,又是人体躯干的中轴,支持体重,并参与胸、腹腔和盆腔的构成,保护体腔内在器官,特别是脊髓。

    2.脊柱的形态结构 

    成人的脊柱由24个独立的椎骨、一个骶骨及一个尾骨组成。根据24个独立椎骨的不同部位,分为7个颈椎、12个胸椎、5个腰椎。骶骨由5个骶椎互相融合而成尾骨由3-5个尾椎组成。

    每个椎骨可分为位于前方的椎体和位于后方的椎弓。

    相邻的椎体之间借助自上而下逐渐增厚的椎间软骨——椎间盘互相连结,并起着弹性垫的作用。

    沿着整个脊柱,有两条自上而下的坚固纵韧带,即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另外还有其他长短不一的韧带及大大小小的肌肉。

    脊柱由于有独立的椎骨组成,加上韧带、肌肉、椎间盘将各个脊椎骨连接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就像自行车的链条一样,环环紧扣,这就保证了人类颈、胸、腰部活动的灵活性,人们能自由自在地根据不同需要面前俯后仰、左右弯曲,称得上得心应手,随心所欲。  

    二) 脊柱的功能作用

    1骨架支撑作用

    脊柱是人体躯干的支柱,它位于颈、躯干和骨盆的背面正中,起着支撑头颅和构成、支撑胸腔、腹腔、盆腔脏器的作用,同时也是上下肢的支持者。 

    2安全保护作用。

    脊柱有 4 个生理曲度(颈曲、胸曲、腰曲和骶曲),使脊柱如同一个大弹簧,增加了缓冲震荡的能力,加强了稳定性。

    在跳跃或剧烈运动时,椎间盘可吸收震荡和生理曲度缓冲震荡,防止颅骨和脑部受到损伤。

    同时对脊髓、中枢神经和内脏器官也起到保护作用。

    三)脊柱的平衡与稳定结构  

    稳定对于脊柱来说也就是“平衡”,任何平衡都是相对的,也是有条件的。

    有关脊柱的稳定也是一种相对的稳定,使脊柱功能正常发挥的前提和基本条件。

    有关脊柱的稳定主要依赖内、外两个方面。

    内部主要是脊柱的曲度与中正度、椎骨、椎间盘、小关节、椎旁韧带;外部主要是肌肉和筋膜。

    1.脊柱的内平衡结构  

    (1)脊柱的曲度与中正度:脊柱的基本生理功能决定了脊柱需要按照DNA信息生长成为具有S型生理曲度、与重心垂直的中正度,这样才能保证脊柱在静态与动态状态下都能保证处于稳定的状态下;

    (2)椎骨:构成脊柱的基本单位,每一块椎骨的形态、结构、位置必须按照DNA信息生长,就像构成长城的每一块城砖,一旦发生改变,就会导致脊柱不正;

    (3)椎间盘

    椎骨的椎体与椎骨的椎体之间是由椎间盘紧紧的固定在一起,椎间盘还能够有效吸收震荡,椎间盘对于稳定脊柱中所起的作用非常大;

    (4)小关节:

    又称为关节突关节,是脊柱后部重要的承重和支撑结构,还有调节和控制脊柱运动的功能,小关节功能一旦丧失,将会严重影响脊柱的稳定性;

    2.脊柱的外平衡结构  

    脊柱周围的肌肉与筋膜:肌肉与筋膜是紧密相连的,也是唯一与脊柱稳定性有关的外部因素。

    脊柱的稳定性变化与脊柱周围的肌肉关系十分密切,任何与脊柱运动有关的肌肉力量的变化和运动失调时,都会导致脊柱稳定性的变化。

    3.脊柱的平衡稳定结构的重要性  

    脊柱平衡是维护人体健康的重要条件。

    脊柱位于人体正中,上撑头颅,下坐骨盆,外联四肢,脊髓神经穿行其中。

    脊柱前面有人体三个腔,心、肺居上,肝、胆、脾居两侧,胃、小肠、胰、肾居后,膀胱、子宫居下,各有其位,各归其位。

    脊柱与各个器官有神经联系,有血管相通,有肌肉、韧带支持。

    当脊柱由于退变、损伤、劳作、炎症、肿瘤、不良运动等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出现扭曲、变形。

    脊柱失衡后,脊柱韧带及内脏韧带扭转,血管内血流受阻、神经受刺激或压迫,这一系列变化必然引起内脏器官的功能异常,长此以往,会引起脏器的器质性病变。

    理论上,脊柱平衡者,内脏健康,体态自然优雅匀称、步履自然轻灵稳健。 

    脊柱是人体的中轴和支柱,垂直于骨盘上,支撑起肩膀、上肢及头部,以肋骨及胸骨保护心脏。

    脊柱支撑着我们整个身体,是我们身体生命的主干,是人体原动力输送的重要途径,滋养着人体所有的脏腑,人之所以能够直立,在于脊柱的挺立。

   它如同一颗树一样,树根从土壤里吸收营养成分传达到树干到树枝最后到达树叶,枝叶才能茂盛。

   如果树根出现病变,吸收不到营养成分,整棵树都会死掉。

    同样脊柱的某处歪斜或移位,就会造成压迫或挤压到相关的神经,使大脑发布的命令无法正常的传达给某个器官/脏腑,影响脏腑功能的正常运作,渐渐就出现了各种不适症状或疾病,影响身体的健康。

    三、脊柱不正的主要表现形式

    脊柱不正引起脊柱失稳,脊柱出现侧弯、滑移或后凸,可使脊柱周围或骨盆周围的肌肉、血管、神经受到牵拉、挤压。

   肌肉受到牵拉、挤压,可引起局部肌肉肿胀、疼痛;血管受到牵拉、挤压,可引起循环障碍,出现酸胀、疼痛、肢体发凉、怕冷、局部肿胀等症状;神经受到牵拉、挤压,便出现感

    觉及运动障碍,如麻木、肌力减退、肌肉萎缩等症状。

   四、脊柱不正导致脊柱性疾病

    脊柱性疾病,是指脊柱结构与功能不相适应而产生的功能性病变。如颈椎病、颈椎小关节紊乱、斜颈(非先天性)、落枕、肩周炎;胸椎小关节紊乱症、胸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小关节紊乱、腰椎椎管狭窄症、急性腰肌扭伤、腰椎滑脱;骶髂关节综合症、坐骨神经痛;脊柱侧弯、强直性脊柱炎等。

    脊柱相关性疾病,是指由于脊柱结构与功能不能相适应而导致的中枢神经传导不畅、神经支配区域或脏器血液循环受阻,而引起的病变。

    如颈型类冠心病、功能性消化不良、心率失常、耳鸣、耳聋、胸痛胸闷、失眠、多汗症等。

   据医学统计,目前脊柱相关性疾病已达近百种!

    脊椎的生理功能

    1、对人体起着保护内脏器官、支撑身体,参与胸腔、腹 腔、盆腔后壁的构成。

    2、脊柱其内有骨髓,神经纤维,通联大脑,对人体的思维、运动、表情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脊柱使我们大脑发达,使肢体协调,内脏组织器官的协调。

    4、脊柱在中医上称为督脉,督脉与我们的五脏六腑、神经系统、骨髓、大脑是密不可分的。

    五、引起脊柱侧弯的原因有

    1.地心引力;

    2.外重力:单侧背包;

    3.内脏疾病:药物的伤害;

    4.年龄因素:身体机能代谢的老化;

    5.职业习惯性姿势:办公室人员、白领、司机等;

    6.精神因素:工作压力、感情压力、经济上的压力、精神紧张;

   7.营养不均衡:钙质与胶原的摄取不足;

   呵护脊柱就是呵护生命脊柱的质量关系生命的质量

   脊柱是开启人体自愈力的金钥匙

    我们的脊椎有七节颈椎、十二节胸椎、五节腰椎、一节骶椎及尾椎所连结构成,其实它就是我们人体自愈力的金钥匙。

    在脊椎骨中布满一束束神经,这些神经与各个器官和组织紧密相连,扮演脑部与身体各部分沟通的桥梁,负责传递脑部所下达的命令,同时将身体各部位的信号传回脑部。

    而传递信息的快速与正确,可以说任何高科技都无法比拟的,但是这是在我们的脊椎完全健康的情况下才能畅通无阻、顺利完成任务。

    脊椎一旦弯曲错位,将压迫神经导致脑部与身体各部位的信息传达受阻,而使各部位机能降低或产生病变,由此可见脊椎对人体正常运作的重要性。

   六、脊柱病灶与对应病位

   1.颈椎: 病灶与对应病位

    第一颈椎:主要关联头、耳、鼻、喉、脸等。如发生障碍,易患头痛、失眠、视力下降、记忆减退、眩晕、高血压和面瘫等症。

    第二颈椎:主要关联耳、鼻、喉、舌、声带、口等。如发生障碍,易患昏眩、偏头痛、耳鸣、胸闷、扁桃腺炎、腮腺炎、鼻窦炎、过敏、失声等症。

    第三颈椎:主要关联咽、颊、肩、横膈等。如发生障碍,易患咽喉炎、咽喉部异物感、牙痛、颈肩酸痛、呼吸困难、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症。

    第四颈椎:主要关联颈部肌肉、咽、臂等。如发生障碍,易患肩酸痛、牙痛、三叉神经痛、甲状腺功能亢进、胸闷、呃逆(打呃)等症。

    第五颈椎:主要关联手肘、食道、气管、横膈膜、心脏等。如发生障碍,易患气管炎、咽喉炎、哮喘、手臂酸痛、心动过速或过缓等症。

    第六颈椎:主要关联甲状腺、食道、气管、心肺、上肢等。如发生障碍,易患上臂或手腕痛、甲状腺炎、低血压、心律失常、五十肩、大拇指酸麻痛等症。

    第七颈椎:主要关联甲状腺、食管、气管、心肺、肱肌等。如发生障碍,易患甲状腺炎、低血压、心律失常、手臂外侧、中指、肱肌、无名指酸麻痛等症。

    2.胸椎: 病灶与对应病位

    第一胸椎:主要关联心脏、气管、食道、前臂等。如发生障碍,易患心慌、心悸、气管炎、气喘、咳嗽、呼吸困难、左上胸痛、手腕痛、手臂后侧痛等症。

    第二胸椎:主要关联心脏、气管、食道、肩臂等。如发生障碍,易患食道炎、胸痛、气喘、咳嗽、血压异常、心律失常、肩臂酸麻痛、手麻木等症。

    第三胸椎:主要关联肺、支气管、食道、心脏、胸腔等。如发生障碍,易患气喘、咳嗽、支气管炎、肺炎、食道炎、肋膜炎、心脏病、胸闷、胸痛等症。

    第四胸椎:主要关联肺、支气管、胆囊、胸肋等。如发生障碍,易患肺炎、气喘、黄疸、胸膜炎、乳房痛、肋间痛等症。

    第五胸椎:主要关联肝、胆、脾胃、胸壁等。如发生障碍,易患肝炎、胆囊炎、脾肿大、低血压、胃炎、乳房痛、胸壁痛等症。

    第六胸椎:主要关联胰、胃、胆、胸背等。如发生障碍,易患肝区痛、胃痛、胆石症、上腹胀痛、肋间痛、食欲不振、胸背痛等症。

    第七胸椎:主要关联肝、胆、胰、十二指肠等。如发生障碍,易患肝区痛、胆石症、胃溃疡、2型糖尿病、十二指肠炎、扁桃腺炎等症.

    第八胸椎:免疫功能低下、肝胆病、糖尿病、呕逆、尿频

    第九胸椎:肾功能障碍、小便白浊、尿不畅、过敏证、身体手脚冰冷、癫痫 

    第十胸椎:肾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易倦、干藓

    第十一胸椎:肾功能障碍、尿道病、皮肤病、湿疹

    第十二胸椎:下腹疼凉、疲劳综合症、不孕症、风湿症、生殖器官表面痛痒

    3.腰椎: 病灶与对应病位

    第一腰椎:结肠功能失调、便秘、腹泻、腰痛、下腹痛

    第二腰椎:下腹痛、腰酸痛、性机能减退

    第三腰椎:膀胱、尿少、腰、膝内侧痛无力

    第四腰椎:腰痛、坐骨神经痛、排尿困难、尿频或尿少、腿痛放射至腿肚外侧、痔疮

    第五腰椎:腿血液循环不良、下肢无力怕寒冷、腰腿痛麻至腿肚后外侧月经不调、

    骶椎:腰骶关节病变、足根痛麻凉感、膀胱病、前列腺炎

    尾椎:尾骨痛

    4.常见病症与对应反射范围

    肩周炎、冻结肩----在6、7颈椎;

    高血压:属心脏病源的在6、7胸椎,属肾脏病源的在1、2腰椎;

    咽喉病、气管食道病----在2、3胸椎;

    上肢酸软无力、手麻、手颤----4胸椎、5颈椎;

    胸闷憋气、咳喘、肺心病、慢性皮肤病----在5胸椎;

    心脏病----在6胸椎;

    慢性胃病、消化不良、胃部溃疡----在8胸椎

    慢性肝炎、澳抗阳性、肝区痛、胆结石、儿童厌食症、白内障、青光眼----在9胸椎; 

    腹胀、水鼓、气鼓----在9、10胸椎;

    吸收不良、肠鸣、大便不成形、大便干燥----在11、12胸椎消渴症----在2腰椎;

    妇女面斑、男女不孕症、子宫肌瘤、妇女贫血----在3腰椎腿关节疼----在4、5腰椎;

    腰至臀部酸痛、子宫颈癌、盆腔内病----在5腰椎至骶椎。

注:中健网独家专稿,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