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治疗指南:针灸选穴应对胆囊炎

中健网 >> 疾病库 >> 肝病 >> 胆囊炎 2013年02月05日 中健网·肝病 佚名
胆囊炎是细菌性感染或化学性刺激引起的胆囊炎性病变,为胆囊的常见病。主要有右上腹疼、恶心、呕吐和发热等。胆囊炎有急性和慢性之分。

胆囊炎是细菌感染或化学性刺激引起的胆囊炎性病变,为胆囊的常见病。主要有右上腹疼、恶心、呕吐和发热等。胆囊炎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胆囊炎是指由细菌感染、高度浓缩的胆汁或反流入胆囊的胰液的化学刺激所引起的急性胆囊炎性疾病。临床特征是发热、右上腹痛和压痛、呕吐,白细胞增高等。慢性胆囊炎系胆囊慢性炎症性病变,多与胆石症同时存在,少数为非结石性胆囊炎,有时可为急性胆囊炎的后遗病证。本病患者女性多见,尤其是中年、肥胖者。

本病属于中医的“黄疸”和“胁痛”的范畴。中医认为,慢性胆囊炎多为肝胆郁热、疏泄失常所致。当以清利肝胆、疏肝行气、调理气机为治。

中医认为急性胆囊炎多为实证,慢性胆囊炎多为虚实夹杂之证。

1.肝气郁结: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疼痛每因情志变动而增减,胸闷,喜叹息,得嗳气及矢气则舒,纳呆食少,脘腹胀满;苔薄白,脉弦。

2.瘀血阻络:胁肋刺痛,固定不移,入夜尤甚;舌质紫暗,脉沉涩。

3.湿热蕴结:胁肋胀痛,触痛明显,拒按,口干苦,胸闷,纳呆,厌食油腻,恶心呕吐,小便黄赤,或有黄疸;舌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4.肝阴不足:胁肋隐痛,绵绵不已,遇劳加重,咽干口燥,头晕目眩,两目干涩;舌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

治疗方法:疏肝利胆,理气止痛。

取穴:胆囊穴、三阴交、肝俞、胆俞、至阳。气郁加行间;湿热内盛加足三里、阴陵泉;发热大椎、曲池、合谷;胆绞痛加期门、章门、阴陵泉;胸满加膈俞、内关。

针法:急性胆囊炎,根据不同证候类型,每次选取3~5对穴位,针刺得气后,反复提插捻转,行强刺激,或加电针,以加强刺激,频率120~240次/分,强度宜由弱而强,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30~40分钟,间歇行针,每隔5~10分钟行针一次。每日1~2次,7次为一疗程。慢性胆囊炎,一般先针远道穴位,再针腹部穴位,针刺得气后,行提插捻转补法,手法宜轻,隔日针灸一次,15次为一疗程。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