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各地的民族皆喜以独木舟作运输工具;例如生活在北极地带的爱斯基摩人,便喜爱乘坐覆有海豹皮的独木舟去捕鱼和狩猎。后来,欧洲人把这项[交通工具]传至北美,结果演变为河上激流的航行工具。1845年,英国一位著名律师Joh……
自古以来,各地的民族皆喜以独木舟作运输工具;例如生活在北极地带的爱斯基摩人,便喜爱乘坐覆有海豹皮的独木舟去捕鱼和狩猎。后来,欧洲人把这项[交通工具]传至北美,结果演变为河上激流的航行工具。
1845年,英国一位著名律师John MacGregor设计了一款爱斯基摩式独木舟,以之横渡欧洲各大河流,把这项运动发扬光大,吸引大批水上活动的爱好者。1866年,John MacGregor创立皇家独木舟协会,藉此鼓励更多人认识河上划艇,直至20世纪初期,这项运动已风行于欧美一带。1924年,国际独木舟协会(IRK)成立,开始制订比赛细则。同年,河上划艇亦成为奥林匹克的运动项目之一。1972年,奥林匹克增设独木舟弯道滑河赛,挑战艇手在澎湃激流的划艇技术。
河上划艇形式:若按照座位的数目,爱斯基摩式独木舟可分为三类:K—1(单座位);K—2(双座位)和K—气(四座位)。运动员须把腿部放于甲板内,手握双叶单桨,拍击水面划行。河上划艇分平湖划艇(Flatwater Event)和激流划艇(Whitewater Event)两种,平湖划艇共有12个比赛项目,速度是主要的考验;相反,激流划艇则多采用较短和高身的PVC橡皮艇或木制划艇,一方面较易操控,另一方面亦可避免河上冲入。
比赛形式(一般赛事):平湖划艇的赛道每线宽9米,艇手不能越界,而艇与艇之距离须为5米或以上;违例者即被取消资格。而激流划艇通常在400米至1200米的[人造]激流举行。赛道的上游和下游位置均设有[闸口],规定参赛者必须在此穿过;若不小心触及[闸口],则属严重失误,其参赛时间将被罚加50秒。
安全措施:河上划艇是一项考验艇手判断力、操控技术和体力的运动,必须具备足够的训练,切忌单独成行。为安全考虑,必须携带以下求生工具—妥绳、急救箱、哨子、指南针、火柴/打火机、收音机(以收听天气)、照明灯等。
国际赛事/世界纪录:在1996年的奥林匹克河上划艇中,男子500米和女子500米K—2项目的金牌分别由德国和瑞典夺得;而男子500米和女子500米K—1赛,金牌得主分别为意大利的Antonio Rossi和匈牙利的Rita Koban;最令人嘱目的男子K-4团体赛,是由大热门德国胜出。
另一项国际性独木舟盛事—1996年弯道滑河世界杯赛中,德国再一次以卓越的表现,囊括多项主要赛事的奖牌,成绩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