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充血性心衰病因有新解

中健网 >> 疾病库 >> 心脏病 >> 心衰 2005年12月29日 中健网·疾病 佚名

河南医科大学一附院儿科主任医师刘松茂、副教授安金斗等在研究中发现,内皮素与降钙素基本相关肽失衡,是小儿充血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儿科常见的一种危重急症,是由于心肌原发或继发性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致使心输出量降低,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 要的一种病理过程。安金斗副教授等在研究中对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进行了临床分析和研究,共系统观察小儿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15例,平均年龄1.5岁,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38例,平均年龄7.8岁,对照组0例,平均年龄4.5岁,进行了血浆内皮素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测定。结果发现,充血性心力衰竭时血浆内皮素明显升高,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明显下降,二者呈显著负相关。同时他们还发现,患儿心功能越差,血浆内皮素升高越明显,治疗后明显降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前后,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由此他们得出,血浆内皮素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是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病的重要体液原因,二者之间失衡可能是该病发生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临床监测内皮素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水平,可作为诊断治疗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可靠依据。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