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不孕不育 传染 儿科 耳鼻喉 风湿 妇科 腹泻 肝病 肛肠 骨病 呼吸 护理 精神 口腔 泌尿 男科 脑病 内分泌 皮肤 神经 肾病 失眠 消化 心脑血管 心脏 血液 眼病 整形 肿瘤
搜索
中健网 中健网门户 疾病库
订阅

疾病库

垂体腺瘤
【概述】垂体瘤是一组从垂体前叶和后叶及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发生的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40-50岁。分类:1.功能性(分泌性)垂体瘤,包括催乳素瘤、生长激素瘤、ACTH瘤、Nelson综合征(ACTH-MSH瘤)、促甲状腺激素瘤、混合型腺瘤。2.无功能性(非分泌性)垂体瘤即“嫌色细胞瘤”,占20-35%。【诊断】一、病史、症状:功能性垂体瘤多有各自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垂体微腺瘤(直径<10mm)即可引起功能亢进,如生长激素过多引起肢端肥大症;ACTH过多引起柯兴氏病;泌
分类:    2010-2-5 05:51
肠梗阻
【概述】肠梗阻(intestinalobstruction,ileus)指肠内容物在肠道中通过受阻。为常见急腹症,可因多种因素引起。起病初,梗阻肠段先有解剖和功能性改变,继则发生体液和电解质的丢失、肠壁循环障碍、坏死和继发感染,最后可致毒血症、休克、死亡。当然,如能及时诊断、积极治疗大多能逆转病情的发展,以致治愈。【诊断】症状和体征典型的肠梗阻是不难诊断的,但缺乏典型表现者诊断较困难。X线腹部透视或摄片检查对证实临床诊断,确定肠梗阻的部位很有帮助。正常人腹部X线平片上只能在胃和结肠内见到少量气体
分类:    2010-2-5 05:50
肠道气囊肿症
【概述】肠道气囊肿症是指在肠道粘膜下或浆膜上存在很多气囊的一种少见疾病。气囊肿最多见于小肠,特别是回肠,其次是结肠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诊断】本病较少见,临床上很少能单独作出诊断。对有腹部隐约不适的患者,腹部透视如发现膈下有游离气体而无腹膜炎时,应考虑本病的可能性。诊断主要依靠X线与内镜。【治疗措施】本身无特殊治疗方法,如无明显症状,可进行临床观察,无需特殊治疗,有时囊肿可自行消失。如有明显的腹部不适、腹胀、腹泻等临床症状时,可行氧吸入治疗,有报告用高压氧吸入以2.5个大气压,每日1次,每次2h,
分类:    2010-2-5 05:50
肠系膜淋巴结结核
【概述】肠系膜充满淋巴管和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多位于肠系膜上动脉周围。结核杆菌感染可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结核。本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分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常因饮用受结核杆菌污染的牛奶或乳制品而发病;继发性较原发性多见,多继发于开放性肺结核或肠结核。病变淋巴结若破溃可引起结核性腹膜炎。【诊断】1.病史提问轻者无症状,较重者可有午后低热、盗汗、乏力等一般结核症状外,尚可有腹痛、腹泻、腹胀等消化系统症状。2.体检发现腹部触诊时,右下腹或中腹部可扪及直径2~3厘米大小的肿大淋巴结,有时多个并存不易移动且边
分类:    2010-2-5 05:50
肠病性肢皮炎综合征
【概述】肠病性肢皮炎综合征(EnteropathicAcrodermatitis)是一种罕见的慢性皮肤病。1936年,首先由Brandt报告,故称Brandt综合征。1942年,Danbolt和Closs二氏又加以详细描述,故双称Danbolt-Closs综合征。本病的主要特点是皮肤糜烂、秃发、指甲营养不良及甲沟炎、胃肠道功能紊乱。本病常发生3周~18个月婴儿。【治疗措施】治疗上,本病用锌剂及双碘喹啉治疗有效。硫酸锌,成人每次0.2g,每日3次。双碘喹啉,每日40mg/kg,分3次口服,如病情好
分类:    2010-2-5 05:50
残窦综合征
【概述】残窦综合征(ResidueSinusSyndrome)是指BillrochⅡ式手术时,胃窦切除不全,残留胃窦所致的吻合口溃疡症候群。残留胃窦复发性溃疡的发病率为40%。【诊断】可根据手术史及临床表现进行诊断。胃镜检查有助明确诊断,部分患者于再次手术中确诊。【治疗措施】治疗上是彻底切除残胃窦,并恢复顺行的、生理的十二指肠通路,即将BillrochⅡ式改为Ⅰ式,如将胃与十二指肠直接作端端吻合术和游离空肠袢替换术;有人主张同时加作双侧迷走神经干切断术。【病因学】本征的病因为残留胃窦的粘膜受到反
分类:    2010-2-5 05:50
餐后血糖过低症
【概述】又称餐后迟发型倾倒综合征。是指胃切除后胃排空过速,葡萄糖迅速被肠粘膜吸收,致血糖骤然增高,刺激胰岛过多分泌胰岛素而出现的一系列低血糖症。【诊断】常在进餐90-180分钟(尤进食大量碳水化合物),后发病,表现为极度软弱,无力,头晕、心慌、颤抖、出冷汗,严重者可发生意识障碍。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发作前血浆胰岛素常高出正常人的3-4倍,发作时血糖则显著降低,少数病例可先有倾倒综合征,尔后出现餐后血糖过低症。【治疗措施】病人一般在门诊给予治疗。少食多餐,减少淀粉类食物,增加蛋白质和脂肪。发作时精
分类:    2010-2-5 05:50
肠结核
【概述】系结核杆菌侵犯肠道引起的慢性特异性感染,绝大多数继发于肺结核,特别是开放性肺结核。发病年龄多为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约为1.85:1。病理上分为溃疡型、增生型及混合型三型。【诊断】病史及症状:右下腹或脐周隐痛及钝痛,多在进食后诱发,伴不全性肠梗阻者,腹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大便习惯改变,腹泻,粪便呈糊状,可含粘液,不伴里急后重,便血少见。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增殖型肠结核,多以便秘为主。多伴有发热、盗汗、消瘦、全身乏力、恶心、呕吐、腹胀、食欲减退等症状。另外应注意询问有无结核病史及既往
分类:    2010-2-5 05:50
布氏杆菌病
【概述】布氏杆菌病又称被波状热,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睾丸炎、肝脾肿大等。病菌为革兰阴性短小球杆菌,按生化和血清学反应分为马尔他布鲁菌(羊型)、流产布鲁菌(牛型)、猪布鲁菌(猪型),另外还有森林鼠型、绵羊附睾型和犬型。感染人者主要为羊、牛和猪型。其致病力以羊型最强,次为猪型,牛型最弱。传染源是患病的羊、牛、猪,病原菌存在于病畜的组织、尿、乳、产道分泌物、羊水,胎盘及羊盖体内。接触受染,也可通过消化、呼吸道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并可重复感染或慢性化。
分类:    2010-2-5 05:50
布鲁菌病
【概述】布鲁菌病(brucellosis,布病),也称波状热,是布鲁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病情轻重不一的发热、多汗、关节痛等。【诊断】流行病学资料及职业对协助诊断本病有重要价值,若同时有本病的一些特殊临床表现,如波状热、睾丸炎等,则诊断可基本成立。血、骨髓、脓液等培养的阳性结果为确诊的依据。凝集试验(或ELISA、补结试验等)宜月逐周测定,高效价或效价成倍升高者有诊断价值。慢性患者凝集试验阴性时宜作ELISA或抗人球蛋白试验,为鉴别自然感染和人工免疫,或明确
分类:    2010-2-5 05:50
包虫病
【概述】包虫病或称棘球蚴病(echinococciosis),是人感染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所致的慢性寄生虫病。本病的临床表现视包虫囊部位、大小和有无并发症而不同。长期以来,包虫病被认为是一种人兽(畜)共患寄生虫病,称之为动物源性疾病,惟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称之地方性寄生虫病;在流行区带有职业性损害的特点,被列为某些人群的职业病;从全球范围讲,包虫病为少数民族或宗教部落所特有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诊断】诊断依赖于以下三点:(一)流行病学资料本病见于畜牧区,患者大多与狗、羊等有密切接触史。
分类:    2010-2-5 05:50
爆震性耳聋
【概述】爆震性耳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冲击和短暂的强烈脉冲噪声及听器造成的听力障碍,常由平战时的爆炸引起。主要损伤部位在内耳,但往往鼓膜或听骨链亦有不同程度的损害。致聋程度常与震源的距离、震浪压力的大小、受震时间长短、头的位置、有无障碍物等因素有关,个体感受性也有不同。【治疗措施】轻度爆震性聋有部分能恢复,开始治疗应不迟于伤后2个月,给予改善内耳微循环及有利于细胞代谢的药物,如烟酸、654-2、维生素、类固醇、辅酶A、三磷酸腺苷等。鼓膜外伤治疗见前述听骨链中断或蜗窗膜破裂则可行修复手术。【病原学】1.
分类:    2010-2-5 05:50
变应性血管炎
【概述】变应性血管炎(Allergicvasculitis)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其组织病理有白细胞核破碎的血管炎表现,有皮肤损伤,也有多个内脏损伤。本病有许多名称,为了防止混乱,Ruiter认为本病称为变应性血管炎比较合适,本名称体现了由变态反应引起血管的炎性改变。本病轻重不一,轻者仅有皮损数周可愈,严重者可有多脏器受损,甚至危及生命。【诊断】本病以下肢发生红斑结节为主,有压痛,也可伴有紫癜、紫癜性丘疹、风团、丘疱等皮损。皮肤组织病理表现血管壁有炎性细胞浸润,主要为多核白细胞及纤维蛋白沉积,血
分类:    2010-2-5 05:50
斑秃
【概述】斑秃(Alopeciaareata)是一种骤然发生的局限性斑片状的脱发性毛发病。其病变处头皮正常,无炎症及自觉症状。本病病程经过缓慢,可自行缓解和复发。若整个头皮毛发全部脱落,称全秃(alopeciatotalis);若全身所有毛发均脱落者,称普秃(alopeciauniversalis)。【治疗措施】让病人坚定信心,减轻思想负担,积极寻找病因和诱因并去除之。1.全身用药内服或注射V-B1,内服溴剂或其他镇静药。皮质激素可用于病变范围广、全秃及普秃的病人,须长期共存口服至头发完全恢复正常
分类:    2010-2-5 05:50
白发症
【概述】头发的部分或全部变白称白发症(Canities)。【治疗措施】目前尚无特殊有效疗法,多以染发为主。【病因学】白发是由于黑色素的的生成因黑素细胞、黑素体较少或因酪氨酸酶活性降低所致。老年头发灰白或变白是一种生理现象,是由于黑素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进行性丧失而使毛干中色素消失所致。灰发中黑素细胞数目正常,但黑素减少,而白发中黑素细胞也减少。未到老年的早期灰发或白色常有家族史,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也可见于某些综合征,如早老症(progeria)、Rothrnund综合征和Werner综合征,
分类:    2010-2-5 05:50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