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6期]莫听迪巧忽悠,孩子补钙要科学

中健网 >> 医疗圈 >> 焦点 2013年04月11日 中健网·专题部 李余
进口的钙片一定比国产的钙片好?专家的回答是否定的,但号称“美国补钙专家”的儿童补钙品牌“迪巧”却把这个错误的观念肆无忌惮地宣传给了中国的消费者。4月10日,中国网刊文称“‘美国补钙专家’迪巧夸大宣传 靠概念忽悠国人”,把如今混乱的钙制剂市场给广大消费者揭开了一个小小的口子。其实,对消费者来说,不管是进口的还是国产的,有效果的才是好产品。当前正值春季,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来说,这是骨骼生长的黄金季节,补钙最易吸收。那就让我们不听“迪巧”忽悠,给孩子科学补钙。

钙在人体中的作用

 

    说到补不补钙,首先要知道钙在人体中起什么作用。钙是什么呢?钙其实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一种无机盐,它约占人体重量的1.5%~2.0%,其中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之中。另外,1%的钙大多数呈离子状态存在于软组织、细胞外液和血液中,与骨钙保持着动态平衡。钙与镁、钾、钠等离子保持一定比例,使神经、肌肉保持正常的反应;钙可以调节心脏搏动,保持心脏连续交替地收缩和舒张;钙能维持肌肉的收缩和神经冲动的传递;钙能刺激血小板,促使伤口上的血液凝结;在机体中,有许多种酶需要钙的激活,才能显示其活

    钙是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无机盐。人的身高主要是由长骨决定的,长骨的增长有两个因素,一是骨细胞增生,有机质生成;二是骨盐的沉积。有机质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骨盐的主要成分是钙、磷以及少量的镁、钾、钠等无机盐。幼儿青少年生长发育期,对钙的需求多,尤其是发育最快的时期(12~18岁),如供应不足,便会影响身高。

我们的身体到底需要多少钙

 

    一个人在人生的各个时期,对钙的需要量是不同的。

    胎儿期:母体内的胎儿在发育的后3个月大量沉积钙质,此时孕妇应增加含钙丰富的食物或适当补充钙剂,不仅有利于自身钙的贮存,又有利于胎儿的生长。这一时期,最佳摄入量是1200毫克/天。

    婴儿及儿童:纯母乳喂养的足月婴儿,4个月内母乳完全可满足婴儿钙的生理需要量,即250至300毫克/天。以牛奶或以牛奶为基础配方奶喂养的4个月以内的婴儿,随月龄的增长,钙的需要量亦增加,每日为500至600毫克。2至10岁的儿童,钙的需要量以公斤体重计算,是成人的2至4倍,一般每日应摄入800毫克以上的钙。有研究显示,此期钙摄入不足,会影响最终身高和骨量峰值。

    少年及青年:青春期处于生长加速的第二个高峰期,此时钙摄入量对达到理想的骨量高峰有重要作用,最佳摄入量为1200至1500毫克/天。

    成人:成人骨骼不再生长,但骨组织的代谢并不是静止的。一般来说,25至45岁的成人每日摄入钙量应为800至1000毫克,65岁以上的老人钙摄入量以1500毫克/天为最佳。

怎么判断孩子需不需要补钙

 

    一个人是否缺钙,有科学的判断标准,成年人每克头发中含有900到3200微克的钙都属于正常范围,低于900微克为缺钙;儿童每克头发中正常的含钙量应在500到2000微克之间,含量低于250微克为严重缺钙,含量在350微克左右为中度缺钙,450微克的为一般性缺钙。

    小儿缺钙的主要表现是骨骼发育障碍和神经精神反应异常,最明显的是骨骼上的异常,如佝偻病、骨关节异常、学步慢、鸡胸、驼背等,长期缺钙对小儿智力发育也有一定影响。幼儿缺钙会引发佝偻病、罗圈腿等疾病,还会伴随夜间啼哭、抽风等症状;儿童、青少年缺钙则会长不高、发育迟、牙齿不齐,出现“O”型或“X”型腿。一般来说,孩子半岁之前是否缺钙,需要观察他的表现,如睡不好觉、精神烦躁、摇头、头发减少等症状可能是缺钙的表现。而半岁之后的儿童,则主要从体型、发育上来观察是否缺钙,如长牙迟、学步迟、骨关节异常等。

    对于有一定临床经验的儿科医生来讲,诊断一个小儿是否缺钙并不是一件很复杂的事,只要按照规范的诊断程序来做,就可以迅速得出结论。目前对小儿缺钙的诊断比较混乱,有些儿童家长凭自己的经验给小儿做诊断,一看小儿有枕秃、出汗多、出牙晚,就认为小儿缺钙。有些医生工作不够负责或缺乏临床经验,有时仅凭化验结果就草率的诊断小儿缺钙,为此在家长中造成一种恐慌和误导,社会上掀起给儿童盲目补钙的热潮。

缺钙的孩子如何补钙

 

    即使孩子缺钙了,需要补钙也不等于多喂钙片,其实钙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受多种因素影响,也有多种渠道。对于不明显缺钙的孩子,可以通过豆制品、奶制品和鱼肉等食物来补充。阳光和户外运动是最好的天然钙制剂,上午10点和下午2点的阳光是最适合孩子的。

    给孩子科学补钙要从三方面着手,首先是食疗补钙,就是多吃含钙质较丰富的食物,比如多吃鱼虾、猪脆骨、鸡蛋、牛奶等食物。豆类和种子食物也能提供丰富的钙质,像黄豆、芝麻、莲子、枣、葡萄干、松籽、葵花籽、开心果等都是很好的补钙食物。

    第二是重视儿童的健康调养。很多家长给孩子吃了很多补品或补药。结果孩子还是体弱多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经常感冒发热、鼻炎、烂牙盗汗,消瘦。家长们为此非常烦恼。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做好儿童健康调养工作。如果脾胃的健康调养工作做不到位,肠道对营养物质(包括钙离子)的吸收就很少,那么,即使赶头牛进到孩子的肚子里,也同样会被当做大便排出的。

    预防脾胃虚弱家长一定要喂养得当,不过食肉类食品,避免伤食;不要滥用一些清热泻火类药物,如板蓝根冲剂、清热泻火口服液等,以免苦寒伤胃;不过食零食等。脾胃虚弱偏内寒的患儿要养成吃热饮的习惯,可以多吃山药、芋头、南瓜、薏米,少吃油腻生冷之品。偏内热的患儿要少吃干燥、油炸、辛辣食物,不过量喝流质蛋白饮食,多吃南瓜、胡萝卜、海带等食物。家长要切记,切不可因宝宝大便干,而过食寒凉类药物。

    第三才是药物补钙。缺钙严重的孩子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当然,使用补钙药物的同时,不要忘记了的补充维生素D。钙质需要在维生素D的作用下才能被小肠吸收,经由血液运送到孩子的骨骼肌肉、大脑神经。所以可同时服用鱼肝油丸辅助补钙的工作。注意在对孩子进行药物补钙同时,让孩子多晒太阳,有助于增强效果。

确需药物补钙时如何选择钙制剂

 

    目前市场上的钙制剂林林总总,让消费者眼花缭乱。当孩子确实需要药物补钙时,我们该选择呢?

    国际上大量的动物与各个年龄段的人体试验表明,不论是哪一类钙,无机钙还是有机钙,如果实验对象在钙的营养正常情况下,吸收率一般都是40%,如果钙的营养情况不良,则吸收率可能达到75~85%。并没有哪种钙制剂的吸收率特别高。实际上我们所需要的是补钙,是各种钙制剂中的钙元素而不是制剂本身,制剂本身仅作为钙的载体。这是一个数学与化学的基本问题,并没有多少高深的学问。

    我们选择钙制剂时应该关注两点:一是钙含量,二是吸收率。那么哪种钙制剂含钙量最高呢?因为人需要补充的元素钙,在常见的几种钙制剂元素钙的含量差别很大,它们依次为碳酸钙含40%、碳酸氢钙含23.3%、枸橼酸钙含21%、乳酸钙含13%、葡萄酸钙含9%。显然在上述钙盐中,碳酸钙中元素钙含量最高。因此,中国药典(1995年出版)正式收载碳酸钙原料,并将补钙作用列为第一适应症。所以在选择补钙产品时,不管其商品名是什么,一定要搞清楚其成份是哪种钙盐。尤其要注意的是有些钙产品的说明书只标出该产品的全药量而不是每片元素量,千万不要将这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混淆。要根据该类钙剂的全药量及其含元素钙的比例计算出其真正的含钙量。

    选择钙制剂的第二要素是易吸收。钙主要在肠道吸收,故应以口服为主。促进钙吸收的主要因素是机体缺钙状况及体内的1,25-二羟维生素D,这是食物中的维生素D与人体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经阳光照射后再合成维生素D3,再在肝脏,尤其是肾脏中经羟化反应而生成的,它能促进钙在小肠甚至在结肠中的吸收。如果人体缺乏1,25-二羟维生素D,钙的吸收只有10%。如果补充了维生素D,并在肝脏与肾脏合成了1,25-二羟维生素D,钙的吸收率会增加到60~75%。 由此可见,促进钙的吸收,钙制剂的不同类型是次要的,主要的还是体内1,25-二羟维生素D含量是否丰富。

药物补钙八项注意

 

    不要以为孩子吃了钙剂就算补钙成功,想要给孩子高效补钙,家长还要注意以下八点:

    1、不要让钙遇见草酸。菠菜、雪菜、苋菜、空心菜、竹笋、洋葱、茭白、毛豆等都含有大量草酸,草酸容易与钙元素结合而影响吸收。所以补钙期间最好把蔬菜放到热水中烫一下,或是在饭前2小时或饭后3—4个小时服用钙制品。

    2、钙剂不要与主餐混吃。即使没有太多草酸,如果在吃饭时服用钙制品,也还是会影响钙的吸收,混在食物中的钙只能吸收20%。只要胃里面塞满太多东西,效果就不太好。补钙要与早、中、晚餐间隔半小时以上。也不要跟奶混在一起。

    3、过量补钙反而长不高。补钙也要适量,不是越多越好。婴幼儿每天摄入的钙量约为400毫克,如果摄入的钙量大大超过以上的标准,可能会便秘,甚至干扰其他微量元素如锌、铁、镁等的吸收和利用,还可能导致肾、心血管等器官组织发生钙沉积,如产生肾结石的潜在危险等。

    4、维生素D和婴儿钙片分开吃。真正缺钙的孩子很少,很多孩子真正缺的应该是维生素D。维生素D的作用是让钙从肠道充分吸收,同时保证体内的钙不会从尿里流失。婴幼儿每天摄入的维生素D的量应达到400国际单位。如果维生素D量不够,就会表现为“缺钙”。量太多了,又会产生维生素D中毒,引起各器官和血管钙化等表现。所以婴儿应该吃不含维生素D的钙片,同时补充鱼肝油等维生素AD制剂,因市售的这些制剂已有固定的每日建议用量。含维生素D的钙片内含的维D量较少,也需再补充鱼肝油等维AD制剂,但这会使每天补AD制剂的量要重新调整,使简单的事反而复杂化。

    5、钙磷比例均衡减少钙流失。正常情况下,宝宝体内的钙、磷两种矿物元素的比例是2:1,换句话说,钙是磷的2倍,如果宝宝的食谱恰恰是这个比例,那么钙的吸收利用率高。实际情况呢?由于爸妈大多迁就宝宝的口味,过多地摄入碳酸饮料、可乐、咖啡、汉堡包、比萨饼、小麦胚芽、炸薯条等食物,而这些食物都是磷的“富矿”,致使大量磷涌入体内,使钙与磷的比例高达1:10以上,磷一旦多了,会把体内的钙“赶”出体外,导致缺钙。

    6、补钙要补镁。钙与镁如同一对好搭档,当两者的比例为2:1时,最利于钙的吸收与利用。遗憾的是家长往往注重补钙,却忘了补镁,导致体内镁元素不足,进而累及钙的吸收。镁在以下食物中较多,如坚果(杏仁、腰果和花生)、黄豆、瓜籽(向日葵籽、南瓜籽)、谷物(特别是黑麦、小米和大麦)、海产品(金枪鱼、鲭鱼、小虾、龙虾)等。

    7、钙锌不同补。钙与锌,如果混合一起服用,虽然锌不会干扰钙的吸收,但钙能降低锌的吸收,故两者同用实际上只发挥了补钙的作用,补锌的功能因遭受抑制而无法发挥出来。奥妙在于两者会互争受体,造成了受体配比不合理,因而一种吸收多而另一种吸收少。正确做法是将两种矿物元素分开服用,比如早晚服用钙剂,中午则吃锌制剂,两者间隔至少3小时以上。

    8、维生素D也不能过量。有些家长知道维生素D可以帮助钙的吸收,因此经常给孩子补充维生素D。事实上,维生素D并不是营养品,过量服用后,长期积聚在儿童体内,会引起食欲下降、恶心和消瘦等症状,严重的还容易引起高钙尿症。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