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返回首页
开启辅助访问
立即注册
登录
博客
有道
对对碰
杂谈
|
生活
食疗
健身
男女
心理
老年
偏方
用药
|
不孕
传染
儿科
耳鼻喉
风湿
妇科
肝病
肛肠
骨病
呼吸
精神
口腔
泌尿
社区
焦点
俱乐部
就医
|
医讯
育儿
中医
生殖
变装
青少
急救
自测
|
男科
脑病
内分泌
皮肤
神经
肾病
消化
心脏
血管
血液
眼病
整形
肿瘤
中健网
›
中健网门户
›
中医频道
›
中医养生
中医频道
搜索
搜索
文章
帖子
日志
用户
中医首页
中医杂谈
药膳养生
特色疗法
中西结合
辩证论治
词典图谱
名医大家
奇方妙药
■
中医养生
维生素E有预防冠心病的作用
维生素E与生育能力有关,因此也称抗不育维生素或生育酚等。20世纪50年代以来,当人们逐渐揭开维生素E在人体中的奥秘时,备受人们重视的是维生素E的抗衰老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科学家研究表明:血浆维生素E水平降低比高血压或高胆固醇更能预示即将发生致死性缺血性心脏玻那么,维生素E在预防血管疾病时是怎样发挥作用的呢?维生素E预防血管疾病的作用,主要是它可以保护动脉血管……
时间:2006-6-10 23:49
冠心病如何进行饮食调养?
冠心病虽然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且与饮食关系密切,但只要经常给予合理、平衡的膳食,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食物选择:①每日可用牛奶或酸奶半磅;②鱼肉100-150克或瘦肉100克;③豆制品100克;④绿色蔬菜500克,水果100克;⑤粮食300-400克;⑥油25-30克;⑦鸡蛋每周2-3个。餐次安排:应少量多餐,每日4-5餐为宜。避免吃得过饱,因饱餐及高脂肪餐能诱发急性心肌梗死。饭菜应清淡、少油腻、……
时间:2006-6-10 23:49
冠心病的饮食调配注意什么
在发达国家中,冠心病占各种疾病死亡率的首位;在我国目前也是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之一。因此,防治冠心病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医学问题。据大规模的人群调查表明,冠心病的发生与营养不平衡有关,因此,合理地调配膳食是防治冠心病的重要措施。那么,怎样才算是冠心病人合理的膳食呢?在调配饮食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呢?1、控制总热量即维持热能平衡,防止肥胖,使体重达到并维持……
时间:2006-6-10 23:49
谷物油对防治冠心病的好处
提起食用油,很容易令人想起豆油、菜子油、花生油等,你知道谷物也能榨油吗?谷物胚芽油不仅营养价值丰富,而且还能治病呢!小麦胚芽油是近年来新开发的油品。小麦胚芽的脂肪含量高达6%-10%,因此,可以提取营养丰富的食用油。它的亚油酸和维生素E含量较多,通常可作为全脂奶粉的天然抗氧化剂。近年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与体内有较多的自由基有关,它们侵袭细胞膜上多不饱和脂肪酸使其……
时间:2006-6-10 23:49
饮茶对冠心病患者有何好处
茶叶,古称荼,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饮料之一。它可分为红茶、绿茶、黄茶、青茶、黑茶、白菜6大类。茶叶中含有400多种成分,大致可分为营养性成分和药用性成分两大类。其营养素含量以绿茶为例,每100克中含胡萝卜素5.46毫克、硫胺素0.07毫克、核黄素1.22毫克、尼克酸4.7毫克、抗坏血酸27毫克,矿物质有30多种,含量约4%-6%,包括钙、镁、铁、钠、锌、铜、磷、硒等。茶叶中的药用成分主要是咖……
时间:2006-6-10 23:49
心脑血管病患者的饮茶禁忌
饮茶对冠心并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心血管病患者无疑是有益的。因为,茶不仅能止渴提神,消食利尿,而且能减低血清胆固醇浓度,调整胆固醇与磷脂的比值,减轻动脉硬化的程度,增强毛细血管壁的弹性,并具有抗凝血和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的作用。但饮茶也有一定的学问,并不是说饮得愈多愈浓愈好,心血管病患者饮茶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茶宜清淡,忌浓酽。这对老年人和心血管病患者尤为重要。……
时间:2006-6-10 23:49
冠心病患者如何对待饮酒?
国人好饮。节日里,亲朋相聚,少量饮点酒,有提神助兴之功。但过量饮酒,尤其在心情不佳时则可能诱发心血管疾病发作,对冠心病尤其如此。这是因为大量饮酒可以增加心脏和肝脏的负担:大量酒精能直接损害心肌,造成心肌能量代谢障碍;过量的酒精亦可抑制脂蛋白脂肪酶,促使肝脏合成前β脂蛋白,血中β脂蛋白(主要含胆固醇)消失减慢,甘油三酯上升,进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既发冠心玻……
时间:2006-6-10 23:49
冠心病患者为什么要戒烟?
据报道,目前全世界成人中约有一半以上的男人和四分之一的女人吸烟,而且呈有增无减之势,这不能不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医学家认为,吸烟对冠心病患者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并劝告患者一定要戒烟。为什么呢?香烟中的大量有害物质随烟雾吸进肺里,可迅速地被吸收到血液中,进而作用到心脏、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国外许多流行病学调查证实,冠心病的死亡率与吸烟呈显著正相关,成……
时间:2006-6-10 23:49
冠心病宜食用的粮豆类食品
绿豆:古称植豆。含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每100克中含蛋白质23.7克、脂肪0.8克、碳水化合物60.7克、钙86毫克、磷386毫克、铁6.8克、硫胺素0.48毫克、核黄素0.16毫克、尼克酸2.1毫克、胡萝卜素0.22毫克。绿豆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较高,含硫氨基酸较低。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淀粉,可用作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特别适合制粉丝。绿豆可制成豆沙或做糕点,也可做绿豆粥、……
时间:2006-6-10 23:49
少吃蛋类对你的心脏有好处
路透社医学新闻:近年来,关于蛋类对健康影响的相互矛盾的研究结果已使消费者对某些权威性答案产生了困惑。现在,一项新的研究报道说,尽管蛋类能增加HDL(“好的”)胆固醇,但它们使总胆固醇升高更多。研究人员在5月出版的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上发表文章说,人们应该限制蛋类的消费以降低心脏病的危险,这一点是极为重要的。研究负责人荷兰Wage……
时间:2006-6-10 23:49
为什么脑血管病人忌吃狗肉
狗肉是营养丰富的佳品,而且别有风味。但并非人人皆宜食用。脑血管病人食用狗肉其害非浅。这是因为脑血管病人一般伴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狗肉热性大、滋补强,食后会促使血压升高,甚至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此外,心脏并高血压、中风后遗症等均忌吃狗肉。……
时间:2006-6-10 23:49
高血压病人不宜吃太多食盐
食盐过多,有损健康,特别是高血压病人更是如此。近年来科学研究证明,吃盐过多是引起高血压的重要原因。食盐的成分是氯化钠,钠在体内可以引起体液,特别是血容量增加,从而导致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据调查发现,吃盐量大的人群人,患高血压者占10%;吃中等量盐者高血压发病率占7%;吃盐量极少者,高血压发病率不到1%。因此,高血压病人不宜吃盐过多,就是血压正常人也不宜食用过多……
时间:2006-6-10 23:49
每日两个苹果可防血管硬化
日本最新研究显示,每天吃两个苹果可降低血液中的中性脂肪含量,而中性脂肪是造成血管硬化的罪魁祸首。研究小组要求年龄介于30到57岁的14名成年志愿人士,每天吃一个半到两个苹果,为期三周,这项研究使用著名的富士苹果进行实验。通过分析参与实验人士的血液检验结果显示,中性脂肪的含量平均降低21%。研究显示,吃苹果也会增加血中维他命C的含量,平均可提……
时间:2006-6-10 23:49
糖尿病合并症的饮食原则
糖尿病病人若不及时控制血糖,可引起多种急慢性合并症,如合并眼病变、肾并冠心并神经和血管病变等。一旦发生合并症,就会增加治疗的难度,加重病情。所以,糖尿病病人应坚持食物疗法、药物治疗和锻炼,定期监测血糖、预防合并症发生。在发生合并症后,饮食控制更应严格,尤其是合并肾病后,饮食控制则有特殊要求,具体如下:1、严格禁烟、禁酒、禁吃水果和含糖食品。主食要控制在每……
时间:2006-6-10 23:49
糖尿病的家庭营养调控要点
糖尿病是一种糖代谢紊乱的疾病,和饮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耐心、细心地控制饮食非常重要。1、学会测尿糖测尿糖时可将尿糖试纸浸入尿液中,湿透约1秒种后取出,在1分钟内观察试纸颜色,并与标准色版对照即可确定。一般要求尿糖色版维持在蓝色和绿色之间就行了。尿糖试纸在家使用方便,但需注意效期。2、合理供给热量治疗糖尿病,控制合适的肥胖度很重要。下面我们来看看标准体重吧:男……
时间:2006-6-10 23:49
1 ...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 182
/ 182 页
下一页
[第876期]让异物入气管伤害远离孩子
8月25日晚,北京儿童医院接诊一名因异物进入气管而危在旦夕的2岁儿童,经过
[第870期]土方治感冒是否可行?
夏秋交际,早晚温差大,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感冒,有些人选择抗一抗就过去了,
[第866期]放线菌素D到底是什么?
近期,“放线菌素D”这一药品被炒得沸沸扬扬,从今年7月起,不断有来自福建
[第861期]夏末秋初蚊虫反扑如何应对
夏末秋初,蚊虫突然多了起来,气温下降加上雨水天气略多,为蚊子生长提供了
[第858期]从服务员烫顾客看烫伤处理
8月24日晚,温州林女士在一家火锅店吃火锅,要求男服务员加水时双方发生一
[第358期]尿频尿急,不一定是发炎
OAB(Overactive Bladder),膀胱过度活动症,过去有关名词较混乱,如女性尿道综合征、
[第357期]耳聋、耳鸣的中医药治疗
耳鸣耳聋是临床常见症状,常见于各科的多种疾病过程中,也可单独成为一种耳疾病。耳鸣
[第356期]不一样的肝脏结节
肝脏结节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肝脏纤维组织增生并且引起肝小梁排列紊乱所形成。肝结节
[第355期]头晕,您了解吗?
眩晕是神经科最常见的主诉之一,头晕是常见的临床症候,是各医院门诊就诊的常见症状之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联系我们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它不能代替您的医生或其他医务人员的建议。
Copyright © 2001-2025 HEALTHCN.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
返回顶部